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惠丽 李恭园
(1.福建卫生职业技术学院 医学技术系, 福建 福州 350101;2.福建中医药大学 骨伤学院, 福建 福州 350122)
悖论与纠偏:当代大学生就业价值观变化趋向及其引导
黄惠丽 李恭园
(1.福建卫生职业技术学院 医学技术系, 福建 福州 350101;
2.福建中医药大学 骨伤学院, 福建 福州 350122)
不同社会思潮的洗礼与浸染,中西方文化的碰撞与融合,加之家庭环境、个体身心发展的差异,使得处于社会转型不断深入时期的当代大学生,就业价值观呈现多元化。作为实现中国梦的中坚力量,他们的就业价值观影响甚至决定其今后的发展及其对社会贡献的大小。新形势下,梳理当代大学生就业价值观悖论并进行相应纠偏,是重要的现实课题。
当代大学生;就业价值观;变化趋向;引导
价值观是个人对客观事物、对自己的行为结果的意义、作用和效应等的基本观点和根本看法,是一系列基本信念的集合体,代表了人们对现实生活的总体需求和理想信念的追求。由于个人所处的家庭背景、教育状况、身心条件、社会阅历的差异,人们在衡量各种职业的价值时,价值观也就自然呈现出来、所谓“人各有志”,在就业过程中就表现为就业价值观的各异。就业价值观,是人们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在就业过程中,自觉地将个人的人生目标、人生态度与职业选择结合起来而表现出的对职业的认识以及对职业目标的向往与追求。
就业价值观是一种内心尺度,更是一种主观评价,它带有鲜明的目的性、自觉性和稳定性。各类型的职业在人们心目中也有好坏、高低、贵贱之分,这些主观的评价便构成了一个人的就业价值观体系。总结目前就业过程中求职者表现出来的各种价值取向,笔者拟将就业价值观的体系构成概括为四个核心要素[2]:就业价值目标、职业选择因素、就业去向选择、择业薪酬期望。
当代大学生肩负着实现中国梦伟大进程的历史使命,是实现中国梦的一支强大的有生力量,要始终沿着正确的道路成长成才、建功立业,要树立与之协调的就业价值观,才能真正将自身的绵薄之力奉献到中国梦的建设中。但是,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的家庭环境、教育状况、社会阅历等导致其就业价值观趋向错综复杂[3],与国家、社会发展吁求的就业价值观存在一定的冲突和悖论。
悖论一,就业价值目标方面,个人发展与社会需求相冲突。当代大学生的自我权利意识、主体意识日趋增强,在职业选择过程中,普遍倾向于锻炼自我,注重个人奋斗以满足自我需要,寻求安全稳定的生活保障;关注自身的优势和长处以及未来的发展前景,获得物质财富的收入以实现个人发展目标,带有明显的功利主义。也有一部分大学生在选择就业目标时,愿意在实现自身价值的基础上,通过努力为社会发展奉献微薄之力。但响应国家“三支一扶”政策的不多,对于到基层、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反哺贫困地区,很少大学生会将其纳入就业选择的考虑范围之内。当代大学生都系统的接受过高等教育,即便是他们中的优秀群体,在择业考虑时也很少将社会需要摆在突出位置。知识经济时代,要实现中国梦伟大进程,需要大批真才实学的大学生积极投入其中。如果当代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都偏重于个人发展,而社会奉献责任意识淡漠,忽视社会需求,将会使社会发展出现更大的分化。
悖论二,职业选择因素方面,依赖、求闲、不安定的就业心理凸显。当代大学生生活在社会转型期,尽管社会利益格局瞬息万变,但人民总体生活收入与生活质量在不断提高,他们所享受到的物质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他们所处的家庭环境也较为优越,积累了一定的家族声望和人脉资源。“家庭包办孩子一切,对他们的生活方式、职业选择、发展路径实施全方位的影响,按照预设的模式对其进行修枝剪叶。”[4],致使当代大学生在职业选择过程中,无形的产生依赖心理,指望父母为其搭桥铺路,不愿积极主动寻求锻炼自身的就业机会。此外,部分当代大学生“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习惯、生活方式,致使其产生慵懒的生活态度,在职业选择过程中,只想占据一定的工作岗位而不真正付出劳动努力,求闲心理表现突出。正是由于当代大学生没能明确自身的职业选择定位,即使经过多方努力仍未实现理想的就业,这山还望那山高的跳槽现象屡见不鲜,不稳定的就业心理凸显。
悖论三,就业去向选择方面,人才需求与供给相冲突。相当一部分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去向首选在大城市,他们的求职意愿主要集中在国家机关、科研单位、高新技术企业等。尽管大都市的挑战大、就业竞争激烈、物价水平高、生活成本攀升等,但工作机遇多,生活质量较二线城市乃至农村、偏远山区高,当代大学生还是趋之若鹜,从而导致在城市寻求就业机会的大学生远远超出了用人单位需求的数量。反之,在人才缺乏的二线城市以及广大乡镇,由于地域所限,即使给出较高薪酬,降低用人条件,仍无法招到适合的毕业生,造成了人才需求与供给的冲突,一边是盲目追求热门、名牌企业单位,一边则是用人单位的用工荒。
悖论四,择业薪酬期望方面,预期收入与就业现实的冲突。“大学毕业生在找工作时,在就业目标选择上普遍存在‘三高’现象,即起点高,报酬高,职位高。起点高是要求工作环境好,又有发展前途;报酬高就是注重经济收入,追求生活水平高;职位高就是要求社会地位高,最好是国家各大部委、各大公司。”[5]自高等教育扩招以来,每年大学毕业生数量急剧攀升,拥有较高学历层次的青年比比皆是,才能与本领的凸显,需要严格的选拔过程,加之混文凭现象的存在,整体上消解了社会对大学生群体的评价和期待。但当代大学生因受到就业价值目标以及就业去向选择等因素的影响,未能清楚认识到严峻的就业现实与残酷的市场竞争,盲目追求高薪收入而忽视了就业现实,存在明显的短期效应。
