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收益视角下中国参与东亚货币合作前景探究

2014-03-14 10:45郑立文崔蕊
商业经济研究 2014年7期
关键词:成本收益合作模式中国

郑立文+崔蕊

内容摘要:东亚区域于1999年开始货币合作,是在单一货币联盟框架下最终建立亚元区的合作模式,而现在处于停滞状态。在金融危机后,人民币在东亚区域的流通量明显增加,是货币替代框架下最终东亚人民币化的合作模式。本文通过分析中国参与两种货币合作模式的收益和成本,认为东亚人民币化模式对中国净收益最大,并对中国参与东亚货币合作的政策前景进行展望。

关键词:东亚货币合作 中国 成本收益 合作模式

东亚有两种货币合作模式,一种是东亚建立单一货币联盟——亚元模式,这种合作模式在亚洲金融危机之后开始,却由于各国(地区)合作的政治意愿不强烈而处于停滞状态;另一种是东亚区域内货币替代联盟模式——东亚人民币化模式,在2010年欧债危机爆发、亚元模式止步不前的情况下,随着中国自身实力的增强、市场的自发演进和政策的推动,人民币已经走出中国国境,在东亚区域成为储备货币、计价货币和贸易结算货币。两种货币合作模式下中国的收益与成本的比较对中国参与东亚货币合作的政策取向具有重要意义。

亚元模式下的中国成本收益分析

(一)中国的成本分析

1.过渡成本分析。过渡成本是指中国加入亚元模式的货币合作区所发生的一次性或短期成本,具体包括两项:第一,进入转换成本。在加入亚元区一次性支付的硬件及软件方面的成本,包括统一货币支付结算系统等硬件设备的转换,加入货币区要将人民币转化成亚元,要遵循区域货币合作的新金融法规、制度实施、监管制度,遵守和监督新型金融法规、制度的人员培训等产生的成本。第二,进入调整成本。中国加入亚元区,也就意味着中国人民币与东亚其他国家(地区)货币和平行货币——亚洲货币单位(ACU)保持固定比例,或者后来直接采用货币区的单一货币——亚元。中国必然存在人民币汇率平价的调整成本,同时本国经济要随之进行消化。

2.维持成本分析。维持成本是指中国加入亚元区后需要长期承担的成本,包括以下几项:第一,丧失汇率政策工具。中国加入亚元模式下的货币区后,对于亚元区内国家(地区)间的国际收支平衡无法通过改变汇率予以调整,这将增加中国宏观经济政策调节的难度和代价。第二,丧失政策独立性。中国加入货币区后,其货币政策的独立性会完全丧失,即使成为基轴核心国家,也要丧失部分货币政策独立性,同时财政政策的独立性也会下降。第三,人民币作为国家主权象征所引发的成本。这种成本包括劝说成本和失信成本。对于放弃人民币的中国,加入亚元区丧失了货币发行权,也就丧失了获得铸币税的权力,而经过有些学者(刘振华,2011)计算,2009年中国境内的铸币税收入占GDP比例位于全球第一,约为4.3%,所以中国的铸币税损失在东亚区域成本最大。

3.退出成本分析。退出成本是指一旦出现严重的金融危机和金融动荡,中国被迫退出亚元区所发生的成本,具体包括以下三项:第一,退出转换成本,它与过渡成本项目中的进入转换成本对应,是中国一旦退出亚元区所发生的各种转换成本。第二,退出调整成本,是中国退出亚元区时发生的经济调整成本,包括人民币重新定价的成本和中国如果退出货币区通常伴随着经济上的大幅度波动成本。第三,退出损失成本,退出亚元区而产生的成本,也就是加入亚元区获得的收益,包括进入收益和潜在收益。

