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典型动作名称文化解义

2014-03-12 03:16张静丽程馨
武术研究 2014年1期
关键词:习练太极名称

张静丽 程馨

摘要:太极拳动作名称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文章在对太极拳动作名称意象与太极拳动作技击方法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将所选取的典型动作名称分为“喻型、喻鸟、喻兽、喻自然、借人物、喻法”六大类,并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从“象征喻意、定型姿势、技击方法”三方面对太极拳动作名称文化内涵进行阐释,以便加深人们对太极拳的认识,更加有利于太极拳的传播与发展。

关键词:太极拳动作名称文化意象

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643(2014)01—0039—04

引言

太极拳作为中国传统武术最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由于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良好的健身作用,近些年来在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均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与传播。而太极拳的动作名称也因为从传统文化中汲取了丰富的营养而展现出鲜明的特征与强大的生命力。

1 概念界定

1.1 文化

迄今为止,学者们对文化的研究颇多,但是无论从词源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人类学等学科方面研究都不能给文化下一个普遍一致的定义,也未产生过令人完全满意的定义。虽然如此,但并不会对本文太极拳动作名称文化解义的研究带来很大的困扰。本文所采用的文化是建立在一种宏观视野的基础之上,不局限于具体方面的文化现象,包括人的全部活动的一切方面。即黄文山从“文化的科学”的立场,将文化定义为:“人类为生存的需求,在交互作用中,根据某种物质环境,由动作、思想和创造共同产生出来的伟大的社会从体。”

1.2 意与义

牛国华指出:“我们最常用的普及度最高的《新华字典》里‘义:(1)合宜的道理或举动;(2)不收报酬的;(3)意思,人对事物认识到的内容;(4)认作亲属的引申为人工制造的。‘意:(1)意思,心思;(2)心愿,愿望;(3)料想。

‘义的第三个义项与‘意的第一个义项是很容易混淆的,但字典中并没有对此进行辨析。”显然,从字典的解释来清晰地区分二者不是易事。从“意”“义”词义源流探索:“‘意字出现较晚,根据臧克和王平的《说文解字新订》在睡虎地秦简中首次被发现。《说文解字》说:‘意,志也。以心察言而知意也,从心从音。……《词源》说:‘意有‘意思的意义,举例为:《易·系辞上》:‘书不尽言。言不尽意。陶渊明《饮酒》:‘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义,繁体习作‘羲,这个字出现较早,甲骨文金文都有发现。古代‘羲有两个比较大的义项。一是‘仪系列,一是假借过来的‘意义。后来它也成了‘义的一个很重要的分支……据《汉语大字典》表示‘意义这一义项最早的是‘谊字,它从‘羲分化而来,又从‘宜,表合适的意思。由于‘义与‘谊读音相近,‘义成为‘谊的假借字,后来‘谊退出了意义这一义项,义占领高地。‘义表示‘意义这个意思出现较晚,大约在魏晋南北朝时。《晋书·王隐传》:‘文体漫漫,义不可解。以后逐渐成为‘义的主要义项,并一直沿用至今。”尚会强认为:“‘义是群体客观认同的语文意义,属语文的共性意义;‘意是个体主观赋予的语文意义,属语文的个性意义。”综上所述,“意”为心之音,“义”为物之宜。“意”具有个人性、主观性,“义”具有社会性、客观性。

1.3 意象

意象在《辞海》中有两种解释:一种是由记忆表象或现有直觉形象改造而成的想象性表象;另一种是中国古代文论术语,主要指主观情意和外在物象相融合的心象。本文中的意象以后者为主,它既是内心观照,又是外界事物在内心的反应。

2 动作名称意象

古人说“立象以尽意”。太极拳动作名称命名者将大自然中的各种事物与太极拳动作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即将客观存在的动作与客观的自然物联系起来,再注入主观情思,勾勒出一幅幅生动逼真的画面,从而更加清晰地表达了情感。赵艳敏也认为:“太极拳传统动作名称受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形思维的影响,能采用最精炼的语言展现新颖的形象来描绘整个动作,使每个动作名称都可以呈现出一幅美丽的画面。”因此,笔者认为太极拳动作名称的意象就在于把情景、天人、物我的相通互融之处暗示出来,使练习者融入其中,达到“天人合一”、“物我一体”的境界,从而领悟太极拳的真谛。

