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地区毛木耳丰产栽培技术

2014-03-13 05:36
中国蔬菜 2014年3期
关键词:装袋菌袋木耳

(徐州市农业科学院,江苏徐州 221121)

徐州地区毛木耳丰产栽培技术

李 勇 杨 峰 樊继德 汪彩云 赵 林

(徐州市农业科学院,江苏徐州 221121)

徐州地区是我国毛木耳三大主产区之一,年产干品3万t,产值超8亿元,其毛木耳丰产栽培技术具有典型的区域特征。

徐州地区毛木耳栽培始于1997年,至2013年,栽培范围已迅速扩大到周边二十多个乡镇,年产干品3万t,产值超8亿元,2011年被授予“中国毛木耳之乡”和“江苏省出口农产品示范区”,成为徐州地区发展速度最快、规模最大、效益最稳定的菇种,并逐渐带动起一个庞大的产业集群,优势产区和规模化产业体系的雏形已基本形成,成为全国木耳产业的新样板。现将徐州地区毛木耳丰产栽培关键技术介绍如下。

1栽培季节安排

徐州地区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具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过渡性气候特征,栽培毛木耳宜11月下旬至元旦制袋,春节前后发菌结束。3月中下旬开始开口催耳,清明前后采耳, 8月采耳结束。

2选料和配料

徐州地区传统农业、林果业和木材加工业发达,现有果树面积逾 10万 hm2(155万亩),林地面积逾33万hm2(500万亩),木材加工企业3 000多家,年产秸秆总量425万t以上,种植户多因地制宜,选用此类木屑和作物秸秆等作为栽培主料。常用培养基配方:杂木屑55%,玉米芯颗粒等30%,麸皮10%,复合肥(N∶P∶K为15∶15∶15)1.5%,钙镁磷肥1%,石灰1.5%,石膏1%,含水量65%。

3制袋与发菌管理

3.1 拌料 培养基原料按比例备好后,自下而上按杂木屑、石灰、玉米芯颗粒、麸皮、复合肥、钙镁磷肥、石膏的顺序一层层堆成长方形,用自走式拌料机湿拌1遍,2 h(小时)左右后拌第2遍,调节好含水量即可装袋。

近年来,徐州地区大面积推广培养基巴氏发酵预处理技术,即培养基配好并调节水分后先建堆,让其自然发酵10 d(天)左右,中间翻堆2次,然后再装袋。

3.2 装袋 徐州地区春季时间短,采用小袋栽培更利于集中出耳,提高生物转化率。一般选用17.5 cm×42.0 cm (墙式栽培方式)和17.5 cm×45.0 cm(夹袋栽培方式)两种规格耳袋。42.0 cm袋每袋装湿料1.7 kg左右,45.0 cm长袋装湿料1.9~2.0 kg。徐州地区生产大户多采用拌料—送料—装袋机组装袋,日组装袋量超过10 000袋。

3.3 灭菌 培养基装袋后,装入常压灭菌池灭菌。灭菌时,快速升温至100 ℃,保持16~18 h(小时),停止加温10 h(小时)后即可出袋。生产大户多同时建2~3个相连灭菌池,共用1~2台锅炉提供蒸汽,以充分利用热能,扩大产能。

徐州地区毛木耳栽培中采用的这种发酵和蒸料相结合的“两步灭菌法”减少了灭菌环节能源消耗,降低了栽培成本,且灭菌彻底,也利于菌丝分解基质,效果显著。

4接菌与发菌管理

4.1 品种选择 经多年筛选,目前徐州地区一般采用毛木耳杂交6号和43-2两个品种。毛木耳杂交6号为黄背木耳系,商品性好,叶片大而厚,干耳背面绒毛呈光亮红棕色,耐高温,出耳期不喜大水,栽培管理要求相对较高。43-2为白背木耳系,叶片薄,干耳背面绒毛暗白色,耐低温,温型宽(适合出耳温度范围广),耐大水,管理较粗放。

4.2 接种、发菌 接菌时,在暖棚的一端用棚膜隔出适当大小的空间作为接种间,整平地面并清理干净,上覆20~30 cm厚的稻草,稻草上覆膜,以提高底部发菌温度。接菌前,提前10 h(小时)左右熏棚杀菌,把灭菌后的耳袋移入其间接种。接种后的菌包顺手墙式摆放(当地俗称摆垛),垛高8~9层,垛间留10 cm空隙,以利于通风散热。耳棚两侧各留一过道,以便发菌管理。

