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消费空间公正研究进展

2014-03-18 18:50蔡厚林
2014年39期
关键词:研究进展

作者简介:蔡厚林(1992-),男,汉族,江西省赣州市人,理学硕士,西安外国语大学旅游学院人文地理专业,研究方向:文化地理学、城市规划。

摘要:列斐伏尔、哈维等人对空间的重新解释,引发社会公正的“空间转向”。作为大规模出现的、具有重大意义的消费空间,其空间公正问题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本文从空间实践(space practice)、空间的表征(representations of space)、再现的空间(spatial representation)三个维度审视消费空间公正问题,涉及空间政治失衡、地方性丧失、“符号暴力”、社会排斥等方面。

关键词:空间公正;消费空间;研究进展

1.引言

上世纪七十年代,鲍德里亚就提出了“消费社会”理论。随着消费日益生活化、大众化,消费空间(Consumer Space)大规模出现,取代了生产性场所成为城市的标志。

城市发展进入后现代时期,城市中物质空间、社会空间以及权力相互作用和关联,社会分层、邻里和社区分异现象越发突出。城市居民对空间公正的诉求凸显出来。

1968年,戴维斯首提“区域公正”一词;1973年,大卫·哈维的《社会公正和城市》[1]被认为是空间公正思想的开端;1983年,地理学家戈登·皮尔在《论空间公正》中探索了从社会公正与区域公正概念中形成空间公正概念的可能性和可行性。20世纪90年代,社会科学出现“空间转向”。这种转向带来了空间公正意识与控制城市权力的诉求相结合。1994年,地理学家史蒂文·弗拉斯蒂(Flusty.S.)在《建造偏执》一书中,探讨了洛杉矶建成环境中“空间公正的侵蚀”。

2000年以来,空间公正的思维和视角被引入到对消费空间的研究[2]。消费空间早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被提出,被认为是当代社会的权力地形图[3],既指消费场所,又指叠加其上各种社会关系建构的空间秩序。在新文化地理学者的研究推动下,消费空间研究出现“文化转向”。对消费空间公正的探讨涉及空间政治失衡、地方性丧失、“符号暴力”、社会排斥等方面。

2.研究综述

消费空间既产生各种社会关系,也被各种社会关系所形塑,消费空间在空间分异、重组、生产和再生产的过程中,产生了对空间公正的价值诉求。

下面,从空间的三元性展开对消费空间公正的文献综述。

2.1消费空间的实践

2.1.1消费空间政治失衡

消费空间政治失衡表现在精英阶层主导的消费空间对平民阶层公共空间、居住空间等的剥夺。

列斐伏尔认为,空间具有政治意涵,空间常常政治与意识形态、矛盾与斗争的舞台。通过对城市空间的征服和整合,消费主义得以延续并不断扩张[4]。

公共空间不断出现消费主义符号。博物馆、机场、教堂和学校等公共机构由于政府不提供经济支持而必须自主经营,结果这些机构都商业化了,消费逐渐侵占了公共空间[13]。在国外,学者们还注意到,很多城市因为咖啡和啤酒文化的盛行而产生一种“咖啡店蔓延”(Cafe creep)现象,城市的街道和广场大量地被两旁的咖啡店、小餐馆“圈占”(使用可移动的桌椅、围绳、横幅、标志等),从而出现室外的消费场所,公共空间被消费场所所侵占,很大程度上变成了“纯粹的消费场所”,西方文献里时常称为“失落之批判”,因为公共空间的公共性“失落了”[5]。在欧美国家,除居住和工作外,用于其他功能的场所在数量上无法与消费空间相比;用于非居住功能的城市建成区中,消费场所也占据了最多空间。消费已通过市场牢牢地控制了空间、建筑、城市、活动和生活。

