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茹清,宋苏芹
(江苏省新沂市人民医院临床营养科,江苏 新沂 221400)
慢性病是以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和糖尿病4类疾病为代表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总称。慢性病给全球造成极大的疾病负担,成为危害健康和死亡的重要原因。据2008年调查结果,我国慢性病确诊患者2.6亿,患病率高达20%,占国人死亡构成80%以上,慢性病造成的疾病负担在卫生总费用中的比例也从1990年的47.4%上升到2008年的70%,已成为严重危害我国公众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1]。
由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与生物信息组学共同构成系统生物学,建立了从分子、细胞到器官、生物整体的网络研究系统,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医学实践模式。可以预测发生疾病的可能性和在未病时给予恰当的治疗方案,在基因水平上实现预测、预防和治疗个体化。在系统生物学的基础上,重视病人的参与意识,形成新的医学实践模式—4P医学(4P medicine)[2]。4P医学概念由生物学家Leroy Hood首次提出此概念[2,3],由预测(Predictive)、预防(Preventive)、个体化(Persona1ized)和参与(Participatory)的首个字母缩写组成。
不良的生活方式是慢性病发病率增高的主要原因。传统的营养学在营养与疾病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和临床实践,对营养素缺乏引起的疾病的预防重于治疗已得到共识和实践。如地方性甲状腺肿、克山病、缺铁性贫血等疾病有效防治策略和居民膳食指南的推广等,对改善群体营养状态和疾病预防起了重要作用。但这些来自于群体研究的结果,不能体现时代医学发展水平和满足慢性病防控的要求,不能体现4P医学的精髓—预测、预防、个体化和参与性[4]。4P营养学(4P nutrition)是4P医学理念在临床营养实践中的延伸。与其他医学一样,预测、预防、个体化和参与性体现了临床营养学在防治慢性病的未来发展方向。
在慢性病长期的病理演变过程中,系统生物学为慢性病的预测提供了可能。基于个体的DNA和蛋白表达差异,利用系统生物学方法从个体的基因、血液、细胞等提取鉴定与疾病相关的标记物,再结合个体及家族史等资料,预测可能出现的疾病和患病概率。如血液中有来自50多个不同器官所分泌的蛋白质,构成了分子指纹图谱,因而使血液成为健康与疾病的观察窗。
以分子遗传检测为核心技术的分子医学是将慢性病防控的关口前移的重要技术支撑手段。近年来,人类基因组学取得的巨大研究成果,利用已知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和基因表达谱分析,可对慢性病相关的易感性和高风险基因多态性检测,将其作为筛查慢性病病因和个体化、分子靶向防治的重要参考指标[5]。通过系统生物学测定所特有的生物标记物以评估发生疾病的可能性,在患病前设计恰当的治疗方案。
均衡的营养对机体的生长与发育、健康与预防疾病的发生至关重要。为此,世界大部分国家政府定期公布居民膳食指南及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RIs),倡导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预防疾病。人们不再仅仅关注食物中的热量,而更多地发现食物中的化学物质,尤其是那些能够防止、缓解或治疗疾病的复杂混合物。某些营养素可以通过基因调节,具有良好的抗癌和抗突变能力,如膳食纤维、益生菌、抗氧化成分及微量元素。肥胖、糖尿病、血脂异常、高血压、痛风、癌症等,均受饮食与生活方式的影响。单核苷酸多态性为研究营养在人类健康和疾病中的作用,以及何为最佳食物,提供了强大的工具[6]。而针对性地制订预防措施,实施基因生物的干预与治疗,对慢性病的预防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国慢性病管理正处在从“知”到“行”的过渡阶段,慢病防控意识逐年增强,随之产生的是对行之有效的慢性病防治策略的强烈需求。将慢性病的重点从治疗阶段前移至预测和预防,从病人向健康人的转移,这正是4P营养学在实践中的体现。如对易患个体进行乳腺癌遗传特定基因检测,并给予恰当的干预,则乳腺癌的发生机会将从 40%降至 5%[4]。国际、国内成功经验表明,慢性病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且预防效果显著。研究显示[7],80%的冠心病和90%的2 型糖尿病、1/3 的癌症可通过控烟、健康饮食、维持正常体重和适宜锻炼等而得到较好预防。
分子生物学技术及基因工程的发展,正在对人类食物及临床营养学发生深刻的影响,其中CDNA、DNA重组、转染、转基因技术及基因治疗等技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营养研究的各个领域并正对临床营养的实践中起着重要作用[5]。
