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俊平
本期“独家策划”,我们讨论的问题是新建学校文化建设。
这是一个热题,也是一个难题。特别是当下,在中国,新建学校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形成这种现象,一方面是因为老城市扩张和新城市兴起,另一方面则是教育均衡政策的落实和教育现代化工程的推进。在新建学校硬件建设上,地方政府的投入可谓是非常慷慨,用一位政府官员的话说:把钱花在学校建设上,再多也不为过。于是我们看到,无论是建筑,还是设备设施,新建学校都堪称全国甚至是世界一流,这些都是花了钱短期就能办到的。学校说到底还是一个文化化人的地方。但是,文化与钱无关。有大厦无文化,成了新建学校必须直面和破解的难题。
新建学校和新建学校并不完全一样,其文化建设的重点、难点和方式、方法应当也必须各念各的经。有的是“无中生有”——这类学校没有历史可以追溯,一切都是新的。这样的学校,文化从哪里来?如何建设?有的是“老校搬迁”——这类学校有厚重的历史,但换了个地方,它还是原来的它吗?这样的学校,文化如何搬迁?如何在新的地方、新的建筑上接续老校的文化基因、彰显老校的文化传统?有的是“名校连锁”——这类学校一切也是新的,因为挂着某某学校的分校或某某学校某某校区的名,所以给人的感觉它既是新的又是老的。这样的学校,文化如何既有它身后的名校的影子,又不失自己作为新建学校的个性?
本期独家策划,我们选取张家港市崇真中学作为个案,邀请有关学校校长和教育专家对此进行讨论。校长们基于自己的实践,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对新建学校文化建设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可谓“智者见智”。张晓东博士更是站在哲学的高度,阐述了新建学校文化建设应当思考和把握的诸多问题,可谓“高屋建瓴”。应当说,他们的议论给我们以多方面的启发,也给我们以多方面的参考。但是,路毕竟还是在新建学校自己的脚下。相信每一所新建学校都能找到最适合自己这一所新建学校的文化的生长点和属于自己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