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亚莉 许夙慧
(信息工程大学 理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1)
吴礼权在《现代汉语修辞学》中认为:“修辞是表达者为了达到特定的交际目标而应合题旨情境,对语言进行调配以期收到尽可能好的表达效果的一种有意识、积极的语言活动。这包括通过对某一语言中各色形、音、义的词语与各种句式等的调遣、配置,让各种语言材料在特定的题旨情境中适得其所。”[1]在修辞学中,修辞不仅包括各种修辞格的运用,也包括语音修辞、词语修辞和不同句式的选择。
标语是用简短文字写出的有宣传鼓动作用的口号,是一种独特的语言表达形式。[2]自中国近代以来,标语以其简洁凝练、好懂易记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诸多领域,而部队标语作为一种宣传手段很早就被我军重视和使用。通过对我军部队标语的分析研究可以看出,部队标语为了体现其启迪官兵、鼓舞士气、凸显警示等重要作用,广泛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段。笔者在收集大量实例的基础上,从音、词、句、修辞格等角度对其进行了归类研究和分析,以探求部队标语中不同修辞手段对丰富军营文化的积极作用。
部队标语常以横幅、宣传版、电子宣传屏等方式广泛应用于基层部队官兵训练、生活、娱乐的方方面面,是为广大官兵喜闻乐见的重要宣传方式。我们经常能在训练场上看到这样的横幅“谁英雄谁好汉,训练场上比比看”,信息资源中心墙上的“我不保密,密不保我”等等。部队标语体现着浓郁的军事特色,语言简洁凝练,讲究韵律,多用祈使句、无主语句等,表述一般开门见山,明白晓畅,具有很强的号召力和鼓动力。[3]
从表达形式上看,部队标语则运用了各种修辞手段以达到鼓舞士气、规范作风等重要作用。下面,文章将从语音、遣词、锻句和修辞格等四个方面加以分析。
汉语修辞讲究在字音上做文章,常常根据题旨情境的需要而对字(词)的音节、平仄、韵的协和等进行调配,因为这种声音形式方面的修辞努力,可以增添语言的听觉美感,使接受者于语义内容信息接受的同时获取一种接受解读的审美享受。[1]
在这方面,为使部队标语达到音韵和谐、便于呼喊和传诵等效果,而在句子中较多地使用了押韵现象。例如:
(1)谁英雄谁好汉,训练场上比比看。
(2)苦不苦,想想红军两万五;累不累,看看红军老前辈。
(3)纪律是块铁,谁碰谁出血。
(1)中的“汉”、“看”的共同韵母“an”相押,属于上下句押韵。(2)中上下句分别在句内押韵,其中“苦”、“五”的共同韵母 “u”相押,“累”、“辈”的共同韵母“ei”相押。(3)中“铁”、“血”的共同韵母“ie”相押。可以看出,押韵的运用能够使部队标语更朗朗上口,和谐悦耳,在鼓舞士气、营造氛围等方面显示出强大的感召力量,如(1)和(2)。而在明令禁止类标语中,则更容易使人明确应注意事项的严肃性,如(3)。
同时,依据现代语音系统来考察,部队标语也讲求平仄协调这一语音修辞模式。例如:
(4)位卑未敢忘忧国,报国寸心坚似铁。
上例的平仄现象为:仄平仄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可以看到,尽管上下句并未实现完全的平仄相对,但是,“忘忧国”和“坚似铁”的平仄相对,且上下句平仄交替出现,读起来抑扬顿挫,音乐美感效果明显。可见,平仄协调在增强标语诵读性,促进其在官兵中的流传方面起着积极作用。
汉语中存在着丰富的同义词、近义词,从语义的角度为词语修辞提供了可能,这主要体现在动词、名词、形容词等词类为实现修辞效果的选用上。[1]部队标语在对各词类的炼字遣词方面,常选用富含阳刚正气寓意的词汇,以展示我军官兵投身火热军营,立志在光荣的岗位上建功立业的决心。
(5)扎根火热军营,摔打锻炼成才。
(6)练精兵铸铁军,壮军威塑军魂。
(7)牺牲我一个,幸福十亿人。
上述几例标语中,(4)、(5)中出现了 “铁军”、“军威”、“军魂”、“精兵”等名词,“扎根”、“摔打”、“锻炼”、“练”、“铸”、“壮”、“塑”、“牺牲”等动词,以及“火热”等形容词。这些部队标语中的常见词语,阳刚正气蕴含正能量,使人读起来顿感热血沸腾,为组训参训官兵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不断鼓舞官兵以昂扬的斗志参与到军事训练中,将“练为战”的军事训练思想转化为实际行动。这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也彰显了部队官兵敢打敢拼的英雄主义气概。
锻句,也是修辞的一个重要方面。汉语中句型很多,从语气、语法结构、句子长短、句子整散等方面都有不同的划分,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有不同的表达效果。而部队标语在句式选择上则表现为以短句为主。总的来看,标语或由上下两个字数相等的半句(多为4~7个字)组成,整齐划一;或者只由一个短句构成,简短精练;或者由两个以上的四字词组成紧凑句,读起来铿锵有力。此外,部队标语也较多使用无主语的陈述句,以产生强大的感召力。
(8)杀声吓破敌人胆,百战百胜我当先。
(9)思想政治教育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
(10)忠诚于党,热爱人民,报效国家,献身使命,崇尚荣誉。
