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琳,张英泽,崔慧先, 徐国辉, 田 野, 张 飞
(1.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创伤急救中心,河北省骨科研究所,河北省骨科生物力学重点实验室,河北 石家庄 050051;2.河北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人体解剖学教研室,河北 石家庄 050011)
解剖学将人体关节分为两类:不动关节和动关节[1]。临床骨科根据关节的活动度将关节分为三类:不动关节、微动关节和可动关节。微动关节常邻近可动关节,可协助其进行精细运动、调整肢体姿态、维持身体平衡。临床上,对于微动关节损伤,常采用坚强的内固定以保证足够的关节稳定性和损伤愈合时间,但这样往往导致被固定的微动关节功能减退甚至丧失,或并发创伤性关节炎,从而影响相应可动关节的功能[2]。为此,笔者依照微动关节特点,模仿其正常解剖结构、生理功能,采用与其固有固定装置(韧带等)单行模量相似的材料,设计制造了一种新型弹性内固定装置,并命名为“仿生弹性内固定装置”。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简要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本例患者男性,年龄58岁。因摔伤导致左踝部疼痛、肿胀、畸形、活动受限。左踝关节肿胀、畸形,触诊可及骨擦感,局部压痛明显;主动活动受限,被动活动疼痛剧烈。行X线检查示左三踝骨折伴踝关节半脱位(图1)。因患者入院时局部肿胀严重,牵引治疗5d,局部肿胀消退,行手术治疗。
1.2 内固定装置:该内固定装置用于治疗肩锁、尺桡、胫腓等微动关节损伤。装置分为两部分,可折断半螺纹导针和螺母(图2)。其中,可折断半螺纹导针由头部的引导段、体部的螺纹固定段(两者由易折槽分界)和尾部的带扣线缆构成。整套装置配有专用置入工具(图3)。关节复位固定后,螺母和线缆尾扣分别位于关节两侧,依靠螺母旋转调节关节稳定性,依靠线缆弹性保持关节微动。用该新型弹性内固定装置治疗下胫腓联合分离,
1.3 手术方法:硬膜外麻醉成功后,患者平卧位,消毒铺单。首先于外、内踝切口,暴露外、内踝骨折,牵引、撬拨复位后,分别用钢板和空心螺钉固定骨折。再于下胫腓联合水平,沿联合韧带走行方向,以直径4.0mm钻头经腓骨、胫骨钻孔,测量所得隧道深度,选取相应的长度的仿生弹性内固定装置,由腓骨侧将导针穿入(图4)至胫骨侧(图5)。应用防旋改锥自胫骨侧旋紧螺母至易折槽处(图6),折断导针(图7)。此时下胫腓联合合拢,弹性线缆绷紧,且紧张度适中(接近韧带紧张度)(图8)。透视确认复位满意,内固定装置位置、长度适度后缝合切口(图9)。
1.4 结果:患者术后逐步进行踝关节功能锻炼,随访3个月,未出现内固定装置松动断裂等情况。患者骨折顺利愈合,踝关节功能恢复满意。
目前,关于微动关节损伤的手术治疗方法,主要分为刚性内固定(克氏针、螺钉、钢板)和柔性内固定(Tightrope、Endobutton技术)两类[2-4]。刚性内固定中克氏针固定相对不牢靠,容易出现“退针”,导致内固定失效。螺钉或钢板对关节的固定牢靠、稳定性强,但限制了微动关节原有的活动功能。部分患者产生关节疼痛、活动受限、骨质吸收、内植物周围骨折或内植物松动、关节融合等并发症。后者复位更趋于解剖形态,亦能允许关节微动,降低上述并发症发生率,但Tightrope紧张度不易控制,亦容易出现松动和再脱位。
为此笔者综合Tightrope、可折断螺栓等固定装置和Endobutton技术优势,设计了仿生弹性内固定装置,以解决2种内固定方法存在的问题。首先,本设计利用线缆模拟韧带等原有的关节固定装置,依靠螺栓(螺母+螺钉)调节线缆松紧强度,重建正常关节结构。其次,螺钉深入骨质增加了固定装置的持续稳定性,提高了对于骨质疏松患者的适应性;可弯曲的线缆连于关节间,保持了微动关节的原有运动功能,有效预防骨质吸收、关节功能减退和内固定松动断裂等并发症的发生。最后,导针引导下的装置置入和可以折断的螺钉设计,降低了手术操作难度,缩短了手术时间。与现有的两类固定方式相比,改新型固定装置具有更好的复位稳定度、更广的适应证,同时其操作技术更为简便,能广泛开展,费用相对低廉,患者易接受。
[1] 杨琳,高英茂.格式解剖学[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9:484-486.
[2] 刘松,秦士吉,张英泽.肩锁关节脱位的手术治疗进展[J].中华创伤骨科杂,2013,15(4):349-351.
[3] 张奇,陈伟,王鹏程,等.经皮空心螺钉微创治疗肩锁关节脱位[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09,30(8):835.
[4] 秦士吉,陈伟,李志,等.经皮空心螺钉微创逆向进针治疗肩锁关节脱位[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09,30(10):10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