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脉:传统媒体App的未来

2014-03-15 02:55曹素妨
中国传媒科技 2014年22期
关键词:传统媒体优势微信

本刊记者丨刘胜男 曹素妨

本期媒体App客户端专题看到这,或许许多传统媒体人还在迷茫和纠结。传统媒体有无必要做App?在决定做和不做之前,首先还是了解自身,优势和弱势,如此一来,当App未来发展的方向和趋势明朗之时,当机立断。

为此,我们邀请多名资深媒体专家“把脉”。

《中国传媒科技》:传统媒体App未来发展的趋势和方向,请给出三点意见。

今日头条创始人兼CEO张一鸣:从传媒产业的大趋势上看,我觉得未来产业链的分工会不断细化,比如今日头条就把自己定义为信息的分发渠道。对于传统媒体App的建议就是要以开放的心态与产业链上的其他伙伴合作,达成双赢。

中国记者杂志值班主编陈国权:从当前的情况来看,传统媒体发展App的思路和理念并不正确,所以,要说未来发展的趋势和方向,还不如说,一般的App的正确趋势和可行方向是什么,不仅仅特指传统媒体的App。

一、细分化。当前传统媒体运作App的最大问题是:仍然坚持传统媒体的传统运作思路,做综合性的新闻App。

App市场是个没有疆域划分的大平台,传统媒体App面对的是全方位的竞争。当新闻内容在纸上的时候,它的竞争对手只有同城的几家;而当新闻内容到了App上,所面对的竞争对手就不计其数了。如何在那么多的竞争对手中被人关注,只有细分化,特色化,或者说垂直化,专注于某一个领域,才能够被人关注。

张一鸣今日头条创始人兼CEO

陈国权中国记者杂志值班主编

孙翔澎湃新闻发言人产品总监

二、区域化。大部分传统媒体一般都是区域性媒体。在App这个无限开放的大市场中,传统媒体的App的区域化就是细分化的具体表现。是还具有竞争力的特色之处。

三、实用性。在App中,需要重新审视新闻内容的价值与吸引力。只有实用性的内容,帮助用户方便生活、不可或缺的内容,才能具有用户黏性。而新闻内容在这方面比较欠缺。未来成功的App必定是那种满足用户实用需求的产品,而不是可有可无的新闻内容。

澎湃新闻发言人、产品总监孙翔:

一、垂直化。大众新闻市场已被瓜分,如果还有蛋糕剩余,那么垂直领域可能还有一些机会。

二、本地化。传统媒体一般根植于某个地域的市场,鉴于中国领土广阔人口众多,深耕一地服务好当地用户的App仍有市场,前提是App能将资讯和服务顺畅结合。

三、轻量化。信息过剩时代,精选信息的媒体产品可能会有机会。

北京版银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陈一宏:只有具备海量资源汇聚能力及专业创作能力的媒体App才有未来,这样的媒体极少。趋势还是综合类App或极少数的专业领域,比如财经App。生产必须是专业化与社会化相结合,同时考虑新闻或信息背后的引伸服务。绝大多数媒体要么结成联合体,要么与龙头App合作,别无选择。

网易新媒体中心总监龙志:一、接地气的当地新闻、社区新闻。这是大部分都市报受众所在。二、权威信息的独家发布、相关解读以及政务配套,这或许是党媒的差异点。三、某个行业的一手信息及分析,以及相关圈子构建,垂直类传统媒体优势。

新华社新媒体中心新媒体部主任贺大为:开发一项产品,首先要寻找市场空白,明确需求,进而确定方向。其次,确定产品呈现形式,这需要有专业的产品团队,对需求进行技术语言翻译,进而不断测试、修改、升级。另外,好产品仅仅是成功的一半,还有一半在于专业、系统的产品推广。

对于传统媒体App而言,垂直化是其未来的一个发展方向,全民性的需求被满足后,用户的需求肯定会越来越细分,深耕细作一个领域对于传统媒体而言更具优势,转型的可能性也更大。

第二,是新闻内容的转型,也就是报道形式转型。慎海雄副社长也为我们指明了方向,即“新闻加创意”。“新华社发布”正在做大量轻应用,比如把文字稿件转换成图片新闻或视频新闻等。

第三,“新闻加服务”,这一方向也是慎海雄副社长提出来的。从新华社整体的营销结构来看,非媒体的营销比重在不断上升。新闻的免费时代已经到来,传统媒体要思考如何在新媒体平台上拓展新的产品形态。

陈一宏北京版银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龙志网易新媒体中心总监

《中国传媒科技》:对于这些App发展方向,传统媒体的优势在哪?

