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三位一体,全面渗透”式高职语文学科课程体系
——以辽宁现代服务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14-03-13 00:01杜晨阳
语文学刊 2014年4期
关键词:课程体系学科院校

○ 杜晨阳

(辽宁现代服务职业技术学院,辽宁 沈阳 110164)

高职语文课程是高职公共基础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培养学生语文知识,提高人文修养,提升职业能力及增强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作用。

近年来,随着教育管理部门对高职公共基础课的不断重视,尤其是2006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2009年教育部高教司原司长张尧学在“国家示范高职建设院校教学改革工作座谈会”上提出“两个系统”的课程设计理念,即系统的动手能力培养和系统的基础知识培养后,学界对于高职公共基础课的研究热情空前高涨,各类研究成果不断涌现并应用于教学实践,取得了良好的育人效果。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高职院校语文学科的教学研究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也存在未尽完善之处。如一些研究囿于“大学语文”“沟通表达”或“应用文写作”等一门具体课程,更多的研究集中在如何完善包括教学顺序、教学过程、教学方式方法、教学内容形式、教学评价体系的高职语文教学体系,尚缺乏具有全局观念的总体设计。本文以辽宁现代服务职业技术学院语文学科课程体系的构建探索为例,对高职院校语文学科课程体系构建进行探讨。

一、 关于“高职语文学科课程体系”的界定

1.高职语文学科。狭义的“高职语文学科”通常包含“高职语文”一门具体课程,或高职院校开设的与语文学科相关的,包括“大学语文”“沟通表达”“应用文写作”等必修课程及其他选修课程组成的课堂教学课程。在高职育人实践当中我们发现,由于语文学科自身性质的原因,仅靠课堂教学难以实现全面提高学生文学文化修养,增强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教学目的,还需辅以适当的活动课程及校园活动。

2.课程体系。是指一个专业所设置的课程相互间的分工与配合。

因此我们可以认为“高职语文学科课程体系”是指:高职院校为了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所设置的与语文学科相关的,课堂教学、活动课程、校园活动之间的分工与配合。

二、高职院校语文学科课程体系构建依据

(一)依据职业岗位能力需求,凸显学院办学特色

高职教育以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因此满足岗位能力需求,提升学生职业技能是构建高职院校语文学科课程体系的首要依据。我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在1998年颁布的《国家技能振兴战略》中把与人交流能力排在职业核心能力的首位,而学生日常生活、职场工作中语言及书面交流表达能力的培养主要是由高职语文学科的教学来实现的。因此构建高职院校语文学科课程体系首先需要进行广泛深入的调研,了解不同岗位的能力需求,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层次的剖析研究,确定与语文能力相关的能力需求。

以辽宁现代服务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我院是一所培养高端技能型服务业人才的高职院校。现代服务业是一种用现代化的新技术、新形态和新服务方式改造传统服务业,创造需求,引导消费,向社会提供高附加值、高层次、知识型的生产服务和生活服务的服务业。相较于其他行业,现代服务业具有高技术含量和高文化含量的特点,对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都有较高要求。高层次的现代服务业从业人员不仅需要扎实的专业技能,还应该在为他人提供优质服务的同时通过言谈举止透露出良好的文化修养及高雅气质,从而使被服务者达到较高层次的精神层面的满足。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始终强调以“礼”为核心,以培养修养良好、言行得体、彬彬有礼的服务业人才为育人特色。具体到语文学科,则不仅要培养学生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一定的应用文书写能力,还要充分注重对学生知识储备、人文素养的提高,通过“腹有诗书气自华”的素质培养方式满足现代服务业对从业人员的岗位能力需求。

(二)依据语文学科教学规律,提升学生文化素养

无论是2010年伊始,上海六所高校自主招生考试取消语文考试,还是最近北京市教育考试院公布中高考改革方案,自2016年起中考语文卷总分值由120分增至150分,高考语文卷总分值由150分增至180分。看似相悖的新闻内容实质上折射出的是全社会对语文学科的焦灼与期待,不是认为语文学科不重要,而是认为语文学科长期以来教学与学习的效率低下,学生成绩提高不明显。其实这也正是语文学科教与学的规律所在,语文能力本身即是一个人的综合能力的体现,例如一篇好作文的产生需要作者具有良好的文字功底、观察理解能力、知识储备以及逻辑思维,其提高自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在高职语文教学当中这样的问题也同样存在,我们经常抱怨学生的讲话空洞无物,学生的文章缺乏逻辑,而这些现象深层次的根源正是学生知识结构中缺乏相应的知识储备与能力支撑。因此在高职语文学科课程体系的构建过程中我们应该充分重视语文学科的教学规律,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之外,充分利用活动课程及校园活动的形式,采用潜移默化的“润物细无声”的“渗透式”方式全面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

(三)依据高职学生语文基础,服务学生终身发展

随着高校连年扩招,学生的高考分数也在逐年下降,学生的基础知识薄弱是不争的事实。在我院,经过入学初的入学教育与劝学教育之后,绝大多数同学有所触动,具有在高职阶段努力充实提高自己的良好意愿,但在实践中往往事与愿违。主要原因有二:一是中小学阶段的语文基础过于薄弱,比如面对学院开出的必读书目书单无从下手,不知道哪个作家那本作品是自己的爱好与需求所在;二是缺乏持久力,在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中消弭了刻苦学习的初衷。这些情况要求我们应依据学生基础知识情况构建合理的语文学科课程体系,课堂教学侧重知识与技能传授的同时加入对以学生自学为主的活动课程的启发与引导,帮助学生完成活动课程的学习。另外,将活动课程及与语文学科相关的校园活动纳入语文学科课程体系,增强相应的教学管理与考核力度,切实提高学生与语文学科相关的知识与能力,进而服务学生终身发展。