(二)中国的收益分析

1.进入收益分析。进入收益是指中国加入亚元区就可以获得的收益,具体包括如下项目:第一,节约中国的外汇储备。由于外汇储备的收益率低,并且要承担汇率风险,截止到2011年12月末,中国持有的外汇储备量已经超过3万亿美元。第二,减少汇总损失。由于中国同东亚国家(地区)彼此间汇率固定或者货币统一,消除了汇率变动风险,组建亚元区能够减少或者消除区内中国同其他国家(地区)的货币兑换损失。第三,促进中国同东亚区域的贸易。由于亚元区内部消除了汇率风险,减少了汇总成本以及彼此间的贸易限制,组建货币区将会扩大区内中国同其他国家(地区)的贸易往来。第四,促进中国同东亚区域的跨国投资。由于消除了汇率风险,因此中国同亚元区内国家间跨国投资的规模会放大,投资会更为集中。

2.潜在收益分析。潜在收益是指当亚元区达到或发展到一定规模和水平时,中国才可能获得的收益。具体包括如下项目:第一,更好地实现内外均衡。中国通过使用亚元与区域其他国家(地区)的贸易、金融合作,亚元区将促进中国经济持续增长和良性运转,是一种中长期才可能显现的收益,欧共体委员会(1992)称这种效应为“动态激活效应”。良性运转的货币区会带来中国物价长期保持稳定、就业水平明显提高,高持有成本、低收益率的外汇储备降低到合理水平,经常账户和资本账户结合合理,中国实现内外双均衡。第二,亚元成为国际货币的收益。由于东亚区域整体实力的增强,亚元有可能成为国际货币。中国可以通过本国人口和实际GDP规模分得相应的区内和国际铸币税收入,同时有助于中国国内金融市场走向国际化。由于亚元将成为国际定价和结算货币,能够促进中国对全球的投资和贸易,壮大中国在对外贸易和投资的定价发言权。

东亚人民币化模式下的中国成本收益分析

(一)中国的成本分析

由于不对称的制度安排和经济关系,中国的成本相对较少,只有一项。虽然中国要通过铸币税分享机制激励其他国家(地区)加入货币区,但由于分享的铸币税是人民币化的国家(地区)转移到中国自身的,所以这部分分享收益不能算作中国的成本。在人民币化的过程中,中国要考虑到实施货币政策时与人民币化国家(地区)间的政策协调,这构成了成本,但要远小于中国加入亚元区下失去货币政策自主权的成本。

(二)中国的收益分析

1.节约外汇储备。人民币化后,中国同东亚贸易的往来采用人民币即可,虽然同欧美的贸易还要继续采用美元和欧元等国际货币,但可以节省部分外汇储备。

2.促进中国参与区内贸易。由于东亚区域同中国的贸易往来采用人民币,能够促进中国与人民币化国家(地区)的贸易往来,加强东亚区域对中国的贸易依赖。例如,拉美美元化下,拉美国家对美国的对外贸易占其全部贸易的比重均在30%以上。中国通过从人民币化国家(地区)进口初级产品,加工后向区域外发达国家(地区)出口工业制成品,获得丰厚利润。endprint

3.促进中国在区域内的跨国投资。人民币化国家(地区)对中国开放资本市场是一个必然结果,同时货币汇兑风险消除,中国对人民币化国家(地区)的投资会因货币区的建立而显著增加。美国对阿根廷的投资,美元化后是美元化前的5倍。中国也会因为获取垄断地位,通过对人民币化国(地区)廉价的生产要素的投资,获得丰厚的回报。

4.更好地实现内外均衡。首先,对人民币化国家(地区)贸易和投资的增加有利于中国经济发展,有助于经济增长目标的实现;第二,对人民币化国家(地区)的商品出口,特别是工业制成品出口的增加能够创造更多就业机会,有助于充分就业目标的实现;第三,对人民币化国家(地区)廉价初级产品的进口有利于中心国物价水平的降低和控制,有助于物价稳定目标的实现;第四,中国与人民币化经济间的贸易分工关系能够改善中国的经常账户的巨额盈余,有助于国际收支平衡目标的实现。

5.成为区域货币乃至国际货币的收益。一是强化了中国人民币的区域地位和国际影响,有利于中国人民币继续“走出去”;二是通过继续走出去可以获得国际铸币税收益。人民币在国际贸易和结算中的定价权力将会因此极大扩张,中国在国际贸易和国际分工格局的地位将极大提升。

