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综合治疗颅脑损伤致颈性眩晕、头痛的临床研究

2014-03-17 02:00苏海涛柳爱军王志军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4年6期
关键词:颈性神经节外伤

苏海涛 柳爱军 王志军

河北沧州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 沧州 061000

颅脑损伤通常合并颈部损伤,并由此引起颈性眩晕、头痛,临床较难治愈,早期治疗主要针对颅脑损伤。近年来,中颈性眩晕头痛患者有逐渐增加的趋势,引起了医学界的关注。我院神经外科采用综合治疗法治疗颅脑损伤所致颈性眩晕、头痛,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10-12—2012-12我院神经外科收治的中型颅脑外伤所致颈性眩晕、头痛患者76例,均有头晕、头痛症状,可有恶心呕吐、轻度意识障碍、头面颈部感觉异常,无偏瘫、大小便失禁。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观察组男22例,女16例;年龄(46.8±6.7)岁;GCS评分(11.2±0.5)分;交通伤21例,坠落伤11例,打击伤6例;CT显示:颅骨骨折8例,硬膜外、硬膜下血肿7例,脑挫伤13例,蛛网膜下腔出血5例,脑震荡5例。对照组男20例,女18例;年龄(47.1±5.9)岁;GCS评分(11.0± 0.4)分;交通伤23例,坠落伤10例,打击伤5例;CT显示:颅骨骨折10例,硬膜外、硬膜下血肿6例,脑挫伤12例,蛛网膜下腔出血7例,脑震荡3例。2组性别、年龄、病情、外伤类型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1)年龄>15岁,既往无眩晕史,眩晕与本次颅脑外伤关系密切;(2)9分<GCS评分<12分,昏迷时间<6h,中型颅脑损伤患者;(3)伴有头晕头痛症状者。排除标准:(1)高血压、糖尿病等所致的眩晕;(2)颈椎脱位、骨折、椎间盘突出需手术者;(3)眼肌麻痹、视神经损伤等引起的眼源性眩晕;(4)中颅底骨折引起的耳源性眩晕,往往有耳鸣、听力下降症状;(5)脑干或小脑损伤所致眩晕;(6)颈椎正侧X线、颅多普勒(TCD)检查异常的患者。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吸氧、西比灵、丹参、尼莫地平等解痉、扩血管、疏通微循环、神经营养及抗眩晕治疗,1个疗程10d,治疗1~3个疗程。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根据患者个体情况早期进行综合性治疗:(1)颈椎X线显示存在生理曲度异常,椎间隙增宽、变窄,齿突、棘突偏移位等异常者行颈椎牵引,采用水平位小质量(3~5kg)牵引,持续牵引30 min/次,1次/d;(2)颈部有压痛者行星状神经节阻滞术,取仰卧位,口微张,采用气管旁入路穿刺法,穿刺到位后注射地塞米松5mg+2%利多卡因5mL+维生素B12100mg,伊痛舒2mL,1次/2d,两侧星状神经节交替阻滞,1疗程10d,注射侧约3min后可见一过性眼裂变小、瞳孔变小表明阻滞成功;(3)早期接受颈部理疗,按摩加电针离子导入理疗,持续30min/次,1次/d,1个疗程10d,治疗1~3个疗程。随访观察6个月~2a。

1.3 观察指标

1.3.1 TCD检查:所有患者治疗前后测定后基底动脉(BA)、左或右椎动脉(LVA或RVA)的收缩或舒张末期血流速(VP或VD)。

1.3.2 疗效判断:治愈:眩晕、头痛等症状均消失,颈部活动正常;好转:症状基本消失,偶有轻度眩晕、头痛等症状;无效:症状无明显改变,甚至加重。有效=治愈+好转。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处理,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2组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2组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BA、LAV、RVA的VP、VD改变情况比较 2组治疗前BA、LAV、RVA的VP、V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BA、LAV、RVA的VP、VD均明显改善,但观察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BA、LAV、RVA的VP、VD改变情况比较 (±s)

表1 2组BA、LAV、RVA的VP、VD改变情况比较 (±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 对照组(n=38)血流速 观察组(n=38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BA VP 51.5±15.3 68.5±16.1*▲51.8±16.7 58.9±15.8*VD 24.1±3.3 35.7±3.2*▲23.9±3.1 29.2±2.9*LVA VP 42.2±15.3 55.4±13.5*▲42.6±14.8 48.7±14.7*VD 19.5±2.5 26.5±3.7*▲19.9±3.2 22.5±3.0*RVA VP 43.2±14.4 61.6±12.3*▲43.3±14.7 54.1±13.1*VD 21.3±2.3 31.2±3.4*▲21.6±2.5 25.6±3.2*

2.2 临床疗效及治疗时间比较 观察组治疗时间(22.1± 3.6)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32.6±5.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600,P=0.00);观察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u=3.934,P=0.04)。见表2。

表2 2组临床疗效比较 [n(%)]