今日头条创始人兼CEO张一鸣:对于拥有高素质采编团队的传统媒体来说,他们的优势就是内容。随着内容生产门槛的降低,UGC的内容正在呈现出爆发的趋势,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这些采编团队应该不断提高自己的内容创作和运营能力,生产出更加高质量的精品内容。

中国记者杂志值班主编陈国权:传统媒体的优势只有区域化,其他方面没有优势。

澎湃新闻发言人、产品总监孙翔:最大的优势就是本地资源优势。相比互联网巨头,传统媒体更懂当地政府、商家和受众口味,可整合的线下资源较多。

北京版银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陈一宏:媒体优势所剩无几。我以为,信用是一个优势;重大新闻的持续跟踪报道及深度挖掘能力是优势,这缘于媒体的特权。

网易新媒体中心总监龙志:一、对一个具体的地区受众精准。二、具有某些权威消息的独家优势。三、在某些行业深耕多年有资源。

新华社新媒体中心新媒体部主任贺大为:传统媒体有品牌优势、内容优势、社会资源优势等。基于这些方面的优势,新华社党政企客户端集群被业界认为是“天才的创意”。

第一,新华社党政客户端从区县开始建立党政客户端集群,在中部二三线市场恰恰是现在互联网巨头还未触及的地方,空间比较大。

第二,线下资源是最重要的互联网资源。不论是电商、社交还是资讯,真正的资源一定是用户。党政领域是最重要的线下资源之一。

《中国传媒科技》:朝着这些方向发展时,传统媒体存在的致命弱点可能会是什么?

今日头条创始人兼CEO张一鸣:我不认为有什么致命弱点,只要找到合适的人才、保持开放的心态,愿意接受新观念,那么传统媒体就能找到新时代的生存之道。

中国记者杂志值班主编陈国权:致命的弱点,一是理念。用传统媒体思维运作新媒介形态,这个就不用多讲了,有时候,思维惯性的力量是很强大的。

二还是理念。错误地以为媒介形态变革的驱动力是技术,然后一有新的技术出现,一有新的媒介形态风行,传统媒体就会跟风,昨天是新闻网站、博客、微博,今天就是微信、App。跟了这么多年,一直在跟随,从未有超越。实际上,媒介形态变革的驱动力是市场,技术是满足市场需求的。传统媒体运作新媒体最需要的是考虑市场需求,也就是人的需求,在此基础上考量转型举措,而不是跟技术随波逐流。

三是体制机制。一种事物,如果大家都一窝蜂地做,那么只有两个可能,一是市场驱动,二是政治诉求。现在传统媒体“全民App”的大潮后面,隐藏着一些传统媒体的不纯动机,并不仅仅是为了市场。

四还是体制机制。权责利不清晰,即使传统媒体的App,或其他新媒体项目不能赢利,或赔钱很厉害,领导者也不会担多大的责任;但是如果传统媒体领军者不推动媒体融合,不做App,那就是“保守主义”、“消极被动”、“裹足不前”。这样的体制机制,使传统媒体转型举措考虑其他因素要胜过考虑赢利。

澎湃新闻发言人、产品总监孙翔:一是内部阻力,传统媒体仍要兼顾原有媒体,新媒体项目普遍无法迅速调动较多资源,加之新组织一般无法独立于原有架构之外,整合难度较高。

二是缺乏经验,传统媒体倾向于在内部寻找开发运营App的人员,这些人员接收新项目的学习期较长。

一开始有良好的顶层设计,直接邀请有互联网开发运营经验的人员加入,组件新媒体和传统媒体混搭的团队是比较务实的方案。

北京版银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陈一宏:劣势主要有两个,一是“带着镣铐跳舞”,太多的限制让其无法放开;二是体制本身带来的融资难问题。

网易新媒体中心总监龙志:一、流程方面,难以转变传统媒体的人事架构,带来工作流程转变有难度。

二、人员方面,可能缺乏相应的熟悉产品和市场的人才,团队更新换血有一定的过程。

三、受众方面,用户习惯要扭转或许也需要一定的过程,需挖掘和培养该报新的用户需求。最后,一个警示:量体裁衣,千万别做成电子刊,也一定要克制做大而全平台化的冲动!