3 动作名称分类解义

太极拳的形成确切地说在明清时期,发展繁盛在清朝末年,随着杨露禅将动作改变为缓慢柔和,适合宫廷官员习练的“健身操”,太极拳慢慢在上层人群中广泛传播。到民国时期,杨澄甫为太极拳定型,并著述了《太极拳体用全书》,至此以后凡是有关讲解太极拳的理论书籍都是依据杨澄甫的《体用全书》。因此本文所选太极拳动作名称均出自此论著,所选动作均具有丰富的文化气息,笔者并作了相似分类,如图所示:

3.1 喻型

太极拳命名者将太极拳与日常生活常见物品联系起来,使习练太极拳者易于掌握太极拳的型,更易理解太极拳的技法。

太极拳动作“扇通臂”这一式就是将人的身体运动与打开扇子的动作联系起来而命名。这一式就如同打开扇子一样,要以腰为轴,劲从背发,右手从前向上提起至右额角旁,手心随向外翻来托住敌手的攻击,左手同时提至胸前,用手掌直接向敌人肋部冲去,两臂展开,形成一个扇面。

再如,如封似闭、上步七星、十字手,这三个动作中均有双手搭成“十”字。在古代世界中,带有强烈威严味道的十字封条有保持禁忌的作用。秦汉时期盛行“封泥”封存物品,将此思路移植到门户上,纸条横竖交叉贴于门扇上,往往意味着不得开启的权威性警示,足以令人望而却步。同样,以“如封”、“十字”字样命名太极拳动作名称蕴含着“当敌人来击时,习练者双手即斜交成十字封条形使敌手不得进,就像盗来即闭门”的意味。

3.2 喻鸟

3.2.1 喻雀

太极宗师杨澄甫认为:“揽雀尾为太极拳体用兼全之总手。即推手所谓黏连粘随。往复不离不断。逐以雀尾比喻手臂。故总名之日。揽雀尾。其法有四日。棚捋挤按。”关于太极拳动作“揽雀尾”的名称由来,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在《杨露禅先师轶事》的文章中有一段精彩描写:“有飞燕入帘,低绕近身,即起手速抄之,顾谓僧日,此鸟驯就人,聊与为戏何如,辄承以右掌而左手抚之,旋纵使去,燕振翼拟起,师微将掌忽隐忽现,燕不能飞去”。雀形鸟类如:麻雀、燕子多活动在有人类居住的地方,性极活泼,胆大易近人,又非常聪明机警。太极拳家将包含着棚、捋、挤、按、踩、捌、肘、靠八种手法的太极拳“核心”动作与鸟雀联系起来,并命名为揽雀尾。太极拳习练者在练习这一式时,把敌人的来手想象成鸟雀的尾巴,鸟雀的尾巴在习练者面前扑通,习练者既不会轻视又不会产生畏惧心理,这样就能心静放松、沉着应战。习练者面对敌之来手以静主动、随机应变,掤之即黏即引,顺势借力捋之化之;若敌欲抽其臂,习练者即乘其抽臂之际,随出挤之,则敌必跌矣;若敌复来,则用向上提劲速用双手先按其肘及腕部,势势连环,转换自如,得心应手。endprint

3.2.2 喻鹤

鹤在中国文化中具有丰富的文化象征意义,诸如神仙、长寿、隐逸、大志、君子等等。“白鹤是古典文学动物意象中具有广泛象征意义的君子比德之物,它的惊人叫声象征君子的杰出才华,它的洁白羽毛象征君子的洁净人格,它的生活习性象征君子孤傲不群的生活方式,它的高飞表达了君子高飞远遁的愿望和追求自由的人生理想。”太极拳动作“白鹤亮翅”是人与白鹤之间的意象化。太极拳习练者用双臂左右格挡来击敌人的双手,则敌方的力即被分散而不整,随之习练者右手随沉随起,提护至右头角上展开,同时左手从左侧下展开至左胯旁,犹如白鹤展翅,让人赏心悦目。太极拳命名者为此动作命名没有用“展”字而用“亮”字,因为展示太极拳复杂、精细的动作,“亮”字能更传神地表达出动作的舒展,更能体现出习练者的展现自我、欣赏自我、悠然自得的君子风范。

