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息肉病理分析及电切后复发、癌变相关因素分析

2014-03-15 00:27:39王雪萍张黎明任庆涛
中国现代医生 2014年5期
关键词:复发电切癌变

王雪萍 张黎明 任庆涛

[摘要] 目的 分析结肠息肉的内镜特征及电切后复发、癌变情况,比较息肉电切前后的组织病理学结果,了解息肉电切后复发及癌变相关影响因素。 方法 分析总结2009年11月30日~2010年12月 1日在我院接受肠镜检查的结肠息肉患者的内镜特征,分析影响息肉恶变的因素;对比行内镜下息肉切除的患者电切前后组织病理学结果,统计电切后息肉再发率,分析再发及癌变的相关因素。 结果 息肉患者共412例,检出息肉646枚,息肉电切前后的病理学结果不符合的概率为35.2%;电切后息肉再发率为51.8%;多发性息肉、年龄>50岁、息肉直径>1.0 cm及腺瘤性息肉更容易再发;年龄>50岁、左半结肠息肉、直径>1.0 cm、广基及分叶状息肉容易癌变。 结论 结肠息肉电切前后的病理学结果存在较大差异,活检可能漏诊癌变息肉;息肉电切后再发率高,应定期进行复查;结肠息肉好发于中老年人,腺瘤性息肉体积越大,位于左半结肠、广基及分叶状息肉其癌变率越高。

[关键词] 结肠息肉;病理;电切;复发;癌变

[中图分类号] R735.3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4)05-0036-03

随着结肠镜的普及人们观念的改变,越来越多的人更加注重结肠镜的检查,结肠息肉的检出率明显提高。结肠息肉是隆起于黏膜面向肠腔内突出的赘生物。按其性质分为肿瘤和非肿瘤性两大类,肿瘤性即为腺瘤性息肉。结直肠腺瘤目前公认是结直肠癌癌前病变,经内镜摘除或手术切除的腺瘤性息肉仍有较高复发及癌变的风险[1]。早期发现结直肠息肉及明确息肉的病理組织学分型意义重大。结肠息肉内镜切除后,应强调定期随访复查,极早发现新的病变及局部复发,及时进行内镜下切除处理。现收集2009年11月30日~2010年12月1日在我院接受肠镜检查及内镜下息肉切除的结肠息肉患者共412例,总结其内镜特征及病理组织学分型,分析影响息肉恶变的因素及切除后复发、癌变的影响因素,以利于指导内镜治疗及随访。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09年11月30日~2010年12月1日在我院接受肠镜检查及内镜下息肉切除的结肠息肉患者共412例,检出息肉646枚,男244例,年龄(53.1±14.0)岁(13~82岁);女168例,年龄(52.8±15.6)岁(18~80岁),男女之比为1.33∶1;单发187例(45.5%),多发225例(54.5%)。临床表现:腹痛205例,腹泻85例,便血34例,便秘46例,贫血12例,无明显消化道症状查体者30例。选择病理组织学确诊且临床资料完整的结直肠息肉189例,对复查的息肉切除后患者166例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影响息肉电切后复发及癌变的相关因素。

1.2 方法

均采用Olympus H-260电子肠镜,结肠镜下取息肉组织活检或高频电圈套器切除后回收送病理。所有数据经SPSS 12.0统计软件处理,统计方法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进行肠镜检查及内镜下息肉电切治疗的息肉患者共412例,检出息肉646枚,其中增生性息肉76枚(11.8%),炎性增生性息肉89枚(13.7%),炎性息肉103枚(15.9%),管状腺瘤289枚(44.7%),管状绒毛状腺瘤60枚(9.3%),绒毛状腺瘤12枚(1.9%),癌变息肉16枚(2.5%),幼年性息肉1枚(0.2%);息肉直径>2.0 cm 10枚(1.6%),1.1~2.0 cm 32枚(4.9%),0.6~1.0 cm 151枚(23.4%),≤0.5 cm 453枚(70.1%);未分叶626枚(96.9%),分叶20枚(3.1%);有蒂28枚(4.3%),亚蒂70枚(10.8%),广基548枚(84.9%);回盲部17枚(2.7%),升结肠99枚(15.3%),肝曲23枚(3.6%),横结肠81枚(12.5%),脾曲5枚(0.8%),降结肠83枚(12.8%),乙状结肠158枚(24.5%),直肠180枚(27.8%)。息肉电切前后的病理学结果不符合的概率为35.2%;电切后息肉再发率为51.8%,35.1%于1年内再发,72.3%于2年内再发;多发性息肉、年龄>50岁、息肉直径>1.0 cm及腺瘤性息肉更容易再发(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年龄>50岁、左半结肠息肉、直径>1.0 cm、广基及分叶状息肉容易癌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肠息肉切除前后病理学结果见表1。

