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 娟,孙玉梅,陈再蓉
(1.阿克苏职业技术学院,新疆 阿克苏 843000;2.北京大学护理学院,北京 100000)
随着整体护理和社区护理的全面展开,护士的健康评估知识与技能日益重要,健康评估技术在培养高职护理学生的全面素质和能力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其地位不可替代。然而刘晓芳等[1]的调查显示,89.34%的护理人员认同健康评估能力是临床护士的重要技能,只有70.67%的护理人员曾参加过健康评估讲座,但都未经过在校学习或正规的培训。袁碧等[2]使用Mi ni-CEX对213名新疆护理自考本科毕业生的健康评估能力进行分析和评估,结果发现,临床应变能力不合格率高达78.90%,解释说明操作目的、范围及必要时进行简单记录不合格率超过55.00%,心脏评估、心电图及相关理论知识的提问不合格率超过65.00%。这些新疆护理人员中的佼佼者护理评估能力尚且如此,可见阿克苏地区护理人员的健康评估能力亟待加强。为了满足少数民族对医疗卫生服务的要求,依托我院进行自治区示范院校建设,根据护理工作任务和少数民族区域特点,将传统的健康评估课程改革为健康评估技术,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从教学内容、课程目标、教学手段与方法、课程考核评价等方面进行改革建设。
以阿克苏地区各级医疗机构院长、护理部主任、护士长、技术专家为主要调研对象进行问卷调查、电话访谈,并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和智慧,召开护理岗位职业能力研讨会,和阿克苏5家“二甲”医院的临床护理专家共同讨论调研结果,确定了阿克苏地区护士的主要工作岗位群为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和社区护理,明确了各岗位护士进行护理评估所需的知识和技能,以能力本位课程开发模式制订新的课程标准,以护理程序为基础编排学习项目。按照护理评估和护理查房的工作过程,确定“评估基础、常见症状评估、身体评估、心理与社会评估、辅助检查评估、护理病历的书写”六大工作任务,培养学生的6种职业能力,即“六会一提”——会问、会辨、会查、会做、会教、会写,提出护理诊断,为进一步学习临床专业课程奠定坚实的知识基础。
对护理评估能力进行调研和分析,以五大岗位群真实工作场景及其工作过程为依据,对原有教学内容进行删减、整合和序化,使教学内容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复合,从局部到整体,符合少数民族地区高职护理专业学生的认知和记忆规律。
将健康评估的概念、方法,资料的来源及分类,沟通交流的技巧,护理问诊等基础知识重新组合为评估基础。护理诊断、常见症状评估、异常心电图等内容在多门课程中均有涉及,不仅浪费教学资源和学时,不利于教师拓展思路,不利于学生的理解、记忆,而且不能体现知识的整体性和综合性,因而删去。增加护理问诊以及心理社会评估的理论与实训课内容,突出人文、心理、社会科学等知识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彰显护理特色,遵循“整体护理”理念。参考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大纲,以适度、够用为原则,适当删减身体评估的授课学时,并改变原来先理论后实践的授课顺序,将二者融合在一起,以临床护理实际工作过程为主线,在操作中渗透理论。
根据入院护理工作流程,将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内镜检查组合为辅助检查评估,让学生明确临床护士的任务。为了减少护理差错及护患纠纷,提高护理质量,授课内容应侧重于护理相关知识的渗透,讲解各种标本的采集方法及注意事项,让学生明确采集合格标本对检验结果的重要性,结果偏差不仅影响临床诊断,不利于患者健康的恢复,甚至会贻误病情。但在目前所使用的教材中欠缺上述内容,如血液标本的采集与抗凝,血液试管的分类及适用检验项目等,不能合理地体现出与专业相对应的课程目标,上述内容在授课时都应予以补充[3]。
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核心,遵循“临床护理实用为主,理论够用为度”的原则,遵循认知规律,简化影像学检查和内镜检查的相关内容,以学生自学为主,重点讲述检查的目的及检查前后的护理。
以学生为主体,以工作任务为载体,以护理岗位职责和实际工作任务为依托,紧扣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大纲,根据学生特点、学院实际条件、教学内容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同时将职业教育、素质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的始终。
少数民族学生汉语水平不高,理解能力有限,再加上本课程在第二学期开设,此时学生既没有学习临床专业课,又没有到临床见习和实习,因而很难理解常见症状和阳性体征。面容、步态、呼吸音、杂音等在教学中难以通过语言解释清楚的内容,利用多媒体课件,边讲解边看真实的图片或录像,既能生动形象地演示教学内容,又能让学生记忆深刻。少数民族学生能歌善舞,播放视频和录像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趣,但如果时间把握不好,容易造成视觉疲劳、思维紊乱,结合传统板书等教学手段,能克服上述弊端,有助于学生理清思路,提高学习效果。这种以多媒体技术为媒介,融合了直观情景教学法和讲解法的教学方法,使教学空间直接延伸到临床第一线,实现了与临床零距离对接,并在有限的时间内提供了更多、针对性更强的教学资料[4]。
