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03年我国颁布了《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普通高中语文新课程实验由此拉开序幕。在语文课程标准中,写作教学的基本理念发生了一些变化和发展,实现了写作观念的重大突破。本文试着从新课标中的写作课程目标对写作教学观念进行分析解读,总结课改以来高中写作教学注重写作主体的人格养成、重视写作内容生活化、重视写作过程的思维训练三个特点。
【关键词】写作教学观;主体性;生活化;思维训练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2003年我国颁布了《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课标》),普通高中语文新课程实验由此拉开序幕,这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课标》提出了许多可操作性、创新性、建设性的观念,其中在写作方面,实现了写作观念的重大突破。新课标下的作文观既是近百年中国语文教育实践经验的总结,又是推动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的纲领,其中传达出的高中语文写作教学观对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作文测试以及高考作文有重要导向作用。因此,本文落脚点立足于分析和把握新课标中的高中语文写作教学观。
写作教学的目标在语文课程总目标的统领之下,是实现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课标》在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中,在必修部分,对“交流与表达”共有九点要求,其中关于写作的有六点。这六点分别是:
1.“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2.“能考虑不同的目的要求,以负责的态度陈述自己的看法,表达真情实感,培育科学理性精神。”3.“书面表达要观点准确,内容充实,感情真实健康;思路清晰连贯,能围绕中心选取材料,合理安排结构。在表达实践中发展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发展创造性思维。”4.“力求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自主写作。在生活和学习中多方面地积累素材,多想多写,做到有感而发。”5.“进一步提高记叙、说明、描写、议论、抒情等基本表达能力,并努力学习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能调动自己的语言积累,推敲、锤炼语言,表达力求准确、鲜明、生动。”6.“能独立修改自己的文章,结合所学语文知识,多写多改,养成切磋交流的习惯,乐于相互展示和评价写作成果。45分钟能写600字左右的文章。课外练笔不少于2万字。”[1]
这六点结合了学生的实际,突出了作文的特点,引领作文教学在差异中实现质的提升。总体而言,我们试着从写作主体、写作内容和写作过程三方面概括其特点。
一、重视写作主体的人格养成
新课标要求语文课程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人格是个人独特的心理品质和行为模式,表现出个人思想品格、心理品质、行为反应的特殊性,主要从情感、意志、个性等方面的特征反映出来。人格不是与生俱来的自然属性,而是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接受环境和教育的各种影响逐渐形成的,这就决定了人格教育的重要性。作文教学是一种综合训练,它不仅能训练学生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的能力,而且能从思想方面反映学生对社会生活的认识和理解,反映他们的思想感情和审美情趣。这就决定了作文教学与学生人格培养的关系非常密切,培养健全、高尚的人格应当是作文教学追求的理想境界。“言为心声,文如其人”,这是教育家和作家的共识。新课标在写作课程目标提出“以负责的态度陈述自己的看法”、“感情真实健康”,这些都是重视写作主体求真的人格的体现。此外,要写出具有创新价值的文章,就不能只局限于遣词造句、谋篇布局,还要讲究思想新颖、见解深刻。新课标在写作课程目标中提出“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正强调了通过丰富写作主体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的途径来培养写作主体的人格,那么学生在这种情景下写出的文章,自然情感真挚,爱憎分明,并且体现了写作主体自己鲜明的烙印和个性。
二、重视写作内容的生活化
相对于过去教学大纲中的“感情真实、内容具体、中心明确”这种笼统的提法,新课标将写作与生活紧紧联系起来,提出“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在生活和学习中多方面地积累素材,多想多写,做到有感而发。”突出了作文内容生活化的价值取向。
如果我们把人的头脑比做一个“加工厂”,那么,丰富多彩的生活就是这个“加工厂”的“原料”,文章就是从这个“加工厂”制作出来的精神产品。写作,则是制作精神产品的一种形式。因此,作文教学一定要密切联系生活。比如,教师可以利用节假日和课余时间有计划地安排一些有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走进生活和自然,去触摸一草一木的自然情愫,去感受一山一水的博大胸怀,陶冶他们的情操,净化他们的心灵,促使他们热爱生活,关心生活。
三、重视写作过程的思维训练
写作是一种复杂的心理活动。从积累到构思再到行文,需要运用观察、想象、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等智力技能。学生有时虽然接触了实际,参加了某些活动,但仍然表达不出东西,这与他们的观察能力较差,不善于仔细地观察事物有关。新课标特别强调了作文教学中思维训练的重要性,提出学生作文要观察分析周围事物,“运用联想、想象等丰富表达内容”,这是过去大纲中没有的。
作文是作者思维活动的结晶,而不是感觉材料的任意涂抹和原始材料的直接堆砌。因此,作文教学过程必须渗透、强化思维训练,这也是作文教学的固有规律所决定的。
四、结语
写作教学是语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文教学听、说、读、写四大板块中的一块,能较为全面地体现学生的综合素质。新课标根据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总结语文教学实践的经验教训,在作文教学方面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通过对《课标》写作课程目标的分析得出,语文课程标准实现了写作观念的重大突破,主要体现在注重写作主体的主体性和人格养成、重视写作内容生活化、重视写作过程的思维训练三个特点。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语文课程标准研制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
作者简介:胡倩,1990年生,女,江西大余人,江西省赣南师范学院文学院2011级硕士研究生,专业:学科教学(语文)。
(编辑:龙贤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