析影响边境地区警察专项行动效果的隐性因素

2014-03-13 03:11
云南警官学院学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边境地区专项效应

李 明

(国家林业局警官培训中心,南京 210042)

我国陆地国土面积960多万平方公里,海洋国土面积300多万平方公里;我国陆地边界线2.2万多公里,大陆海岸线1.8万多公里;我国与周边20多个国家接壤或隔海相望,其中陆地相邻国家14个,隔海相望国家6个。①李 明,现代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与我国军事体育的发展战略.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2003(3):30-34.我国陆地接壤的“边境地区”总人口约占全国总人口20%;总面积约占国土总面积70%以上,包括黑龙江、辽宁、吉林、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四川、云南、贵州、重庆、西藏和广西等14个省市自治区。根据传统习惯,这些省市自治区可分别划归在东北、西北、西南三个“自然区划”之内。显然,边境地区的治安状况直接关系我国的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

一、我国边境地区的基本环境特征

(一)东北地区

我国的东北地区与朝鲜、俄罗斯、蒙古三国接壤,自然区划包括黑龙江、辽宁、吉林,即人们通常所说的东三省。“省土”面积约124万平方公里,约占国土面积总和的13%;人口约1.13亿,约占全国总人口的8.2%;少数民族主要有满族、朝鲜族、赫哲族、俄罗斯族、蒙古族、回族以及鄂伦春族、鄂温克族等;地形呈山环不绕、平原辽阔特征;气候属温带湿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呈夏季高温多雨短促、冬季寒冷大雪干燥漫长等特征;地区文化则吸收了大量的满洲文化,并融合有朝鲜、蒙古、锡伯等众多其他少数民族的习俗,还有受日本、朝鲜、俄罗斯等外国文化影响的印记,而且东北人对“东北地区”的认同感高于对行政区划“省”的认同感,等等,明显具有以汉文化为主的多元文化特征。

(二)西北地区

我国的西北地区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等多国接壤,自然区划包括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即人们通常说的西北五省。“省土”面积约311万平方公里,约占国土面积总和的32%;人口约1.28亿,约占全国总人口的9.3%;少数民族主要有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达斡尔族、塔吉克族、乌孜别克族、俄罗斯族、鄂伦春族、裕固族、柯尔克孜族等;地形呈崇山峻岭连绵不断、高原盆地此起彼伏、草原、荒漠草原、荒漠无边无际等特征;气候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呈干旱降水稀少、冬冷夏热年温差大、早凉午热晚冷日温差大等特征;西北地区是穆斯林民族的主要居住区;在语言上,除回族外,其他九个穆斯林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语言;在地理上,形成了雪域文化、草原文化、山地文化、高原冰山文化、盆地文化,因此也造就了穆斯林特有的多彩民族文化。

(三)西南地区

我国的西南地区与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老挝、越南等多国接壤,自然区划包括四川、云南、贵州三省和重庆直辖市、西藏自治区。“省土”面积约237万平方公里,约占国土面积总和的24.6%;人口约1.95亿,约占全国总人口的1.4%;少数民族主要有彝族、白族、壮族、傣族、苗族、回族、藏族、傈僳族、哈尼族、拉祜族、佤族、瑶族、景颇族、怒族等30多个;地形因盆地与周边山地、高原高山与高山丘陵、高原高山与高山山地等交错而呈险峻、崎岖、复杂 (地无三尺平)等特征;气候因有(四川)北亚热带季风、(云贵)中南亚热带季风、(南端)热带季雨林等三种气候而呈潮湿多雾、四季如春、干湿分明和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天无三日晴等特征;西南地区汉族、少数民族世代杂居、友好相处,是中华文化的发源地之一。

另外,在我国陆地边境线的南端还有与越南毗邻的自然区划属于华南地区的广西壮族自治区。“区土”陆地面积约23.7万平方公里,约占国土面积总和的2.45%;陆界国境线长637公里;大陆海岸线长1595公里,岛屿697座,岛屿海岸线长604.5公里;人口约0.46亿,约占全国总人口的3.4%;少数民族主要有壮族、侗族、瑶族、京族、仫佬族、仡佬族、毛南族、彝族、回族等11个,其中壮族是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 (1500多万)。①编写组,国家自然地理知识汇编.北京,科技出版社,2010.1.