3.2.3 喻鸡

“鸡在民间文化中象征生命力和生殖力、光明和吉祥,是保护神和神力的象征。”“金鸡独立”原指鸡单脚站立的一种习惯性姿势,后来人们将人类模仿鸡或其它的禽类单脚站立的姿势也称为“金鸡独立”。鸡的这种独立现象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很容易就可以见到,它们神经灵敏、平衡协调能力强,单脚站立时稳如泰山。太极拳习练者在练习“金鸡独立”这一式时,假设敌人用手来攻击,习练单侧手、腿同时提起,手可以随意牵制敌人的左右手,与此同时,在敌人无暇顾及之时用脚尖向敌人腹部踢去,击倒敌人;若敌人复来,习练者就顺势下沉,沉稳灵活地变换到另一侧“金鸡独立”,与另侧用法相同。在练习的整个过程中习练者要“稳”,上下协调一致,不仅要像“鸡”那样勇猛顽强、激烈厮杀,还要机灵活泼、勇敢善斗,这样才能获得生机。

3.3 喻兽

3.3.1 喻虎

虎是山中之君、百兽之王。虎的性格特征勇猛、威武、凶暴以至使人望而生畏,不敢接近,就如同在“帝王”或者权威的面前。它是威严与权威的象征,言谈举止一派凛然不可侵犯的王者气度,是不可得罪的也是惹不起的。但民间有不少打虎的传说,出现了不少的猎虎、打虎、射虎的猛将与壮士,从汉代射虎入“石”的李广虎将,到黑旋风李逵为救母而杀虎、行者武松于景阳冈打虎等等。太极拳中用虎命名的招式:抱虎归山、退步跨虎、弯弓射虎、打虎势,这些招式无不隐含着古代英雄壮士不为虎凶虎威,以英勇无畏之气魄去“打虎”、“斗虎”、“灭虎”。如退步跨虎中“跨虎”典故:“顺阳南乡杨丰,与息名香于田获粟,因为虎所噬。香年十四,手无寸刃,直扼虎颈。丰遂得免。”抱虎归山,一手揽虎颈,一手压虎头,作揽回至虎于死地之势。无论是抱虎、跨虎、射虎还是打虎这些含有威猛勇武含义的制虎动作名称,均体现出动作排山倒海的气势和坚韧不拔的气概。

3.3.2 喻马

马在中华民族的文化中地位极高,具有一系列的象征和寓意。“牧马地类,行地无疆。柔顺利贞,君子攸行。”马是能力、圣贤、人才、有作为的象征。“战国时期,燕国臣子郭隗先生向燕昭王讲了一个古之君子先用千金买千里马马骨而后不到一年千里马纷纷而来的故事,以此说服燕昭王先重用所谓的人才自己,此后乐毅、邹衍、剧辛等“千里马”纷纷来到燕国。马本已象征有能力圣贤之人,太极拳命名者用马字为太极拳命名已可见他是何等的自信。再从“高探马”、“野马分鬃”两个太极拳名称来看:“探马”是古代军事作战走在最前面为整个军队获取敌军情报信息的人,不仅要具备较高的政治素质,还要具备崇高的道德素质和高度的责任感,在行动上灵敏迅速。再一“高”字,更显习练者高瞻远瞩,敌情尽收眼底;“野马分鬃”,具有野性不被驯服的马,自由的奔跑在辽阔的大草原上,颈上的鬓毛自然的飘动左右分开。太极拳练习者可以联想此美景,以腰为轴,上步进身,左右前后分开双手,尽显沉着自然和舒展潇洒的动作形象。

