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会古诗情感四法

2014-03-12 19:32石嵩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14年1期
关键词:诗眼桃李诗情

石嵩

体会古诗情感四法

石嵩

“诗言志”,古诗是抒情的语言艺术;准确鉴赏古诗的关键在于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古诗情感大致可分为:惜别之情、黍离之情、思乡之情、怀古之情、讽喻之情、报国之情、赞美之情、自得之情、忧愤之情等。诗人往往通过叙事、写景、状物、咏史来抒发情感,我们只有在读懂诗句的基础上运用多种方法体会才能产生情感共鸣。下面结合实例具体介绍四种体会诗情的方法:

一.知人论世法

朱光潜先生曾这样论诗:“要懂得诗词,一定要会知人论世。孤立地看一首诗词,有时就很难把它懂透。”这里所说的“知人”就是指体味诗情时要联系诗人的个人境遇,“论世”即指体味诗情时还要联系诗人写作的社会政治背景。

例如,辛弃疾的《鹧鸪天》: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岗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体会这首词的情感时,如果单从前三句及“青旗沽酒”句来,情调好象是很愉快的。但如果懂得“知人论世”,就能深入感受词情:原来辛弃疾是一位忠义之士,处在南宋被金兵节节进逼的情势下,他想图恢复,而朝中大半是苟且偷安者,叫他一筹莫展,心里十分痛恨;就是这种心情成了他许多词的基调。这首词实际上也还是他的愁苦之音,可以从词的末两句看出。

二.捕捉“诗眼”法

这里所说的“诗眼”,即一首诗(词)的主旨句或关键词句。读诗时若能迅速捕捉到“诗眼”,也就能准确体会诗情。还是以上面的《鹧鸪天》为例,该词的“词眼”为“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这“画龙点睛”句不但赞美农村比城市有生气,而且还表达了这样的思想:在朝廷做官犹如城中的桃李要忧风愁雨,倒不如在农村闲居,就像荠菜花那样不怕风吹雨打,生机盎然。由“愁风雨”不难体味到作者因“风雨”而引发的愁苦之情。

再如,梅尧臣的《东溪》,这首诗最能体现古人“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即是说诗人既要以自然为师,从自然景物中捕捉形象,又要在内心深处引发思想情感)这一作诗主张的诗句为:“野凫眠岸有闲意,老树著花无丑枝。”这联诗句则为此诗“诗眼”:表现了作者在大自然中感受到的闲情逸趣和对优美自然景色的赞美。

三.景物分析法

“一切景语皆情语也”。诗人每逢有难言之隐,总是假托自然景物把它象征地说出来。上例《鹧鸪天》的作者辛弃疾就是借助主旨句的写景来含蓄地写意:“城中桃李愁风雨”不仅寓含词人在朝中像桃李那样为“风雨”而愁,还借此慨叹南宋受金兵的欺侮。辛词凡是说到风雨打落春花的地方,大都是暗射南宋被金兵进逼的局面。我们读诗就要像这样读出“景”中情意。

再如,王维的《过香积寺》: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其中“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这两句诗就是通过描写“山中流泉低吟、日色阴冷”的景色,含蓄抒写诗人“晚年惟好静”的情趣。

上面说的是“以哀景写哀情”。当然,也有“以乐景写哀情”的。比如杜甫的《绝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作者极言春光绚丽,这是“以乐写哀”,反衬思归的感伤。

所以,在鉴赏写景诗、咏物诗时要把握这类诗“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的写法,领会诗人写景状物中传达出的思想感情。

四.多元解读法

诗人的情感是复杂的,“缀文者情动而辞发”,我们在读诗时要“披文以入情”,理清诗人的感情脉络,进而把握感情基调。我们可以从诗人对自己、对他人、对国家、对事件、对自然、对人生、对历史、对现实、对未来等多角度解读诗歌的情感。

例如,陈陶的《陇西行》: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对这首诗可进行这样的多元解读:有对戍边将士奋不顾身“誓扫匈奴”的英勇精神的赞颂,有对五千将士“丧胡尘”的痛惜,有对战死者及其家人的无限同情,还有对边塞战争的反对和厌恶等。如此多层面体味,方能领悟此诗“用意”之“工妙”。当然,此诗情感的“重心”在三四两句,侧重表达的是后两种情感。

多元解读,即要求在体味诗情时要广开思路,结合诗句进行多角度、多层面分析,从而挖掘诗歌的丰富意蕴。多元解读时还要注意把握诗意的“重心”及诗歌感情的主要倾向。一般而言,“尾伤则伤,尾昂则昂”。也就是说,除了能捕捉到“诗眼”来体味诗情外,诗歌的尾联(或尾句)通常蕴含着全诗的感情基调:尾联(或尾句)感情哀怨低沉,那么全诗的基调就是哀怨低沉的;反之,尾联(或尾句)感情慷慨激昂,全诗的基调就是慷慨激昂的。

石嵩,教师,现居江苏徐州。

猜你喜欢
诗眼桃李诗情
桃李面包
诗眼
诗眼
那些诗情,那些画意
冬至一阳生 塞上畅诗情
紧扣诗眼深化小学古诗教学的有效策略探析
桃李满园
诗情
只为桃李现芬芳
《渭川田家》的诗眼是‘归’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