(四)与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

与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从东向南分别是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和印度尼西亚等6个,虽没纳入本文讨论范围,但“个别邻国在涉及中国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上采取使问题复杂化、扩大化的举动,日本在钓鱼岛问题上制造事端”②国新办,2013年中国国防白皮书.北京,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013.4:1-18.等,对边境地区治安形势的显性影响和隐性危害客观存在,必须高度关注和重视。

二、影响边境地区警察专项行动效果的隐性因素

我国2.2万多公里长的陆地边境沿线地区是少数民族的密集居住区,大自然给这片土地上的万物生灵洛上的深刻“印记”,隐藏了影响警察专项行动效果的各种因素,因此发现和运用这些因素,理应纳入边境地区警察专项行动能力建设基础工程。

(一)警察专项行动的效应时限

关于“效应时限”理论,③冀子,警察专项行动“效应时限”理论.北京,网易博客2013.11.4;http://www.163.com/.意思是说警察专项行动产生或带来的“效应”应由出现、扩大、顶峰、减退、消失等几个不同的部分组成,无论什么样的行动或什么规模、什么强度、什么样式的行动,它的“效应”都有一定的“时间长度”。警察的专项行动既不会没有效应,行动所产生的效应也不会永恒。而影响和决定行动效应大小的也并不只有行动的本身,也应包括行动的时机等其他因素。所谓的警察专项行动效应最大化,包括行动自身的直接效应 (以下称行动的直接或自身效应)最大化和行动衍生的间接效应 (以下称行动的间接或衍生效应)最大化两个水平层次的目标。

因此,基于“效应时限”的基本原理,实现边境地区的警察专项行动效应最大化目标。第一,要抓住规模、时间和强度这三个行动效应的决定因素,在专项行动中如抓捕的犯罪嫌疑人数量、破获的大案要案数量、行动的时间长度、行动的区域规模、行动的方式方法以及动员参与的相关领域,等等,这一系列具体的量化数字上动脑筋、下工夫,通过“数字”的运用和展示,最大程度地把行动效应最直观最直接地“释放”出来。不过,行动自身效应具有的量化特点和直观特征等虽能吸引目光、引人注意,但也非常容易把它产生或带来的行动效应局限在警察专项行动的本身,不能进行扩展或发挥。如抓捕犯罪嫌疑人,自身效应的最大化就是把抓捕行动的效应延伸到犯罪嫌疑人数量变化的效应,很难波及如下个行动、下个计划等样的更大范畴。所以,自身效应在行动效应最大化中的恰当位置应该属于中低端的基础层级。第二,要以准确把握行动自身效应的“时间长度”为前提,把行动置于更长时间、更重任务或更大计划等之中,使其能与下个行动、下个任务、下个计划无缝衔接,形成完整的行动链条、任务链条、计划链条,作为链条中的环节之一,发挥应有的积极作用。如我国东北西北等地区的警察反恐行动,就可以考虑行动与气候变化的结合,让行动的自身效应借助暴风雪、寒冷、冰冻等天气条件,衍生出新的间接效应,使行动的效应能在更大的范畴、更长的时间、更多的领域发酵、作用。不过,衍生效应在行动效应最大化中的地位虽高、作用虽大,但是由于显著的间接性特征,非常容易让人忽略它的价值甚至它的存在。因此,行动的间接效应开发和利用,先进的理论指导和科学的实践创新缺一不可,必须两者齐备。

所以,就“时限效应”而言,提高边境地区警察专项行动水平层次应从根据行动的时间、强度、规模等基本因素和技术装备、法律法规、警员素质以及当地的民俗、文化、宗教、经济等相关因素,准确把握行动自身 (或直接)效应的“时间长度”着手,确认能与这一个行动“效应长度”对接的条件、环境和时机。继而通过两者间的结合,使这个行动的直接效应迅速衍生出新的间接效应;再通过间接效应的合理过渡,准确无误的对接下一个行动,形成“行动+直接效应+间接效应+行动”的效应链条或行动链条,即通过警察专项行动效应的连续性,实现效应的最大化。换言之,也就是警察专项行动水平层次的体现并不集中或局限于行动的本身,行动对于目标领域、总体任务、整体计划等的间接贡献大小,应与行动的本身一样重要。

