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远峰
[摘要] 目的 探讨开放性骨折患者手术切口发生感染的相关因素。 方法 纳入163例因开放性骨折行手术治疗的患者,根据是否发生切口感染分为感染组10例与未感染组153例,应用多因素回归分析进行危险因素分析。结果 感染组糖尿病史5例(50.0%),Ⅲ类切口6例(60.0%),手术时间(2.4±1.3)h,住院时间(10.8±3.2)d,白蛋白水平(39.1±3.3) g/L。未感染组糖尿病史33例(21.6%),Ⅲ类切口39例(25.5%),手术时间(1.6±0.3)h,住院时间(7.2±2.5)d,白蛋白水平(42.9±4.4) g/L。两组相比差异显著,上述因素是切口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 结论 糖尿病史、Ⅲ类切口、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延长、白蛋白水平低下与开放性骨折手术切口发生感染存在相关性。
[关键词] 开放性骨折;切口;感染;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
[中图分类号] R68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4)05-0011-03
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化高速工具的广泛使用,交通意外的发生率明显增高,所造成的开放性骨折亦随之日趋严重,且病情越发复杂、治疗更加困难。临床上凡骨折时合并有覆盖骨折部位的皮肤及皮下软组织损伤破裂,使骨折断端和外界相通者,称为开放性骨折[1-2]。开放性骨折主要通过手术清创后进一步行相应的治疗,既要保证骨折的愈合,又要尽快地恢复肢体的功能,同时还要避免伤口的感染[3]。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163例开放性骨折患者手术切口发生感染的相关因素,为临床防治提供可参考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1999年1月~2012年3月因开放性骨折入住我院骨科行手术治疗的患者163例,其中男83例,女80例,年龄18~73岁,平均(38.6±3.2)岁。开放性骨折Ⅰ级61例:骨折处伤口小于3 cm,伤口污染轻;Ⅱ级57例:骨折处伤口大于3 cm,伤口污染重,或有骨折端外露,或有皮肤撕脱、皮肤缺损;Ⅲ级45例:开放性骨折合并有血管、神经损伤。其中10例患者发生切口部位的感染,感染发生率为6.1%,其中男6例,女4例,年龄18~70岁,平均年龄(37.9±8.2)岁;153例患者切口部位未发生感染,占93.9%,其中男77例,女76例,年龄 20~73 岁,平均年龄(38.7±8.3)歲,两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排除骨折前已存在感染、严重肝肾功能不全、凝血功能障碍、恶性肿瘤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1.2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详细记录其基本信息及相关病史,术前积极完善血细胞分析、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等相关化验以及X线、心电图等检查,根据患者病情给予相应的对症支持治疗措施。所有患者均行手术彻底清创、骨折固定、伤口闭合。根据2001年《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进行感染诊断[4]:①不明原因的出现体温>38℃,伴或不伴寒颤,血象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异常升高;②双肺或一侧肺可闻及啰音或X线片示肺部炎性改变;③痰培养或尿液检查有致病菌生长或脓细胞;④切口部位有脓性分泌物,有红、肿、热、痛等局部炎性反应表现。
1.3 观察指标
性别、年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糖尿病史、高血压病史、切口类型、抗生素预防等以及相关生化指标(如白蛋白、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胆固醇及空腹血糖)。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2.0软件包进行分析,其中计量资料经检验为正态分布且方差齐者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数表示,组间比较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开放性骨折手术切口发生感染的单因素分析
结果显示,糖尿病史、切口类型、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白蛋白水平及空腹血糖水平与开放性骨折手术切口发生感染存在相关性,两组间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
表1 开放性骨折手术切口发生感染的单因素与构成比(%)
注:*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2 开放性骨折手术切口发生感染的单因素与感染的关系(x±s)
注:*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 开放性骨折手术切口发生感染的多因素分析
