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云英,陈新林,陈玉琴,陈少璇
(1.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脾胃病科,广东 广州 510405;2.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 广州 510405)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是一组常见的临床综合征,主要包括上腹疼痛或不适(包括上腹饱胀、早饱、烧灼感、嗳气、恶心呕吐及难以描述的上腹部不适感等),排除引起这些症状的器质性疾病[1]。研究表明,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广东城镇居民的发病率为19.8%[2]。功能性消化不良缺乏可解释症状的形态学改变和生化异常,近年来研究显示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一种多因素的身心疾病[3]。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出现长期、反复的上腹疼痛或上腹烧灼感/餐后饱胀感、早饱,对患者的工作、生活等带来诸多不便,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生存质量是个多维指标,能够全面反映患者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等[4]。本研究旨在比较健康人和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生存质量,以期了解功能性消化不良对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1.1 研究对象 2011年10月—2012年7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脾胃病科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20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诊断主要参考罗马Ⅲ的诊断标准[5]:上腹痛、腹胀、反酸、嗳气、恶心和呕吐等上腹部症状超过4周;内镜检查未发现溃疡、糜烂、肿瘤等器质性病变,也无上述疾病史;实验室、B超及X线等检查排除肝脏、胰及肠道器质性病变;无糖尿病、结缔组织病及精神病等全身性疾病。纳入标准:年龄≥18岁,对本研究知情并同意调查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排除患有意识障碍、智力障碍等疾病不能独立完成问卷的患者,排除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本组患者男性105例,女性95例;≤45岁128例,>45岁72例;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下148例,大学及以上52例。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于2012年4—5月在广州市三元里小区抽取健康人100名,排除患有任何慢性病 (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等)、年龄<18岁的健康人。本组健康人中男性51名,女性49名;≤45岁70名,>45岁30名;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下66名,大学及以上34名。两组人群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调查工具 功能性消化不良生存质量量表(Functional Digestive Disorders 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FDDQL)是广泛用于评价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生存质量的特定量表,包括日常活动、忧虑、饮食、睡眠、不适、健康感觉、疾病控制、压力8个维度,共43个条目[6-7]。FDDQL的总分及每个维度的得分均为0~100分,得分越高说明患者的生存质量越好[8]。
1.3 调查方法 本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于入院时及出院时分别填写FDDQL,健康人于调查期间填写FDDQL。选取医学本科生及研究生共5名作为调查员,对调查员进行统一培训。调查员获得研究对象的知情同意后,开始调查。由研究对象自己填写问卷,调查员回收并检查问卷有无缺漏,如有缺漏,及时让研究对象补充填写。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进行统计分析,两组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四格表χ2检验,计量资料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本组健康人生存质量总分为(93.1±6.2)分,各个领域中分数最高的为疾病控制(94.8±5.3)分,其次为日常生活(94.2±6.6)分,得分最低的为饮食(88.6±5.3)分,其次是忧虑(90.6±6.4)分。 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入院时生存质量总分为 (57.8±16.0)分,各个领域中分数最高的为日常生活(77.0±11.2)分,得分最低的为压力(46.0±18.5)分;出院时患者总分为(67.2±16.5)分,各个领域中分数最高的为日常生活(81.3±13.0)分,得分最低的为压力(55.2±17.3)分。本组健康人的生存质量总分和各个领域得分均高于入院时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得分 (P<0.05);通过临床上的治疗护理,本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生存质量得分(总分和各个领域得分)均有所提高,但仍然低于健康人的得分(P<0.05)。详见表1。
表1 健康人和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生存质量评分比较(±S,分)
表1 健康人和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生存质量评分比较(±S,分)
注:1.t1、t2分别表示处理前、处理后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和健康人比较2.*表示 P<0.05