(二)警察专项行动的适度理念

就边境地区警察专项行动而言,所谓“适度”是指警察打击犯罪的力度要恰到好处、恰如其分。如果行动的力度过小强度不足,显而易见的直接后果就是不能达成预期目标。但是如果力度过大强度超高:第一,可能加快这个区域新的犯罪分子产生速度,推高犯罪前科人员总量;第二,可能把本区犯罪分子驱赶到其他区域,增加他区的治安压力;第三,可能迫使犯罪分子隐形潜伏,造成“治安压力后移”现象;等等。因此,警察的专项行动力度应以70%左右为宜,即根据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给犯罪分子留下30%左右的活动空间,严格监督、密切注视、控制于视线之内,牢固把握“掌控区域治安形势”的主动权。这在边境地区尤其重要,因为一旦警察的“专项行动”变成了“驱赶行动”,不管犯罪分子逃窜境外还是逃窜邻近地区,都有可能严重威胁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不过,现在关于这个所谓的70%怎样计算如何区分,30%如何掌握怎样控制,70%或30%的量化依据和是否最合理最恰当等一系列的问题,都还处在研讨过程当中,缺乏应有的论据和充分论证。因此, “适度”只是一个新的观点,还不能给边境地区警察专项行动提供具体的指导,还需要大家齐心协力才能趋于完善。但是即便如此,它也能为调适“打击与驱赶”的矛盾提供思路、开阔视野,能在丰富边境地区警察专项行动理论中发挥作用。所以,边境地区警察专项行动的“适度”理论研究和具体实践,既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更要在行动中积极落实。

(三)警察专项行动的警情含量

关于警察专项行动的“警情含量”是个新观点。就警务实战训练而言,可根据训练内容中设置的具体警情及其所占比重,区分训练的等级即初级训练、中级训练和高级训练。①张治平,李明,警务实战训练理论研究.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1.7:1-24.据此原理,根据不同类型警察专项行动的警情含量,也应能够进行相应的等级划分。

边境地区的警察专项行动是个庞大的综合系统,包括计划装备、组织实施及舆论引导等众多方面。要提高行动质量,既不劳民伤财的“高射炮打蚊子”,也不劳而无功的“蛇吞象”,就要能对行动的警情含量进行细化细分,保证赋予行动的目标不高不低、恰如其分,争取行动效果的最大化。而做到这一点的前提或基础,就是准确辨析如反恐、打击“双抢”等不同类型警察专项行动的警情含量和如舆论宣传、抓捕犯罪嫌疑人、卡点盘查等各种类型警察专项行动构成部分的警情含量,并且清晰它们在各个专项行动整体之中的比重分量、实施难度以及危险程度等。具体说,也就是根据“警情含量”对边境地区不同类型的警察专项行动进行一二三或红黄蓝等样的等级划分,然后根据一二三或红黄蓝不同等级的警察专项行动具体需求,进行人员、装备、车辆、武器等的合理 (量化)配置,是能否把有限的警力在最需要的时间用在最需要的地方,进而发挥最大作用,取得最好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对于提高边境地区,特别警力不足地区的警察专项行动效率效能效果至关重要。它不仅直接体现着理论研究工作者对警察专项行动的认知程度,也直接反映着基层警务工作者实施专项行动的水平层次。所以“警情含量”虽是借鉴的衍生理论,但有理由要求得到重视和关注。

(四)警察专项行动的能力分级

关于警察专项行动的“能力分级”,主要是指警察对自己专项行动能力的认知程度和准确程度。如果说“警情含量”的中心是基于警察专项行动的危险危急危害程度,即专项行动的风险或难度等,来探讨不同类型警察专项行动的分级问题;那么,“能力分级”的中心就是基于警察实际掌握的专项行动技术技能、武器装备,即警察自身参与专项行动的能力或水平等,来探讨警察能够胜任何种级别的专项行动问题。显而易见,基于“警情含量”的警察专项行动,关键是行动的针对性,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有什么样的犯罪警察就采取什么样的行动”,行动的根据是警情。而基于“能力分级”的警察专项行动,关键也是行动的针对性,但它是“警察具备什么样预防打击犯罪的能力水平,就展开什么样的预防打击行动”,行动的根据是能力,即警察已经具备的预防打击违法犯罪的实际能力。可以说,它们应是实现同一个目标的两条不同的路径,完全可以做到殊途同归、达到异曲同工的效果。

