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约化养猪场危害猪体表健康的疾病及其预防

2014-03-13 08:18朱建国
猪业科学 2014年5期
关键词:脱毛角化集约化

朱建国, 冯 华

(1.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上海市兽医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 上海 200240; 2.宁夏灵武市畜牧局,宁夏 灵武 750400)

皮肤是猪的重要组织器官和防护屏障,与猪的生理活动有十分密切的关系,猪一旦感染疾病或受外界不良因素刺激,皮肤往往会出现不同的生理和病理变化,即猪有皮肤病。随着集约化养猪业的发展,猪体表健康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一方面是由于集约化养猪的生产方式和环境特点的改变,特别是国外某些皮肤敏感性新品种的引进,加之饲养密度的增大,使得猪皮肤病发病率呈增高趋势,给养猪业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另一方面,由于猪的体表疾病直接影响猪肉品质,与人们对肉品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的呼声极不适应。引起猪皮肤病变的原因很多,例如传染病、寄生虫病、营养代谢性疾病、环境因素以及机械性损伤等等,而且不同地区、不同饲养管理方式等都有影响。本文拟就我国目前集约化养猪生产中导致皮肤病的常见因素及其防治措施进行简要论述。

1 感染性因素

感染性因素是威胁猪体表健康的主要因素,包括寄生虫性、病毒性、细菌性以及真菌性感染等因素。

1.1 寄生虫性皮肤病

1.1.1 疥螨病

猪疥螨病是由疥螨寄生在猪的皮内而引起的一种慢性接触性传染性疾病,俗称疥癣或疥疮,是一种最为常见的、以皮炎和奇痒为特征的寄生虫性皮肤病,主要表现为皮肤发炎,脱毛,奇痒和消瘦,白毛猪比黑毛猪容易发生。该病症状最先发生于皮肤细薄、体毛短少的头部、眼窝、颊及耳部,直至蔓延到颈、肩胛、背部、躯干两侧及后肢内侧等部位。病初期患病处皮肤发红并表现剧痒,经常在墙角、柱栏等处摩擦或搔痒,进而皮肤出现小结节,形成水疱或脓疱疮,破溃后结痂脱毛。严重时皮肤肥厚粗糙、干裂,出现食欲减退,精神不振,消瘦,发育停止和贫血等全身症状[1]。饲养管理不善和环境卫生差是发病的诱因。该病虽然病死率不高,但会影响猪只生长,降低饲料报酬,增加应激以及损害肉质等,建议及时淘汰病猪。集约化养猪场必须加强对本病预防,平时加强饲养管理,搞好猪舍卫生工作,保持清洁、干燥和通风;实行全进全出,圈舍及用具进行全面消毒;对新引进的猪应隔离观察,经鉴定无病后,才可合群饲养。

1.1.2 蚊虫叮咬

该病极为普遍。夏秋季节,由于蚊子叮咬引发猪皮肤病,甚至继发感染其他疾病,严重影响养猪生产者的经济效益。当猪由于蚊子叮咬,浑身刺痒,在猪圈上来回蹭、摩擦时,会导致皮肤破损、感染,疙瘩红肿,若感染进一步恶化,猪只发烧,食欲不振甚至废绝。在蚊蝇较多的夏秋季节,要注意对猪群蚊蝇的驱逐。加强猪舍及周边环境卫生工作,傍晚,可以在猪圈里点盘蚊香驱蚊[2]。

1.2 病毒性皮肤病

1.2.1 猪痘

猪痘是导致猪皮肤病的最具有临床意义的病毒性传染病,病原为痘病毒,主要发生于4~6周龄的仔猪。病初猪只体温升高到41.5℃~41.8℃,精神沉郁,食欲不振,鼻黏膜和眼结膜潮红、肿胀有黏性分泌物。在鼻镜、眼皮、腹下和股内侧等毛少皮薄的部位,先出现红斑,不久变成丘疹,进而变为水疱,后来变成脓疱,最后变成棕黄色结痂,形成典型的皮肤病变[3]。有发病史的猪场,预防该病应定期进行猪痘疫苗接种;非疫区场,要搞好饲养管理和环境卫生工作,对新引进的猪应隔离观察确认无病后,方可正常饲养。