近年来,我国城市“拆迁运动”愈演愈烈,其程度不亚于16世纪英国的“圈地运动”。在官方语境下,城市的旧城改造是改善城市面貌的重要途径,但其背后的本质,是精英阶层成功伸张了他们对空间使用的要求。其模式是政治权力与资本合谋,剥夺平民阶层、草根阶层的居住空间。莎朗·佐京在《权力地景》一书中,考察了“政治—经济”权力以“文化”之符号作为空间权力入侵的策略及“地景”变化,她提出了都市地景中的“创造性破坏”及其带来的“缙绅化”,“缙绅化”与“去工业化”同时发生,不仅标志着劳动者及低收入人士原来的生活环境被掏空,也牵涉到充满后现代风格等美学概念的巨型建筑物(如以高档娱乐场所、大型商场、酒店)的入侵。

2.1.2消费空间与地方性丧失

消费空间政治失衡的结果是地方性丧失。全球化背景下,消费主义通过对空间的征服和整合,正吞噬“地方性”,承载地方意义和地方记忆的传统空间不断被瓦解,被碎片化。

列斐伏尔认为,消费空间的全球大范围内的扩散和繁殖,实际上创造了融时尚、商业于一体的全球化景观,传统空间正在面临被消费消费空间肢解的危险。索雅以洛杉矶为例,得出了城市城市空间的“无地方性”特征。哈维认为:“资本主义将不同的场所和地点用相同的经济逻辑开发,这将那些地点的独特性都概括成一般化的消费场所”。消费主义的空间一方面巧妙地利用了地方性元素,但另一方面也正在瓦解和淡化社会生活的多样性和地方性的文化传统。地域独特的历史文化元素,正沦落为全球化消费空间与氛围的辅助材料,本地文化和传统社会空间己经被消费主义所占据,被分段,被降为同质性,被分成碎片。

传统的社会空间是储存和唤起个人和集体记忆的重要载体,消费空间的“去地方化”带来的空间重构是对原住居民记忆的摧毁,人们曾习以为常的生活方式、生存状态被彻底改变。“旧城区承载的其实并不仅仅是一条条街道,它还承载着人们对于熟悉的街区的热情、伤感和缅想”。

2.2消费空间的表征:“符号暴力”

消费空间通过文化资本这种符号系统的运作复制并强化精英阶层的文化,而掩盖社会差别性的真相,带来阶层的不平等性。

消费乃是符号操演的系统活动,消费空间的“符号暴力”是消费文化霸权的集中体现。法国著名社会学家布迪厄认为,“符号暴力”是通过对符号、语言的掌控在一定范围(民族、国界、社会)内确立一套无人能够幸免的强制性规范,并将其视为普遍一致的和普遍适用的规范。

广告是消费空间的重要符号,作为一种无所不在的符号系统,它无孔不入地赤裸裸地宣传消费文化。通过意义重组,广告淡化了商品的“自然”使用价值,而成为了索绪尔意义上的记号,广告使消费者对商品的追求被罩上审美的光环,追求时尚、休闲、浪漫和狂欢,这正是消费文化所鼓动的内容,虚假的消费需求取代了真正需求,而消费者在追求中,迷失了自己的真正需求,被虚假需求所迷惑。当代西方消费社会广告符号泛滥,导致消费异化,消费者的购买行为,成为一种“强制性的非理性的目的”,弗罗姆不禁感叹“在异化的享乐形式中,我心中什么也没有发生”。广告暴力以强势性的、压迫性的视觉冲击驱使消费者购买产品和服务,消费者处于话语权的弱势地位,构成消费空间的不公正。此外,“品牌的堆砌”也是消费空间中常见的“符号暴力”,消费者被这些强势的消费符号“洗脑”。

2.3再现的消费空间——购物实践中的社会排斥

再现的消费空间展现的是消费实践中人们的社会关系。著名社会学家布迪厄提出了一个公式:惯习(资本)+场域=消费实践,他认为消费场所是一个权力斗争的场域,表现为不同阶级的符号斗争和支配关系,基于“惯习”和所拥有的“资本”(经济资本和文化资本),不同阶级群体在消费过程形成不同的文化欣赏“品味”,从而达成本群体的社会认同,而与其他群体相“区隔”。消费的区隔功能在空间中的不公正表现之一便是社会排斥。

