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灯火》为例浅析高中记叙文写作表“情”密码

2014-03-13 00:01陶建芳
语文学刊 2014年4期
关键词:灯火温馨记叙文

○陶建芳

(江苏省昆山中学,江苏 昆山 215300)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高中阶段主要是以两大文体为训练对象,一是议论文,一是记叙文。从教学情况的实际来看,议论文写作的教学要相对成熟一些,基本形成了一个行之有效且易操作的框架和思路,而记叙文写作的教学仍处于“无序”“无系”的状态,从选材到技法,从构思到语言,方方面面都显示出缺乏一定的系统研究,使得学生的记叙文平凡而生硬。

其实,从近几年高考作文对记叙文写作“真情实感,关注自我”的要求来看,记叙文写作的张力与空间是越来越大的,学生更应在这样的天地中,书写出更为情真意切、构思精巧的记叙文,但现实情况是,好多学生苦于屠龙无术,缺乏应对策略,要么尽力回避记叙文,要么所写文章千篇一律,毫无质感。鉴于此等问题,笔者想以一篇高考现代文阅读选文萧萧的《灯火》为例,基于文章所透析出的记叙文写法精义,以更为直观的实践性操作——例论结合,来谈谈高中记叙文写作的应对策略。

从“记叙文”的字面来看,我们可以简单地把它定性为写人叙事,但从“记叙文”的内核来看,就是一个“情”字了,如何将这个“情”嵌到作文里,即是本文重点要探讨的。

一、表“情“密码之情感真挚

记叙文要情感真挚。“情”是记叙文的灵魂,感受于外,情动于中,让情燃起来,才能“以自己的火点燃旁人的火”。

然而,情感真挚不是生硬喊出来的“爱”与“恨”,“悲”与“喜”,而是要努力还原生活的真实,选取“有我之境”的材料,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体验和感受。遵循“文以意为主”的写作原则。

从“立意选材”所涉的主体而言,记叙文写作要着重展现“有我之境”。“自己”,总是富于“个性”的,写“自己的生活”,总是最容易动情的,主体情动,才能动人。试想,连自己切身经历的生活都写不好,怎么能写好那些与自己的生活毫无关联,仅凭胡编乱造的作文呢。

另外一方面,写作主体要认识到“我的生活很重要,表现生活要用情”这一写作原理,“我的生活”不是人云亦云的雷同化、低幼化,而是真切感悟的个性化、巧妙化。“文章最忌百家衣”,写作主体要在生活中努力挖掘比普通的实际生活更高更美的闪闪发光的题材,让记叙文写作因为有了新鲜血液而焕然一新,表现出更高层次的我的生活主题。正如罗丹所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来说,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因此,“表现生活要用情”,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善于观察,善于体悟,善于感动,自觉捕捉生活的点滴,用心感悟生活的味道,让自己的文章真情流露。

例如《灯火》选文:

深夜的时候,面对这样一盏摇曳的灯火,仿佛可以根据古人促膝而谈,读一点诗词,雅兴随之而起,如果能翻阅几则“聊斋”,或许更增加一些古奥之趣,可惜,当时年纪小,只认识李白的铁杵、王冕的荷花!(片段一)

最温暖的当然不是这摇曳昏黄的灯光,而是灯光下两个相对的人影,一老一少,祖孙两人从“人初静”,守到夜更深,守着永夜,守着灯火,守着长长的一段祖孙相牵系的深情记忆,那是祖母无怨的爱,无尽的心,所有的怀念都从这样温馨的画面进入、泛起……(片段二)

当灯芯烧黑了,我们用个小竹片剔亮它,挑灯夜战原来就是这样的啊!那情景仿佛剪烛西窗一般,灯芯越烧越长,就要用小剪刀剪除碳化的那小小一截,光,就更亮了!

(片段三)

作者将自己儿时的生活真实巧妙地进行艺术还原,记叙了还处在农业生活贫困年代的生活片段:为了升学而灯下夜读,灯下祖母的温馨相伴挑灯剪烛的无限诗意,每一个场景都印证了逝去岁月的可贵,情感的真挚就从“我的生活”里荡漾开来,很容易触动读者的神经,感染读者。这一个个牵动人心的生活场景,这一串串牵动人心的文字,不就是源于作者的真切生活和一颗善于观察体悟的心吗?由此可见,要写好记叙文,首先要将“我的生活”融进作文,这样才能达到“以情动人”的效果。

二、表“情”密码之情节起伏

记叙文除了用心的选材立意,结构组织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篇文章,无论思想内容多好,无论词句多么优美,必须组织得合理。刘勰认为运思是“驭文之首术,谋篇之大端”。王汶石认为运思是进入创作世界之分界和关卡,运思对任何人的任何一次写作,都是决定性的战斗。的确,一篇文章的优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作者的运思。

打个比方,学生手里有很多晶莹奇特的珍珠,但是如果学生不会将之合理巧妙地串起来,那么其结果就是串成的珍珠项链根本就无法穿戴。由此联系到记叙文的写作,学生手上有很多新颖而典型的材料,但是不会合理构架谋篇,最后使得文章顺序混乱,前后矛盾,平铺直叙,主次不分,这样的文章亦是不堪入目的。

