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伟鹏,刘加军,徐妍
急性白血病P53蛋白表达与化疗效果的关系
沈伟鹏,刘加军,徐妍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AL)P53蛋白表达水平及其与化疗效果的关系。方法选取AL患者38例(初治组30例,难治复发组8例)、缓解组患者21例、骨髓象正常的非白血病患者16例(对照组);AL各组又分为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使用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连结法(SP)对各组骨髓细胞中的P53蛋白表达状况进行检测。结果初治组与难治复发组的P53蛋白表达率均明显高于缓解组(均<0.05),而缓解组P53蛋白表达水平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各组AML与ALL患者间P53蛋白表达状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结论P53蛋白的过度表达参与了AL的发病,P53水平检测可预测AL患者的化疗效果及预后。
白血病;蛋白质p53;抗肿瘤联合化疗方案
目前急性白血病(AL)的治疗仍以化疗为主,而据研究报道,大多数化疗药物是通过诱导白血病细胞的凋亡来发挥抗肿瘤作用的[1]。目前已知,P53基因是人体内研究最透彻、功能最强大的一种肿瘤抑制基因,人类50%以上肿瘤的发生都与P53基因的突变有关。P53基因可分为野生型与突变型两种,野生型P53基因被誉为“基因组卫士”,其编码的野生型P53蛋白具有维持基因组的稳定性、阻滞细胞周期、促进细胞凋亡及抑制肿瘤血管的生成等多重抑癌作用[2]。但是半衰期极短,野生型仅在组织中少量表达。而P53基因突变后,不仅失去对细胞生长、凋亡的调控作用,而且可使带有突变碱基的细胞不断复制,由抑癌作用转变为促癌作用,导致肿瘤的发生[3-4]。突变型P53基因在多种实体瘤中表达增加,且在肿瘤发生发展中发挥明确的促癌作用,但对于P53蛋白表达水平与AL化疗效果的关系的报到尚不多见,因此,本实验回顾性分析了59例白血病患者P53蛋白表达水平与化疗效果的关系,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0年8月至2012年12月宁波市第二医院血液科接受治疗的AL患者38例,包括初治组30例,难治复发组8例。两组中急性髓系白血病(AML)14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24例。其中男23例,女15例;年龄7~68岁,中位年龄43岁。选取缓解组患者21例,包括AML 5例,ALL 16例。选取16例骨髓象正常的非白血病患者作为对照组,其中男9例,女7例;年龄11~63岁,中位年龄39岁。
1.2 实验方法所有入选病例均抽取骨髓液2ml并进行分离涂片,自然晾干后用乙醚乙醇液固定,再次晾干后用锡纸封存于4℃冰箱中备用。染色采用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连结法(SP),所用鼠抗人P53单克隆抗体及SP通用试剂盒(SP0000)均购自北京中山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从冰箱中取出备用标本,自然干燥后使用正常羊血清封闭标本10min,弃血清,滴加一抗并于4℃湿盒内过夜(P53,1∶100稀释),磷酸盐缓冲液(PBS)冲洗,滴加羊抗鼠二抗(1∶200稀释)1 h,滴加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链霉卵白素在37℃下孵育20min,PBS冲洗,二氨基联苯胺(DAB)显色液显色,终止反应,流水冲洗后苏木素复染,硅胶封片。
1.3 结果判定P53蛋白阳性细胞为胞浆和/胞核呈棕黄色者,显微镜下计算1 000个细胞中的阳性细胞数及阳性细胞百分率。
1.4 统计方法采用SPSS12.2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组间比较采用检验。<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1 各组P53蛋白阳性表达率及与化疗效果的关系
迄今为止,P53基因是人们发现的与肿瘤的发生关系最为密切的基因,定位于人类第17号染色体上,其编码的野生型P53蛋白作为一种转录调节蛋白,可阻止白血病细胞由G0/G1期进入S期,从而诱导细胞凋亡,发挥其抗肿瘤作用[5]。突变型P53蛋白却是一种肿瘤刺激因子,可消除正常P53蛋白的抗肿瘤作用。国内外的大量研究也证实,引起肿瘤形成的P53蛋白是P53基因突变后所形成的产物。正常细胞中,野生型P53蛋白含量极低,但当P53发生突变时,P53蛋白表达产物将急剧增加。
由于野生型P53蛋白易于水解,半衰期极短,所以实验中以SP免疫组化法所检测到的P53均为突变型P53蛋白。本文结果显示,化疗缓解后,AL患者骨髓细胞中的突变型P53蛋白较化疗前及复发者明显降低,且与正常人体内的P53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化疗前及白血病复发者骨髓细胞中的P53水平较正常人明显增高。此结果提示,突变型P53基因的表达不仅参与了AL的发病过程,而且会随着AL病情的缓解而减弱。另外,难治复发组的P53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初治组,提示P53的高表达可是白血病细胞凋亡受阻而影响AL的缓解。以上结果说明P53的表达在化疗后疗效密切相关。临床可根据P53的表达水平预测急性白血病患者对化疗的敏感性,及其预后情况。
[1]史剑慧,许小平,程文英,等.白血病细胞p53和bcl-2表达与化疗药物诱导凋亡的关系,[J].中华内科杂志,2000,39(3):5-9.
[2]陈元仲,吴勇,梁敏,等.P53基因诱导白血病细胞凋亡的机制研究[J].中华血液学杂志,2003,24(12):640-643.
[3]张建清,王志林.P53基因异常在白血病患者中的研究[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0,9(21):1603-1605.
[4]石太新,赵卫星,朱凤莲,等.急性白血病缓解前后P53、Bcl-2蛋白的表达意义[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1,16(3):132-133.
[5]邹昭玲,曹祥山,王志林.复杂核型白血病患者的P53基因异常及临床意义[J].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2010,27(1):81-85.
10.3969/j.issn.1671-0800.2014.12.050
R733.7
A
1671-0800(2014)12-1548-02
315400 浙江省余姚,余姚市第二人民医院(沈伟鹏);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刘加军);宁波市第二医院(徐妍)
徐妍,Email:xuyan5584@ 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