基于成本收益比较的中国参与两种货币合作模式前景分析

可以将亚元模式和东亚人民币化模式下的成本收益列表比较,如表1所示。

在东亚人民币化模式下,中国不需要放弃本国货币,不存在“进入转换成本”、“货币作为国家象征所引发的成本”、“铸币税损失”和“退出转换成本”;由于未来依附于中国的人民币化国家(地区)的经济政策对中国的影响较小,不存在中国要完全放弃货币政策自主权力的分享机制,损失成本极小;获得的收益虽然节约外汇储备数量少于亚元模式,但成为国际货币和区域货币的收益由中国独立分享,获得的收益更大。所以东亚人民币化模式与亚元模式的收益基本持平,而成本却要远小于亚元模式。考虑到最后的净收益,中国应该尽可能推动东亚人民币化的货币合作模式。

结论

目前,欧债危机持续影响尚未消散,因而对亚元模式货币合作存在争论,从上文的分析发现东亚人民币化模式更有利于中国,中国的收益大、风险小,借鉴欧债危机的启示,中国作为东亚货币合作的主导国家,应从以下几方面推动东亚人民币化模式下的货币合作:

第一,近期内,中国自身实力必须强大,否则难以支撑和取信于东亚区域。中国目前可从以下几方面增强自身的实力:拓展对区域国家(地区)的经贸往来,力争成为东亚区域最大的出口市场;必须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由投资和外贸拉动经济增长的模式转变成消费需求拉动经济的内生增长模式;政府投资目前是推动经济发展的主力,但目前由于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债务过高,且80%的贷款来自银行,形成金融系统和政策风险的累积,容易以危机的形式释放,未来要有效控制地方政府的财政赤字,使财政制度透明化;中国资本与金融账户要深入开放,扩大与区域成员国的投资规模,深化金融市场的开放程度。

第二,中期内,在东亚人民币化的货币合作模式成立后,中国在吸收新的成员加入时,必须对整个东亚国家(地区)进行包括贸易、金融、产业结构等综合实力的多方面考察,因为一旦经济实力落后的国家(地区)与中国组成货币区,进行部分或是完全的人民币货币替代,其必然面临货币政策自主权的丧失和铸币税收入的减少等生存压力,如果综合实力较弱,进行货币替代后容易陷入困境和危机。

第三,远期内,在对东亚区域的成员国进行救助时,中国不要违反财政纪律,购买危机国家(地区)的劣质资产,以免在施救过程中形成利益与损失的联动,导致自身金融脆弱,将无法启动危机国家(地区)的退出机制或是下一步的救助机制。东亚一旦出现包括中国在内的区域金融危机,整个区域货币合作将面临终结。

参考文献:

1.石建勋,钟建飞,李海英.外部供需冲击视角下的东亚货币合作可行性研究[J].世界经济研究,2012(3)

2.李晓,付竞卉.中国作为东亚市场提供者的现状与前景[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0(2)

3.李晓,丁一兵.东亚区域货币合作与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M].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

4.周寂沫.世界三大货币—经济全球化中的货币战略[M].中国经济出版社,2010endprint

3.促进中国在区域内的跨国投资。人民币化国家(地区)对中国开放资本市场是一个必然结果,同时货币汇兑风险消除,中国对人民币化国家(地区)的投资会因货币区的建立而显著增加。美国对阿根廷的投资,美元化后是美元化前的5倍。中国也会因为获取垄断地位,通过对人民币化国(地区)廉价的生产要素的投资,获得丰厚的回报。

4.更好地实现内外均衡。首先,对人民币化国家(地区)贸易和投资的增加有利于中国经济发展,有助于经济增长目标的实现;第二,对人民币化国家(地区)的商品出口,特别是工业制成品出口的增加能够创造更多就业机会,有助于充分就业目标的实现;第三,对人民币化国家(地区)廉价初级产品的进口有利于中心国物价水平的降低和控制,有助于物价稳定目标的实现;第四,中国与人民币化经济间的贸易分工关系能够改善中国的经常账户的巨额盈余,有助于国际收支平衡目标的实现。

