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网络成语”

2014-03-13 00:01:16顾靓雪
语文学刊 2014年4期
关键词:缩略缩略语成语

○顾靓雪

(辽宁大学 国 际教育学院,辽宁 沈阳 110136)

一、“网络成语”的定义

网络成语,顾名思义就是一些在网络上流行的貌似“成语”的四字词组。既然它们形似“成语”,那无疑是以四字为主,外形看上去与成语几无差别,混迹于成语中不为人所察的一类词组。而被冠以“网络”,则说明它们产生于网络,盛行于网络,结构上并不遵循传统,意义上简明扼要、标新立异的一类新新词语,例如人艰不拆、不明觉厉、十动然拒、喜大普奔等等。

作为新词语的一种,“网络成语”在形式上区别了以往的流行词汇,以缩略语的形式大量产生。这一方面反映了语言系统内部的优胜劣汰,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人们在不断寻求更加经济便捷的表达方式。

二、“网络成语”的特点

“网络成语”具有独有的特点,主要表现在:

(一)结构的新颖性

以“人艰不拆、不明觉厉”为例:

(1)人艰不拆:人生已经如此艰难,有些事情就不要拆穿了。

(2)不明觉厉:虽然不明白你在说什么,但听起来感觉很厉害的样子。

从以上两组词及其解释中就可看出,它们的构成并不像结构紧密的传统成语,有联合式(南辕北辙)、动补式(青出于蓝)、主谓式(盛气凌人)、偏正式(窈窕淑女)等固定的语法结构,而更像是本着缩略语的构成原则,将意思化繁为简,音节上去粗取精,最后以四字形式概括一段歌词、一句网络流行语,甚至是一个新闻事件。

(二)适用的广泛性

在网络十分普及的当下,上网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网络新词为代表的新词语涵盖了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网友们对其使用和改造的热情只增不减。在这种情形下,“网络成语”产生后被广泛传播,尤其在贴吧、微博等社交网络。以“人艰不拆”为例,著名主持人蔡康永曾在微博上发布一条有关瘦子和胖子的调侃,此话一出,让许多胖子网友们感到了“敌意”,纷纷转发并发表了评论。据笔者发现,在四万多次的转发量中接近半数网友使用了“人艰不拆”一词。由此可见网友们对这一新形式的“网络成语”并不感到陌生,其传播的速度和适用的程度超乎人们的想象。

(三)意义的简明性

传统成语多来自古代经典著作、历史故事和人们的口头故事,意思往往隐含于字面意义之中,不是其构成成分意义的简单相加,具有意义的整体性;而“网络成语”在意义上并没有那么复杂烦琐,它们秉承了缩略语的构造,即“避重就轻”,从较长的语流中提取有代表性的语言成分进行组合概括整句意思。它们将某段歌词、某句网络流行语、某个新闻事件等浓缩至四个字,意思简单明确、一目了然。例如:

(3)累觉不爱:很累,感觉自己不会再爱了。

(4)十动然拒:十分感动,然后却断然拒绝。

(5)喜大普奔:喜闻乐见、大快人心、普天同庆、奔走相告。

三、“网络成语”产生、流行的原因

(一)社会环境方面的原因

首先,随着社会新事物、新现象、新观念的大量涌现,汉语要及时反映这些新的变化,其词汇系统就要做出相应的调整和更新,以便构造出更贴切的词语描述它们。其次,生活节奏的加快促使一批缩略语形式的“网络成语”大量涌现。人们的日常交流用语的长短直接影响沟通交流的速度,而在某种程度上,时间就是金钱。这样,就要求对词语的形式和数量进行精简,所以简便快捷的“网络成语”应运而生。

(二)语言系统方面的原因

语言系统本身的符号性、任意性和约定性,为“网络成语”的产生、流行提供了可能,同时又对它们的存在发出某种约束力。语言的符号性和任意性允许“网络成语”以异于常规成语的另一种方式产生、以类似常规成语的四字形式呈现,从而达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绝妙效果。而“网络成语”既然是语言系统中的一分子,就要受到约束。从外形上看,此类词语是对句子的缩略概括,并以整齐划一的形式让人耳目一新。这既能让人读起来朗朗上口,又是对传统成语的一次“挑战”。

(三)认知心理方面的原因

从每年的网络流行语的更新速度可以看出,人们在语言的使用上向来是喜新厌旧的。本着一种求新求异的心理,人们对旧有的表达方式产生本能的“审美疲劳”,因此,人们总是想方设法地追逐新奇的、陌生化的言语表达方式。同时,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促使人们在传递信息时尽可能做到省时省力。在不影响交际的前提下,常常省略一些次要成分;对于一些复杂的事物、现象,人们也倾向于用尽量简短的词语形式表示和指称,这些都是基于人们避繁趋简的认知心理,也正是这种心理促使缩略式的“网络成语”被众人熟知。

四、“网络成语”的分类

虽同为四字的“网络成语”,但依据不同角度,仍会有细微差别。下面笔者将从两个方面对“网络成语”进行具体剖析,以此分类整合,便于人们对“网络成语”有更深入的了解。

(一)构成方式

依据上文笔者对“网络成语”的定义,不难看出,这些新成语都具有“缩略”这一鲜明特点。但由于缩略对象的不尽相同,使得其构成方式呈多样化发展。

1.浓缩自一句话,如:

(6)男默女泪:男生看了会沉默,女生看了会流泪。

(7)说闹觉余:其他人有说有笑有打有闹感觉自己很多余。

(8)细思恐极:仔细想想,觉得恐怖至极。

(9)社病我药:社会生病了,为什么让我吃药?