三、服务类高职院校语文学科课程体系构建思路

(一)总体思路

根据服务类高职院校学生语文能力需求确立具有服务类高职院校特色的“课堂教学为主线—活动课程为辅助—学生活动为补充”的“三位一体,全面渗透”式的语文学科课程体系;通过与之相适应的系列教学实践活动全面提升学生与语文学科相关的人文基础及职业技能,增强学生的市场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具体路径

1. 课堂教学为主线——夯实人文基础,提升职业技能,引导活动课程。

1)通过“阅读欣赏”课程夯实学生人文基础。在学生入学第一学期开设“阅读欣赏”课程,主要起到夯实学生人文基础,为接下来开设的“口语交际”“应用文写作”课程做好准备及对活动课程起到引导监督作用。高职语文教学脱离了应试教育的窠臼,理应展示出具有自身特点的,不同于中小学语文的教学风貌。首先,在作家作品的选取上应尽量避免与中学教学内容的重复,以“有容乃大”的胸怀适当引入一些因历史或政治原因不为学生所知的大家的作品,如林语堂、梁实秋的文章等,也应联系当代“与时俱进”地调整教学内容,如在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这件举国欢腾的盛事后,安排学生鉴赏其在诺贝尔文学奖颁奖典礼上的致辞《讲故事的人》,以开阔学生眼界。其次,在教学内容的侧重上可以尽量弱化结构分析、思想意义、写作特点等传统讲授项目,代之以品读指要、感受交流、知识拓展等方式,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另外,“阅读欣赏”课程还应通过知识拓展等方式,由此及彼地推荐与课程讲授内容相联系的作家作品,“打开一扇窗户”,帮助学生去了解、选择适合自己阅读的书目,肩负起引导学生课外阅读的重要作用。

2)通过“口语交际”“应用文写作”课程提升学生职业技能。高职语文学科提升学生职业技能的作用主要通过“口语交际”“应用文写作”两门课程加以实现。对于所有的高职院校来说沟通能力都是人才培养目标中重要的环节,但不同专业的院校应当有所侧重。以辽宁现代服务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我们通过调研,结合岗位能力需求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规划。其中“口语交际”课程以普通话训练为基础,进而通过心理素质训练、态势语训练等内容提升口语表达基础能力,通过演讲、辩论训练提升专项口语表达能力,并在此基础上,根据我院学生的不同专业进行有针对性的服务行业口才训练,系统提升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应用文课程”则是通过“交际文书”“礼仪文书”“公务文书”“事务文书”“调研文书”“商务文书”几大模块循序渐进地提升学生与专业相关的写作能力。

当然我们也看到,口语交际能力及写作能力的培养和提升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尤其需要学生的刻苦训练,仅仅通过有限的课堂教学往往力不从心,因此需要将训练内容有机融合在活动课程中,增加训练时间,提高教学效果。

2. 活动课程为辅助——延伸课堂教学,营造学习氛围,培养学习习惯。

活动课程是课堂教学的辅助与延伸,其设置目的是针对学生学习基础,通过合理的课程内容设置、任务下达、学习指导及实施监督,帮助学生规划自学内容及进度,营造学习氛围,培养学习习惯,全面提升人文素质。

1)读好百本书。以必读书目为指导,给予学生广泛的课外阅读选择空间,倡导学生在高职学习阶段完成百本好书的阅读,以定期的读书笔记书写检查,读书答辩方式予以考核。

2说好汉语言。配合“口语交际”教学内容,制定训练计划,以短文朗读、即兴演讲、辩论、求职面试自我介绍与问题回答等方式的阶段性考核及参加普通话水平等级测试方式予以考核。

3)用好规范字。参照教育部、国家语委组织实施的语言类标准化水平测试——汉字应用水平测试的测试标准及测试内容建立“大学生规范字测试”题库及答案库,以手册形式下发给学生,以自学加答疑形式进行学习,以笔试形式予以考核。

4)写好汉语言。通过开设书法选修课及书法讲座等形式普及硬笔书法知识,通过作品书写方式予以考核。

3. 校园活动为补充——促进活动课程,展示学习成果,提升学习热情。

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我们还在活动课程基础上开展了一些校园活动,如举行读书报告会,读书答辩会,读书笔记展,书法作品展等。在这些活动中,学生们在活动课程中所表现出的聪明才智及学习成果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增加了学生提升自我人文素质的成就感与自信心,对活动课程的开设起到了非常好的促进作用。

高职语文教学的核心在于语文能力的培养与应用,对于服务类院校毕业生来说语文能力的应用不仅体现在与人沟通的语言和文字,更体现在待人接物中的良好修养,这必然要求高职院校语文学科的教学在注重技能培养的同时兼顾学生修养的提升。通过探索“三位一体,全面渗透”式的语文学科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施,我们深切感受到了学生在素质提升方面的可喜进步,也将以此为基础,全面开展语文学科课程教学改革,更好地促进学生基本素质发展。

【参考文献】

[1]马洪波.高职院校语文学科教学体系构建初探[J].辽宁高职学报,2012(11).

[2]盛群伟.基于职业能力的高职服务类专业学生语文能力结构研究[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2009(3).

[3]刘建文.高职公共基础课服务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路径分析[J].中国电力教育,2013(7).

[4]李霞芬 张爱香.对“高职语文”课程目标的重新定位与内容整合的再思考[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2(5).

[5]李佩英 叶坤妮.以职业素质养成需求组织高职语文应用能力测试内容的探讨[J].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

猜你喜欢
课程体系学科院校
【学科新书导览】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超学科”来啦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