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颖
“村里的事儿看似不大,但对农民来讲,其实都不小。”作为国务院农村综合改革工作小组办公室主任,王卫星一年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农村调研,到过的地方越多,越深深感到农村各项工作的重要性,“2010年在云南丽江调研时,有一个老太太给我印象特别深。她说,最遗憾的是她家老伴命不好,在村里小广场修好之前就走了,如果他能跟大伙现在一样,每天到这个地方来跳跳舞,聊聊天,该多好!老太太如此感慨,我听了很感动,村里这些公益事业对他们实在是太重要了,这是很多城里人不太能体会得到的。”
一事一议建美丽乡村
“大家一起出钱出力为村集体干活,这样的场面好久没有看到了。” 2008年年初,我国率先在黑龙江、河北、云南三省全面开展“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工作,“到2012年全国都开始做,包括北京、上海、广东,一事一议这个事主要是后面有个财政奖补,所以大家都很有积极性。”王卫星介绍说。
过去村里要干点什么公益事,基本上是干部说了算,农民参与的热情不高。自从有了这个政策,村里要做哪些公益事,怎么干、怎么管,全都由农民自己做主商议决定,国家财政还拿出钱对村级公益项目进行奖补。“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是村民通过规范的“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开展村内公益事业建设项目,政府采取以奖代补、民办公助的方式,给予适当的 资金支持。其目的是以农民自愿出资出劳为基础,以政府奖补资金为引导,建立多方投入、共同推进的村级公益事业建设新机制,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就拿村里修路这件事来说,村民大会上一说,只要大家都同意马上就可以干。修路的钱,由村集体出一些,村民自筹一点,财政再奖补一块。一些地方修路的工,全由村民义务承包了;修路的机械、铲车和货车也是村民从自己家里开来的。”王卫星举例说。
作为综改办的前身税改办,2006年之前,王卫星和他所在机构做了大量的工作将农业税免掉。“这样,原来靠农业税养活的一批农村干部,以及农村办学、公共事务等,就需要其他资金来源,钱虽然免了,事情还得做。而且政府职能也在改变,过去他们很大的职责是收税,现在改为提供服务。”王卫星说。
“村级公益事业投入欠账一直很大。过去农村义务工和劳动积累工以及乡统筹、村提留是一个重要投入来源,但对农民也是不小的负担。农村税费改革取消提留统筹以及两工后,带来了一个新问题,原有村级公益事业投入渠道被堵塞,而新的投入机制未建立,村级公益事业建设面临困境。”王卫星说。
为解决减轻农民负担和发展村级公益事业这个两难问题,农村税费改革时留有一个“口子”和政策空间,就是村内户外农民自己受益的事儿允许村民通过一事一议筹资筹劳来解决。但在组织农民筹资筹劳时,常常遇到“事难议、议难决、决难行”问题,导致村级公益事业停滞不前。黑龙江等省尝试了民办公助、以奖代补的方式,既解决了农民自筹不足的问题,又调动了农民议事积极性,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制度才真正得以激活。这项政策着眼于户外村内,拾遗补缺,将公共财政的阳光直接撒向全国60万个村落,体现了良好的适应性和强大的生命力,不仅开辟了亿万农民参与村级公益事业建设的有效途径,提供了公共财政直接投入到村内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载体,创造了农民发家致富的良好条件,而且还搭建了基层政府服务群众的桥梁纽带,为促进基层民主、增强基层组织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2009年,贵州省瓮安县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与探索,将“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1800万元,与林业、交通、水利、农发、扶贫等1000余万元资金进行有效整合,取得较好的效果,受到了广大农民的欢迎。
王卫星说,以“一事一议奖补机制”为平台整合其他支农资金,就好比是“各炒各的菜,共办一桌席”。虽然这些资金的来源和渠道不同,但共同的目标都是以农民意愿为基础,把更多的政府支农资金整合“进村”,农民得到的实惠也更多。
美丽乡村要有标准
2013年,财政部下发通知,决定将“美丽乡村”建设作为“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的未来主攻方向,启动美丽乡村建设试点。美丽乡村建设试点的启动,意味着已经实施6年的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步入转型升级阶段,而试点传递出的整合财政资金信号,也对未来支农资金管理具有重要借鉴意义。王卫星说:“就2014年工作来讲,我们实际上是把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改善人居环境和美丽乡村建设作为一个整体来抓,实际上是要根据不同地区的需求和条件进行分类指导。”
“什么是美丽?是路上没了垃圾,还是门前栽了花草?”新农村建设的未来方向是什么,中国式的美丽乡村究竟该建成什么样子?当千军万马还在摸着石头过河的时候,“中国美丽乡村”标准化公共服务专题已经成为国务院农村综改办和国家标准委共同思考和研究的重要课题。
“美丽乡村的标准体系关系的方面很多,比如服务怎么做,硬件怎么做,要有个标准。这是美丽乡村新的课题和切入点,我们和国家标准委一起在做。”王卫星说,究竟什么才算美丽乡村,要找到一个量化的路径。比如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城市和农村间,不同地区的农村间,不同的社会服务之间,该如何设计。“还要试点,标准本身不可能一次成型。收集数据、收集意见,修改数据……最终形成一套标准。”
当前,很多基层政府服务的治理能力、治理结构在改善、满意度在提高,王卫星表示,“最后落脚点,也就是更大的目标是形成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大致均等。我们考虑农村综合改革今后的任务可以具体体现为“三公一权”,一是农村的基础设施;二是农村的公共服务,包括教育医疗就业;三是公共治理;权是产权制度改革。
“未来将围绕美丽乡村建设、农村公共服务运行维护和农业社会化服务等农村工作,着力加强农村综合改革标准化试点和基础研究工作,加快推进农村综合改革标准化工作的发展。”王卫星介绍,逐步形成标准化全面服务、整体支撑三农工作的全新农村标准化工作局面。
王卫星说,“我们这个部门很多的目标和命题都是跟改革有关的,更多涉及基础设施和农村公共服务的标准体系,是可以操作、可以把握、可以考核的。比过去传统的一些方法体系上更完备、也更实际。”标准涉及一些硬件的建设,水渠、路段、路灯、路面建设……所以很多部门参与其中,关系到怎么实现,因为服务性质不同,有公共服务、也有准公共服务。
目前,由于美丽乡村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试点中还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比如思想认识不统一,参与部门多,组织协调难度较大;重建设轻规划的现象比较突出,项目建设规划和标准缺失;资金供需之间存在较大缺口,市场机制和社会力量的作用发挥不够;政府主导有余、农民参与不足的现象比较普遍;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乡村社会治理机制改革等“软件”建设不同步,美丽乡村建设后续管护机制不健全。
王卫星说,美丽乡村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升级版”,涵盖了农村生产、生活、生态等方方面面的内容,以县为主、统筹推进,改革创新、完善制度机制的原则要求,妥善处理好六个方面的关系。
一是处理好政府主导与农民主体之间的关系。二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三是处理好一事一议财政奖补与美丽乡村建设的关系。四是处理好统一标准和尊重差异的关系。五是处理好牵头部门与其他部门之间的关系。六是处理好美丽乡村“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的关系。
责任编辑 李菡丹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