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外科患者留置管道的风险分级管理体会

2014-03-12 05:21白建萍王海英何瑞荣
护理学报 2014年3期
关键词:计划性神经外科约束

谭 媛,白建萍,王海英,何瑞荣

(东莞市人民医院 神经外科,广东 东莞 523059)

管道风险分级管理是马晶森等[1]根据患者病情的分级护理而提出来,是护理风险管理中一种工作方法。它是根据留置管道患者格拉斯哥评分(glasgow coma scale,GCS),Riker镇静、躁动评分[2](sedation agitation scale,SAS),和留置管道的位置、作用及非计划性拔管后相对的危害性大小进行综合、动态的评估,定出该管道患者的风险分级,而后根据分级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本研究的方法就是将管道分级与分级护理综合起来,定出管道患者不同的级别,而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以最大限度地减少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神经外科住院患者常伴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失去了自我管理和约束的能力,发生非计划性拔管的风险非常高。一旦发生非计划性拔管,会对疾病疗效造成不利的影响。我科于2011年6月—2012年5月,对神经外科住院并留置管道的患者采用管道风险分级管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我院神经外科分为2个区,编制床位100张,实际开放床位115张。选取2011年6月—2012年5月在神经外科住院并留置管道的患者1 227例(置管2 366例次)作为观察组,其中男815例,女412 例,年龄 8~81(36.5±5.0)岁。 颅脑外伤为 981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122例,高血压脑出血70例,脑肿瘤54例。GCS为3~8分为180例,9~15分为1 047例。另选取2010年6月—2011年5月在神经外科住院并留置管道的患者927例 (置管1 768例次)作为对照组。其中男557例,女370例,年龄6个月至82岁,年龄(35.3±6.0)岁。颅脑外伤为 741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为90例,高血压脑出血为50例,脑肿瘤为46例。GCS为3~8分为130例,9~15分以上为797例。两组护理人员人数和结构未发生改变,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情严重程度、疾病构成及GCS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 方法

2.1 对照组 施行神经外科患者留置管道的常规护理,妥善固定管道,落实约束和巡视等工作。

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管道风险分级管理。

2.2.1 管道风险分级 (1)管道安全的风险分层:根据患者的GCS评分,对患者进行管道安全-风险分层(见表1)。(2)管道分类:根据留置管道的位置、作用及非计划性拔管后相对的危害性大小,对患者的留置管道进行分类(见表2)。(3)管道安全的风险分级:根据管道安全的风险分层与管道分类,定出该管道患者的风险分级(见表3)。

表1 神经外科患者留置管道安全-风险分层

表2 神经外科患者留置管道分类

表3 神经外科患者留置管道安全—风险分级

2.2.2 培训 对神经外科所有护理人员进行管道风险分级管理培训。培训的结果,要求每名护理人员都能掌握管道风险分级标准和应用。

2.2.3 制定护理措施 科室管理人员和专科护士根据管道的风险分级,同时查阅相关资料,制定具体可实施的护理措施。护理人员在患者入院、转科、意识或病情变化、留置(拔管)导管时进行评估[1],定出患者管道的风险分级,根据风险分级的结果采取相对应的护理措施。

2.2.3.1 高度危险管道的护理:(1)在床头卡、阅览表上用红色“高危”表示。(2)护士长每周查房1~2次,责任组长每天查房。(3)每次交接班时都列为重点内容,进行点评。(4)每15~30 min巡视1次。(5)根据患者病情遵医嘱使用药物镇静。(6)躯干和四肢都使用保护性约束,将患者的活动限制在非计划性拔管的安全范围内。(7)使用约束护理单,定时放松约束,放松约束时由护理人员看护,告知患者或(和)家属约束的原因及注意事项,签订约束告知书。(8)妥善固定管道,告知患者或(和)家属留置管道的原因及发生非计划性拔管对患者的危害。(9)严格标识管道外露的长度,并在护理记录中记录。(10)每次进行治疗和护理前、后都检查患者的约束情况和管道的固定情况,发现问题及时采取应对措施。(11)外出检查和治疗时由护理人员看护。(12)在科室建立管道风险管理小组,护士长担任组长,组员由责任心和工作能力均较强的高年资护士担任。一旦出现非计划性拔管,即从发生原因、护理措施及管理方法等方面进行深入的分析,制定可持续改进措施。

