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疥螨病的危害及防控策略

2014-03-13 08:16:56宋培武朱巧玲徐勇国
猪业科学 2014年5期
关键词:疥螨病疥螨菌素

宋培武,朱巧玲,徐勇国

(1.硕腾(上海)动物保健品有限公司,上海 长宁 200050;2.江西省万载县佳龙牧业有限公司,江西 宜春 336100;3.江西省上高县盛荣牧业有限公司,江西 宜春 336400)

外寄生虫病是严重危害养猪生产的疾病之一。除掠夺猪体内大量的营养、降低饲料报酬、影响生长速度外,还是乙型脑炎、附红细胞体病等疾病的重要传播者。外寄生虫主要包括疥螨、血虱、猪蠕形螨虫、蚤、蜱、蚊、蝇。其中,疥螨是猪最重要的外寄生虫,呈世界性分布,没有季节性,特别是在一些管理不善、阴暗潮湿的猪场更严重(图1)。大量研究表明,疥螨阳性猪场的比率高达70%~90%,而猪的感染率为20%~95%,除非采取特殊的净化措施才能根除[1]。

猪疥螨病俗称疥癣、癞,是一种接触传染的寄生虫病,对猪的危害极大。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猪疥螨病未能得到有效控制的主要原因,深入了解它的临床症状以及给猪群带来的危害,并探讨合理、有效的防控策略。

1 猪疥螨病未得到有效控制的主要原因

1)猪疥螨病一般不会直接引起猪只死亡,其造成的经济损失往往很难直观评估,所以常常被人们所忽视。一线管理者视而不见的麻木心态是很多猪场疥螨病泛滥的根本原因。

2)猪疥螨生活史简单,不需要中间宿主,在猪身上就能完成其全部生活史,造成感染率高、传染性强。

3)大部分猪场采用饲料给药方式驱虫,无法保证同时逐头足量用药,驱虫不彻底,造成重复感染。

4)重猪只用药,轻环境管理的陋习,也是造成猪疥螨在规模猪场恶性循环的主要原因。

2 猪疥螨病的主要临床症状

疥螨为终生寄生,全部发育过程均在猪只表皮隧道内完成。公、母猪和仔猪间的传播主要通过直接接触感染。猪疥螨病的主要症状是瘙痒、皮炎、痂皮、化脓等,因感染猪只和时间的不同,一般表现为过敏和过度角质化2种症状。

2.1 过敏反应

过敏症状最为常见,又最容易被忽视,主要见于乳猪和保育猪,以春夏交季、秋冬交季较为常见。猪感染螨虫后2~11周,出现广泛性瘙痒,皮肤出现病变,特别是耳朵、眼、鼻周围出现小痂皮,随后蔓延至整个体表、尾部和四肢,出现红斑、丘疹(图2),并引发迟发型和速发型超敏反应,造成强烈痒感。过度挠搔及擦痒使猪皮肤变红,组织液渗出,干涸后形成黑色痂皮。感染造成皮肤损坏后,容易诱发金色葡萄球菌感染,导致猪只发生渗出性皮炎,患部迅速向周围扩展到全身(图3),并具有高度传染性,最终造成猪体质严重下降,衰竭而死亡。

图2 病猪体表出现红斑、丘疹

图3 病猪渗出性皮炎

2.2 过度角质化

过度角质化有时称为慢性疥螨病,主要见于经产母猪、种公猪和成年猪。随着病程的发展和过敏反应的消退(一般是几个月后),出现过度角质化和结缔组织增生,可见猪皮肤变厚,形成大的皮肤皱褶、被毛粗糙多屑(图4)、脱毛、龟裂(图5),严重的在耳廓内侧、颈部周围、四肢下部,尤其是踝关节处形成灰色、松动的厚痂。经产母猪及种公猪过度角质化的耳部是猪场内螨虫的主要传染源,乳猪常常在吃奶时受到感染。

3 疥螨病给猪群带来的主要危害

降低猪群抵抗能力,影响猪只生产性能和猪场经济效益是猪只感染疥螨病后所造成的主要危害。

图4 病猪皮肤粗糙、多屑

图5 病猪皮肤脱毛、龟裂

疥螨感染后可破坏皮肤屏障,应激增加,抵抗力下降,易造成猪只继发感染其他病原体。如乳猪的渗出性皮炎(图6),往往与疥螨早期感染有关。商品猪感染疥螨后,导致搔痒及不适,造成应激,进而降低饲料转化率,影响增重速度,出栏推迟。严重感染时还会影响屠宰时的胴体品质。Davies等(1996)调查发现,皮屑检查螨虫阳性猪数与屠宰场皮炎猪数呈正相关。母猪感染疥螨病,饲料利用率降低,影响母猪营养积累,体况变弱(图7),产奶量下降,断乳母猪卵巢发育不良等;因瘙痒不安还会影响胚胎着床,造成胚胎死亡率和母猪返情率上升。公猪感染疥螨病后不但同样会降低饲料利用率,更重要的是会降低精液品质,使精液量、精子活力明显下降,死精率、畸形率明显上升,严重时因瘙痒造成无精可采,导致公猪过早淘汰。同时感染疥螨的猪只会不停地啃咬痒部或躁动不安,在产床、栏舍等物体上摩蹭(图8),破坏设施,造成维修成本增加。

4 猪疥螨病的临床诊断

根据皮肤病变、摩擦指数等,一般可初步诊断猪疥螨。但疥螨感染后临床表现是多种多样的,大部分猪只往往呈现亚临床感染,而并不表现明显的临床症状,这就给我们临床诊断造成了困难。此外,猪疥螨病还要与其他的皮肤病鉴别诊断,如渗出性皮炎、湿疹(图9)、锌缺乏症、猪痘、蚊虫叮咬所致丘疹性皮炎(图10)等。

