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元红,张顺林,张佳慧
(湖北理工学院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湖北黄石435003)
钡对于人体属于无毒非必需微量元素,然而绝大多数钡盐对人体的毒性较大[1],慢性钡中毒可引起人体上呼吸道及眼结膜的刺激症状,急性钡中毒可导致肌肉毒性[2]、生殖毒性[3],甚至会致畸、致癌、致突变[4]。随着科学的发展,钡应用的领域越来越广泛,人们对钡的认识也在不断的深入,其在水溶液中的含量标准和定向检测更是受到了极大的关注。荧光分子探针由于其灵敏度高而得到广泛的研究与应用[5-7]。喹唑啉酮的结构中有大量共轭体系,因而具备良好的荧光性能,当溶液中存在离子时,受体通常会借助芳烃荧光光谱的变化达到识别离子的目的。本论文设计了一种含双喹唑啉酮官能团的荧光分子探针,并测试了其对部分常见金属离子的识别作用。
Cary Eclipse荧光分析仪(Varian公司); DRX 500 MHz核磁共振仪(德国Bruker公司); Thermo-Finnigan LCQ-Advantage质谱仪(日本岛津公司);X-4型熔点仪(北京第三光学仪器厂,温度未经校正);Tensor 27红外光谱仪(KBr压片法,Bruker公司);2400型元素分析仪(美国PE公司);所有试剂均为分析纯。
荧光分子探针化合物合成[8]路线如图 1所示。在100 mL干燥的圆底烧瓶中加入1.275 g(3 mmol)膦亚胺,再加入10 mL干燥的四氢呋喃溶解,用注射器快速注入3 mmol芳基异氰酸酯,密闭于冰箱干燥器中静置一夜或6 h制得活泼中间体碳二亚胺。将10 mL溶有2,2'-二羟基联苯(1.5 mmol)的四氢呋喃溶液滴加到溶有少量固体碳酸钾的碳二亚胺溶液中,室温下搅拌12 h,减压脱溶剂,用二氯甲烷和甲醇重结晶得到的目标化合物为:无色晶体,m.p.>250℃,产率83%。通过IR、1H NMR、MS及元素分析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数据为:1H NMR(DMSO-d6,400 Mz) δ:6.87~7.59(m,24H,ArH),2.33(s,6H,CH3×2);IR(KBr)ν:1 702(C=O),1 620(C=N),1 600,1 566,1 510,1 475 cm-1;MS m/z(%):654(M+,100),521 (38),476(9),403(29),387(32),235 (93),192(23),168(37),146(33),116 (26),91(95),77(26),65(31).Anal.Calcd for C42H30N4O4:C 77.05,H4.62,N 8.56; found:C 77.18,H4.64,N8.54。
图1 荧光分子探针化合物的合成路线
用50 mL容量瓶配制浓度为1×10-5mol ·L-1的探针分子和金属离子溶液,探针分子溶液用乙醇配制,金属离子都选自硝酸盐,用去离子水配制。
再取13个50 mL容量瓶,每份中加入5 mL常见金属离子(包括 Mn2+、Pb2+、Zn2+、Hg2+、Co2+、Cd2+、Fe2+、Ni2+、K+、Na+、Fe3+、Al3+、Ca2+、Ba2+),然后加入探针分子的溶液至刻度线,静置2 h后待用。配制的待测溶液中,离子浓度都为1×10-6mol·L-1。测定荧光光谱,分别移取2 mL探针溶液和金属离子混合物溶液至比色皿中,分别测试其荧光光谱效应。
在温度为298 K,激发波长为280 nm时,于300~600 nm范围内测定化合物在乙醇中的荧光发射光谱[9],结果如图2所示。从图2中可以看出,化合物的最大发射波长 λem为393.5 nm,在此波长处,化合物显现出较强的荧光。
图2 化合物在乙醇中的荧光发射光谱
在温度为298 K,激发波长为280 nm时,于300~600 nm范围内测定化合物溶液中加入不同金属离子的荧光光谱,结果如图3所示,化合物溶液中加入不同金属离子的相对荧光强度变化图如图4所示。从图4中可以看出:在探针分子溶液中加入不同的金属离子时,Hg2+、Co2+、Fe2+、Fe3+的加入对分子探针的荧光强度没有明显的影响,Mn2+、Pb2+、K+、Ca2+、Ni2+、Na+的加入,有一定的增敏作用,但荧光增敏率都小于 100%,而 Cd2+、Zn2+、Ba2+、Al3+这几种离子对探针分子溶液的荧光增敏作用比较明显,增敏率都超过了100%,其中Ba2+最为显著,增敏率为300%左右,是Cd2+、Zn2+、Al3+增敏率的2倍。同时,随着金属离子的加入引起探针分子荧光具有增敏作用时,其探针分子的最大发射波长 λem会出现蓝移现象,并且增敏越显著,蓝移越明显,其中加入Ba2+离子时探针分子荧光强度蓝移了9 nm。结果表明:这种探针分子对 Ba2+有明显的选择性识别作用[10]。
图3 化合物溶液加入不同离子的荧光光谱
图4 化合物溶液中加入不同金属离子的相对荧光强度的变化图
本文合成了一种含喹唑啉酮官能团的荧光分子探针,通过红外、核磁、质谱及元素分析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通过激发波长 λex= 280 nm时扫描化合物的荧光发射光谱,可知化合物在发射波长 λem=393.5 nm时表现出较强的荧光。考察了加入不同金属离子对化合物光谱的影响,结果表明:化合物能够从金属离子(包括 Hg2+、Co2+、Fe2+、Fe3+、Mn2+、Pb2+、K+、Ca2+、Ni2+、Na+、Cd2+、Zn2+、Ba2+、Al3+)当中,以 300%的增敏率识别 Ba2+,因此,该化合物对 Ba2+表现出了良好的选择性和很高的灵敏度。
[1] 马志忠,赵海英,于锡山,等.钡及可溶性化合物毒性研究进展[J].职业与健康,2004,20 (12):26-27.
[2] 官鹏,刘世沧,李元富.急性钡中毒性脑病1例[J].法医学杂志,1995,11(2):82.
[3] 潘祥麟.急性氯化钡中毒致心律失常呼吸肌麻痹1例[J].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1988 (3):31.
[4] 王培元,孙瑞莉.急性氯化钡中毒的心血管损害[J].化工劳动保护(工业卫生与职业病分册),1995,16(2):90-91.
[5] GOKEL G W,LEEVY W M,WEBER M E.Crown ethers:sensors for ions and molecular scaffolds formaterials and biologicalmodels[J].Chem Rev,2004,104(5):2723-2750.
[6] 杨海亮,曾和平.含吡嗪、喹啉荧光探针的合成及其对金属离子的识别研究[J].化学试剂,2010,32(1):1-6.
[7] 吴红梅,周硼,赵亮,等.基于喹啉功能团的Zn2+荧光探针[J].发光学报,2008,29(6): 1091-1095.
[8] 杨绪红,吴鸣虎,丁明武.2,2'-二取代双[3-芳基喹唑啉-4(3H)-酮]的合成[J].有机化学,2010,30(7):1032-1038.
[9] 吴婧,徐助雄,王炳祥.1,5-二芳基-3-(2-羟基-4,6-二甲氧基苯基)-2-吡唑啉的合成及氟离子荧光探针行为[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10,31(11):2201-2205.
[10] 易卫国,张荣,顾峥,等.一种新型铜离子荧光分子探针的合成与性能研究[J].化学学报,2011,69(8):176-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