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管理转型背景下社区管理与服务人才培养的思考
——基于合肥市社区工作的调研分析

2014-03-15 12:03郭雪峰
巢湖学院学报 2014年5期
关键词:合肥市社工岗位

郭雪峰

(1 安徽工商职业学院,安徽 合肥 231131)

(2 合肥市包河区芜湖路街道办事处,安徽 合肥 230002)

社会管理转型背景下社区管理与服务人才培养的思考
——基于合肥市社区工作的调研分析

郭雪峰1,2

(1 安徽工商职业学院,安徽 合肥 231131)

(2 合肥市包河区芜湖路街道办事处,安徽 合肥 230002)

社会转型期,社区管理与服务人才将大量需要。本文在对合肥市社区、社工机构的调研基础上,阐述社区管理与服务人才在工作岗位、数量以及职业素质上的需求,进而从宏观、中观、微观三大方面对社区人才培养进行思考。

社会转型;社区管理与服务;人才培养

社区是生活在一定地域内的居民生活的共同体,是满足居民需求的第一社会空间,也是群众参与社会生活的重要场所。随着我国社会管理的转型和公共事业的大力发展,单位人逐渐过渡到社区人、社会人,社区在社会管理中的地位不断增强,承担的社会职能也越来越多。在这个过程中,社区管理与服务队伍将得到充分的加强,人员专业素质将进一步提高,社工机构将大量涌现,这给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但同时,也对人才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

那么,在新形势下,培养什么样的社区管理与服务人才?如何培养社区管理与服务人才?带着这样的思考,笔者所在课题组在广泛的调研后,进行了分析论证。

1 调研基本情况

笔者所在课题组对目前合肥市社区工作行业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调查,调查对象为合肥市的各社区、社工机构、开设社区专业的院校、社区专业学生以及社区工作者,主要采用问卷、采访、个别访谈的调查方式,发放问卷3大类1000份,收回有效问卷860份,调查内容为社区行业人才现状及需求、社区管理与服务人才培养现状等。

2 调研分析

据调查,安徽省目前6782多万人,其中城镇人口比例快速上升,已占44.02%。省会合肥市人口761万人,市辖区188万人,现有蜀山区、滨湖区、包河区、庐阳区、瑶海区、新站区等8大区,共500多个社区。根据《合肥市社区配套建设规划设计方案(2009-2020),合肥市社区须有社区管理服务、社区治安服务、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社区福利服务以及社区文化教育服务等配套设施,每类设施下建设服务中心,如:社区福利服务设施设有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社区残疾人托养服务中心。这些服务中心大多是规划新增加的,需要大量的社区管理与服务工作人员。下面分别以一个社区及一个社工机构为例,反映社区管理与服务人才需求量。

另据合肥市委组织部、市委政法委、市民政局等18个部门联合出台的《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到2020年,合肥全市社区工作人才总量达到10万人,其中社会工作相关专业人才达到1.5万人,公益服务类事业单位,公益慈善类社会组织、基层社会服务部门等5类基层组织或单位中,每个组织或单位至少配备1名社会工作相关专业人才。然而目前全省的社会工作相关专业人才仅有7000人。

根据以上调研分析,合肥市仅社区就需要约将近20000名社区管理与服务或相关专业人才,再加上其他的一些社会服务机构,如福利院、残疾人康复中心、救助管理站、福利机构、学校、医院、工会、共青团、妇女儿童机构等,其需求量可想而知。

通过对合肥市社区、社工机构等调研分析,社区管理与服务人才工作岗位及职业能力要求如下表:

在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岗位群中,我们对各岗位群的需求状况,进行了进一步具体的统计分析。以合肥市包河区芜湖路街道的望江东路社区为例,近期急需社区管理与服务及相关专业人才35名,其中“社区特定人群服务”需要10名,“社区个人、家庭、矫正对象等需要介入的的个案辅导及管理”需要7名,“社区公共服务中心事务专干”需要5名,“社会福利院相关工作岗位”需要5名,“社区管理岗位”需要3名,“社区工作站”需要5名。

在岗位需求中,“社区特定人群服务”、“社区个人、家庭、矫正对象等需要介入的的个案辅导及管理”的需求最多,这些岗位的工作任务多为面向弱势群体的服务,特别是在老龄化日趋严重的社会现实下,对老人的服务需求越来越多,服务的质量也逐渐向高端层次发展,区别于传统的养老院照顾。在合肥市,目前已经有几个大型的高端养老服务中心正在建设进行中。这些特定人群的服务岗位需要的不是仅仅懂专业知识的工作人员,而是要有很强的职业素质。

那么,社区工作岗位人才需要具备怎样的职业素质呢?调研分析如下:

第一,通用性职业素质

社区工作人员需要较强的的身体素质,爱心助人的道德素质,较强的抗压力、良好的心理素质以及文化素质;有人际沟通能力;资源链接能力;团队合作能力;

第二,专业性职业素质

一是专业基础性职业素质。具备初步独立工作能力与应变能力;基本的现代信息技术运用以及专业软件应用能力;档案查询、档案归类管理能力;