与此类似的新成语还有人艰不拆、不明觉厉、喜大普奔、火钳刘明等等。它们的构成形式较为简洁,所以也是网友们竞相模仿的热点。

2.浓缩自一个新闻事件

以“十动然拒”为例,这一网络新词源自“某大学一男生费尽心血耗时212天写成16万字情书送与心仪的姑娘表白,内容包括散文、诗歌等多种文体,而且将其装订成册并取名《我不愿让你一个人》。女孩收到情书感动至极,但感动过后依旧拒绝了男生”。

类似形式的成语还有故宫强撼、核传盐尽、韩食美史、拜登吃面、谁死鹿手等等。可以看出,这些新成语的形成更为复杂,每个成语后都蕴藏着一个故事,单从字面意义是很难知晓实际内涵的。

(二)意义来源

通过上文的例证可见,“网络成语”与普通成语不同,它的构成方式直接影响了其意义的深浅,两者之间有着不可忽视的相互作用。

1.构成方式简洁的,词语意义就更直观、易懂,如累觉不爱、我伙呆、人艰不拆、喜大普奔等。即便在不知晓新成语的情况下,如果听过这样的句子,再看到成语时就不会有陌生感,对词语意思的把握也会十拿九稳。

2.构成方式复杂的,词语意义就抽象、难以猜测,如正龙拍虎、林貌杨音、黔驴三撑、兆山羡鬼等。同是被缩略而成的“网络成语”,这些在意义上就显得难以捉摸了。如果不熟悉新闻背景,就会对新成语的意义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五、“网络成语”的语用功能

每个词语都有自己适用的语言环境,“网络成语”自然也不例外。网友们创造词语时必然融合了对此句此事的情感和看法,所以每个新成语的感情色彩各有不同。即便有的词语在字面意思上分辨不出,从引申义里也会略知一二。

(10)故宫强撼:你这个人屡教不改,真是故宫强撼。

(11)核传盐尽:如今消费者们对食品安全的过分敏感已经达到了核传盐尽的程度。

(12)三毛抄四:日本军国主义分子经常三毛抄四,刻意制造国际矛盾。

(13)谁死鹿手:现在的食品添加的都不知道是些什么东西,今年的月饼也不敢吃了,真不知道以后谁死鹿手!

不难看出,这些与时事紧密相关的“网络成语”多半带有贬义色彩,不是针砭时弊、讽刺社会不良风气,就是对自己不尽如人意的尴尬处境的嘲讽与戏谑。可见,新时代的网友们在创造新词新语时不仅展现了十足的自娱精神,更贴合当下实际,用独特的方式表明自己的观点和态度。在这一点上,新词新语产生模式是值得传统词语借鉴的。

六、“网络成语”的不足之处

带有缩略语色彩的“网络成语”,虽然表述简洁、便于交际,有效地解决了词语太长和社会生活节奏太快之间的矛盾。但不可否认,缩略之后的“网络成语”并不是每个人初识后都能准确无误加以使用的。原因是这些“网络成语”有个通病,即看完词语的解释后才会恍然大悟这四字的组合方式。而且每个“成语”与产生它的那句话联系相当紧密,如果之前没有听过这些在网络上盛行的桥段,单看“成语”则不免一头雾水。

七、结语

“网络成语”将网络热点话题变成某种意味深长的语言符号,并蕴含大众的爱憎和喜悲,其流行和传播,让我们对现实社会中的某些现象记忆异常形象深刻,从这个意义上说,“网络成语”功不可没。相比传统成语的规范,“网络成语”风靡的突兀和形式的特异,使人不免担心“会否冲击传统语言秩序”。而且,网络流行语的生命周期虽然绚烂,却大多短暂。正所谓网络常出流行语,各领风骚十数天。在现今网络词语此消彼长的时代,这种浓缩出的“精华”是会像其他网络词语那样过了流行期就烟消云散,还是就此站稳脚跟,成为一种独特的网络构词形式?个人认为,人生苦乐,世间百态,尽在调侃中。“网络成语”在娱乐众人的同时,已经形成了既定的语言事实,应该正视其为一种语料资源,全面正确地对待这种新新词汇。

[1]郭伏良.新中国成立以来汉语词汇发展变化研究[M].河北大学出版社,2001.

[2]王馥芳.社会语言学视角下的语言变化研究与“新词”界定[J]辞书研究,2007(4).

[3]邢福义.现代汉语[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4]俞理明.词语缩略的界定及其理论诠释[J].四川大学学报2000(1、2).

[5]高兵,何彦杰.谈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新词语教学[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6).

猜你喜欢
缩略缩略语成语
本刊可直接使用的医学缩略语(二)
传染病信息(2022年2期)2022-07-15 08:52:24
常用缩略语汇总
医药与保健(2022年2期)2022-04-19 08:17:34
关于缩略语的要求
你知道IL Y等缩略式的含义吗?
本刊常用不需要标注中文的缩略语
填字游戏:缤纷每一天
拼成语
意林(2016年21期)2016-11-30 17:32:21
猜成语
这些词语你看明白了多少
论当下缩略形式的网络流行语
语文知识(2014年2期)2014-02-28 21:5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