以“岗位需求”为导向的外科实践教学改革探讨

2014-03-19 23:23:26方家选唐年亚
卫生职业教育 2014年7期
关键词:岗位需求外科导向

方家选,唐年亚

(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河南 南阳 473000)

以“岗位需求”为导向的外科实践教学改革探讨

方家选,唐年亚

(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河南 南阳 473000)

目的 探索以“岗位需求”为导向的外科实践教学模式。方法 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自2009年起实施外科实践教学改革,明确了以“岗位需求”为导向的外科实践教学定位,进行递进式课程设计,设置了合理紧凑的教学环节,采用内外结合式教学形式,教、学、做一体化式教学方法,多站式外科实践教学考核方法。结果 学生外科实践能力提高明显,就业率提升,岗位适应力增强,获得用人单位好评。结论 以“岗位需求”为导向实施外科实践教学改革,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满足了岗位对医学人才的新要求。

外科;实践教学;岗位需求

伴随2l世纪科技的飞速发展和医疗服务质量的提高,培养高素质、技能型、创新型医学人才已成为医学院校的共同目标。作为培养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最有效的实践教学,逐渐引起国内外教育界的关注。我国高等医学教育正处于新旧培养模式的过渡阶段,目前多数院校仍采用基础—临床—实习的阶梯式教学模式,客观上造成理论与实践、基础与临床、学校教育与社会需要脱节,严重影响了学生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自2009年起积极开展外科实践教学改革,旨在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下实践教学从属于理论教学的状况,以“岗位需求”为导向,围绕岗位需求,构建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素质提高为一体的相对独立的临床外科实践教学体系,以满足岗位对医学人才的新要求。

1 外科实践教学现状与要求

近年来,外科实践教学模式改革虽然初见成效,但其局限性、单一性和主要弊端尚未彻底根除,实践教学从属于理论教学,为理论教学服务的观念仍占主导地位,且实践教学课时少、内容层次较低等问题日益凸显,从而导致实践教学高投入、低收益[1]。为此,我们迫切需要改变实践教学过分依附理论教学的状况,构建相对独立的外科实践教学体系。增加外科实践教学在教学计划中的比重,改革实践教学内容,融入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的最新成果,形成基本实践能力与操作技能、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与专业技能、综合实践能力与综合技能有机结合的外科实践教学体系。

2 外科实践教学改革

注:本文系河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2013]-JKGHB-0099)

2.1 以“岗位需求”为导向的外科实践教学定位

高等医学专科学校定位为主要培养面向基层、农村和社区的高素质医疗卫生人才[2]。因此,我校构建了以基层卫生服务体系岗位需求为导向,以外科助理医师工作内容为主线,以岗位技能为核心,注重外科实践教学的实用性、综合性与时效性,培养医学生外科知识和岗位技能相结合的专业技术能力、社会适应力与创新力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实践教学体系。

2.2 递进式课程设计

我校修改了临床医学专业实践教学培养方案,将外科实践教学从外科学中分离出来,重新制定课程标准,形成相对独立的“专业基础技术、临床基本技能和临床综合技能”三大模块递进式课程设计。通过直观认知、基本操作、综合分析,形成基本技能、应用技能、综合技能三层逐层递进模式,注重实践训练的渐进性和稳定性。

2.3 教学环节合理紧凑

针对我校学生在校两年、实习一年的“短时”限制,设置合理、紧凑的“入学—课中—课间(后)—假期—实习前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入学时,进行专业教育和医院参观,结合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初步接触岗位;自习或周末组织学生到医院见习,加深对岗位的了解;寒暑假期间带领学生参与医疗下乡实践活动,进行岗位体验性认知。在外科实践教学中,注意职业素质教育与基本技能相融合,为岗位能力培养奠定基础;组建兴趣小组,通过课间课后训练与见习,验证理论,增强感性认知;实习前两周在虚拟外科手术室进行外科临床技能强化训练,在巩固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为临床实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4 课内外结合式教学形式

我校在以往课内、校内外科实践教学的基础上,增加课外、校外实践活动,提升学生外科实践能力。完善课内、校内外科实训、见习和实习制度,拓展课外外科实践活动。如定期进行外科技能讲座,组织外科临床技能竞赛,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科研,开展医疗卫生咨询和服务,进行社区医疗卫生普及和宣传,开展“义诊”活动,与企业结合进行外科急救知识培训等。丰富的教学形式促进了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调动了学生掌握外科技能的积极性,为适应岗位、适应社会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2.5 教、学、做一体化式教学方法