二是专业核心职业素质。能够从事社区组织建设、社区建设规划;能够为不同个体、小组或群体服务项目进行策划、组织、实施及评估;应急事故处理能力;运用公共关系理论沟通、纠纷调解、协调能力;创新的专业职业能力。

从以上图表不难看出,当前,合肥市社区管理与服务人才岗位最看重的职业素质为方案策划、表达沟通。心里素质、个案辅导、小组工作的要求也较高,分别占70%、66.66%、66.66%;其次是团队意识、调研能力、资源链接、现代办公能力;接下来就是要求具有组织协调能力及行政管理能力,分别占30%,16.66%。

社区管理与服务人才将大量需要,但是培养现状如何?各院校培养的学生质量是否符合社区工作的需要?学生的就业意愿又怎样?……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对合肥市开设本专业的院校也进行了深入调研,信息反馈统计结果如下:

一是开设本专业的院校少,合肥市目前开设本专业的院校寥寥几家,即便有也只有一个小班。

二是学生报考前对本专业认缺乏了解,认可度也不高。笔者查阅大量文献,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还普遍存在生存困境,“家长学生对专业认可度低,生源成问题”[1]。那么,本课题组调查的结果又怎么样呢?在被调查的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学生中,81.3%是被学校调剂来的,12.1%是他人建议填报,只有6.4%是自愿填报。报考专业之前72%的学生对本专业不太了解,15%完全不了解,13%一般了解。对于“毕业后是否愿意从事与所学专业有关的职业”,68.5%的学生“不知道,看具体情况”,还有4.7%的学生不愿意。

三是本专业学生毕业对口率低。本专业学生就业率不低,甚至供不应求。但是绝大部分毕业生并不是就职于社区或社工行业,绝大部分在房地产公司、物业公司等。究其原因,一是社区工作领域进入门槛较高,普遍要求本科以上学历,具备职业资格证书,使无法在毕业时拿到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证书的专科生失去这个就业机会;二是社区工作认可度不高。很多人把社区工作简单理解为物业服务,认为职业没有地位、收入低等,因而也不愿进入社区行业。

四是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与社区管理与服务岗位需求对接性不足,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结合还不够充分,实践环节有待加强,学生的专业职业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就合肥的几所院校来说,专业实训条件大多简陋,或者就没有专业的实训室。74.6%的学生认为实践环节有待加强。

3 新形势下,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人才培养思路与建议

3.1.1 政府引导、鼓励有条件的院校积极开发社区工作相关专业,并为社区管理与服务人才进入社区工作提供方便。

“专业化、高素质的社区工作者人才短缺”[2],是大家都看到的现象。政府及相关部门也陆续出台了相关支持社区相关专业的政策,如“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业人才培养的意见”(教职成﹝2014〕5号)提出“引导和鼓励职业院校增设老年服务与管理、社会工作、健康管理、康复治疗技术、康复辅助器具应用与服务等养老服务相关专业点。”“有关部门要将符合条件的高校和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纳入现行就业服务和就业政策扶持范围,按规定落实相关优惠政策。积极改善养老服务从业人员工作条件,加强劳动保护和职业保护,逐步提高工资福利待遇,稳定养老服务从业人员队伍。”……这些文件的出台给社区专业带来了新的希望和发展契机。但是,就目前来看,合肥市的几所高职开设的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生源并不理想,在学校专业地位中仍处于弱势。因此,支持政策能否有效落实,还取决于社会行政和教育主管部门、民政、学校等各部门的合作、配合、执行。

3.1.2 提高社区管理与服务的职业地位,提升职业的社会认同度。

“虽然社会工作已经被认可为一种职业,但是社会认同度还相当低。”[3]各地区政府及社会相关部门不仅要严格社区工作者的准入制度,提升社区工作者的专业化水平,还要建立人才评价激励机制,薪酬与岗位职责、工作绩效挂钩,完善社区工作人才保障体系,在人才选拔、职称职位、社会保险等各方面提供机会或提供保障。

社工协会、教育协会、学校等有关单位及部门应加强对社区工作的领域、作用、前景、社会价值等进行广泛宣传,消除职业偏见,提高社区工作的知名度、认同度。

3.1.3 开辟社区管理与服务人才培养新通道,形成各种形式的教育互为补充、相互促进、衔接的人才培养立交桥。

社区工作岗位需要大量的一线服务性技能型人才,这些岗位更强调责任心、爱心及人际沟通能力等,而非学问。建议教育机构在专业设置上不要仅停留在三年制或本科,可以设置初中起点的五年制高职以及继续教育形式,在强职业意识和职业能力培养的同时,搭建五年制高职教育与本科教育衔接的“立交桥”,形成各种形式的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教育,让更多的热爱社区工作的人不因学历问题而拒之门外。