因此,写记叙文,要学会巧妙构思,情节的设计在逻辑上要一脉相承且波澜起伏,具备一定程度的“复杂性”。这种复杂性,实质上是相对于一个故事,一个片段的简单叙写而言的。也就是说,文章由几个有内在契合性的故事、片段组成,依据不同叙事方式的合理性,用蒙太奇的手法,将几个时间、地点不一定连贯的材料,按“主线索、分镜头”的内在逻辑性组织在一起,使得情节更加波折,情感更加丰富,主旨更加深化。

这样的谋篇构思,避免了“纵断面”截取题材的平泛性,将记叙文写作的重要特质——镜头展现出来,精细描绘,从“无序”中感受情节的有序性、波折性,如同开一个小小的窗口来看大千世界,以有限的篇幅反映无限的内容。

如果只叙述一件事,那就尽力把事件叙述描写得曲折有致,避免直线性的叙事。刘熙载说“叙事要有尺寸,有斤两,有剪裁,有位置,有精神。”从一定程度上来说,记叙文的巧妙运思需要这样的叙事精要。“枝枝节节地随便”叙述,只会失掉文章的层次感、起伏性。

总之,在写作过程中,要合理拓展情节,将文章拉得“更宽更长”,记叙文才会饱满而立体。例如《灯火》选文:

此后,四十烛光、六十烛光的灯泡陪伴着我们的成长,日光灯一到,黄光从此成为白光,那又更向前跨过了一步,这时,伴读的祖母早已回到天上去了,惨白的日光灯下总觉得缺少了昔日那份盈满的温馨,总觉得身边嘘寒问暖的声音就这样沉寂了下去,我怅怅然在良好的灯光下写作。(片段四)

继之而来的美术灯,霓虹灯,将我们的家、我们的城装扮得更美,每个家、每个众人进出的地方,都安装了无数的、千奇百怪的灯,入夜以后的都市和乡村,比白天更多了一些新奇和眩惑。有一次,我从华冈上望向台北,万家灯火里哪一盏是为我而开的?喃喃自语的我在无边的夜里迷失在灯与灯之间。(片段五)

从片段一到片段五,作者构思情节的立足点没有止于童年,而是将时间拉长到长大后,并以煤油灯相伴的温馨到日光灯下孤独写作的怅惘为发展变化的主线,使得情节的设计一脉相承且波澜起伏,几个分镜头的设置,让读者对作者的生活轨迹亦清晰感触,历历在目。由此而展现的主旨内涵——内心情感、心灵认识也更为深刻:社会进步了,一些美好的、温馨的事物在慢慢消逝。这种更高层次的我的生活的主题完全契合复杂记叙文内蕴的深刻性。

三、表“情”密码之情境典型

记叙文写作要巧妙地学会创设情境。“情境”二字,我们可以宽泛的认知为“意境”,是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情调和境界。造境以写作主体的感受为本,融情于境,显示出文章语言描摹功能的综合性效应和立体感张力,使人有身临其境的感受。王国维认为意境从根本上说是文学作品的艺术形象,但又并非所有的文学作品都有意境,而只是一些优秀的作品才有意境。“有境界则自成高格”。可见,作文之妙,意境贯通,才有真味。

记叙文写作,对形象的塑造是多元化的,并且重点是以“人”为本,但是我们绝对不能忽视景象物象的辅助性作用。承载作者主观情思的客观景物,渲染、营造出的独特神韵、情感氛围,可以使文章的叙事与众不同,作品已不再是单纯的人物和故事的构成,作品中增添了可以传达深刻寓意的物象、景象,使得人物活动,情节发展有了一个更为宽广的背景。典型的情境完全可以更为细腻地展现人物的情感世界,暗示人物的内心变化,表现作品的深刻主题,这样的记叙文更有“言外之味”,“弦外之响”。

《灯火》是一篇借物抒情的文章。“灯火”触发了作者对儿时温馨美好生活的回忆。文章通过对灯火下几个生活片段的回忆以及长大后“灯火”消失的叙写,表达了作者对儿时温馨美好时光的留恋与怀念;也表达了社会进步了,而一些美好的东西却消失了的深刻主题。

作者借助“煤油灯”这一物象为文章创设真实而典型的情境,烘托了一种与往昔岁月天然契合的淳朴温馨的氛围,很容易感染读者。就物象选择与故事情节、人物有紧密联系的要求来看,煤油灯是典型的,在那个贫苦岁月里,这盏灯是亲切的,灯下的苦读,灯下祖母的相伴,承载了作者太多的情思;就情境展示的贯穿性、呼应性来看,煤油灯也是合情合理的,从一开始的灯下温馨到它的消失,这根主线索一直构架着文章的思路,牵动着读者的心。总之,有了这盏煤油灯,文章的叙事更独特,情感更真挚,韵味更深远。

记叙文写作教学,任重而道远,在这条教学单行道上,我们不能无序无章。写作主体应以“情”为本,“情”嵌记叙文,抓住“情感”“情节”“情境”三个表“情”密码,用心选材,巧妙构思,合理创设,达到“三情”一体的艺术效果。

[1]张绍康.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教程[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2]路德庆.普通写作学教程[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3]流沙河.流沙河诗话[M].新星出版社,2012.

[4]刘勰.文心雕龙[M].中华书局,1980.

猜你喜欢
灯火温馨记叙文
温馨提示
温馨提示
记叙文阅读专练
灯火有刺
如何写好记叙文
温馨的一家
让记叙文赢在构思
记叙文写作重在“有我”
远远近近的灯火(外二章)
夜校灯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