1.2.2 其他影响体表健康的病毒性疾病

任何引起皮肤出血的病毒性传染病如猪瘟、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伪狂犬病、圆环病毒感染等,均可能导致猪皮肤变色、损伤甚至坏死;而口蹄疫、水疱病、猪细小病毒病、口炎等可导致冠状带及附指(趾)周围有水疱、脓疱、糜烂,并有可能继发细菌感染导致败血症[4]。

1.3 细菌性皮肤病

1.3.1 坏死性皮炎

该病是由坏死杆菌引起,多发生于仔猪,以猪体的皮肤和皮下组织发生坏死性脓肿为特征。初期创口较小,附有少量脓汁,病变常会迅速向周围及深部组织发展,形成创口较小而死腔很大的囊状坏死灶,流出少量黄色、稀薄、恶臭的液体。预防本病应加强饲养管理,改善环境卫生,保持猪舍干燥;创伤是本病的主要诱因,应避免猪群拥挤和争食咬斗,如有创伤应及时处理。

1.3.2 渗出性皮炎

猪渗出性皮炎由葡萄球菌经创伤感染后引起,主要表现为创伤部位发生脓肿以及关节炎。本病一年四季都可发生,尤以春秋两季多发。病初,仔猪面部、耳朵四周、颈部、背部、尾巴等处皮肤发红,继而出现红褐色斑块和浆性渗出,甚至形成鱼鳞状痂皮,痂皮脱落后形成溃疡面。仔猪发病后如不及时治疗可大批死亡,个别自然康复的仔猪皮肤增厚、结痂,生长发育迟缓,最后成为僵猪。断脐和去势时消毒不严以及意外伤口均可导致本病发生。预防本病应加强饲养管理,特别要防止仔猪相互争斗咬伤。

2 营养代谢性皮肤病

一些营养物质缺乏会引起皮肤病变,典型的病变形式为被毛生长差、脱毛、角化不全和湿疹性皮炎[5]。

2.1 锌缺乏性皮肤病

图1 多种维生素缺乏表现为角化症、脊柱两侧有干鳞屑、部分脱毛

锌缺乏性皮肤病就是常见的疾病之一。锌缺乏时,含锌酶蛋白酶的活性降低,部分氨基酸的代谢紊乱,影响DNA和RNA合成,从而导致一系列病理变化。该病常表现为被毛粗糙脱落,皮肤增厚,皮炎,有鳞屑或溃疡,掉毛,脂类渗出物,病猪眼睛肿胀、晶体混浊、白内障。妊娠母猪表现为易产死胎和无毛仔猪。该病主要临床症状有皮肤角化不全或角化过度。猪只皮肤角化不全多发生于眼、口周围以及阴囊等部位,也有的呈皮炎和湿疹样病变,且皮肤骚痒、脱毛。预防该病应注重消除妨碍锌吸收利用的因素,调整饲料日粮配方,调整钙的比例,适当补给锌盐,以提高机体中的锌水平。角化病多见于圈养母猪,主要发生于其背部皮肤,一般无瘙痒感,易与疥癣相鉴别。

2.2 其他维生素缺乏性皮肤病

一般来讲,维生素缺乏导致的皮肤病变的共同特征为,皮炎、皮肤干燥、粗糙,有鳞屑、结痂、褐色渗出物,全身性脱毛,溃疡。蹄部病变表现为足底青肿,糜烂溃疡,蹄壳开裂等。如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E缺乏,可引起背部皮肤脱毛、有鳞屑和角化;核黄素、烟酸、泛酸缺乏,也可引起后腹部皮肤鳞屑、脱毛、结痂和角化等。可见,饲养管理和饲料合理配比对于预防本病至关重要。