在开始讲课时,精选典型临床案例引出具体的学习内容,按照教学目标,提出要求解决的问题。通过这种模式引导学生自己观察、分析、思考,通过小组讨论→发言→质疑→反质疑→教师补充总结,拓宽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通过对案例的深入分析,引出理论内涵,将知识与问题有机结合,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利用综合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少数民族学生学习刻苦、努力,但是由于汉语水平有限,学习方法不科学,学完后面忘前面,欠缺学以致用的能力,导致课堂授课效果虽好,但远期效果差,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通过率较低。为了实现理论学习与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结合,巩固所学知识,我们编写了习题集,并利用其进行课堂测验和阶段测验,既使学生巩固了所学知识,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锻炼了自主学习以及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师进行随机提问,不仅能增加与学生沟通交流的机会,还能动态观察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来提高教学效果。在完成一个知识点的讲解后进行归纳总结,例如在学习完症状评估和身体评估后,提问肺气肿、气胸患者的临床表现,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并借助语言、动作、实物、图片等启发引导学生,使零散的知识系统化、集中化。这种教学法不仅使学生巩固了原有知识,还引出新的知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我们把一个汉族班和一个民族班合并为一个教学班,分为若干小组,每个小组有5~6人,民汉学生一对一结对子,每小组设组长一人,根据授课教师安排进行各项教学活动。开展情景模拟实践教学活动,模拟患者、患者家属、护士等,不但能使学生深刻地体会到所学知识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提高了技能水平,更有助于不同民族的学生互相学习语言,了解风俗习惯、生活饮食禁忌等,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这种以“民汉结对子”为基础的小组学习,有利于增进不同民族间学生的感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身体评估中采取理实一体化的职业教育模式,按护理程序的评估—计划—实施—评价4个步骤来组织教学,通过理论教学—录像教学—教师示教—模拟人教学—学生互相体检—反示教—总结,以真实的工作任务为载体,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综合,从深度和广度上层次递进,增强实践性。达到“三一致”,即学习任务与工作任务、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学习领域与工作领域一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学习积极性和自主学习、护理评估、语言沟通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习专科护理奠定坚实的知识基础[5]。
基于临床实际工作过程的考核将传统的注重知识性的考核转变为注重职业能力的考核,考试形式打破传统单一的理论考核,转变为模拟临床实际工作过程的技能考核。以健康评估能力作为核心,重点考核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实行多元综合考核评价方式,参照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形式进行理论考核,根据操作考核标准进行临床实践操作考核。为避免评价的片面性,结合教师、学生、小组3个方面进行评价,并结合学习过程进行综合评价[6]。学生最后的考核成绩由期末理论考核(50%)、技能考核(30%)、学习过程评价(20%)构成。
健康评估技术作为一门桥梁课程,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了知识基础,因此还要深入研究其对临床专业课程的影响,不断优化完善本课程,为民族地区培养更多更优秀的实用型护理人才。
[1]刘晓芳,胡艳宁,龙秀红,等.护理人员健康评估教育现状及需求调查[J].护理学杂志,2009,24(23):11-13.
[2]袁碧,卡丽毕努尔·力提甫,姜袁.新疆护理自考本科毕业生健康评估能力分析及对策[J].护理学报,2012,19(8):16-19.
[3]皇甫赟,赵洋.健康评估课程建设探讨[J].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2011,23(4):486-488.
[4]车军玲.健康评估课程教学方法的改进[J].内蒙古中医药,2012,31(20):103.
[5]蔡小红,闻彩芬,濮丽萍.高职护理专业健康评估精品课程建设的研究[J].护理研究,2009,23(11):2899-2900.
[6]潘淑慧.健康评估考核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卫生职业教育,2012,30(12):2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