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信息技术课教学现状调查指标体系建立的理论基础和依据

2014-03-19 07:08
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 2014年4期
关键词:课程标准指标体系问卷

李 莉

(云南大学网络与信息中心 云南 650091)

0 引言

进入21世纪后,教育信息化全面进入了社会各个领域中,各级各类的信息技术教育人士也认识到提高和改善高中信息技术课教学现状问题的重要性和复杂性,且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策略,在一定程度上丰富和完善了我国高中信息技术教师教育教学的学科理论和领域。

然而我国的教育教学地区差异性较大,各地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呈现出不同的现状情况。为此,建立科学、合理、全面的现状调查指标体系成为了当前进行高中信息技术课教学现状调查的依据,然而目前我国已有对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现状相关的研究,有成功之处,也有不足之处,本文简要分析目前已有的相关高中信息技术课教学现状调查指标体系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然后再浅析高中信息技术课教学现状调查指标体系建立的理论基础和依据。

1 存在问题

第一、指标提出的视角不规范,没有统一的标准。“教学评价指标是指评价目标分解出来,并能够反映评价对象某方面本质特征的具体化、行为化的主要因素,是对评价对象进行价值判断的标准依据,也是对教学过程进行调节和控制的准则和参照”[1]。因此,教学现状调查指标体系是对教学现状或状态进行分析的一个活动过程,是指导教学现状调查的标准体系,在教学现状调查方案中,指标体系的标准性、全面性和科学性居于调查步骤的核心位置。但目前对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现状的调查没有统一标准的调查指标体系作为依据,绝大多数提出的调查指标体系均是根据教学经验或实践经验总结出来的,由经验提出的指标体系在指标体系建立的广度、深度和维度方面无法得到把握。

第二、调查分析方法不科学,没有统一的理论依据。目前关于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现状调查分析的研究方式都是自行设计一些调查问卷之后就直接发放问卷进行调查,一方面问卷的有效性及信度无法得到肯定,另一方面问卷的广度、深度和难度得不到很好的控制,且问卷设计的来源、理论依据得不到证实。没有理论依据设计的调查问卷是不科学的,同时也是不合理的。因此,设计调查问卷一定要用科学的方法用以证实问卷的有效性及信度,以保证问卷的质量,使调查结果有据可查,有理可依。

2 理论基础

教育目标分类体系是 1948年在美国心理学年会上由考试专家提出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布卢姆、克拉斯沃尔(D.R.Krathwohl)等人。布卢姆等人把教育目标分为三大领域——认知领域(cognitive domain)、情感领域(affective domain)和动作技能领域(psychomotor domain)。他们的教育目标分类强调教学是整个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的最终体现,它是一种教学目标分类,从课程实施的过程和目的来看,即是对教学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和分析。

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具有可操性、可测性和层次性特点,能很好指导教学现状的调查和分析研究。因此,对教师整个教学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教学能力状况和学生身上表现出来的学习能力等方面进行调查分析,把布鲁姆的教学目标理论作为构建高中信息技术课教学现状调查指标体系的理论基础,从而了解目前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现状,分析得出影响高中信息技术课教学质量的因素,以促进高中信息技术课教学质量向前发展。

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和相关教学理论在我国教育教学中影响很大,因此借鉴布鲁姆的教学目标理论对构建高中信息技术课教学现状调查指标体系并以此理论作为探究高中信息技术课教学现状调查指标体系的理论基础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3 理论依据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中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基本理念是要关注高中生信息素养的培养,规定的课程总目标在于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分别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进一步说明了分目标。它突出对学生“信息素养”的提升,包括信息意识、信息道德、信息知识及综合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同时体现了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新特点,确定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与人文素养相整合的培养,规定了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课程内容,表述了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相结合的有利的课程结构形式,并培养学生在学习实践生活中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围绕着《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的总体目标,把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现状调查指标体系研究的最终落脚点归属于《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以此作为教学现状调查指标体系设计的理论依据,既响应了国家“十二五规划”教育发展的总体要求,也顺应了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改革的发展的时代要求。

总之,为了适应教育改革与发展,促进我国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质量提高,就需要分析各个学校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各个学校的教学现状进行调查,建立一个科学、合理、全面的标准体系——高中信息技术课教学现状调查指标体系。指标体系的设计与确定需要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和依据作为支撑,但理论基础和依据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学生、教师以及教育研究者的认知改变而改变,为此作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需要不断的更新知识体系,以探究出各个时期教学现状调查指标体系建立的理论基础和依据,并在今后不断的实践过程中进一步丰富和完善。

[1]刘代汉,何新凤.教师教学工作评价指标体系的研制[J].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

[2]王吉庆,黄纲.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论[M].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8),P7.

[3]教育部.普通高中技术领域课程标准(信息技术部分)=M 8.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4]董志峰 教学基本要素及其运行方式构建[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

猜你喜欢
课程标准指标体系问卷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层次分析法在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应用
供给侧改革指标体系初探
问卷网
问卷大调查
问卷你做主
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课堂
测土配方施肥指标体系建立中‘3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