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珍奇的东坡砚

2014-03-17 21:29蒋瑾琦
文艺生活·上旬刊 2014年2期
关键词:石砚鱼子赵孟頫

蒋瑾琦

砚与笔、墨、纸是中国传统的文房四宝。砚之起源甚早,大概在殷商初期,笔、墨、砚始以粗见雏形。刚开始时以笔直接蘸石墨写字,后来因为不方便,无法写大字,人们便想到了可先在坚硬东西上研磨成汁,如石、玉、砖、铜、铁等。殷商时青铜器已十分发达,且陶、石等材料随手可得,砚乃随着墨的使用而遂渐成形。砚,俗称砚台,是汉族书写、绘画研磨色料的工具。汉代时砚已流行,汉刘歆《 西京杂记》:“汉制天子玉几……以玉为砚, 亦取其不冰”。这是关于砚的最初记录。而作为 “砚” 来说,除玉砚之外,尚有陶砚,澄泥砚,瓦砚,金属砚以及广泛采用的石砚,千余年来,一直有许多文人墨客从事它的专门研究,自宋迄清,已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的文献资料,米芾的《砚史》、高似孙的《砚笺》、无名氏的《歙州砚谱》以及徐毅的《歙砚辑考》等都是较为著名的专著。

唐砚的风格宏丽丰腴、外拓张扬、饱满朴实。以文人为主要受众的砚台从北宋起一直把握着砚的主流发展脉络。在宋代不仅有专门制砚工人,甚至文人亲自参与设计和制作砚台,这就跟现在有些精英人士喜欢根据自己的喜好,定制一款万宝龙的笔,刻上自己的名字一样,古代文人也有这个彰显身份的途径和嗜好。像造型简洁,线条利落“抄手砚”,据传就是苏东坡设计的,也是从宋代起,砚已普遍使用,开启了石砚的天下。“宋砚有线、明砚无边”,明代的砚式,大多还延续宋代‘规矩方直的风格,但造型趋向宽敞浑厚。清代石砚雕制,造型拘谨,纹饰堆砌。明、清两代的砚品种繁多,其中以广东肇庆的端砚、安徽歙县的歙砚、甘肃洮州的洮河砚、山西绛县的澄泥砚最为突出,被人们称为“四大名砚”。古砚除了石砚外,还有用陶土烧成的陶砚,著名的唐代问世的“澄泥砚”即是陶砚中的名品;瓷砚,有南北朝时期青瓷砚,宋时的影青瓷砚、绿瓷砚、龙泉瓷砚、建窑墨瓷砚等。除此之外,还有以汉魏宫殿瓦制成的瓦砚等。

砚历来受到文人雅士的喜爱,因而也就有了“石虚中”“即墨侯”“万石君”“石乡侯”“铁面尚书”等别号。

苏轼说:“砚之美,止于滑而发墨,其他皆馀事也。”

笔者有位收藏砚台的好友,在其处曾见一方石砚,此砚石之大,颜色微紫,造型之奇特,而且又有七八位历代书画家勒石题名,更显此砚珍贵异常。

此砚为“鱼子梅花砚”,砚池像一朵盛开的腊梅花,因砚石上有众多星点密布而得名,此“鱼子梅花砚”为宋代文豪苏东坡设计并刻制的,砚为圆形,直径约30厘米,高约2.5厘米,取材于天然的鱼子石,石质细腻温润,微紫中参杂些米黄色斑点,斑点大小不一,分布匀称,雕刻者以娴熟的技艺,精巧的刀法,吸取了木刻版画的精华,同时又借签了篆刻及绘画的表现手法,刻出了一朵质朴、清丽的盛开的梅花,蓄墨池微凹于花瓣且绕花瓣四周,古拙典雅,砚池四周分别有宋代书法家苏东坡题楷书 “天然”,元代书法家赵孟頫题名“天水赵孟頫”五字行草书,元代书法家王蒙所题金文“苏文忠公墨宝”六字古体篆字,清代书法家陈洪绶题“山阴陈洪绶拜观”,另外刻有“江上外史”白文印一方。砚的背面中间有五行双钩行草书“浑沦元气 ,丁卯仲夏得此神品,枝指居士允明记”,后有“吴下阿明”四字印,此为明代书法家祝允明所书,五行行草书结体宽展,用笔爽劲,疏密匀称,如八面观音,色相俱足,一股清气扑面而来。左面有“元祐三年(1088)八月( )山苏轼制”十字行草,因年久相承,“眉”字已驳落难辨,右面有明代书法家倪元璐所题“先贤奇珍,元璐观”七字行草,字法灵秀神妙,超逸清矍,最下部有“世守妙品,兰雪藏、方纲题、小松刻”,字为清代学者,书法家翁方纲题,字法老辣,浑厚,布局精巧,刀法灵动、劲健,恰到好处。

自宋代苏东坡所制“鱼子梅花砚”至今已有九百多年的历史,九百多年的历史变迁,此砚几经易手,观者可谓数千,甚至逾万,但他显现的文化气蕴仍可隐约窥得 ,苏轼的豪放、赵孟頫的劲键、王蒙的清峻、倪元璐的灵动、祝枝山的肆恣、翁方纲的不羁等等均在此砚上得到充分的表现,仿佛还能看到他们品赏、题字、刻制时的神态及音容。

此砚形之大,刻制之精奇,且有七八位宋、元、明、清的书画大家勒石题名,可谓珠联璧合,珍奇难得。

猜你喜欢
石砚鱼子赵孟頫
松花石砚
金蟾松花石砚
聂延林藏品
赵孟頫《汉汲黯传》
那片稻田,是回不去的年少时光
赵孟頫《吴兴赋》(局部)
赵孟頫《胆巴碑》集锦( 上)
鱼子精华琼贵乳霜轻然奢享,再续紧致经典
赵孟頫与赵体概说
小孩子能吃鱼子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