新华社新媒体中心新媒体部主任贺大为:首先,现在整个新闻App都已进入免费时代,即便将来可以依靠版权获取一定收益,但也很难支撑一个媒体的整体发展。这个特征趋势已经很明显了。

第二,在资讯App领域里面,竞争已然白炽化,制高点已经被拥有海量用户的互联网门户巨头或大型传媒集团占领。

第三,是以微信为代表的这类第三方平台带来的冲击。拥有海量用户和天量流量的微信开始用公众账号的形式接入内容后,很多用户不需要专门下载新闻App了,通过微信公众号也可以获取资讯。业内相关人士认为,微信这类第三方账号做起来之后,80%的APP都没必要存在了,不仅是新闻App,也包括各种服务的App。

此外,撇开这些严峻的外部形势不说,就媒体内部来讲,媒体缺少互联网基因和产品思维,体制机制以及媒体人的思维,都是传统媒体的运营模式。所以,先天不足,后天也没有特别的优势,对于传统媒体来说,可以说是冷兵器和现代武器的一次对抗,过程异常艰难。

《中国传媒科技》:您认为传统媒体有无必要做App?

今日头条创始人兼CEO张一鸣:不存在绝对的“有没有必要”,关键在于能否满足用户对于获取信息的需求,具体采用什么手段和形式其实并不重要。

中国记者杂志值班主编陈国权:传统媒体有无必要做App?这一点,没有什么讨论的意义,关键是怎样做?采用什么方式做?任何传统媒体运作App,只要你采用了合适的模式,找到了赢利点,助推了媒体影响力,坚守了国家的舆论阵地。在当前传统媒体衰微的形势下,就非常有必要。

比如新华社发布,利用新华社的巨大影响力和各种资源,采用PGC模式,不仅助推了媒体影响力,坚守了国家的舆论阵地,传播主流意识形态,还获得了赢利。这种App就非常有必要做。

但是,如果是大把投入,很少产出,或没有产出,赔钱连吆喝都没有赚到。那就没有必要做了。

不能为了应对恶劣形势而做出错误的战略抉择。

澎湃新闻发言人、产品总监孙翔:从传播新闻角度而言,多数传统媒体没什么开发App的必要,利用互联网巨头现有渠道分发新闻已足够。从市场逻辑来说,多数传统媒体的App用户数不会太多也无法盈利。但看下现实,传统媒体自己的App已成为媒体显示自己进军新媒体意愿和能力的标志,知难而退者不会很多,即使机会不大,大家依然会想要尝试一下。

北京版银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陈一宏:除了几家中央级媒体、面向全国的地方龙头媒体可做App,其他媒体都应放弃。

网易新媒体中心总监龙志:量力而行,单独做成App有渠道成本和技术门槛,并且市场壁垒越来越高,技术革新也更快,读者不一定买账。也可以与第三方平台合作,在一个更开阔成熟的平台和机制中发展。

新华社新媒体中心新媒体部主任贺大为:传统媒体做App不但具有必要性,还具有紧迫性。

首先,对于传统媒体来讲,特别是对于一些大型媒体集团来讲,App是没有选择的选择。移动互联网在媒体上的主要呈现形式是微博、微信、客户端,微博和微信对于媒体来说,免去了复杂的技术开发和运营成本,而且可以轻松获取有较大规模的用户,但是与此同时,媒体也因此面临同样一个问题:微博和微信不是媒体的自主掌控平台,且没有盈利模式。相较而言,这两个问题上在客户端上有可能得到解决,另外,传统媒体自身具有采访资源、品牌优势以及社会资源等独特优势,基于这两点,媒体开发自己的客户端是、很有必要。

其次,传统媒体依赖于平台商貌似可以“借壳转型”,其实一定程度上反而会耽误自身抢占制高点的时机,所以,传统媒体做App又具有极强的紧迫性。当然,这是一项系统工程,成本和风险都很大,这是艰巨性所在。

猜你喜欢
传统媒体优势微信
矮的优势
关于传统媒体能否打造“名公号”的思考
传统媒体为什么要包装自己的“网红”
画与话
微信
微信
微信
传统媒体商业模式坍塌的根源
谈“五老”的五大特殊优势
传统媒体记者该如何主动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