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贾漪,吴友英
(1黄石市中医医院,湖北黄石435000;2黄石市妇幼保健院,湖北黄石435003)
精神疾病是指在各种生物学、心理学以及社会环境因素影响下大脑功能失调,导致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等精神活动出现不同程度临床表现的疾病[1]。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主要表现为感知、思维、情感和行为等方面的障碍,病程迁延,可发展为精神活动衰退及行为障碍[2]。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周期较长,在住院治疗期间,一般需要病人家属陪护。由于患者陪护家属长期受到极度紧张、焦虑、烦躁等不良情绪的影响,其心理健康状况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国内采用SAS量表、SDS量表、SCL-90量表及生活质量量表(QOL)等调查方法对患者陪护家属的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结果显示[3-4],陪护家属在躯体化、焦虑、忧郁、强迫、精神病性等心理健康评价因子的评分均高于全国常模。如果不及时对其进行心理干预,将使患者家属的心理健康状况日益恶化。研究心理干预方法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住院陪护家属的心理健康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选择2011年8月在武汉某医院精神科收治的7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陪护家属77人作为研究对象(问卷回收率96.1%),实际列入研究对象74人。患者均符合CCMD-III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年龄 18~57岁,平均24.25±4.32岁,患者病程8个月至17年,平均25.48±6.50个月;家属男 30人,女 44人;家属既往无精神异常史、无重大或慢性躯体疾病。对76例精神分裂症的74例陪护家属进行一般问卷调查、症状自评量表(SCL-90)调查。自制问卷内容包括家属的一般资料、与患者的关系、家庭状况和患者的病情资料等。
为研究科学有效的心理干预手段对患者陪护家属心理健康的影响,根据患者入院时间,随机将74位陪护家属分为2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7人,2组在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及居住环境等方面均无明显差异。对实验组实施心理干预措施,而对对照组则不实施。
采取的心理干预方法[5]主要包括:
1)健康知识讲座。请主治医生为实验组的患者陪护家属作健康知识讲座,包括对精神分裂症的认知、如何处理与患者的关系、如何维护自我的心理健康状况以及进行心理素质训练的重要性等内容。
2)参与患者的作疗活动。作疗室内备卡拉OK、扑克牌、课外阅读书籍、手工制作材料等,定期请有经验的教师教授患者学习跳舞、打太极、五禽戏等,邀请陪护家属一起参与患者的作疗活动,增进陪护家属对患者的了解,增强其对疾病的认知。
3)心理咨询与辅导。让有经验的护士定期与陪护家属进行沟通,了解他们的思想状况,对他们提出的问题耐心解答,让实验组的陪护家属相互之间交流,共同面对心理问题,寻找克服的方法。
1)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陪护家属SCL-90得分与全国常模比较。
76名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74名陪护家属的SCL-90得分与全国常模的比较如表1所示。SCL-90总分为147.37±42.54,32名受调查者总分超过160分的占调查人数的44.83%,各因子分均值在1.43~1.94之间,标准差在0.44~0.78之间;SCL-90得分前3位的因子分别是抑郁、焦虑和人际敏感。与全国常模比较,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陪护家属的整体SCL-90各项评分均偏高,除精神病性因子外,其余因子的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1或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亲人患病住院,作为一种负性生活事件,对陪护家属所造成的心理压力是显而易见的。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对精神病存在歧视或偏见;另一方面,当病人家属遇到照顾病人时的种种困难(经济负担加重、对疾病知识的缺乏等)、或目睹其他病人及其家属的遭遇、或预感会受到突然袭击等,均使得陪护家属处于高度的紧张状态,从而导致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状况的发生[6]。
2)心理干预前、后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陪护家属SCL-90得分比较。
实施心理干预前、后精神分裂症患者陪护家属实验组和对照组的 SCL-90得分如表2所示。从表2中可以看出,实施心理干预前的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患者陪护家属的心理健康状况在各个方面均无明显差异;实施心理干预后,实验组与对照组除精神病性因子外其他各个因子的差异均有显著意义。
通过心理干预,实验组陪护家属的躯体化、强迫、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性、恐怖、偏执等因子的得分均有所下降;而对照组在实验前后心理状况无显著意义的差别,实验数据表明: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陪护家属进行心理干预可以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表2 心理干预前、后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陪护家属SCL-90得分比较
精神分裂症由于其特殊性,具有病程长、不易治愈、易复发、要求患者坚持长期服药的特点。通过对76名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74名陪护家属进行 SCL-90量表的调查发现,其各项因子评分均高于全国常模,其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说明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陪护家属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通过对实验组37名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陪护家属进行心理干预发现,对患者陪护家属进行有效地心理健康教育的干预措施,能够有效地提高患者陪护家属的心理健康水平;同时,对陪护家属进行心理健康的干预可改善医护人员同患者的关系。由于陪护家属对疾病的认知不高,患者病情变化后其陪护家属的迫切心情若得不到医护人员的正确理解,可使双方关系日益紧张、恶化。若及时对陪护家属实施心理健康的干预,则可消除陪护家属的疑虑,避免不必要的医疗纠纷,更好地配合、协助医护人员,提高患者住院治疗的依从性,从而缩短病程,对患者出院后的康复治疗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1] 李素荣.首发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陪护家属的心理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8,11(7):144-147.
[2] 刘淑华.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陪护亲属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及临床干预[J].临床医学,2008,21(6):920-923.
[3] 程晓琳,陈杰,文丽.精神病患者主要照顾者压力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护理学报,2010,17(9):21-24.
[4] 蔡效红,刘桃芳.精神分裂症患者配偶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心理干预[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1,18(6):65.
[5] 王艳,姜莉,左宁.老年血液透析患者家庭照顾者工作量与压力负荷的相关性研究[J].护理学报,2010,17(1A):73-75.
[6] 张英辉.心理干预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亲属的心理状态[J].上海精神医学,2009,21(1):4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