5.成为区域货币乃至国际货币的收益。一是强化了中国人民币的区域地位和国际影响,有利于中国人民币继续“走出去”;二是通过继续走出去可以获得国际铸币税收益。人民币在国际贸易和结算中的定价权力将会因此极大扩张,中国在国际贸易和国际分工格局的地位将极大提升。

基于成本收益比较的中国参与两种货币合作模式前景分析

可以将亚元模式和东亚人民币化模式下的成本收益列表比较,如表1所示。

在东亚人民币化模式下,中国不需要放弃本国货币,不存在“进入转换成本”、“货币作为国家象征所引发的成本”、“铸币税损失”和“退出转换成本”;由于未来依附于中国的人民币化国家(地区)的经济政策对中国的影响较小,不存在中国要完全放弃货币政策自主权力的分享机制,损失成本极小;获得的收益虽然节约外汇储备数量少于亚元模式,但成为国际货币和区域货币的收益由中国独立分享,获得的收益更大。所以东亚人民币化模式与亚元模式的收益基本持平,而成本却要远小于亚元模式。考虑到最后的净收益,中国应该尽可能推动东亚人民币化的货币合作模式。

结论

目前,欧债危机持续影响尚未消散,因而对亚元模式货币合作存在争论,从上文的分析发现东亚人民币化模式更有利于中国,中国的收益大、风险小,借鉴欧债危机的启示,中国作为东亚货币合作的主导国家,应从以下几方面推动东亚人民币化模式下的货币合作:

第一,近期内,中国自身实力必须强大,否则难以支撑和取信于东亚区域。中国目前可从以下几方面增强自身的实力:拓展对区域国家(地区)的经贸往来,力争成为东亚区域最大的出口市场;必须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由投资和外贸拉动经济增长的模式转变成消费需求拉动经济的内生增长模式;政府投资目前是推动经济发展的主力,但目前由于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债务过高,且80%的贷款来自银行,形成金融系统和政策风险的累积,容易以危机的形式释放,未来要有效控制地方政府的财政赤字,使财政制度透明化;中国资本与金融账户要深入开放,扩大与区域成员国的投资规模,深化金融市场的开放程度。

第二,中期内,在东亚人民币化的货币合作模式成立后,中国在吸收新的成员加入时,必须对整个东亚国家(地区)进行包括贸易、金融、产业结构等综合实力的多方面考察,因为一旦经济实力落后的国家(地区)与中国组成货币区,进行部分或是完全的人民币货币替代,其必然面临货币政策自主权的丧失和铸币税收入的减少等生存压力,如果综合实力较弱,进行货币替代后容易陷入困境和危机。

第三,远期内,在对东亚区域的成员国进行救助时,中国不要违反财政纪律,购买危机国家(地区)的劣质资产,以免在施救过程中形成利益与损失的联动,导致自身金融脆弱,将无法启动危机国家(地区)的退出机制或是下一步的救助机制。东亚一旦出现包括中国在内的区域金融危机,整个区域货币合作将面临终结。

参考文献:

1.石建勋,钟建飞,李海英.外部供需冲击视角下的东亚货币合作可行性研究[J].世界经济研究,2012(3)

2.李晓,付竞卉.中国作为东亚市场提供者的现状与前景[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0(2)

3.李晓,丁一兵.东亚区域货币合作与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M].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

4.周寂沫.世界三大货币—经济全球化中的货币战略[M].中国经济出版社,2010endprint

3.促进中国在区域内的跨国投资。人民币化国家(地区)对中国开放资本市场是一个必然结果,同时货币汇兑风险消除,中国对人民币化国家(地区)的投资会因货币区的建立而显著增加。美国对阿根廷的投资,美元化后是美元化前的5倍。中国也会因为获取垄断地位,通过对人民币化国(地区)廉价的生产要素的投资,获得丰厚的回报。