(8)由上下两个短句构成,是部队标语的普遍形式,整齐的句式不仅方便以横幅、标牌、电子屏幕等宣传方式呈现出来,而且简单的形式易为受众领会记忆,可以产生较好的宣传效果。标语(9)由一个短句构成,用最精炼的语言将需传达的“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表达出来,不使用过多的形容词和修饰语,简洁明了而又充满力量。(10)是我军“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由五组四字词构成。四字格的应用,整齐的动宾结构,使前后对仗工整、意义搭配,达到了整齐而不雷同、匀称而不呆板、精炼而不晦涩的效果,有利于促进广大官兵深入学习和领会这一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此外,(10)中主语省略,给人开门见山的效果,具有极大的感召力,易于在部队官兵心中产生强烈的认同感。
部队标语广泛运用了多种修辞格,使其表情达意更形象丰富。通过对所收集标语的简单统计,笔者发现部队标语中使用频率较高的有以下几种修辞格。
1.对偶。对偶是结构相同、字数相等、意义上密切相连的两个短语或句子对称排列的一种修辞格。[4]例如:
(11)国无防不立,民无兵不安。
(12)栽大树子孙纳凉,强国防万代兴邦。
(13)训练尖子光荣,习武状元可敬。
(14)色红仍需常染,刀尖勿忘多磨。
从以上四例及上文其他例句中可以发现,部队标语较多地运用了对偶这一修辞格,实现语音、词汇和句式的整齐划一,一方面这是由标语本身简洁凝练的特点决定的,另一方面,在军营文化中,对偶修辞格能使较为僵化的标语内容在视觉和听觉有美的感受,便于标语的传播和应用。
2.比喻(明喻、隐喻)。比喻是用本质不同又有相似点的事物描绘事物或说明道理的辞格,也叫“譬喻”。比喻常有明喻和隐喻等不同类型。[4]明喻的表达结构为“A像/如/似B”,隐喻的表达结构为“A是B”。[4]例如:
(15)纪律是块铁,谁碰谁出血。
(16)视驻地为故乡,视人民如父母。
(17)战备是天,安全是地。
(15)和(17)是典型的隐喻结构,将“纪律”喻为“铁”,将“战备”和“安全”分别喻为“天”和“地”,形象生动地传达了遵守纪律、加强战备和注意安全的重要性。(16)的标语兼用了隐喻和明喻的修辞格,后半句出现了“如”这一明喻标志词,标语将“驻地”和“人民”分别喻为“故乡”和“父母”,显示了驻地及人民在官兵心中的重要地位,拉近了官兵与当地人民的距离,有利于处理好军地关系。由此可见,这种比喻修辞格的运用,在表达上有增强所叙写内容生动性和形象性的效果,在接受上,有利于调动接受者的兴趣,使其可以准确地解读出文本的意蕴,在部队标语中尤其可以将抽象的要求规范更加形象生动地传达给官兵。
3.层递。层递是根据事物的逻辑关系,连用结构相似、内容递升或递降的语句,表达层层递进的事理的一种修辞格。层递常分为“递升式”和“递降式”。[4]例如:
(18)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平时多流血,战时少牺牲。
在例17中,从多流汗才能少流血,到多流血才能少牺牲,其表意程度逐层递升,向官兵传达了加强战备和扎实施训对减少战场上的伤亡的重要意义。
4.顶真。顶真是用上一句结尾的词语做下一句的起头,使前后的句子头尾蝉联,上递下接的修辞格,也叫联珠。[4]例如:
(19)招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
(20)首战用我,用我必胜。
从(19)和(20)中可以看到,“顶真”修辞手法在部队标语中的使用,可以使语句结构紧密,语气连贯流畅,生成一种缠绵纠结的文趣,表现出连环复沓的旋律美。这两个标语皆向官兵传达了战备训练中“来”、“战”、“胜”和“用则胜”的高要求,兼有“层递”的修辞的特点,条理清楚,逻辑性强,能加深官兵对战备训练要求的理解及印象,激励官兵加强战备意识。
5.反复。46反复是为了突出某个意思、强调某种感情,特意重复某个词语或句子的修辞格。[4]例如:
(21)无形战线,无名英雄,无私奉献无上光荣。
(22)站就站排头,干就干一流,争就争第一,打就打胜仗。
这种修辞格可以通过反复使用同一语句,使接受者不断加深对表达者所构建文本的印象和理解,达成与表达者之间的情感思想共鸣。例(20)中,“无”字反复出现四次,向受众传达了某基层战线的基本特点,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起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例(22)中,每一个小短句皆出现了一次反复,五次不同的反复体现了部队官兵永争第一、崇尚荣誉的高昂兴致。
6.回环。回环是把前后语句组织成穿梭一样的循环往复的形式,用以表达不同事物间的有机联系的修辞格。[4]例如:
(23)当兵不怕死,怕死不当兵。
从列举标语中可以看出,回环的修辞手法使文本可以回环往复,顺读和倒读在视觉形象上都有一种相对陈相平衡的和谐美。“当兵不怕死,怕死不当兵”的回环,易在官兵心中产生思想情感的共鸣,对于激励官兵面对当兵路上的困难做到“勇往直前”具有重要作用。
由上述23例部队标语可以看出,多数部队标语并不仅是单一修辞手法的使用,而是音、词、句和修辞格等多重修辞手段组合运用的结果,正是这些修辞手段的综合使用共同构成了部队标语言简意明、简短易记、极富感召力等特点,并产生了鼓舞官兵斗志和塑造独特军营文化氛围的良好效果。
【参考文献】
[1]吴礼权.现代汉语修辞学[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
[2]屈志凌.标语口号的修辞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7.
[3]李进学.军事标语的语言特点[J].社会科学论坛(学术研究卷),2008(1).
[4]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