我校更新教学观念,实施“以学生为中心,以实践为手段,以临床为目的,以岗位为导向”的教、学、做一体化式教学方法。外科实践教学方法由以前“课堂教师讲授—教师示教”的单向模式转变为融入专业引导、项目主导、任务驱动的行动导向式教学模式。结合主题讨论、病例分析、角色扮演、情景教学和社会调研等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创新,勇于实践。教师采用多媒体教学,将课件、直接示教、虚拟手术、实时网络资源等多种教学信息优化组合,形成“立体化教材”,使实践教学与临床更直观地结合,使更多的临床资料用于实践教学,提高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临床实践的吻合度,实现了外科实践教学与临床医疗的无缝对接。在外科实践教学中,注重“以生为本”,采用PBL、CBL、分组讨论等交互式教学方法,结合标准化病人、电子标准化病人、高仿真模拟人等教学模型开展模拟手术、动物手术对学生进行培训,将传统的单向式教学模式转变为学生主动参与的师生互动双向式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自主学习与终身学习能力和临床思维能力,实现教、学、做一体化。

2.6 多站式外科实践教学考核方法

外科实践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临床操作技能,为社会输送更多优秀的医疗卫生人才。为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突出外科技能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我校在总结往年考核经验和成绩的基础上,制定了《临床外科技能考核大纲》《实习前临床外科实践技能强化训练考核方案》《临床外科技能考核项目及评分标准》等。自2009年起我校每年举办一次临床外科技能大赛,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毕业生实习前进行实践技能强化训练,出站时采用多站式考核方式,即客观结构化临床技能考试(Objective Structured Clinical Examination,OSCE),共设12项,至少3站使用标准化病人。考核内容覆盖临床思维、临床操作、沟通技巧和人文关怀能力,考核内容丰富,考核结果客观公正。

3 外科实践教学改革成果

3.1 学生外科实践能力提高明显

我校自2009年起实施外科实践教学改革至今,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外科技能实训考核、临床外科基本技能考核与临床外科综合技能考核成绩,较以往学生有明显提高;在临床医学专业外科技能竞赛中,参赛选手能在掌握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冷静分析,正确应对,展示出高水平的综合技能,获得校内外专家的一致好评;在临床实习调研中,医院带教教师反映实习生动手能力较前几届学生有明显提升,操作主动、认真、规范,表现出较强的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2 就业率提升,学生岗位适应力增强

在医学生就业形势尤为严峻的情况下,我校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就业率却不断提升,学生岗位适应力增强,毕业生回访调查显示,获得了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我校自学生入学起就引导其接触专业,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根据岗位需求制定相应的学习目标。调动课内外、校内外一切资源,让学生多接触临床,勤于操作,尽早适应岗位要求。通过以“岗位需求”为导向的外科实践教学改革,学生的基础知识、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就业竞争力明显增强,就业定位准确,就业率不断提升。回访结果显示,学生进入临床不再有岗位陌生感,能在短时间内适应岗位需求;执业助理医师考试通过率较高;用人单位评价近几年毕业生能力较前几年明显提高,入院培训时间缩短,获得科室一致好评。

通过外科实践教学改革,我校逐步形成基本实践能力与操作技能、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与专业技能、综合实践能力与综合技能有机结合的外科实践教学体系,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满足了岗位对医学人才的要求。

[1]杨立俭,薛宏.坚持科学发展观 构建临床医学实践教学课程体系[J].实验室科学,2006(1):1-3.

[2]厉岩,雷红英,蔡瑞鹏,等.医学高职高专教育课程体系的现状分析[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09,29(1):25-28.

G420

A

1671-1246(2014)07-0107-02

猜你喜欢
岗位需求外科导向
骨外科知多少
以生活实践为导向的初中写作教学初探
“偏向”不是好导向
当代陕西(2020年23期)2021-01-07 09:25:24
肩肘外科进展与展望
需求导向下的供给创新
装备实践课程几种教学方法探析
考试周刊(2016年101期)2017-01-07 21:52:42
犬只导向炮
基于岗位需求的青年教师一体化培养模式研究
科教导刊(2016年29期)2016-12-12 07:43:28
基于岗位需求的市场营销专业教学改革与分析
智富时代(2016年12期)2016-12-01 16:41:15
高职院校计算机速录专业人才培养方向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