4.更好地实现内外均衡。首先,对人民币化国家(地区)贸易和投资的增加有利于中国经济发展,有助于经济增长目标的实现;第二,对人民币化国家(地区)的商品出口,特别是工业制成品出口的增加能够创造更多就业机会,有助于充分就业目标的实现;第三,对人民币化国家(地区)廉价初级产品的进口有利于中心国物价水平的降低和控制,有助于物价稳定目标的实现;第四,中国与人民币化经济间的贸易分工关系能够改善中国的经常账户的巨额盈余,有助于国际收支平衡目标的实现。

5.成为区域货币乃至国际货币的收益。一是强化了中国人民币的区域地位和国际影响,有利于中国人民币继续“走出去”;二是通过继续走出去可以获得国际铸币税收益。人民币在国际贸易和结算中的定价权力将会因此极大扩张,中国在国际贸易和国际分工格局的地位将极大提升。

基于成本收益比较的中国参与两种货币合作模式前景分析

可以将亚元模式和东亚人民币化模式下的成本收益列表比较,如表1所示。

在东亚人民币化模式下,中国不需要放弃本国货币,不存在“进入转换成本”、“货币作为国家象征所引发的成本”、“铸币税损失”和“退出转换成本”;由于未来依附于中国的人民币化国家(地区)的经济政策对中国的影响较小,不存在中国要完全放弃货币政策自主权力的分享机制,损失成本极小;获得的收益虽然节约外汇储备数量少于亚元模式,但成为国际货币和区域货币的收益由中国独立分享,获得的收益更大。所以东亚人民币化模式与亚元模式的收益基本持平,而成本却要远小于亚元模式。考虑到最后的净收益,中国应该尽可能推动东亚人民币化的货币合作模式。

结论

目前,欧债危机持续影响尚未消散,因而对亚元模式货币合作存在争论,从上文的分析发现东亚人民币化模式更有利于中国,中国的收益大、风险小,借鉴欧债危机的启示,中国作为东亚货币合作的主导国家,应从以下几方面推动东亚人民币化模式下的货币合作:

第一,近期内,中国自身实力必须强大,否则难以支撑和取信于东亚区域。中国目前可从以下几方面增强自身的实力:拓展对区域国家(地区)的经贸往来,力争成为东亚区域最大的出口市场;必须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由投资和外贸拉动经济增长的模式转变成消费需求拉动经济的内生增长模式;政府投资目前是推动经济发展的主力,但目前由于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债务过高,且80%的贷款来自银行,形成金融系统和政策风险的累积,容易以危机的形式释放,未来要有效控制地方政府的财政赤字,使财政制度透明化;中国资本与金融账户要深入开放,扩大与区域成员国的投资规模,深化金融市场的开放程度。

第二,中期内,在东亚人民币化的货币合作模式成立后,中国在吸收新的成员加入时,必须对整个东亚国家(地区)进行包括贸易、金融、产业结构等综合实力的多方面考察,因为一旦经济实力落后的国家(地区)与中国组成货币区,进行部分或是完全的人民币货币替代,其必然面临货币政策自主权的丧失和铸币税收入的减少等生存压力,如果综合实力较弱,进行货币替代后容易陷入困境和危机。

第三,远期内,在对东亚区域的成员国进行救助时,中国不要违反财政纪律,购买危机国家(地区)的劣质资产,以免在施救过程中形成利益与损失的联动,导致自身金融脆弱,将无法启动危机国家(地区)的退出机制或是下一步的救助机制。东亚一旦出现包括中国在内的区域金融危机,整个区域货币合作将面临终结。

参考文献:

1.石建勋,钟建飞,李海英.外部供需冲击视角下的东亚货币合作可行性研究[J].世界经济研究,2012(3)

2.李晓,付竞卉.中国作为东亚市场提供者的现状与前景[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0(2)

3.李晓,丁一兵.东亚区域货币合作与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M].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

4.周寂沫.世界三大货币—经济全球化中的货币战略[M].中国经济出版社,2010endprint

猜你喜欢
成本收益合作模式中国
“经济人”的行为选择
试论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深化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