健康人 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n=200)(n=100)入院时 出院时日常生活 94.2±6.6 77.0±11.2 81.3±13.0 14.17* 9.33*忧虑 90.6±6.4 55.1±15.4 71.4±15.4 22.10* 11.95*饮食 88.6±5.3 61.6±13.8 60.7±15.2 18.87* 17.81*睡眠 92.8±6.2 63.3±15.9 68.9±13.5 17.87* 16.83*不适 92.7±5.2 63.9±17.7 80.1±12.2 15.92* 9.88*健康感觉 94.2±5.3 46.5±18.4 56.3±12.8 25.38* 28.40*疾病控制 94.8±5.3 47.3±18.4 62.5±19.6 25.28* 16.17*压力 93.7±6.8 46.0±18.5 55.2±17.3 24.94* 21.43*总分 93.1±6.2 57.8±16.0 67.2±16.5 21.26* 15.16*项目t1 t2
3.1 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生存质量明显低于健康人 本研究结果表明,和健康人比较,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生理领域(日常生活、饮食、睡眠、不适)的生存质量较低;而且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有较低的心理领域得分,比如忧虑、压力。通过临床的治疗与护理,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总体生存质量及各个领域的得分虽然有所提高,但仍然低于健康人群(P<0.05),这提示功能性消化不良疾病对患者的影响是长久的。在短时间的治疗中,虽然患者的症状得到减轻,生存质量得到一定提高,但是短暂的治疗护理还不能使患者的生存质量恢复到健康人的水平。
3.2 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长期康复中,需更加注意心理调适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一组常见症状,且发病率很高,其病因及发病机理尚未明确。患者常年反复发作多处求医,形成躯体症状与情绪障碍的恶性循环。相关研究指出,在不良的心理社会因素的刺激下,以情绪、精神反应为中介成为重要的致病因素,引起或加重胃肠功能紊乱[9]。Drossman等研究表明[10],精神、心理异常和社会压力在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提出生理—心理—社会的发病模式。心理症状是功能性消化不良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往往比生理症状还严重,本研究结果也证实了这点。本研究表明,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中,心理维度的生存质量得分普遍较低,比如压力得分为(46.0±18.5)分,健康感觉得分为(46.5±18.4)分;而日常生活(属于生理维度)得分为(77.0±11.2)分,高于压力、健康感觉得分,与其他研究结果相一致[11-12]。这也提示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在采用胃动力药,加上胃黏膜保护剂、制酸剂的同时,应对患者进行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心理护理,才能达到使患者身心健康恢复的效果。在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长期的康复治疗护理中,需更加注重患者的心理调适,帮助患者调整情绪和行为,以阻断不良心理因素与疾病症状之间的恶性循环,以期提高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生存质量。
总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生存质量水平远低于健康人,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比健康人存在更多的生理、心理问题。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应开展生理、心理治疗与护理,才能有效地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1]王维治.神经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177-1190.
[2]平 丽,李瑜元,聂玉强,等.体检人群中功能性胃肠病的患病情况调查[J].中华消化杂志,2002,22(3):190-191.
[3]侯晓华.消化道运动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271.
[4]周 玥,张 淼,赵 江,等.胃肠道肿瘤患者生命质量影响因素研究现状及思考[J].护理学报,2012,19(1A):26-28.
[5]罗马委员会.功能性胃肠病罗马Ⅲ诊断标准[J].胃肠病学,2006,11(12):761-765.
[6]Chassany O,Marquis P,Scherrer B,et al.Validation of a Specific 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 for Functional Digestive Disorders[J].Gut,1999,44(4):527-533.
[7]Buzás G M.Assessment of Quality of Life in Functional Dyspepsia.Validation of a Questionnaire and Its Use in Clinical Practice[J].Orv Hetil,2004,145(13):687-692.
[8]吴宇航,刘凤斌.功能性消化不良生存质量量表(FDDQL)中文版再考核及其临床应用评价[D].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13-14.
[9]邹多武,许国铭.功能性消化不良[J].中华消化杂志,2006,26(11):765-767.
[10]Drossman D A,Dumitrascu D L.Rome III:New Standard for Functional Gastrointestinal Disorders[J].J Gastrointestin Liver Dis,2006,15(3):237-241.
[11]高 彦,陈绳武,蓝 宇.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7,27(16):1311-1312.
[12]陈继红,罗和生,魏少忠,等.功能性消化不良症状严重程度的心理学因素[J].中华消化杂志,2001(21):436-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