3.3.3 喻猴

猴是动物界最高等的类群,大脑发达,具有狡猾伪善的天性。再从形声方面看,猴既侯。猴象征着古时候计谋善变、狡猾欺诈、善于指挥应变的诸侯。猴也经常被比喻为机敏的人。据《白虎通》记述:“猴,侯也,见人设食伏机,则凭高四望,善于候者也。”嗍太极拳动作名称:“倒撵猴”,顾名思义,犹如人猴相搏,习练者假想面对狡猾善变的敌人,向后退步诱其深入,然后乘势袭击其头面胸肋,将其撵走。敌人若连续猛攻,习练者却战却退,以避其锋,但守中有攻,退中有进,走中有黏,化中有发,左右连环探扑按击,以抑挫其攻势,敏捷如猴。

3.3.4 喻蛇

蛇的狠毒、阴险、莫测导致了人们对蛇的畏惧和崇拜。蛇又有机智、智慧、聪明的代名词。太极拳动作名称中的“白蛇吐信”,是模仿蛇吐芯的习惯活动命名的。太极拳习练者想象以自己的手背为蛇身,手掌为蛇头蛇芯,进击敌人之胸部、面部,动作之灵敏迅速,犹如白蛇吐芯。习练者要学会缠绕,学会钻,学会末梢劲。习练者钻进时,只要敌方阻拦一节,就要像蛇一样机敏地用其它节缠住敌方,用“蛇芯”袭击敌方。

3.4 喻自然现象

3.4.1 喻云

古代民间人们早就认识到可以通过观云来预测天气变化,云天空中可以自由轻柔地随风旋转,绵绵不断自由地聚集分散,不受人为的控制。云象征着自由、变化、和谐、合作和凝聚。“云手”是古代戏剧表演中的一种程式动作。通过双手、两臂的协调动作,构成舞蹈化的姿态,用以表现人物的精神气度。太极拳命名者可能借鉴了戏剧中的“云手”来为在太极拳中用于左右攻防手法命名。太极拳习练者,在练习时,两手两臂虚实变化交互旋转,协调一致,行如空中云朵绵绵不绝。云手是太极拳套路中一个典型的、有代表性的式子,它充分体现了杨氏太极拳舒展大方、中正圆满、动作和顺、轻灵沉稳、由松入柔、刚柔相济的风格特点。

3.4.2 喻风

风有很多象征意义:如王安石所作《元日》诗中所描写的:“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人屠苏”,这里的风象征着温暖和希望;如王维所作《观猎》诗中所描述的:“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再如程贺在《君山》中所描述的:“原是昆仑顶上石,海风飘落洞庭湖”,在这两首诗中的风象征着威武与力量……风的意象笔者就不再赘述,笔者认为太极拳名称动作“双风贯耳”中的“风”字代表着威武与力量。风是最温柔又是最强大的东西,太极拳习练者假想敌手向自己进犯,首先用双手将敌手引进向左右分开,化弱敌之进犯之力,再若风般由远及近、由弱变强,起行轻柔缓慢,终如风穿峰隙无物可挡,使敌耳鸣、头晕、目眩不能自控。endprint

3.4.3 喻七星

七星是指自然天体现象北斗七星。中国道教形成后,以北斗为天神加以崇拜,并对之作种种神学解释。北斗七星是由七颗星体构成,形如:勺子、斗、七字,它是生命、希望的象征。古代人们通过北斗七星的斗(勺)口的两颗星连线,朝斗口方向延长5倍就可以找到“北极星”。这样人们就可以辨别方向,中国古代人与人来往很少、交通不发达、障碍危难几多,北斗七星成了人们平时出门判断方向的重要依据,于是,人们把它当成指路救生的“灯塔”。太极拳动作上步七星不仅在运动终点形如“七”字,而且动作本身所具有的含义也与北斗七星的象征意义相同。太极拳习练者双手变拳在胸前交叉与整个身体构成七字形,手先棚住敌人之手,因此自身各个要害部位尽在其保护范围之内,以守为攻,静观其变,变被动为主动,乘其不备,击其要害,克敌制胜。

