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发明
一、话题引入,预习交流,把握重点
同学们,我们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已经学过了许多把一篇文章、一本书读懂、读透的方法。我们来交流一下。(抽生发言)
是的,通过对百花园六“习作平台”的预习,我们又知道了一种方法,而且还很便于交流呢!那么,通过自学,大家知道什么叫读后感吗?写好读后感要注意哪些方面?(小组内结合书中例文《做事要有主心骨》交流、梳理)
结合例文,全班交流,形成板书:
____读后感 / 读____有感 (以文章中心命题)
书籍简介、内容概括 、总体感受。(略写)
梳理感悟、联系生活,谈体会。 (详写)
总结与质疑:同学们的发现是对的,读后感的“感”最重要,是要详写的部分。而且,“感”应该是多角度的,比如例文中小作者还对文章的写作特点发表了评论。可是,面对不同的文章,怎样让我们的感受变得比较丰富呢?
二、当堂共读,师生互动,多维感悟
师:借今天这节课,老师要与大家一起分享经典的儿童绘本——《爱心树》。注意观察、发现,看看读完后你有哪些感受?(投影展示,生静静默读。)这本书跟我们平时看的书有什么不同?
生:图画非常简单,只用了黑线条勾出轮廓。
生:文字很少,最少的每页只有几个字,多的也只有一两次对话。
生:故事特别简单,只有苹果树和小孩两个角色。
师:孩子们,其实你们谈的就是对书的简要介绍。还要明白地告诉你的读者,这个故事讲了什么?
生:这个故事讲了一个小孩从生下来到变老,不停地向一棵苹果树索要,树把苹果、树叶、树枝、树干、树墩全部奉献给他了。
师:这就叫概括主要内容。刚才读这个故事时,我发现教室里好安静,大家若有所思,请把你真实的感受说出来。
生:我觉得那棵树一直都在无私奉献,那个孩子却一直在贪婪地索取。
生:这个故事有点像生活中的父母、老师和我们。
生:我想到了一句诗:“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
师:哪些感受是你体会最深的?你想到了生活中相关的哪些事?
(生静静地想,在草稿本上简要记录所联想到的事)
三、交流拓思,确定立意,梳理“所感”
师:如果你是从整个故事中获得感受,可以谈;如果你读到某句话,看到某个情节,产生了最深的感受,也可以谈。说说你想到了什么?
(抽生在全班交流)
师相机归纳、指引:
通过写自己悄悄把伞倾斜向爷爷,来表现自己懂得回报长辈的付出,与书中的孩子形成对比,这个写作手法用得好。我想你的立意里有“知恩图报”这一点,对吧?
(板书:事例对比)
抓住“大树很快乐”,说了一组生活中的真实事例,这样“读”和“感”就结合得很自然!我们再听他举的事例:当爸爸看到他狼吞虎咽吃牛排时笑了;老师加班把他的好作文打在电脑里去帮忙投稿;他在公交车上主动给别人让了座——三个事例一起诠释“给予能让我们真正快乐”这一主题,这样“读”就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了!
(板书:读感结合)
师:谈到现在,我们都有了较为丰富的感受。为了让这些感受在文中显得明晰,我们可以分自然段来表达。如果感受是由浅入深式的,还要注意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可以用上中心句、过渡句等。现在,每个人在头脑中进行梳理。(有必要的,可笔头梳理)
巧用资源、分层习作、编写题纲、个体提升:
根据自己的喜好,任选下面的一题,完成习作。
A.抓住自己印象最深的一两点,写《爱心树》的读后感,并给它拟个题目。
B.拿出课前收集的读后感,根据本节课的学习,对其中最感兴趣的、最熟悉的一篇进行修改、提升,融入自己的真实感受。
C.打开记忆的仓库,搜寻自己最喜欢的一本书,抓住其中一点、一方面、一个角色等,写一篇读后感。
自拟题目,根据自己的选择,简要写下写作题纲。“感”的部分,要把每个自然段的中心和所选事例简要罗列出来。
调整、完善,准备习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