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解资源整合型新建高中的文化强校之道

2014-03-19 19:14吴洪明
江苏教育 2014年4期
关键词:办学学校文化

吴洪明

近年来,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深入实施,各级政府切实加大教育投入,通过新建、改扩建、资源整合等举措,有效地改善了学校办学条件,扩大了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然而,作为一所具体的新建学校,如何依托更为优质的办学条件,在传承老校优良传统的同时,积极培育新校的文化优势,用更先进的学校文化引领新校更加健康可持续发展,这是每一所新建学校都必须认真应答的现实命题。

我校是一所由有着70多年办学历史的省四星级高中(原江苏省羊尖高级中学)和省三星级高中(原无锡市荡口中学)整合而成的,并在远离两校创办地的无锡市锡东新城择地新建的高中学校。对类似于我校的资源整合型新建高中来说,笔者以为,相较于教师文化、制度文化等内隐性文化而言,外显性的环境文化较易建设。下面,笔者结合我校的实践探索,就资源整合型新建高中起步阶段的内隐性文化建设谈谈个人的粗浅认识,以期抛砖引玉。

一、加快两支队伍有效融合,全力构建和谐向上的教师文化

对一所既要易地搬迁又为资源整合的新校来说,资产的搬迁、人员的汇合,只不过是一种物理性整合和堆砌,而人员间思想的沟通、心灵的融合、关系的和谐才是最富生命活力的整合。因为,这不仅决定着新校能否快速走上正常的运行轨道,更决定着学校能否可持续、健康、协调发展。为此,我校牢固确立“合为形,融为魂”的工作理念,从氛围导向、管理细节、素质提升等方面入手,全力构建两支队伍既合又融、和谐向上的教师文化。

1.强化“一家人”意识。作为由两所高中整合而来的学校,我们深知其中的责任和压力。为此,我们在学校大力营造这样一种氛围:因为共同的事业,我们走到了一起,来到了同一所学校,成为了一家人;从今往后,我们发出同一个声音,共同呵护家的声誉和荣耀。在各种场合,学校都强化引导教师自觉防范和制止三种现象:一是杜绝讲“我们羊尖”“我们荡口”以前怎样,而要大讲特讲“我们学校”,这个学校就是江苏省锡东高级中学。二是从自我做起,防止在食堂用餐、校本教研、外出学习等活动中,自觉或不自觉有意或无意识地参与、形成“小团队”。三是引导教师正确认识诸如行政干部、年级组、教研组、备课组等方面暂行的人事安排,因为对行政干部管理能力、教师专业水平、爱好特长不了解,校长室需要通过各种渠道,来了解和发现每个干部教师的风格特点,以便在一段时间后按照人尽其才的原则,作出更加妥当、合理的安排。

2.搭建微型交流平台。对一所学校而言,既需要成员间的互相尊重,更需要彼此间的有效沟通。搭建微型交流平台,促进干部间、教师间、干群间良好交流,这是实现成员间有效沟通的重要途径。例如,我校在办公室安排上,打破以往注重年级管理、方便楼层监管的安排方式,突出有利于开展校本教研和校本培训、鼓励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视角,力争让来自不同学校的同学科教师相向而坐,以达到既便于教师思想沟通又利于业务探讨提高的双重效果。

3.提振教师精神动力。从长远的发展趋势看,新校有着老校无法比拟的独特优势。然而,因事业规模制约,合并后学校有部分教职员工面临转岗分流,这无形中给教师造成了较大的工作与心理压力。不愿分流、选择分流、害怕分流、抵制分流,都有可能成为影响教师工作积极性的重要因素,直接制约着新校的提升发展。为此,我校坚持奖勤、奖优的工作导向,通过建立完善联动的绩效分配机制,让有才有能的贡献才智,少才有力的贡献干劲,少才少力的更加勤奋,无才无力的申请转岗直至调动,以全面营造教职工爱岗敬业、团结互助、争先创优的生动局面。

二、稳妥实施教育管理改革与创新,全力构建以人为本的制度文化

我校坐落于无锡市锡东新城核心地段,南接苏南硕放国际机场,西邻京沪高铁,北靠锡沪路、342省道,交通便捷发达,区位优势独特。然而,目前的锡东新城尚处在大投入、大开发、大建设之中,校园周边缺乏餐饮、医疗、购物等公共配套资源,无形中给师生工作、学习和生活造成了极大不便,即使在校园周边已购房的教师受交房、装修等因素制约,也不能就近入住。但学校必须高效运转,安全必须有效保障,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关心的办学质量和高考升学必须正视。为此,学校根据办学环境条件,充分考虑大多数教师上班半小时左右车程等实际情况,积极稳妥实施管理改革创新,致力构建以人为本的制度文化。

