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空气中监测因子PM2.5 简析

2014-03-17 08:13于秋颖
资源节约与环保 2014年8期
关键词:环境空气来源颗粒物

于秋颖

(包头市环境监测站内蒙古包头014030)

2013年1月,全国先后有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遭受雾霾天气侵袭,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多。内蒙古包头市1月发生3次轻度雾霾天气。雾霾天气给群众身体健康带来严重危害,以及许多城市地区交通运输受到影响。构成雾霾的主要成分是气溶胶(颗粒物),气溶胶是由一次排放和二次生成形成的,二次生成的颗粒物通常粒径更小、比重更大。环境空气中PM2.5来源包括自然生成以及人类活动造成的污染,二次气溶胶是PM2.5的主要组成成分[1]。

1 PM 2.5 的概念

PM2.5指的是环境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2.5μm的颗粒物,也称细颗粒物[2]。它的直径还不到人的头发丝粗细的1/20。虽然PM2.5只是地球大气成分中含量很少的组分,但它对空气质量和能见度等有重要的影响。

2 PM2.5 的来源

不同城市由于功能及气候等因素不同,其颗粒物来源不尽相同。研究表明:北京市PM2.5的主要来源为燃煤、机动车排放、建筑尘、扬尘、生物质燃烧、二次硫酸盐和硝酸盐及有机物[3-4]。对武汉市PM2.5主要来源的研究发现,生物质燃烧尘和城市路尘为主要贡献[5]。对宁波市PM2.5污染源解析表明:城市扬尘、煤烟尘、机动车尾气尘的贡献率分别为20.42%、14.37%、15.15%[6]

3 PM 2.5 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越小的颗粒对人体的危害越大,而且对降低能见度、加重雾霾天气的作用也越大。PM2.5容易被吸入人体,而且会直接进入支气管,干扰肺部的气体交换,引发包括哮喘、支气管炎和心血管病等方面的疾病。这些颗粒还可以通过支气管和肺泡进入血液,其中的有害气体、重金属等溶解在血液中,对人体健康的伤害更大。

气象专家和医学专家认为,由细颗粒物造成的灰霾天气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甚至要比沙尘暴更大。粒径10μm以上的颗粒物,会被挡在人的鼻子外面;粒径在2.5μm至10μm之间的颗粒物,能够进入上呼吸道,但部分可通过痰液等排出体外,另外也会被鼻腔内部的绒毛阻挡,对人体健康危害相对较小;而粒径在2.5μm以下的细颗粒物,直径相当于人类头发的1/10大小,不易被阻挡。被吸入人体后会直接进入支气管,干扰肺部的气体交换,引发包括哮喘、支气管炎和心血管病等方面的疾病。

4 PM2.5 监测标准

PM2.5监测标准是由美国在1997年提出的,主要是为了更有效地监测随着工业化日益发达而出现的、在旧标准中被忽略的对人体有害的细小颗粒物。PM2.5指数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测控空气污染程度的指数。到2010年底为止,除美国和欧盟一些国家将PM2.5纳入国标并进行强制性限制外,世界上大部分国家都还未开展对PM2.5的监测。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2010年9月公布了一张全球空气质量地图,专门展示世界各地PM2.5的密度。在这张图上红色(即PM2.5密度最高),出现在北非、东亚和中国。中国华北、华东和华中PM2.5的密度,指数甚至接近每立方米80微克。世界卫生组织(WHO)认为,PM2.5小于10是安全值,而中国的这些地区全部高于50接近80,比撒哈拉沙漠还要高很多。

2012年2月,国务院同意发布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增加了PM2.5监测指标。北京市环保局监测中心新版空气质量发布平台于2013年1月1日上线。

全球空气质量地图

5 环境空气中PM 2.5 治理策略

加快淘汰电力、石化、化工等行业的落后产能;在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的重点区域,积极推进使用清洁能源;对城区重污染企业实施搬迁和节能环保技术改造,优化工业布局;提高环境准入门槛,在重点区域实施更加严格的大气污染物排放特别限值,禁止新建、扩建除热电联产以外的燃煤电厂等。

同时,还必须加强以下工作:严把新建项目准入关,严格环境执法监管,深化污染减排;推进电力行业和石化等非电行业二化硫减排治理,加快燃煤机组脱硝设施建设,加强氮氧化物治理;突出抓机动车污染防治,提高车用燃油品质与机动车排放标准等[7]。

[1]魏新明,邹兵,姜素霞.石化行业应对PM2.5污染控制形势措施探讨[J].石油化工安全环保技术,2012,28(6):48.

[2]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中国环境监测总站.GB3095—201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S].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12.

[3]胡敏,赵云良,何凌燕,等.北京大气颗粒物谱分布特征[C]//中国化学会.第二届全国环境化学学术报告会论文集.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04:3-9.

[4]朱光磊,张远航,曾立民,等.北京市大气颗粒物PM2.5的来源研究[J].环境科学研究,2005,18(5):1-5.

[5]董欣,孙喆.武汉地区可吸入小颗粒物来源分析[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09,28:125-127.

[6]叶文波.宁波市大气可吸入颗粒物PM10和PM2.5的来源解析研究[J].环境污染与防治,2011,33:66-69.

[7]魏新明.石化行业应对PM2.5污染控制形势措施探讨[J].石油化工安全环保技术,2012,28:48.

猜你喜欢
环境空气来源颗粒物
将来吃鱼不用调刺啦
道路空气颗粒物污染与骑行流的相关性研究
东北地区典型城市环境空气PM2.5累积速率对比分析
沈阳市典型区域环境空气中VOCs来源解析
2015 款大金龙旅游中巴车发动机故障灯异常点亮
试论《说文》“丵”字的来源
“赤”的来源与“红”在服装中的应用
封闭舱室环境空气中低浓度挥发性脂肪酸分析
多层介质阻挡放电处理柴油机尾气颗粒物
关于环境领域英文符号PM2.5 中文名称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