个体化营养治疗基于基因、蛋白质和遗传等组学研究,对营养相关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进行微调控。研究不同营养素对不同个体的益处与危险,以指导慢性病治疗[8]。Joost[9]等将个体化营养称之为以基因为基础的营养,将基因分型与特定营养素相结合,以提高营养相关性慢性疾病的预防效果。
利用分子遗传检测技术对慢性病相关的易感和高风险基因多态性检测,发现个体相关特有基因变化,将其作为筛查慢病个体化、靶向防治的重要参考指标[5]。如:病人的分级;合理的治疗方案;有效的药物;开发药物治疗新的生物靶点;减少临床验证的治疗时间、费用和失败率等。
当今社会发展要求医患更多的参与医学。参与是指病人在健康服务中被告知和主动参与,与医务人员共同参与慢性疾病的预测、预防和个性化的治疗。定期接受健康教育、随访、治疗,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等,对慢性病的防治有重要的意义。
与其他药物治疗相比,营养治疗更重视医务人员、病人和家属的参与。慢性病的治疗整个过程必须有病人及家属的身体力行的生活方式的改变。
通过数十年防治慢性病的实践,最终明确了社会政治经济等因素才是慢性病广泛流行的最主要影响因素。以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为突破口,重视社会环境的改善,实施人群综合干预措施,防治结合,才能取得良好效果。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由营养不平衡引发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呈高发态势,仍延续传统的医学模式来防控慢性病值得深思。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脑血管病的死亡率较欧美国家高4~5倍,较日本高3.5倍;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是欧美国家的5~6倍;糖尿病和糖尿病前期的患病率分别为9.7%和15.5%,人数已达9240万人和1.45亿人;恶性肿瘤和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则接近欧美国家水平。然而令人担忧的是,造成慢性病的危险因素远未得到有效遏制[10]。超重和肥胖持续增加、腰围增长速度世界第一、运动场地和出行方式的改变导致活动量减少等等,都预示着我国慢性病防控局势严峻。
4P营养学理念为防治慢性病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论,对疾病的预测、预防、个性化及参与的4P医学模式,必将促进人类健康水平。但目前4P营养学的两个核心,即预测性和个体化,在人类的应用远较实验室复杂。如何将实验研究结果转化为临床治疗,还有待于进一步在临床实践中探究。社会的进步,医学模式的改变,将不断影响医学实践活动中病人和家属参与的深度与方式。相信在未来,4P营养学的理念在慢性病的防治中,一定会得到更广泛的认知与实践。
[1]顾东风,武阳丰,朱永赞.中国慢性病防治中的科学问题:香山科学会议纪要[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12,46(4):380-383.
[2]HOOD L,HEATH JR,PHELPS ME,et a1.Systems bio1ogy and new teehno1ogies enab1e predictive and preventative medicine[J].Science,2004,306(5696):640-643.
[3]AUFFRAY C,CHEN Z,HOOD.Systems medicine:the future of medica1 genomics and hea1thcare[J].Genome Med,2009,(1):2-11.
[4]李幼生.临床营养学:系统营养学与4P营养学的新概念[J].肠外与肠内营养,2012,18(1):1-5.
[5]曾耀莹.慢病防治添新意[J].中国医院院长,2012,13:32-33.
[6]JIMKAPUT,J.RODRIGUEZ,R.L..营养基因组学:发现通往个性化营养的途径[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
[7]白雅敏,王卉呈,赵文华.慢性病预防控制适宜技术的发展与应用[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0,18(6):175-178.
[8]赵法伋,郭俊生.分子营养学概述[J].营养学报,2006,28(1):1-3.
[9]JOOST HG,GIBNEY MJ,CASHMAN KD,et a1.Persona1ised nctrifion:status and perspectives[J].Br J Nutr,2007,98(1):26-31.
[10]YANG WY, LU JM, WENG JP, et a1. Preva1ence of diabetes among men and women in China[J]. N Eng1 J Med, 2010,362(12):1090-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