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庆等
[摘要] 目的 了解新生儿分娩方式与产后抑郁症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将2006~2013年公开发表的关于分娩方式与产后抑郁症相关性的研究文献进行Meta分析。 结果 剖宫产与阴道产的产妇罹患产后抑郁症的总体效应检验Z=2.00,P=0.05;剖宫产与自然分娩的产妇罹患产后抑郁症的Z=0.08, P>0.05;剖宫产与阴道助产的产妇罹患产后抑郁症的Z=3.46, P<0.05;阴道助产和自然分娩的产妇罹患产后抑郁症的Z=3.25, P<0.05。结论 相对于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剖宫产与自然分娩明显优于阴道助产,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而剖宫产与自然分娩的产妇罹患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关键词] 分娩方式;产后抑郁症;相关性
[中图分类号] R473.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4)05-0157-04
产后抑郁症于1968年由Pitt首次提出,是產妇在产褥期出现抑郁症状[1]。国内发病率为3.8%~16.7%[2],国外报道其发病率为2.1%~31.6%[3]。近年来我国进行了一些分娩方式与产后抑郁症状的相关研究,但结论很多不一致甚至相反。本文根据这些研究,对分娩方式与产后抑郁症相关性Meta分析,以进一步明确其关系。
1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Meta分析文献来源2008~2013年公开发表的关于分娩方式与产后抑郁症相关性的研究文献,检索工具为万方医学网。
1.2文献质量评价
按照 Cochrane 系统评价的质量评价标准进行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评价。主要评价标准为:①试验设计(随机、盲法、分配隐藏情况);②各组间患者基线情况;③是否报告失访和退出。若该研究满足所有的质量评价标准,存在偏倚的可能性很小,为A 级;若该研究任何一条或多条评价标准仅为部分满足,存在偏倚的可能性为中度,为 B 级;若任何一条或多条评价标准完全不满足,存在偏倚的可能性很大,为 C 级。
1.3 Meta分析纳入与排除标准
1.3.1纳入标准 凡含有分娩方式与产后抑郁症相关性,并做了分娩方式对照研究的国内相关相类研究。
1.3.2排除标准 ①相同作者相似内容的重复报告;②无对照组文献;③文献综述。
1.4数据整理与分析
1.4.1 Meta分析 本文采用RevMan4.2分析软件对纳入的18篇文献进行Meta分析。用检验分析统计学异质性,显著性水平设计为P=0.05,即P对异质性进行定量分析,P>0.05,异质性较小,研究结果之间的合并分析,采用固定效应模型;P<0.05时,研究结果的异质性较大,采用随机效应模型估计合并效应量。
1.4.2发表性偏倚的分析 以各研究的OR值为横坐标,OR对数值标准误SE(109OR)的倒数为纵坐标,以真数和SE(109OR)分别为横、纵坐标的标尺绘制成漏斗图,判断是否存在发表性偏倚。
1.4.3疗效效应量 同时采用区间估计和假设检验区间估计,采用95%CI,假设检验用u检验,用Z值和P值表示。显著性水平设定为0.05,假设检验结果在森林图中列出。
2 结果
2.1 文献检索的特征
共检索到相关研究文献60余篇,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纳入18篇。其中12篇作的是剖宫产与阴道产的对比,共纳入研究4970人,剖宫产组为2348人,阴道产组为2622人。6篇将剖宫产与阴道助产以及阴道自然分娩分别作比较,共纳入研究1647人,其中剖宫产组726人,自然分娩组756人,阴道助产组165人。见表1、图1、2。
表1 剖宫产和自然分娩比较系评价纳入文献的研究特征
2.2 Meta分析结果
2.2.1剖宫产与阴道产的产妇罹患产后抑郁症的Meta分析 纳入文献的发表偏倚:如图2所示,漏斗图基本对称,合并OR值为1.63(1.01~2.64),大部分资料对应的点位于95%可信区间内。
2.2.2剖宫产与阴道产的产妇罹患产后抑郁症的Meta分析 总体效应检验显示z=2.00,P=0.05,说明剖宫产与阴道产的产妇罹患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2.2.3剖宫产、阴道助产和自然分娩比较 对所录文献进一步分析剖宫产、阴道助产和自然分娩的产妇罹患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的差异,剖宫产与阴道助产的产妇罹患产后抑郁症的异质性分析P>0.05,异质性较小;综合结果表明OR=0.51(95%CI,0.34~0.74)>0,菱形完全位于垂直线的左侧,Z=3.46, P<0.05,说明剖宫产分娩的产妇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阴道助产的产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剖宫产与自然分娩的产妇罹患产后抑郁症的异质性分析P<0.05,异质性较大;综合结果表明OR=0.98(95%CI,0.56~1.70)>0,菱形与垂直线相交,Z=0.08, P>0.05,剖宫产与自然分娩的产妇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阴道助产和自然分娩的产妇罹患产后抑郁症的异质性分析,P>0.05,异质性较小;综合结果表明OR=1.87(95%CI,1.28~2.74)>0,菱形位于垂直线右侧,Z=3.25, P<0.05,自然分娩的产妇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阴道助产,差异有显著性意义。见表2、图3~5。