3 讨论

颅脑外伤常伴颈部损伤,包括颈部血管、软组织损伤及颈椎损伤等,原因为颈部同时发生过快幅度较过大的运动、挥鞭样摆动,或受暴力冲击震动,引起颈椎、颈部相关肌肉、韧带、血管及神经受损。这类损伤引起眩晕、头痛等症状的机制可能是:(1)头部外伤引起颈椎损伤可造成VA的直接损伤[1]和寰枢关节脱位、错位或失稳等使VA受挤压、牵拉、扭曲、刺激而影响脑供血导致眩晕、头痛发生;(2)颅脑外伤导致颈部血管内膜撕裂、剥脱、渗血、硬化等病理改变,并在血管壁形成血栓,造成管腔狭窄,甚至一侧闭塞,使脑供血不足引起眩晕、头痛;(3)颈部交感神经从来自颈交感神经干和颈神经的细小分支终止于VA外膜,形成VA神经丛。当颈部外伤时,交感神经受刺激而致功能亢进,VA神经丛传递冲动使VA收缩痉挛,致使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眩晕、头痛;(4)颈部小关节紊乱会使本体感受器对来自眼睛和躯体的感觉刺激产生错误的感觉信息,传入中枢神经进而产生错误空间信息,导致眩晕的发生[2]。患者受伤前并无颈性眩晕表现,颅脑损伤时颈部受累及而发生颈性眩晕。年龄偏大的患者可能伴椎动脉硬化或颈椎退行性病变,故当颈部外伤时更易引起眩晕、头痛症状。因此,颅脑外伤早期治疗应同时进行颈部损伤的检查和治疗。

颅脑外伤病因较多,临床医生多关注颅脑损伤情况,眩晕、疼痛症状多认为是颅内压增高等所致,而忽略了颈部的损伤。从而使患者得不到有效的治疗,症状反复发作,患者长期处于痛苦之中,故当患者存在脑外伤性头晕、头痛反复发作时应考虑检查颈部有无损伤以便进行针对性治疗。本研究中患者均为轻型、中型颅脑外伤,主述头晕、头痛但无法确定头晕头痛的程度、发作时间、诱发因素等,通过颈部检查发现,颈部存在异常,予以综合性治疗后,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对颈部存在生理曲度异常,椎间隙增宽、变窄,齿突、棘突偏移位等异常的患者,采用颈椎牵引有利于寰枢关节脱位、错误、紊乱的复位,减轻肌肉痉挛、疼痛,理顺颈部软组织,改善颈部异常病变,使颈椎恢复正常的生理曲度,可使颈椎内平衡得已恢复,使狭窄椎间隙和椎间孔变宽,使被挤压、牵拉、扭曲的VA恢复正常,减轻了颈椎周围组织相关神经丛及VA神经从的刺激,缓解了血管的紧张度[3],减少了血管阻力、血流速度及血流量增加,提高脑血供应。

星状神经节阻滞术治疗颈性眩晕的疗效确切,已得到许多临床实践证实[4-5]。星状神经节阻滞后可降低交感神经兴奋性及功能亢进,改善颅内、外血管舒缩功能 解除血管痉挛,增加循环血量,同时使交感神经节支配区域内血管扩张,增加椎基底动脉血流量和血流速度、改善头颈部血供[6]。本研究在颅脑外伤颈性眩晕早期对治疗组颈部有压痛的患者采用星状神经节阻滞术,对头痛症状的改善较明显,随着症状的改善,患者得到较好的休息,机体耗氧量减少,有利于缓解患者脑水肿及脑缺血,进而缓解眩晕症状。

理疗具有舒缓颈部软组织紧张、消除椎基底动脉的刺激因素、解除痉挛、增加血流量、改善脑血液供应等作用,从而缓解眩晕、头痛症状。但理疗选择的时间较重要,一般选择在颅脑外伤后约7d出血基本停止、水肿开始消退时进行为宜,理疗不会加重临床症状。对脑水肿较严重者可先脱水消肿,症状改善后再行理疗。

本研究中对照组仅采用吸氧、西比灵、丹参、尼莫地平等解痉、扩血管、神经营养治疗,对脑血管痉挛、中枢神经具有较好的效果,但对颈部损伤引起椎基底动脉痉挛,由于刺激因素未消除,临床疗效不理想。治疗组在上述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采用颈椎牵引术、星状神经节阻滞术的同时应用颈部理疗,结果显示,患者BA、LVA、RVA的VP、VD均改善明显,且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提示综合性治疗在改善颈部损伤,促进血液循环,提高脑组织血供具有较明显的优势,临床治愈率和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时缩短了治疗时间,减少了患者的痛苦。

综上所述,颅脑外伤颈性眩晕、头痛早期采用颈椎低质量牵引联合星状神经节阻滞术和颈部理疗的综合治疗方法,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药物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吴晓玉.颅脑外伤并发颈性眩晕89例临床分析[J].海南医学,2010,21(23):53-54.

[2] 郭庆新.颈性眩晕的临床治疗体会[J].实用骨科杂志,2009,15(12):956-958.

[3] 郭保逢,任龙喜.交感神经因素在颈性眩晕发病中的作用[J].中华外科杂志,2008,46(20):1 598-1 599.

[4] 胡云,李元涛,阎文强,等 .颈痛颗粒结合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颈性眩晕临床观察[J].中国骨伤,2008,21(8):623.

[5] 洪雁,崔卫东,赵枫林.星状神经节阻滞结合超短波、关节松动术治疗颈性眩晕症的疗效观察[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2,27(7):663-665.

[6] 熊键,谢青,杨万同.星状神经节阻滞的研究进展[J].中国康复,20l0,25(2):63-64.

猜你喜欢
颈性神经节外伤
橡皮生肌膏在手外伤术后皮肤软组织坏死中的应用
GM1神经节苷脂贮积症影像学表现及随访研究
中西医结合治疗颈性眩晕内科方案的研究
羊常见外伤、创伤的治疗方法
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应用高压氧与神经节苷脂联合治疗的效果研究
急诊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在闭合性十二指肠胰头外伤中的应用
针刺蝶腭神经节治疗特发性耳鸣的中枢化机制探讨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凋亡机制的研究进展
颈性眩晕的保守治疗效果
穿皮皮瓣修复在治疗手术外伤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