息肉电切前后病理组织学诊断的符合率:全部息肉为64.6%(122/189),炎性息肉为38.3%(18/47),炎性增生性息肉为44.4%(8/18),增生性息肉为58.3%(7/12),腺瘤性息肉为79.5%(89/112)。

对结肠息肉切除术后复查的166例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复查时间6个月~8年不等,其中86例再发,再发率51.8%(86/166),再发时间6个月~5年不等。累计329例次复查,再发148例次, 35.1%于1年内再发,72.3%于2年内再发。息肉再发的影响因素如表2所示。选取630息肉,探讨其癌症影响因素及内镜下特征,见表3。

表2 再发息肉年龄、内镜特征与病理特征比较

表3 影响息肉癌变的因素及内镜下特征比较

3 讨论

结肠息肉是常见的肠黏膜病变,多数患者无临床症状,部分较大息肉的患者可有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等。根据病理学划分主要有腺瘤性息肉、炎性息肉、肠黏膜炎性增生、错构瘤型息肉以及黏膜肥厚所导致的增生性息肉;本研究收集结肠息肉患者412例,男244例,女168例,男女之比为1.33∶1;多发者占54.5%,与有关报道一致[2,3]。

本研究中位于左半结肠息肉:脾曲0.8%,降结肠12.8%,乙状结肠24.5%,直肠27.8%,与文献[2]报道一致,而且与大肠癌的好发部位是一致的。陈安海等[4] 为探查老年人大肠息肉的临床特点及其与癌变的关系,对结肠镜检出的158例老年大肠息肉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老年人大肠息肉的分布以直肠和乙状结肠多见,但升结肠的癌变率明显高于左半结肠。因此我们提倡全结肠镜检查,检出的结肠息肉尽可能内镜下切除,定期随访,减少癌变的机会。

病理学通常将息肉分为肿瘤性息肉和非肿瘤性息肉,前者有相当比例会癌变,后者癌变率很低,尤其是炎症性和增生性息肉,即使发生癌变也要经过腺瘤期;肿瘤性息肉即腺瘤,包括管状、绒毛状及混合性。息肉发展到腺癌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从正常腺细胞到腺瘤再到腺癌,此过程文献报道约需7~12年[5],大致过程为增生性腺瘤→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早期癌→浸润癌。若能在结肠息肉发展到浸润癌之前发现并切除息肉,即可取得预防或根治大肠癌的效果。本组息肉病理分型以腺瘤性息肉(55.9%)所占比例最高,且发生癌变的息肉均由腺瘤性息肉转变而来,直径>1.0 cm的息肉比≤1.0 cm的息肉,容易发生恶变(P<0.05),息肉直径越大,癌变可能性越高[6]。与癌变潜能密切相关的三个主要因素为:腺瘤的大小、组织学类型和不典型增生的程度。研究中发现,电切前后息肉的病理分型存在较大差异,如炎性息肉在电切后44.6%的病理学诊断为腺瘤性息肉,也就是说组织活检诊断为炎性或增生性的息肉有可能是腺瘤性息肉。由于同一腺瘤中不同部位的绒毛成分量级不典型增生程度往往不一,所以钳取活检处病变并不能完全代表全貌。活检处无癌变亦不能肯定腺瘤无癌变。随着年龄的增长,>50岁的结肠息肉患者更易发生息肉癌变(P<0.05),形态上广基(P<0.05)、有分葉(P<0.05)的息肉容易癌变,本研究中分别占93.2%、75.3%。