在一些高端的购物商城,门口经常看到“衣冠不整者禁止入内”等告示,许多“私有化”、“商业化”的空间排斥“社会弱势群体”和“行为不当者”(如无证小摊贩、街头卖艺者、无业青年等),他们的外貌和行为方式常常被空间的设计者和管理者认为具有一定的“侵犯性”,可能令消费者心理上存有潜在的“被威胁感”。“衣衫褴褛的穷人凝视着咖啡馆,想着:“这种房子只有跟我们不一样的人才能进去。”而里面“不一样”的人,受不了穷人的凝视,想着:“能不能叫老板赶走他们”。这种消费空间的排斥,本质上源自一种不公正的社会等级观念和“美化”社会现实的企图。

购物行为的空间选择中也显示出明显的隔离。在消费空间中,空间或者建筑的区位、环境、形象以及消费所带来的品味、身份意义也成为了消费的主要内容,被消费的东西除了物品之外,还包括消费者与他人、消费者与自我之间的关系,消费者需要根据空间的等级标识和售货员的态度来调整自己的购物行为,因为贸然走进一家与自己身份悬殊的商店,就要做好领教傲慢、排斥和非难的准备,在购物的社会遭遇战中,普通消费者常常会有处在一种自由和不公正边缘的强烈感觉。

3.总结

消费空间在城市空间的大规模扩张,其实质是体现资本主义的资本逻辑的空间秩序在全球范围内的复制,因此消费空间的不公正性源于资本主义的根本矛盾。这种矛盾在消费空间中,通过空间实践、空间的表征和再现的空间体现出来。

第一,在空间实践中,出现了消费空间政治失衡和地方性丧失问题。政治失衡反应在消费空间中是精英阶层与平民阶层空间占有、使用权力的不对等,精英阶层明显处于优势地位,这种不对等的形成模式之一便是政治权力与资本的合谋,精英阶层的资本投资需求与政府需求经济增长的需求不谋而合,两者的结合带来平民阶层公共空间的缩减,甚至自己的居住生活空间受到侵占。同时,这种空间使用权力的不对等导致地方性的丧失,消费空间对承载地方意义和记忆的传统空间造成威胁。

第二,在空间的表征中,“符号暴力”比较突出。铺天盖地的广告,折射出精英阶层、商业阶层的文化霸权,消费者在这种“暴力”袭击中,忘记了自己真正的需求,使消费成为一种“强制性的非理性的目的”。消费空间符号化、标签化,消费空间中的商品、服务、仪式等也符号化,但这种符号无不透露着资本贪婪的本性。

第三,在再现的空间中,消费实践带来“品味区隔”的同时,也带来不公正——社会排斥。社会的弱势群体在消费空间中往往处于尴尬、排斥的地位,消费空间的其他个体(消费者、服务人员、管理人员等)根据他们的衣着服饰、行为举止作出反应。

如何建构公正导向下的消费空间?列斐伏尔提出一个概念——差异空间。“差异空间”的提出旨在打破抽象的权力空间对私人领域的控制和同质化的空间压制,从而真正“恢复差异的权利”。通过差异空间,列斐伏尔探讨一种新的空间生产和政治秩序的可能性。差异空间对建构公正导向下的消费空间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将成为消费空间公正建构的理论方向。而探索消费空间公正性的建构路径将有待学者们的进一步研究。(作者单位:西安外国语大学)

参考文献:

[1]Harvey.D.Social Justice and the City[M].University of Georgia Press,2009(Revised).

[2]Edward Soja.Spatializing justice—Part II[J].City,2011,151.

[3]Zukin.S.1989.Loft living:Culture and Capital in Urban Change[M].New Jersey:Rutgers University Press.

[4]Lefebvre H.1991.Critique of Everyday Life,Vol.q.Original work published.

[5]Zukin.S.Urban lifestyle:diversity and standardisation in spaces of comsumption[J].Urban Studies,1998,35(5/6):825-839.

猜你喜欢
研究进展
猪δ冠状病毒的研究进展
MiRNA-145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慢性完全闭塞的研究进展
离子束抛光研究进展
独脚金的研究进展
自噬与衰老的研究进展
EVA的阻燃研究进展
肝衰竭的研究进展
氢在治疗烧伤中的研究进展
Marchiafava-Bignami病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