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基于已有经验的知识构建

2014-03-14 18:32张胜荣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14年3期
关键词:量角器读法刻度

张胜荣

经验是学生数学学习的前提、基础和重要资源,是保证数学学习质量的重要条件,同时,有效的数学学习也是一个促进学生经验应用、提炼和再积累的过程。数学学习是学生在调动已有经验、发现和研究新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新的经验积累,进而不断深化的良性探索过程。

做好学情分析——利用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

在《多位数的读法》教学中,学生在学习“亿以内数的读法”之前,已经能熟练地读万以内的数,而且有的学生可能还会读超过万的数。但对超过万的数为什么这样读,学生是不清楚的,其实就是不明白“亿以内数的读法”与“万以内数的读法”之间的联系。这个联系一旦建立起来,教学目标也就能够得以实现。

学生学习万以内数的读法时,思维往往停留在“基本法则”的浅层认识上,学习亿以内数的读法后,应该使学生发现一级与含有两级数读法之间的本质联系,让学生悟出万级的读法与个级读法相同,只是加一个“万”字,这样就能把学生的认识引向概括,引向深层。从而能进一步运用这一发现迁移、类推出含有三级数的读法。学生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相对完整的认知结构。

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对于新知学习的影响,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比如《角的度量》的教学,学生在学习角的度量之前掌握的是用长度单位进行测量。学生测量长度的经验又会对测量角度带来负面影响。学生最初使用量角器尝试量角时,往往从量角器左边量,用量角器的一端顶住角的顶点。因为量长度就是从左边开始量的,0刻度线在左边。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上海市特级教师曹培英在《技能教学的方式可以多样化》一文中谈道:“既然学生已经习惯于‘一端对齐,为什么我们非要和他们‘过不去,从一开始就试图彻底扭转呢?能不能突破我们自己的思维定式因势利导呢?”曹老师提出了一个很好的建议:可以先出示只有一圈刻度的“半个”量角器,让学生用它来量锐角、直角。这样做“既顺应了学生‘一端对齐的习惯,又暂时回避了分辨外圈刻度、内圈刻度的麻烦。”然后再根据学生的需求:要想能够直接量出钝角的度数,就需要整个量角器;要想使开口向左、向右的角都方便度量,就需要有两圈刻度的整个量角器。不管量角器经过怎样的变换,其本质与现行的量角器是一样的。这种变换测量工具的方法,是让量角器“迁就”学生,而不是让学生去适应相对复杂的测量工具。

综上所述,教师在教学中应尊重学生的已有学习经验,关注已有经验在新知学习中的影响,根据学生的需求因势利导。

挖掘生活资源——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

1.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能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入手,引出要研究的数学问题,就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使学生产生学习、探究的欲望,以最佳的心理状态,投入到探究新知的学习活动中。

吴正宪老师在执教《相遇问题》一课时,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数量关系,吴老师请一名同学走上讲台,走几步,引出速度、时间、路程三个量。随后又请一名同学走上讲台,两个同学分别从不同方向往中间走,体现了同时和相对;在走的过程中,两个人之间的距离就是相距,它随着行走步数的增加会越来越近,碰到一起就是相遇。短短3分钟,学生兴趣盎然,唤起了已有的生活经验,进一步理解了“速度、时间、路程”的关系。

2.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

当学生懂得了小数加、减法的算理,掌握了法则之后,教师可以设计求父、子或师、生身高之差,求水果重量之和,计算出某位同学家某个月水费、电费、电话费等支出情况。这样的练习,学生因熟悉而喜欢。在进行练习的过程中,学生就会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增强了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提高了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不断获取新知的过程。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经验,尊重他们学习的起点,为他们构建新知、搭建平台,从而使新知识不断纳入已有的知识体系,使学生在不断经历知识的建构过程中得到发展。

编辑 王宇华endprint

猜你喜欢
量角器读法刻度
“0”的读法和要领
残缺的量角器
量角器,工具“二合一”的最佳典范
——《角的度量》教学
欧姆表的刻度真的不均匀吗?
——一个解释欧姆表刻度不均匀的好方法
被吃掉刻度的尺子
我的另类量角器
量角器
谁大谁小
百分数的意义和读法、写法教学设计
浓度直读法快速测定低钠盐中的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