据国内外报道,切除后的腺瘤复发率为30%~50%,多发性腺瘤比单发性复发率高[7],本研究中息肉再发率为51.8%,35.1%于1年内再发,72.3%于2年内再发。息肉切除后较高的再发率与电切不彻底和检查中漏诊有一定关系,因此我们强调检查时尽量做到减少息肉漏诊,对发现的息肉及时进行镜下治疗,定期复查。

随着生活水平提高,老龄化社会发展,高龄和肥胖者增加,结直肠腺瘤发病率明显增加,在相关资料中得到公认[8,9]。本研究结果显示,随着年龄的增长,结肠息肉的检出率、癌变率均逐渐增加。本组研究中息肉直径>1.0 cm,多发性息肉、年龄>50岁及腺瘤性息肉更容易再发(P<0.01)。鉴于结直肠息肉较高的复发率,定期进行结肠镜检查是十分必要的,结肠镜随访的时间目前尚无统一建议。笔者认为,对于单个、有蒂、低龄的结肠息肉患者,可在首次进行腺瘤摘除后,间隔1年复查肠镜;多发性息肉、广基、高龄及息肉发生癌变者,应在术后半年复查肠镜1次,连续3年阴性后改为每2年复查1次,终身随访。

[参考文献]

[1] Jorgensen OD,Kronborg O,Fenger C. The funen adenoma follow-up study : incidence and death from colorectal carcinoma in an adenoma surveillance program[J]. Scand J Gastroenterol,1993,28(10):869-874.

[2] 汪春莲,谷忠星,程宗勇,等. 结肠、直肠息肉1204例分析[J]. 中国内镜杂志,2003,9(8): 69-70.

[3] 刘希双,林萍,刘思良,等. 结肠良性肿瘤的病理特点与发病规律[J]. 中国内镜杂志,2005,11(10): 1030-1034.

[4] 陈安海,赵逵.老年人大肠息肉的临床分析[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02,21(3):191-193.

[5] Jo WS,Chung DC. Genetics of hereditary colorectal cancer [J].Semin Oncol,2005,32(1):11-23.

[6] 席利力,谢会忠,古丽巴哈尔·司马义. 1232例大肠息肉癌变相关因素分析[J].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09,26(4): 215-216.

[7] Jeong-Seon Ji, Kyu-Yong Choi, Won-Chul Lee, et al. Endoscopic and histopathologic predictors of recurrence of colorectal adenoma on lowering the miss rate[J].The Korean Journal of Internal Medicine,2009,24(3):196-202.

[8] Jacob ET, Martinez ME,Alberts DS, et al. Association between body size and colorectal adenoma recurrence[J].Clin Gastroenterol Hepatol,2007,5:982-990.

[9] 胡品津,刘新光,厉有名. 消化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93.

(收稿日期:2013-11-13)

猜你喜欢
复发电切癌变
肾镜联合电切镜外鞘治疗膀胱结石临床效果分析
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治疗老年肥胖患者结肠癌的疗效及复发情况观察
肿瘤标志物CA199和CEA与大便潜血联合检测对肠癌复发的诊断价值
华夏医学(2016年4期)2016-12-12 00:41:40
69例再发脑梗死患者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
下咽癌的区域癌变现象研究进展及临床意义
癌症进展(2016年9期)2016-08-22 11:33:04
健康教育在预防尿路结石患者复发护理中的作用
内镜高频电切大肠息肉术后护理干预对策的研究
胆道镜下高频电切技术在肝内胆管狭窄中的应用
Eag1 在大鼠口腔舌黏膜癌变过程中的表达
经尿道等离子双极电切与改良Madigan术治疗不同体积BPH对比分析
安徽医药(2014年4期)2014-03-20 13:1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