表2 剖宫产、阴道助产和自然分娩系评价纳入文献的研究特征
3讨论
产后抑郁症是一种对产妇、婴儿、家庭乃至社会都构成很大危害的疾病。对于分娩方式与产后抑郁症的相关性国内进行了很多研究,但结论很不一致。本文采用RevMan4.2分析软件对纳入的18篇合格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发现,相对于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而言,剖宫产与自然分娩明显优于阴道助产,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而剖宫产与自然分娩的产妇罹患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这提示我们在工作中将产前检查做得更为细致,将分娩前的评估做得更为充分,尽量避免阴道助产的发生,从而减少对产妇生理及心理的伤害,减少产后抑郁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乐杰. 妇产科学[M]. 第7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19.
[2] 陈燕杰. 产后抑郁症[J]. 实用妇产科杂志,2000,16(1):13-15.
[3] Gorman LL,Ohara MW,Figueiredo B,et al. Adaptation ofthe structured clinical interview for DSM-IV disorders for assessing depression in women during pregnancy and post-partum across countries and cultures[J]. Br J Psychiatry Suppl, 2004, 46:S17-S23.
[4] 何正英,何国平. 430例产妇产后抑郁症发生及相关因素的研究[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13):1539-1540.
[5] 孙桂枝. 初产妇产后抑郁症及影响因素的探讨[J]. 中药医药指南,2013, 11(9):188-189.
[6] 胡成珍,陈志萍. 324例产后抑郁症患者的发病因素分析及社区医疗干预效果[J]. 国际生殖健康,2013,32(2):98-99.
[7] 刘遂弢. 不同分娩方式的孕妇产后忧郁症发生率的调查及护理[J]. 当代医学,2009,15(33):119.
[8] 李成艳. 不同分娩方式对产后忧郁发病率的影响及研究[J]. 健康之路,2013,12(3):35.
[9] 杨京. 不同分娩方式对母儿健康的影响[J]. 中国保键营养,2012, 10(11):404.
[10] 陈小英,陈友华. 产后抑郁影响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 实用临床医学,2010,11(8):115-116.
[11] 連冬梅. 产后忧郁症39例临床分析[J].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6,4:607-608.
[12] 蒋荣英,蒙翠丽. 产后忧郁症的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J]. 当代医学,2012,18(27):1-2.
[13] 丁琼. 产后忧郁症发生率及其相关因素的临床病例分析[J]. 医药前沿,2012,(4):212-213.
[14] 郭田,周克雄. 三种不同分娩方式对产妇产后抑郁发生情况的研究[J]. 护士进修杂志,2009,24(24):2220-2221.
[15] 林小凤. 社区不同分娩方式对产后抑郁发生的影响及医患干预价值研究[J]. 临床医学工程,2013,20(8):965-966.
[16] 关冰,李越峰. 220例产后忧郁症影响因素分析[J].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2008,22(7):559-560.
[17] 孙莉萍,徐燕. 产后忧郁情绪影响因素分析及干预措施[J]. 健康必读杂志,2009,8(1):15-16.
[18] 温彩云. 产后抑郁相关分析及对策探讨[J]. 数理医药学杂志,2010, 23(4):450-451.
[19] 卢守华,刘世军. 产后抑郁相关影响因素调查及社区医疗对策[J].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1,10(14):1099-1100.
[20] 吕丽娟,邹雪荣,陈祥云. 产后忧郁症相关因素分析[J]. 淮海医药,2006,24(4):273-274.
[21] 张素瑛,高江梅,任小华,等. 舟曲地区产后抑郁发生特点及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1,22(4):437-438.
(收稿日期:2013-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