发菌期内应注意调节好发菌棚内温度,使菌包内菌丝能尽快吃料封口,减少杂菌污染。一般情况下,接种后10 d(天)左右菌丝过肩(菌丝发菌覆盖整个料面),45 d(天)左右长满袋。发菌期徐州地区自然气温较低,发菌棚以保温为主,适当增加覆盖物。进入3月后,徐州地区气温不稳定,应严防高温烧菌。发菌期应定期检查,发现杂菌包应及时拣出并进行无害化处理。根据经验,要获得高产,应在2月底前后培养好菌丝。

5出耳期管理

5.1 耳棚的建造 耳棚一般南北向,顶部呈弓形,棚长50~60 m、宽9.5~10.0 m。棚中部高2.6~2.7 m,侧高1.7 m。侧墙和两端山墙一般用空心砖垒砌,侧墙离地面80 cm,间隔3 m留宽30 cm、高40 cm的通风口。棚顶用两层塑料膜中间夹两层草苫,上用压膜线固定。根据不同管理阶段环境要求,及时调节棚顶及周边等覆盖物。

5.2 出耳管理 发菌结束后,一般在3月底4月初,自然温度稳定在0 ℃以上时,开始摆袋。摆袋前,应对耳棚进行彻底清理和杀虫、杀菌处理,地面撒石灰。耳袋应严格挑选,剔除有虫害、杂菌污染和发菌不好的坏菌包。对发菌程度不一的菌包,应根据菌包发菌情况,分棚摆放、分别管理,这是预防出耳期病虫害发生的有效措施。耳袋摆放方式分为墙式、三角垛式和夹袋式。墙式摆袋法即菌袋全部顺向摆放,9~10层高,两头划口出耳;三角垛式摆袋法即将菌袋交叉呈三角式摆放,7~8层高,在外向的菌袋侧面划口出耳;夹袋式摆袋法较普遍,即每2个顺向摆放的菌袋为一组,9~10层高,每组用竹竿固定,组和组之间间隔30 cm,外向的菌袋侧面划口出耳。夹袋栽培前期产量高,采耳方便,耳片间通风状况明显优于墙式栽培。这种小袋、暖棚、立体栽培模式是徐州地区毛木耳栽培的主要特征。

耳袋一般在清明前后划口。划口宜在晴天进行。划口前大棚内地面、棚顶和菌袋划口处用50%克霉灵可湿性粉剂(每袋50 g兑水10 kg)和72%农用链霉素可溶性粉剂3 000倍液喷施,待菌包上的药液晾干后再进行划口。划口后的管理以增温保湿为主,保持相对湿度90%~95%,温度15~25 ℃,根据天气情况及棚内温度调节耳棚上的覆盖物,适当增加耳棚内光照,使耳芽尽早形成。耳芽形成后,耳棚内喷雾状水,水量不宜过大,否则耳芽颜色变暗,生长缓慢。出耳期间徐州地区多风少雨,空气干燥,湿度不足,易造成耳片卷边和耳芽萎缩现象,棚内一般适当吊挂草苫,向苫上喷水保湿。7、8月高温期,一般在棚上增设喷水带、棚内地面浇跑马水降温增湿。8月出耳结束后,尽快清除棚内废菌包,收起耳棚上塑料膜及草苫等覆盖物晒棚。

6病虫害防治

徐州地区对毛木耳产量影响较大的病虫害主要是绿霉、油疤病和菇蚊等。在防治上多年来推广联防联控和绿色防控技术,生产中保持棚内整洁,采用除虫灯、粘虫板、防虫网等绿色防控技术,及时清除耳棚外及周边杂草、杂物,取得了很好效果。

第一潮耳采后结合喷水用4%高效氟氯氰菊酯(菇净)乳油喷施,每667 m2用22.7 g,可防治菇蚊、菇蝇、螨虫、跳虫、夜蛾、白蚁等的成虫和幼虫。

李勇,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食用菌育种及栽培技术研究,E-mail: xznkyly@163.com

2003-10-19;接受日期:2013-12-16

猜你喜欢
装袋菌袋木耳
河南省食用菌产业科技特派员服务团到宜阳县开展科技服务
菇农装袋忙
粉色木耳你见过吗?
新型液动食用菌装袋机的设计要点与应用*
牡丹江地区地栽黑木耳废弃菌袋回收利用现状及对策
春栽香菇菌袋安全越夏需把“五关”
板栗的塑料薄膜袋贮藏技术
巧洗木耳
发现木耳
固定菌袋插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