因此,基于“保存自己就是消灭敌人”的思想理念,要提高边境地区警察专项行动效果,首先就要清楚自己能干什么、具备什么样的行动能力,这是保存自己的基础,也是打击敌人、特别是有效和高效打击敌人的基础。面对日益严峻的治安形势和目前仍未实现根本好转的区域反恐形势,边境地区特别新疆等恐怖活动比较猖獗的地区,警察采取任何警务行动,都应先对自己的“行动能力”有所考量。也就是说,警察的专项行动不仅要考量对手,即犯罪分子或恐怖主义活动的样式特征等,也要考量自己,即警察自己实际具备的预防打击犯罪或恐怖分子作案的能力水平。我们提倡勇于牺牲、敢于牺牲,但绝不提倡无谓牺牲。所以清楚自己能为可为而为之,清楚怎样为而为之,如具备什么能力的警员组合战斗力最强、什么样的组合适宜什么样的行动、什么样的组合最利战斗力的发挥,怎样的组合或搭配能够人尽其才、物尽其用以及人、物合一,怎样的组合或搭配能够避免并杜绝出现“出师未捷身先逝”的情况,等等,它并不只是关系警察自身安全的问题,还是关系预防打击犯罪整体的效率效能效果和影响区域治安形势基本走向的问题,必须深入研究。

三、提高边境地区警察专项行动效果的建议

(一)不断提高行动力的智慧含量

思想力决定行动力,思想有深度行动才能有高度等等,都是我们耳熟能详地阐述思想与行动关系的名言。在具体实践中,要提高边境地区警察专项行动的水平层次,就要创新指导专项行动的思想、理论和理念,借用一句俗语就是“只有想不到的、没有做不到的”。虽说这种表述用在此处不一定很准确很恰当,但是如果“想到”了,起码它能为“做到”提供一个目标,指出一个方向。因此在思考中首先提出“不断提高行动力的智慧含量”问题,实际上是在提出也是在强调“边境地区警察专项行动不仅是件‘体力活’、也是一件‘智力活’”的观点。关于行动中的智力或智慧具体体现,简言之,就是根据客观需要灵活专项行动的强度、力度和幅度等,使最小的警力 (行动)发挥最大的效应,达到最大的效果。

(二)向潜在的隐性因素要行动力

关于提高边境地区警察专项行动的水平层次,除了必须研究如警用装备、技战术训练、警力配置等外在的显性因素,还必须研究如高技术警用装备灵活运用程度、培训质量,应对暴力犯罪或恐怖活动的心理水平,实际警务中的环境利用能力,影响行动力的思想理念等潜在的隐性因素。大家知道,我国的陆地边境地区自然特征明显,潮湿闷热、冰天雪地、高原高寒、密林深山等,民族风情、宗教信仰、社会文化等特点突出,显而易见,其中隐藏了太多的警察专项行动关系因素,如东北西北地区封山封路的冰天雪地,把握好了就能延长警察专项治理的行动效应;再如行动的理念和“理念群”,运用得当就能扩大警察专项行动的效能效果;等等。因此,影响甚至决定边境地区警察专项行动能力、水平、效率的因素并非只有我们已经认识、看见和利用的,还有许多暂时还没被认识、没被发现和没被利用的因素,认识、开发和利用势在必行。

(三)向自然的地理气候要行动力

在我国2.2万多公里长陆地边境线上的行政(自然)区划地区,或严寒或高温、或狂雨或暴雪等自然气候特征明显;或高原或盆地、或山川或河流等自然地理特点鲜明;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生活在各个自然或行政区域居民的文化、习俗和宗教信仰等个性突出、特点鲜明、特征各异。因此,在什么天气条件下,警察开展什么行动效果最好;具备什么地理条件,警察才能开展什么专项行动;针对什么群体,警察应该选择什么行动方式;等等,都与边境地区警察专项行动的效能效果紧密相关。警察向自然地理、自然气候、自然风俗习惯等争取专项行动的能力提高,理应得到关注和重视。

