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传统管理思维强调管理概念的定义,这在管理研究中容易导致分歧,在管理实践中容易导致理念难以操作落地。按照概念变量、操作变量、测量变量展开的管理思维体系可以使管理研究深入到操作层面,使管理实践在经营定位、竞争优势来源、管理控制体系上提升经营管理水平。
关键词:管理概念;概念变量;操作变量;测量变量;竞争优势
中图分类号:F7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4)07-0152-02
概念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基本手段。如果没有概念,我们无法描述这个世界。但是,概念是对同一类事物或现象的抽象概括,而不是具体操作。同时,概念本身是静态的,而不是动态的。因此,概念是认识世界的主要工具,而不是改造世界的主要工具。
在管理学领域,概念的这些特点仍旧保持不变。在此基础上,管理学所研究的很多概念都是无形不可见的,这就对管理研究的客观性提出了很大的挑战。换句话说,对于同一概念领域的管理研究很容易出现各执一词,难以论证说服对方的情况。
然而,当我们把概念变量化之后,对同一概念的差异化理解造成的矛盾就得到了有效缓解。尽管变量化的概念仍然处于概念层面,但是这种初步的量化处理使得该领域的管理探讨有了一个清晰的框架。例如,工作态度是管理学领域一个很重要的研究主题:如果将工作态度划分为积极与消极两个状态,那么就提供了一个具体的以程度为依据的分析框架(尽管这是一个比较粗糙的分析框架);如果将工作态度划分为认知、情感、行动三部分,那么就提供了一个具体的结构性分析框架。不论对于概念做定性还是定量的变量化处理,都意味着从概念的定义化处理向前迈进了一步。
概念变量化给我们提供了清晰的分析框架,但是并没有告诉我们概念在其若干个状态之间是怎么变化的,因此需要引入操作变量。操作变量是概念变量的具体表达形式,概念变量是操作变量的原型依据。管理学不仅是一门理论学科,也是强调实战性的学科,管理者期望管理学解决现实中的管理问题。换句话说,管理学既要具有原理性,又要具有工具性。概念变量化体现的是原理性的一面,而操作变量体现的是工具性的一面。仍旧以工作态度为例,当我们在变量化概念的层次上认识到工作态度可以界定为由认知、情感、行动三部分构成时,那么在操作变量层面我们就可以设定具体的管理场景,通过操作这些具体变量来理解概念。例如,我么可以模拟一种工作场景,使员工在认知上感觉上级偏袒他的同事,然后观察到员工对于上级的情感是负面的,行动上对上级是不利的,那么我们就倾向于认为工作态度的三要素具有同方向性。为了确保我们对概念的理解准确,通常需要在各种不同的管理场景中运用操作变量进行各种研究,如果得到的结果是一致的,那么就保证了我们对管理概念的准确把握,并且掌握了运用管理概念的工具。
按照通常的逻辑,当我们理解了管理对象的原理,又掌握了对应的管理工具,一切都大功告成了。然而,不论从理论研究的角度还是管理实践的角度,我们还缺乏测量变量。测量变量的主要作用是测量概念变量的操作结果。同一个概念的操作變量面对外界不同因素的刺激时,会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变化,为了准确了解变化的程度,我们需要构建准确的测量变量。仍以工作态度为例,面对货币激励和精神激励两种不同的因素刺激,工作态度的变化程度很可能是不同的。所以为了准确掌握每一种因素刺激产生的状态变化,我们需要构建测量工作态度变化的工具,即测量变量。测量变量可以是问卷量表,也可以是行为尺度等各种形式。
从管理概念衍生出管理工具(操作变量),依据管理工具设计管理测量变量,这就构成了一个管理研究系统。不能变量化的管理概念只是定义,不能操作化的管理概念只是空谈,不能测量的管理概念无法控制。只有将这三者统一在一个体系里展开研究,才能够得到既有理论价值,又有现实意义的研究结果。从管理实践的角度看,企业家将管理工作推进到哪个变量化的层次,就意味着企业的竞争优势达到什么程度。
从概念的定义角度看同行业的企业经营管理是没有什么明显差异的,因为同行业企业的产品在概念原理层次是完全相同的。例如,尽管奔驰、福特、比亚迪等汽车厂商的产品千差万别,但是从汽车的设计原理上是完全相同的。在概念原理层次上的同质化是所有同行业企业的共同起点,否则就会被归类为不同行业。例如,尽管汽车和飞机都属于交通工具,但是由于驱动原理不同,所以分类为两个不同的行业。
从概念的变量化开始,不同的企业就产生不同的经营定位。例如,尽管奔驰、福特、比亚迪等厂商都生产汽车,但是分别定位于高端、中端、低端。这就是对汽车概念的一种变量化界定。当然变量化的方式并不局限于这一种,也可以是运动型、家用型、商用型汽车。但是不论如何变量化,都意味着企业给自身一个明确的经营定位。没有明确经营定位的企业是不可能建立竞争优势的,有了明确定位的企业才有可能拥有明确的经营方向以及竞争优势的来源。
概念变量化完成后就相当于选择了竞争对手,接下来与竞争对手逐鹿市场的过程就是在操作变量层次竞争的过程。例如,奔驰、宝马、凯迪拉克都定位于汽车高端市场,为了取得竞争优势,每个品牌在汽车设计、营销手段、售后服务等每一个环节都努力差异化的过程,就是在操作变量上努力超越竞争对手的过程。从客户的角度看,客户对产品的感受也是在操作变量层次上去感知的,在这个例子里尤其以试驾最为典型。企业在操作变量上的竞争具体就体现为在技术研发能力上的竞争、在客户需求分析能力上的竞争、在生产服务质量能力上的竞争等方面。这些方面也就是竞争优势的来源,企业整体竞争优势就是这些具体操作变量差异化汇聚的
结果。
在操作变量层面建立起竞争优势之后,企业就在市场竞争中有了一席之地,接下来就想扩大市场份额,换句话说就是在经营管理上复制扩张。以汽车厂商为例,一个汽车厂一旦在本地区建立了竞争优势,就想在其他地区或国家建立更多的生产厂、开设更多的销售店、布局更多的4S店。然而,当一个企业试图开展跨地区经营时,必须面对的挑战是如何保证分店在经营管理上能够与总店保持相同的水准。另一种类似的情况是当总店的规模不断增大时,管理难度迅速增加,也会面临相同的挑战。为了应对这种挑战,就必须从测量变量的角度建立管理控制体系。以汽车厂为例,测量控制管理体系就是要针对生产厂设计一套测量指标与工具,实时观测每个分厂的生产过程与生产结果是否与总部要求相同;针对销售店设计一套测量指标与工具,实时观测每个销售店的营销手段与营销过程是否与总部要求相同;针对4S点设计一套测量指标与工具,实时观察每个4S店的售后服务流程与质量是否与总部要求相同。因此,测量变量的重大管理意义在于保证经营管理复制扩张时产品或服务品质高度统一,于是可以保证企业无边界扩张,逐步从一个地方性企业成长为全国性企业乃至全球企业。
综上所述,管理概念变量、操作变量、测量变量既可以作为管理研究分析管理实践的体系,也可以作为经营管理实践的思维工具。从这个分析体系入手,可以有效地发现管理当中的症结,并且产生明确的对策思路。能够在这三个层面不断改进提升的企业就可以建立长久动态的竞争优势,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作者简介:宋思远(1980—),男,河南开封人。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工商管理系讲师,美国纽约城市大学组织行为学博士进修生,西北大学管理学博士生,研究方向:组织管理、高校管理、战略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