3 气候及环境因素

3.1 湿疹

该病一般是因为猪舍内潮湿,通风条件差等多种因素造成的一种过敏性炎症反应,无年龄差异,在夏秋季易发生。常见腹下或大腿内侧等毛稀皮薄处出现黄豆般大小的扁平丘疹,有的形成水疱,破后变成脓疱,最后形成溃疡[7]。预防本病重在保持皮肤清洁干燥,猪舍要通风良好。病猪应及时进行合理治疗,禁用强刺激性药物,避免不良因素的刺激,并注意对原发病进行治疗。

图2 育肥猪耳尖坏死脱落成缺口,常为双侧性

3.2 夏季日光直射

个别猪舍由于结构的原因,最易受到日晒,母猪固定于栏内,易致猪晒伤。白色猪最常发生,皮肤在日光下晒成红褐色。

4 物理性损伤引起的猪皮肤病

4.1 机械损伤

大龄猪只多见,特别是种猪,当接触坚硬、粗糙的物体如金属栏杆,水泥地面时,均有可能引起皮肤损伤。如:产房母猪栏位狭窄,母猪长期固定于同一体位,压迫体表,加之母猪因体重减轻变得消瘦而易发生前躯皮肤受损、后肢摩擦导致的溃疡和肉芽肿;在高度集约化猪场,大龄猪舍粗糙地面所致的膝、蹄冠、肘、跗关节及蹄上的皮肤坏死最为普遍;母猪先天性外阴肿大也极易导致外阴坏死。肥育猪舍易发生后膝溃疡、仔猪的乳头坏死等[8]。对于以上这些病例,消除引起损伤的原因、改善环境条件非常必要。

4.2 恶癖引起的咬伤

在饲养管理较差,饲料营养失衡的猪场,恶癖总是难以避免的。为了争夺饮水、饲料和空间,猪只间常发生攻击,表现为咬耳、咬尾和咬外阴部等。小猪特别是保育舍仔猪及架子猪会发生乳房及尾巴的皮肤坏死。有的耳朵会被咬出一个缺口。

5 小结

综上,对集约化养猪场来讲,引发猪皮肤性疾病的因素较多,也较为复杂,但饲养管理水平和环境卫生状况与猪体表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加强饲养管理,给猪群创造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就会降低皮肤病的发生,特别是寄生虫性皮肤病。建议做到以下4点:

1)做好猪舍通风、换气,保证猪舍的空气质量。

2)保持猪舍的干燥、清洁、卫生,减少饲养密度。

3)按不同阶段的营养要求,供给营养齐全、均衡的饲料,保证猪的生长发育。

4)改善猪舍硬件条件,让猪群生活在相对舒适的环境,也可以减少皮肤损伤。

[1]MarkWhite,黄瑜,杨汉春.猪皮肤病[J].国外畜牧科技,2000,27(2):43-44.

[2]赵术凤,李雨来.夏季预防蚊子引发猪皮肤病[J].猪业科学,2007,24(6):95.

[3]薛玉霞.猪皮肤病的种类与诊治[J].农村养殖技术,2012,(6):21.

[4]何叶仙,代启鹏.猪皮肤病变与判断[J].肉品卫生,2005,(4):20-22.

[5]于海琴,章程.猪皮肤病临床症状的鉴别[J].养殖技术顾问,2012,(9):87.

[6]刘世均,张凤鸣.猪皮肤病的发生原因及防治[J].四川畜牧兽医,2005,32(2):41-42.

[7]王道坤.猪皮肤病症状的鉴别和防治[J].饲料博览,2012,(9):54-56.

[8]王林,崔西彦,郑均庆.猪皮肤病的综合防治[J].湖北畜牧兽医,2006,(11):29-30.

猜你喜欢
脱毛角化集约化
脱毛季,给你说说脱毛产品
秋季蔬菜集约化育苗生产技术指导意见
激光脱毛的几个误区
3例易误诊脂溢性角化病例展示及分析
基于集约化的电费电价管理措施探析
脱毛灵
探究县供电企业财务集约化实践分析
实对称矩阵对角化探究
美丽的寂寞
巨大角化棘皮瘤误诊为鳞状细胞癌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