3.5 借人物

玉女古称神女,亦称美女,是对别人女儿的尊称。玉女是美的象征,位于福建省武夷山峰岩幽谷之中的九曲溪二曲溪南的一个山峰因其酷似一位亭亭玉立、秀美绝伦的少女而被命名为玉女峰。太极拳中玉女穿梭一式是极具女性柔美、小巧、玲珑等特征的动作。杨澄甫《太极拳体用全书》中的玉女穿梭共有四个,分别穿打四个隅角,每个穿梭,两手都有一次呈十字交叉的“封”的过程,防护侧面攻击,变被动为主动。太极拳爱好者习练玉女穿梭,在每个转身或上步时要保持身体正直、重心平稳,变换轻盈灵活、飘忽连贯、虚实有致、防中欲攻、攻中有防、刚柔相济,犹如一位美丽潇洒的侠女在群敌中轻灵连绵地左右穿梭。

3.6 喻法

“太极一词,最早见于《易经·系辞》:‘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最初的‘易是指宇宙变化运动之历程,这种宇宙变化之大历程有所始,就是‘太极,‘太极即至极,太极生两仪,由两仪生四象,四象就是四时。”太极一词基本上体现了中国古代哲学的辩证思维。“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两仪立焉”。由此可见,练习太极拳要时刻体现矛盾对立、辩证统一的思想:即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以柔克刚,刚中带柔;阳极至阴,阴极至阳,阴阳互补等等。练习太极拳时,要有始有终,回归太极。“太极起势”,立定时,头宜正直,意含顶劲,眼向前平时。含胸拔背,沉肩垂肘,两指尖向前,掌心向下。松要胯,两脚直踏,平行分开,与肩同宽。精神内固,气沉丹田,一任自然,不可牵强。守我之静,以待人之动,则内外合一,体用兼全。待太极将练完时,千万不可忽略“合太极式”,合太极者,合两仪、四象、八卦、六十四卦,而仍归于太极,即收其心意气息,复全归于丹田,凝神静虑。

4 结语

综上所述,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土壤的太极拳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其朴实化、优美化、形象化的动作名称命名来源于生活,来源于自然,凝聚了中华民族人民的智慧,极富有象征意义。太极拳习练者依据太极拳的动作名称将动作与客观存在的事物联系起来,勾勒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并使自己融入其中,达到“天人合一”、“物我一体”的境界,从而领悟太极拳的真谛。深刻地理解太极拳动作名称的文化内涵有助于提高人们学拳的兴趣,有助于人们较快地、正确地掌握动作姿势,从而使太极拳真正地为人们健身服务。与此同时,太极拳也会得到日新月异的传播与发展。

参考文献:

[1]黄文山.文化学建设论[A].黄文山.文化学论文集[M].广州:正中书局,1938.

[2]牛国华.“意”“义”考辨[J].语文学刊,2008(8):33.

[3]牛国华.“意”“义”考辨[J].语文学刊,2008(8):33-34.

[4]尚会强.语文的“意”“义”特质[J].文教资料,2008(10):316.

[5]夏征农.辞海[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

[6]赵艳敏.传统太极拳动作名称的意象研究[J].搏击·武术科学,2010(11):29.

[7]杨澄甫.太极拳体用全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57:6.

[8]杨澄甫.太极拳使用法[M].北京:中国书店,1983.

[9]黄柳媚.白鹤意象及象征意义的发生[J].中国古代文学研究,2007(1):29.

[10]汤梅.鸡在民间文化中的象征意义[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2006(3):70.

[11]刘敬叔.异苑[M].成都:四川成都存古书局,民国6年:113

[12]床祚胤.白话易经[M].长沙:岳麓书社,2002:14.

[13]齐豫生,夏于全.战国策[M].北京: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2006:156.

[14]班固.白虎通[M].北京:中华书局,1985.

[15]张志勇.十六式太极拳[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9.

[16]吴文瀚.武派太极拳体用全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1.

[17]沈寿.太极拳文集[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7-90endprint

猜你喜欢
习练太极名称
浅论习练太极中放松心法的养生效果
习练太极拳膝盖疼原因探究
习练陈氏太极拳有效缓解焦虑症和抑郁症
习练太极拳应注意的几个“要点”
太极
游太极洞
『太极+』,未来可期
沪港通一周成交概况
沪港通一周成交概况
沪港通一周成交概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