猪疥螨多寄生在耳廓内侧,刮耳内皮屑检测活疥螨,才是最可靠的方法——用10%氢氧化钾消化结痂,然后用低倍镜观察。另外,通过计算摩擦指数(RI)量化瘙痒水平,从而可以评估猪群中疥螨病的严重程度[1]。

5 有效控制猪疥螨病的主要策略

要有效控制猪场中疥螨的感染水平,我们就必须制定恰当的驱虫方案、选择正确的驱虫药,并保持良好的卫生管理。

5.1 制定恰当的驱虫方案

因为疥螨病往往在种猪群中循环发生,还可传给仔猪并传遍整个猪场,所以重点是控制种猪群的感染,最好每年2次在全场进行同步治疗,对疥螨感染严重的猪场,应每个季度用药1次,条件稍差的猪场,可在母猪由怀孕舍进入产房前(约产前15d)进行驱虫,仔猪则在断奶或转群时用药1次,同时认真做好圈舍的消毒工作,可以达到较彻底的控制效果。

图6 乳猪渗出性皮炎

图7 脱毛、消瘦,体况变弱

图8 猪只瘙痒难忍,摩蹭栏舍

图8 保育猪湿疹

图10 猪只体表蚊虫叮咬红点

5.2 选择正确的驱虫药物

1)选择正确的驱虫药。目前驱除猪疥螨最广泛使用的药物有阿维菌素、伊维菌素、多拉菌素,都是大环内酯类抗寄生虫药。

①伊维菌素是阿维菌素B1a、B1b混合物加氢后还原产生,其稳定性优于阿维菌素。阿(伊)维菌素有注射液和预混剂2种剂型:注射液只能皮下注射,不方便,有疼痛反应现象发生;预混剂易分解,不稳定,投药剂量不准确,对外寄生虫效果差。

②多拉菌素作为广谱、高效、无过敏反应的驱虫药,与伊维菌素相比,在动物体内吸收迅速、体内分布容积大、消除缓慢,具有明显的长效性[2]。

ThomasGeurden(2003)也认为,控制猪疥螨病,对于母猪、公猪和哺乳仔猪,最好注射多拉菌素;而对于断奶仔猪和肥育猪,也可采用口服伊维菌素的方法,共2个疗程,每个疗程7d,2个疗程相隔1周;另应找出采食量下降的个体而给予注射治疗,由于这些个体的口服量药量太低,因而其寄生的疥螨不能被彻底消灭从而成为感染源[3]。

硕腾公司的通灭,主要成分就是多拉菌素,加上专利油佐剂,只需1针注射,至少18d有效,覆盖了疥螨整个生活史,而伊维菌素仅能维持9d。根据上述制定的除虫方案,按每33kg体重肌肉注射1m L即可。通灭对配种、妊娠、分娩母猪及种公猪均无不良影响。按推荐剂量的5倍量连用3d或10倍量使用均未发现副作用。

2)对环境喷雾杀虫。为消灭散落在体表、栏舍、地面、用具等处的虫体,减少疥螨在猪群的重复感染,需定期选用敌百虫、双甲脒、螨净、溴氰菊酯等对环境喷雾杀虫。种猪群,最好在全群注射通灭后3、7、14d各喷雾1次,防控效果显著。

据蔡葵蒸等(2007)试验表明:螨净效果最差,有效率为42.7%,治愈率仅为14.3%,这可能与该药长期使用虫体产生耐药性有关[4]。双甲脒(12.5%双甲脒乳液1∶250稀释喷雾)的效果明显优于螨净,曹国文等用双甲脒对1132头病猪进行治疗,其治愈率为100%[5]。

喷雾易引起猪只特别是小猪感冒,且呼吸道反应严重,故应选择天气晴朗的中午进行,并开窗30m in左右。

5.3 保持良好的卫生管理

保持良好的卫生管理,不但可以减少猪疥螨在猪群的循环感染,还可以减少夏秋季节蚊、蝇的产生。在我国,严重危害养猪业的外寄生虫除猪疥螨外,成群结队的蚊、蝇是夏秋季节干扰猪群正常生活规律的主要外寄生虫,造成猪只瘙痒、躁动不安、食欲降低,同样导致生长缓慢、饲料报酬下降。猪场内粪水横流、周边有死水池,都为蚊、蝇提供了天然的孵化、生存的天堂。

[1]斯特劳,等主编,赵德明,等主译.猪病学[M].9版.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8:995-1002.

[2]高玉红,郭照成,刘方悦,等.多拉菌素的研究进展及应用[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09,40(4):141-144.

[3]ThomasGeurden,等,钟伟译.对猪疥螨病的对策[J].国外畜牧学:猪与禽,2004,24(1).

[4]蔡葵蒸,郭文瑞,李龙成,等.5种杀螨药和不同给药途径治疗猪疥螨病的比较[J].中国兽医杂志,2007(1):67.

[5]曹国文,向贵友,马宁,等.猪疥螨病综合防治措施的研究[J].四川畜牧兽医杂志,1992(4):13-14.

猜你喜欢
疥螨病疥螨菌素
绵羊疥螨病的分析、诊断和防控措施
伊维菌素对宫颈癌Hela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犬疥螨病的诊治
猪疥螨病的分析诊断及其管控方案
饲料博览(2018年8期)2018-03-19 04:04:43
山羊疥螨病的诊治
硫酸黏菌素促生长作用将被禁
广东饲料(2016年6期)2016-12-01 03:43:24
一例犬疥螨病的诊疗报告
现代农业(2016年5期)2016-02-28 18:42:43
猪疥螨病的流行与防治
多黏菌素E和多黏菌素B:一模一样,还是截然不同?
犬疥螨病的预防与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