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瑶
(广东省广州市第一一三中学,广东 广州 510635)
《旋转试卷讲评课》的教学反思
肖瑶
(广东省广州市第一一三中学,广东广州510635)
目前许多教师对试卷讲评这一特殊课型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教学效果不佳。本文从《旋转试卷讲评课》的教学目标的分析与确定、教学策略的预设、教学环节和教学效果、成功与不足四个方面进行了反思,希望为如何上好试卷讲评课提供借鉴。
旋转试卷;讲评课;教学反思
试卷讲评是一个重要而又容易忽视的环节,有针对性地讲评试卷,可以查缺补漏,并总结教学的成功与不足之处,以便改进与巩固提高[1,2]。《新课标》要求把学习过程看作是学生的主体需求的主动体验和探究过程。以下就是该课的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重点是找错因、说考点,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难点是进一步提高学生利用旋转知识分析了解复杂图形、动态变化中隐含不变的线段关系。由此确定了该课的教学目标:①知识技能目标:分析学生在做题中的共性问题、错误的原因,以错悟理,强化双基;针对错因,加强题型解法引导,渗透数学思想,提高解题能力。②过程与方法考查:设计让每个学生通过课外独立思索和小组合作,把握解题思路和方法,解决小组中的部分错题;课堂展示大部分同学质疑过的错题,达到查漏补缺的目的。③情感目标:通过讲评,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理性看待考试分数,在错误中进步,做到不骄不躁,提高学习信心。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故本人把重点放在错题分析和解题思路上,让学生领悟数学思想和方法在解题中的作用。通过学生自查、析因、纠错和小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强烈的求对欲,再听学生代表讲评,教师补充、点拨,最后做变式练习,巩固提高。
1.小结测试,榜样引入。通过PPT呈现90分以上和进步的同学,营造激励的学习氛围,召唤同学们成为优秀生和进步生。
2.小组交流,解决个性错题。每位同学带着考卷和自查错误反思表,针对尚未解决的问题与小组同学交流,为课堂上解决共性问题做好心理准备。
3.代表讲评,变式练习,师生小结。
(1)代表1讲评“数轴上点的旋转”。试卷第10题:数轴上A、B两点表示的数分别为-1和,点B关于点A的对称点为C,则点C所表示的数为( )。
图1
图2
(2)代表2讲评“旋转的应用1”:求不规则图形面积。教师问:没有平面直角坐标系,如何求不规则四边形的面积?引入试卷第15题:如图1,在正方形ABCD中,AC、BD相交于点O,△AOE绕点O逆时针旋转90°后与△BOF重合,AB=2,则四边形BEOF的面积是多少?学生边读题边把四边形BEOF面积涂上阴影,通过旋转将△BOF搬到△AOE位置,加粗搬动三角形颜色,利用旋转不变性转化为求等腰直角△BOF的面积,顺利得出答案。本题是针对学生“不会面积转化”的错因,点评时强调旋转前后图形大小、形状不变,渗透转化思想。学生针对试卷第15题做一个相关练习后,教师问:图形动态旋转中,如何发现不变规律?
(3)代表3讲评“旋转的应用2”:探索图形动态中隐含不变的关系。试卷第22题:如图2,△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其中CA=CB,四边形CDEF是正方形,连接AF、BD。首先,观察图形,猜想AF与BD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猜想。若将正方形CDEF绕点C按顺时针方向旋转使正方形CDEF的一边落在△ABC的内部,请你在原图下方画出一个变换后的图形,并对照已知图形标记字母。问题①中猜想的结论是否仍成立?若成立,直接写出结论,不必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解问题①:学生边读题边把线段的等量关系标在图形上,要证明线段相等,依次转为证△ACF≌△BCD和∠ACF=∠DCB,由于∠DCF=∠ACB=90°,所以∠DCF+∠ACD=∠ACB+∠ACD,即∠ACF=∠DCB。解问题②:没有同学能准确画出正方形旋转后的位置,提示正方形的位置变了,但AF=BD关系不变,同样可以用全等思想证线段相等。本题针对学生“画图困难”的错因,点评时利用几何画板动态作图,告诉学生△BCD可以看成是△ACF旋转而来,强调旋转前后图形形状、大小不变。学生针对试卷第22题做一个相关练习,教师巡堂,发现大部分学生能利用全等思想。
4.课堂小结,反思归纳。师生一起反思归纳:①图形的旋转转化为__________;②求点的坐标,先定__________,再定________,渗透__________思想;③动态旋转中,利用________探索不变的面积、线段的相等关系;④通过_____,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贯通学生的知识体系。
5.课后变式作业,巩固知识。课后布置作业,让学生独自审题、思考和探索。
1.成功之处。①设计合理,突出重点主线,有针对性。②以学生为主体,体现自主参与性,可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③利用多媒体和几何画板演示,动态直观,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轻松掌握了有关的知识点。
2.不足之处。①心理准备不足:个别学生上台演示时怯场,影响了效果。②还原考试的情景不足:如设计由不同层次学生分别讲述难度不同题目的答题思路,还原考试情境,甚至让他们提问和质疑,应该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但事先未考虑到,留下遗憾。
[1]唐先锋.新课程下初中数学试卷讲评课有效性初探[J].教育教学论坛,2010,(9).
[2]杨艳.初中数学试卷讲评课教学策略分析[J].华夏教师,2013,(5).
G632.0
A
1674-9324(2014)29-011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