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风月
结缔组织痣1例
王风月
临床资料 患者男,34岁。因头皮结节10年余来我院就诊。患者10多年前无明显诱因头皮出现结节、斑块,无自觉症状,随年龄增长皮损逐渐增大,曾在外院诊断为“色素痣”、“脂肪瘤”等,未予治疗。近1年皮损增长迅速,遂来我科会诊。患者既往体健,发育正常,父母非近亲结婚。家族中无类似疾病患者。
体格检查:系统检查未见异常。皮肤科检查:头皮部见一10 cm×15 cm隆起性斑块,界限清楚,伴轻度脱发(图1),质地较周围头皮质软。皮损组织病理示:表皮增厚,可见毛囊角栓,皮突延长,基底细胞黑素增多,真皮胶原增生,胶原束增粗(图2)。诊断:结缔组织痣。
图1 头皮见一10 cm×15 cm隆起性斑块,界限清楚,伴轻度脱发
图2 表皮增厚,可见毛囊角栓,皮突延长,基底细胞黑素增多,真皮胶原增生,胶原束增粗(HE,×40)
讨论 结缔组织痣是一种胶原纤维错构瘤,临床上有3种类型:①不并发其他器官病变的结缔组织痣,表现为轻度隆起于皮面的黄色或棕黄色丘疹或斑块,大小不等,多以毛囊为中心。一般无自觉症状,多于出生后发生,少数在儿童期或青少年期发病,随着年龄增长皮损逐渐增大,增大到一定程度不再发展,但不能自行消退。②伴有结节性硬化的结缔组织痣。③伴有脆弱性骨硬化的结缔组织痣。本例患者属于第一型。本病组织病理改变主要是:真皮中下部因胶原纤维增殖、增粗而增厚,外观正常或均质化。弹性纤维增加、减少或缺如,增加的弹性纤维常融合成不规则形团块。本病在临床上主要应与浅表脂肪瘤样痣相鉴别。后者临床表现为柔软、肤色或淡黄色的丘疹及结节,皮损通常融合成较大的斑块;表面可光滑平整,也可呈疣状或脑回状,皮损通常沿皮纹分布,呈线状或带状,一般不超过躯体中线,好发于腰部和臀部。该病的组织病理表现为在真皮内出现数量不等的成熟脂肪组织。对于影响美容或身体功能的结缔组织痣可考虑手术切除。
(收稿:2013-01-17)
河北邯郸县尚璧中心卫生院,056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