1.宽严相济的办公制度。学校在全面推行一周至少三天夜办公制度的同时,对次日第一节没课的教师,允许8:00到校,与此同时,中午没有值日任务的教师,下午可以休息至1:30。这样既相对严格又体现人文关怀的办公制度,赢得了全体教师的理解和支持,涌现了以年级备课组为单位、轮流值班甚至自愿夜办公的良好局面。教师浓厚的夜办公氛围,无疑感染激励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极大激发和培养了学生吃苦耐劳、顽强拼搏的进取精神。

2.下沉一线的行政蹲点制度。为维护大局稳定,切实预防整合中可能出现的干部队伍矛盾,根据区教育局的部署决定,两校中层干部均保持原有待遇进相关处室工作,一年后竞争上岗。为既让全体教师熟悉每个中层干部,又锻炼培养每个干部的工作能力,我校建立实施了中层干部蹲点的年级领导小组(共三人),由年级组长统筹负责年级管理,中层干部必须服从和配合处理年级组内相关事项,其日常办公就安排在年级领导小组办公室。这样下沉一线的行政蹲点制度,不仅锻炼和培养了干部队伍,有效减少了人力资源的浪费现象,同时也促进和改善了干群关系,使得下情上达、上情下达变得更加快捷,行政效能得以显著提高。

3.强化学生精神培育的体育制度。针对当前高中学生总体体质呈现下降、精气神不足等严峻趋势,学校探索建立了以强化学生精神培育的体育工作制度。一是体育教师联系班级制度,会同班主任开展“学生精神培育月”各项活动,以体育教师的个性魅力,引导和感染学生振奋精神,张扬青春活力和激情。二是巩固提高体育模块教学成果,创新每天一小时的大课间活动形式,依托高标准建设的运动场、游泳馆等,培养学生的体育运动技能,使男孩多一些刚强、女孩多一些灵巧。三是组织参加或自我举办多形式、多层次的体育比赛,让学生在比赛中锤炼意志品质,学会合作交流,逐步树立终身体育意识和习惯。

三、坚持政府主导和社会参与并重,全力构建兼容并包的大成文化

无论是原省羊尖高中,还是原荡口中学,都是有着成就辉煌、质量卓著、人才辈出的办学历史的学校。因此,传承好、发扬好两校优秀的文化内涵和先进的办学理念,无疑是锡东高中赖以迅速扩大社会影响力的前提和基础。为此,学校围绕建设以包容为核心的学校精神,从以下四个方面塑造大气大度的学校大成文化。

一是兼容并包两校原地方党委、政府对办学的支持,这是锡东高中集聚更大范围支持的重要导向。校园周边现有及将建人文旅游、艺术中心、高端企业、研发中心等资源,都为学校开发建设多样化的校本课程,扩大教育交流与合作,实现“铸业绩、创特色、出名师、育英才”的办学目标创造了良好条件。

二是兼容并包两校历届毕业生的母校情结,让他们把锡东高中作为新的家、永远的根,大力宣传其中成才立业的先进典型,这是学校培养人、激励人、发展人、完善人的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建设以包容为核心的学校精神的题中之意。

三是兼容并包当下在校学生的各种差异,不论他们是正式录取的优秀学生,还是择校的低分学生,对每个家庭来说,他们永远是家庭百分之百的希望。他们的到来,充分体现了广大学生及其家长对锡东高中办学业绩的肯定和信任,更是信任基础上的殷切期盼。

四是兼容并包我们教育团队中能力水平的差异、管理中的失误或不足,唯有这样,我们才能同心同德共度办学中的一个个难关,以满腔的热情、激情和智慧发现身边的闪光点、优秀典型,以大气魄、大气度的实际行动培育大智、大德的人才。

两校整合,优势叠加。承载着开放、包容的办学精神和大气、大度的大成文化,江苏省锡东高级中学已华丽转身,再度远航。尽管远航中的我们,还将遇到深度整合中的种种困难和挑战,但传承、弘扬和选择融合两校优秀文化,实现文化强校目标,这既是老校优良传统得以传承和延续的明证,也必将是新校再次焕发生机活力的动力源泉。在路上,在途中,我们仍将一如既往,接力奋发。

(作者系江苏省锡东高级中学校长)

猜你喜欢
办学学校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谁远谁近?
学校推介
融入文化教“犹豫”等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