结果显示,既往糖尿病史,Ⅲ类切口,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延长,白蛋白水平低下是开放性骨折手术切口发生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见表3。
表3 开放性骨折手术切口发生感染的多因素分析
3 讨论
骨科手术切口发生感染是骨科手术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不仅不利于切口部位的愈合,延长了住院时间,还可能引起切口部分发生崩裂,甚至引起骨髓炎等严重并发症[5]。开放性骨折为骨折附近的皮肤或黏膜破裂,骨折处与外界相通,因此其手术治疗后切口发生感染的风险更高。
本研究分析了,163例因开放性骨折行手术治疗的患者手术切口发生感染情况,结果显示,10例患者发生切口部位的感染,感染发生率为6.1%。蒋劲松[6]对267例患者进行分析发现,267例中有279例次开放性骨折创口,感染49例次,感染率17.56%。可见本研究感染率比较低,分析原因认为可能与本研究纳入患者糖尿病比例相对比较低有关。
本研究进一步分析切口感染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单因素显示,糖尿病史、切口类型、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白蛋白水平及空腹血糖水平与开放性骨折手术切口发生感染存在相关性;多因素显示既往糖尿病史、切口类型、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延长,白蛋白水平低下是开放性骨折手术切口发生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陆惠根等[7]对3 858例骨折住骨外科患者手术切口感染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发现,手术切口感染与切口类型、手术时机、手术持续时间、手术前住院时间、骨折类型、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及是否有糖尿病有明显关系(P<0.05)。与本研究结果相似。
分析原因认为,糖尿病患者由于长期受血糖影响,其抗感染能力及组织损伤的恢复能力已下降,加上手术的刺激,使患者血糖进一步升高,如果同时患者手术的时间比较长,机体的应激状态维持比较长,进一步增加了感染的风险[8]。切口类型中Ⅰ类切口为未感染的伤口,Ⅱ类切口指手术时可能带有污染的缝合切口,Ⅲ类切口指临近感染区或组织直接暴露于感染物的切口。可见Ⅲ类切口发生切口感染的风险更高。住院时间的延长可以增加不同患者之间交叉感染的发生风险,特别是不同患者的排泄物、分泌物中含有致病力较强的病原体[9]。白蛋白水平的高低是机体营养状况的一种表现,但白蛋白水平低下时,患者常存在免疫功能低下,进而增加了患者感染的机会[10]。开放性骨折手术为急诊手术,没有足够的时间对患者的营养状况进行调整,因此白蛋白水平低下促进了感染的发生。
综上所述,开放性骨折手术切口发生感染与既往糖尿病史、切口类型、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延长、白蛋白水平低下存在密切的相关性,对上述因素进行必要的干预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可降低感染发生的可能。
[参考文献]
[1] 李筱軼,高伟,冯忠军. 开放性骨折手术部位感染的研究[J].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0,9(4):297-300.
[2] 张帷. 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相关因素分析与对策[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09,2(23):67.
[3] 张德立,陈立福. 骨科医院感染病原菌及耐药结果分析[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1,11(2):147-148.
[4] 许晓秋, 张栋. 骨科手术部位感染率及危险因素的回顾性调查[J].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0,9(2): 109-111.
[5] 谢张黄. 骨科手术切口感染潜在因素及预防措施[J]. 中国消毒学杂志,2009,26(4):457-458.
[6] 蒋劲松,李传杰. 267例开放性骨折创口感染临床分析[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0, 6(5) :36-38.
[7] 陆惠根, 张中伟, 徐红伟. 骨外科手术切口医院感染相关因素分析[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 21(8): 1548-1550.
[8] 占加树. 骨外科手术切口医院感染相关因素分析[J]. 中外医疗,2012, 20(6): 51.
[9] 何为民. 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原因探究及解决办法[J]. 中外医疗,2011,31(33):79.
[10] 李巍. 浅谈骨科手术切口的感染与预防[J]. 中外医疗,2011,31(4):183.
(收稿日期:2013-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