(四)向社会各方一体化要行动力

边境地区警察专项行动听起来好像只是警察的事情,说起来好像也与边境地区的其他行业、其他人员关系不大,其实不然。就像“战争”,认为都是军人的事情,但是如果离开“人民”,胜利的概率就会降到低点。边境地区的警察专项行动同样如此,如果没有警民一体、警军一体、警军民一体的思想理念,没有当地民众的大力支持,没有社会团体和群体组织的共同参与,没有企业机关的帮助协作,没有新闻舆论的联合作战,没有方方面面的携手并肩,警察就会变成无助孤军,行动就会变成单打独斗,战斗力就会大打折扣,因此站到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高度,从更多元、更复杂、更现实的社会背景条件下探讨边境地区警察专项行动的效能效果,是迫切要求攻关的重大课题之一,非常必要提到当前日程、积极攻关解决。

(五)知己知彼直接决定行动效果

在边境地区警察专项行动的研究讨论中,往往人们会把提高行动针对性和实用性的注意力集中向对手,强调“因 (应)敌而动”,显然,重视“知彼”的价值意义无可非议,但是必须注意,如果因此而忽略了“知己”,那就可能会使“知彼”的应有作用下降、减弱甚至消失;反之亦然。例如,知道对手凶残狡猾、毫无人性且明显具有暴力倾向,但却不知道自己是否具备打败对手的能力,能否战胜对手;或知道自己的行动能力,却不知道面对的是怎样的对手,那么,在这种状况下采取的专项行动,不仅没有了“必胜”的把握,而且增加了“结果”的不确定性,警强敌弱,胜的可能性大;敌强警弱,败的可能性大;实力相当,平的可能性大。因此,具有规模性特征的边境地区警察专项行动,一定要知彼,也必须要知己。关于知己,既要防止狂妄自大,也要杜绝妄自菲薄。

(六)向现代高技术装备要行动力

借用“有什么样的武器装备,就有什么样的战争样式”观点,可说“有什么样的警用装备,就有什么样的警察专项行动方法”。边境地区尤其如此,警用装备的科技含量不仅决定着警察专项行动的样式方法,而且决定着专项行动的效率结果,如根据边境地区特殊的自然环境,警察的通讯装备能否在高潮高湿的电闪雷鸣中正常运转,武器装备能否在零下40度的高寒低温下正常击发,交通工具能否保证全天候的出行巡逻,等等。试想,如果通讯因自然条件中断,武器因自然条件失效,交通因自然条件瘫痪,让警察依靠什么忠于职守、履行职责、预防打击犯罪、保护人民安全和维护社会稳定?因此,适应并适用于边境地区的警用装备研发与配备,是一件必须抓紧抓好抓落实的大事;研究和摸索现有警用装备的全天候功能,是必须抓紧抓好抓落实的大事一件,两者不可偏废。不过有一点需要强调,基层民警根据需要进行的装备小改革、小调整包括小发明等,都应视作向装备要战斗力的行为范畴,必须给予鼓励、引导和支持。

综上所述,边境地区警察专项行动的影响因素有显性和隐性之分,隐性因素由于自身具有的“隐性”特征,不易发现、容易忽略,理论研究和具体实践都有相当大的难度。因此,要想充分挖掘和有效利用影响边境地区警察专项行动的“隐性因素”,即要向“隐性因素”索取索要边境地区警察专项行动的战斗力,迅速提高边境地区警察专项行动的效率效能效果,就要努力提高科学研究能力,在不断发现和灵活运用“隐性因素”上面动脑筋、下工夫。显而易见,保持隐性因素与显性因素的研究层次和利用水平的同步发展,是迅速提高、不断提升边境地区警察专项行动水平层次的重要保证和捷径之一。

猜你喜欢
边境地区专项效应
铀对大型溞的急性毒性效应
边境地区语言教师队伍建设困境及对策探讨——以云南为例
“七选五”阅读专项训练
懒马效应
严阵以待
应变效应及其应用
新墨西哥州的边境地区 探险蒙蒂塞洛峡谷
“专项巡视”,打虎上山再出发
单项选择专项训练(四)
同义句转换专项练习50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