2.2.3.2 中度危险管道的护理:(1)在床头卡、阅览表上用黄色“中危”表示。(2)责任组长每周查房1~2次。(3)每 1~2 h巡视 1次。(4)使用手部的保护性约束。(5)妥善固定管道,告知患者或(和)家属留置管道的原因及发生非计划性拔管对患者的危害。其余措施同上述措施中的(9)、(11)、(12)。

2.2.3.3 低度危险管道的护理:(1)在床头卡、阅览表上用绿色“低危”表示。(2)每班巡视 1~2 次。(3)妥善固定管道,告知患者或(和)家属留置管道的原因及发生非计划性拔管对患者的影响。其余措施同前述措施中的(9)、(12)。

2.2.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对两组数据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结果

观察组患者各种管道的非计划性拔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神经外科留置管道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率比较(例次,%)

4 讨论

4.1 管道风险分级管理增强了护理人员的工作责任心,降低了各种导管的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 从表4可知,观察组患者各种导管的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少(P<0.05)。对照组只施行了神经外科管道的常规护理,没有对管道进行风险分级。虽然护理措施也落实了约束和巡视,管道也已做到了妥善固定,但由于护理人员对管道管理重视不够,责任心不强,在观察和巡视时,没有去认真检查患者的约束是否到位,管道固定是否安全,要不要配合药物镇静等,而只是盲目机械性地去观察和巡视。观察组是在对照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用了管道风险分级管理,每次交班后,接班的护理人员就会思考,哪些患者要多巡视,哪些患者要进行约束,如何约束,管道固定是否妥善,安全措施是否落实到位,就会主动地、有目的和针对性地去观察和巡视患者,看到床头卡、阅览表上用红色“高危”标识的患者,就会在心中产生一种潜意识,此类患者属于高度危险拔管的患者,一定要保证护理措施落实到位,保证在值班期内不要发生非计划性拔管,明显增强了护理人员的工作责任心,从而降低了各种导管的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

4.2 管道风险分级管理提高了临床护理质量 分级的目的是帮助护理人员识别非计划性拔管的高危患者,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以最大限度减少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以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本研究方法将管道分级与分级护理综合起来,定出不同的级别,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观察组的护理人员都已进行了管道风险分级管理的培训,他们都能将管道风险分级管理的方法,熟练地运用于临床。无论他们是为患者进行治疗还是护理时,都会自觉或不自觉对患者进行管道风险分级的评估,来决定采取哪个级别的护理措施,从而提高临床护理质量。

4.3 管道风险分级管理强化了护理人员预见、识别护理风险的能力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护理风险无处不在,但绝大多数护理风险是可以预见和提前识别的。如何让护理人员在无处不在的护理风险,寻求一种较安全的护理,尽最大可能的避免护理风险的发生或将护理风险的危害降到最低。科学的风险管理机制能帮助护理人员预见、识别护理风险,并对风险做出有效应对[3]。观察组护理人员在接触患者时,习惯地对患者进行护理风险的评估,将患者有可能发生的事情采取预防措施,以达到预防和控制护理风险的目的,使患者得到专业、安全的护理服务。

[1]马晶森,扬 萍.在临床中建立护理安全等级的构想[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4):348-349.

[2]左月燃.对加强护理安全管理认识的思考[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3):191-192.

[3]陈 平,钟 永,袁 逊,等.澳大利亚/新西兰风险管理标准在急诊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学报,2012,19(10A):37-42.

猜你喜欢
计划性神经外科约束
“碳中和”约束下的路径选择
穿刺颅内血肿消除术在基层神经外科临床应用
约束离散KP方程族的完全Virasoro对称
循证护理预防ICU患者发生CVC相关性不良反应及非计划性拔管的效果观察
自我约束是一种境界
超高龄患者股骨头置换术后计划性转入ICU临床研究
CBL联合PBL教学法在神经外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适当放手能让孩子更好地自我约束
张波:行走在神经外科前沿
神经外科昏迷患者两种置胃管方法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