构建招生、就业、培养多方联动机制,人才培养与岗位需求无缝对接。

李克强总理在2014年2月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强调“职业教育要跟上时代步伐”“发展职业教育,必须依靠政府、市场和社会三者的力量。《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也提出要“制定多方参与的支持政策,推动政府、学校、行业、企业联动,促进技术技能的积累与创新”。当前,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人才的培养必须适应我国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职能,完善基层社会管理服务的要求,构建“社(政)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机制,主动围绕社区、社工机构的岗位需求,动态调整培养方案,并实施“五个引入”。

这种合作机制彻底打破学校封闭的办学模式,实现人才培养规格共同确定,专业课程体系共建,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突出优点之二,是资源共享,互惠互利。对学校而言,激发办学活力,充分利用社区、社工行业的服务项目、人才、设施等资源加强对专业学生的实践,提高职业技能,提升学生竞争力。对于社区、社工机构,有效解决人力匮乏的问题,借助社区专业人才服务居民,解决社区问题,进行有效的资源链接,从而推动社区服务专业化的发展。

随着我国“小政府、大社会”的管理趋势,政府购买服务的广泛推行,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的培养还可以大胆尝试,以服务学生实习实训为主要目的成立社工服务机构,购买服务,这样不仅产教融合发展,还能提升专业知名度,扩大社会影响力,有很强的社会效益。

3.3.1 健全“文化素质+职业技能”,推进阶梯型职业化人才培养。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指出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科学合理设置课程,将职业道德、人文素养教育贯穿培养全过程。”社区管理与服务人才的培养,要用发展眼光,满足学生职业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根据调研,无论是一线的社区管理与服务工作人员还是未来发展岗位项目主管、机构负责人等都特别强调专业技能之外的一些文化素质,而且岗位级别与文化素质的要求成正比。因此,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的课程设置,不能仅仅是职业技能课程,还要构建文化素质课程体系。专业技能与文化素质有机连接、融合,进而实现相互促进,在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团队意识、责任感、与人交往沟通能力等也得以加强。

3.3.2 创新教学模式,知行合一,加强实践。

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本身就是一个实践性、服务性很强的专业。上文调研分析的社区岗位所需那些素质,只有在大量实践中才能有效培养。社区专业的教学要“加强并突出核心课程,加大专业课程体系中实践比例,突出职业综合技能的培养”[4],针对实际所需大胆改革,在社(政)校企合作的基础上,建立以岗位能力为导向的实践课程体系。实践体系包括专项实训、综合实训、毕业顶岗实习等。

专项实训指分别针对不同的岗位分解出若干工作项目及工作任务,通过专项实训培养学生的岗位能力。如针对少年儿童成长服务项目进行专项实训,使学生能够设计服务方案,针对不同需求开展特色服务,从而实现项目目标,即帮助少年儿童融入社区生活,激励其健康成长。

综合实训主要是借助社校企合作的平台,将学生安排到相关单位,就真实岗位任务进行训练。这种实训,学生是在督导的带领下工作,结束后要提交实践总结。

毕业顶岗实习是实践环节的最后一项,可由学校联系、组织或学生自由联系完成半年至一年的实践,并完成毕业设计。

3.3.3 加强教学团队建设,建立一支“双师型”专兼职结合的教师队伍。

“双师型”专兼职结合的教师队伍是培养社区岗位需求人才的重要保障。学校一方面要积极选派和鼓励专业教师到社区、社工机构挂职锻炼,另一方面从行业领域聘请行业专家兼职,承担相应比例的教学任务,以“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完善师资队伍,建立有效的资源共享的合作教学机制。

[1]罗晓蓉等.社区工作者队伍的困境与出路[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2,(1):288.

[2]李兴鹏.我国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体制探索[D].昆明:云南大学,2013:5.

[3]纪海军.社会工作职业认同困境研究——以长春市为例[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3:13.

[4]廖敏.基于职业岗位的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以高职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为例[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2):87.

ON COMMUNITY MANAGEMENT AND TALENT CULTIVATION SERVICE UNDER THE TRANSFORMATION OF SOCIAL MANAGEMENT——BASED ON THE SURVEY ANALYSIS OF HEFEI COMMUNITY WORK

GUO Xue-feng1,2
(1 Anhui Business Vocational College,Hefei Anhui 231131)
(2 Baohe District Wuhu Road Subdistrict Office,Hefei Anhui 230002)

During the social transition,the community management and service will need a large number of talents.This paper,based on the survey analysis of Hefei communities and social institutions,expounds on requirements of jobs,quantity and professional quality and researches into the community talent cultivation form the macroscopic,mesoscopic microscopic views.

social transition;community management and service;talent cultivation

C916

A

1672-2868(2014)05-0046-07

责任编辑:陈澍斌

收稿日起:2014-08-16

安徽省教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2013jyxm447)

郭雪峰(1973-),女,安徽合肥人。安徽工商职业学院公共服务与管理系,副教授。研究方向:社区管理。

猜你喜欢
合肥市社工岗位
醒狮
青春社工
送你一盆小多肉
合肥市朝霞小学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此“社工”非彼“社工”——对社区工作者和社会工作者概念的澄清
医务社工的昨天和今天
实施HR岗位轮换 打造复合型HRM团队
张晓东:倒在岗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