(一)政府要加强就业政策引导,提升就业服务水平
“大学生的就业制度在国家就业方针、政策的指引下,由‘精英就业’转变为‘大众化就业’,实行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制度。”[6]政府需要致力于以下努力:加强就业的政策引导,完善就业信息发布机制,搭建信息沟通平台,建立有效合作机制,规范就业中介机构,引导高校结合社会发展状况与市场需求合理设置专业结构,加强政策执行的针对性,提升就业服务度,引导当代大学生客观、全面认识当前的就业形势,合理定位,树立科学的就业价值观。
(二)高校要加强对大学生就业指导的科学性和计划性
一是要加强灵活多样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现代高等教育应形成培养高端技能型、应用型、职业型的专门人才的人才培养教育模式,突出校园特色,形成风格品牌,更要注意在人才培养层次与水平上保持一致,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二是要改革就业指导课程教学模式。现在很多高校都把就业指导课列入课堂教学范围,丰富授课形式,加大实践教学的比重和课时。高校作为连接人才与用人单位的纽带,必须与时俱进,调整教学思路,对就业指导课予以相应的重视,“要引导大学生树立职位不分高低贵贱的观念,不要只顾眼前利益而要看重长远利益,要通过正确的价值取向教育,引导大学生把自我价值的实现与国家发展、社会需要结合起来。”[7]引入职业咨询、择业指导、就业心理指导,招聘进校园;提高就业指导者的专业化水平;三是将就业政策的宣讲与教学有机结合;加强毕业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奉献意识教育、道德品质教育、职业素质教育与创业意识教育。
(三)家庭要引导大学生树立具有独立与奉献意识的就业价值观
家庭的经济状况以及父母的价值观是大学生择业考虑的重要因素,在独生子女家庭中这种作用更为显著。因此,在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的就业价值观过程中,家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施加有效影响:一是帮助大学生克服依赖心理,培养艰苦奋斗精神。就业就其过程来说,也可以说是一项事业,需要长期的奋斗与投入;就业,也是个人走向成熟的社会人的标志,需要独自面对各种困难与挑战。家庭成员可以给予适当的支持,但不能予取予求,要引导大学生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与毅力,迎难而上,既突破困境又锻炼自我。二是要引导大学生树立责任意识与感恩、奉献意识。就业就意味着承担责任,奉献与回馈父母、家庭的养育之恩,学校、国家、社会的培育之恩。家长要引导子女不仅要看重职业本身的价值,而且要看到职业对社会的创造和贡献,将自身发展与社会发展密切结合起来,用感恩之心回报家庭与社会。
(四)大学生要增强自我调适能力
首先,准确自我定位。大学生就业,在他们踏入大学校园之日起就应该被纳入人生规划之中。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要严谨审视自己,了解自身的知识结构与能力特征,结合市场需要适时调整就业期望,准确定位自我,形成合理的就业目标。其次,树立科学观念。竞争无处不在,当代大学生要树立科学观念,正确面对竞争,增强自身本领,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就业心态;要勇于走出去,深入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发挥优势帮助国人共同建设美好家园;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积累身体资本和知识资本,随时勇于面对来自就业的各种挑战。再次,积极增强能力。就业价值观的形成与个人的综合素质有着密切的联系。当代大学生要用发展的观点来看待自身,看待社会的发展,看待市场的变幻。除了努力夯实专业素质之外,更要注重人际沟通能力与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要敏锐地把握锻炼机会,增强实战经验,坚定就业过程中的自信心等资本。
[1]周忠伟,谢培豪,陈敏.新形势下医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偏差与教育初探[J].西北医学教育,2009(2):43.
[2]认真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重要讲话[N].中国青年报,2013-05-07.
[3]宇业力.社会转型期就业价值观的嬗变与重塑[J].前沿,2013(1):68.
[4]刘淑艳.大学生择业观教育面临的机遇、挑战及应对措施[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110.
[5]肖铮,姚其煌.大学生职业生涯与发展规划[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12:148.
[6]张宁.当代大学生就业价值观问题探索与思考[J].鸡西大学学报,2012,12(5):8.
(责任编校:马余平)
Paradox and Rectifying:The Research of Contemporary University Students' Employment Values Change Trend and Guide
HUANG Hui-liLI Gong-yuan
(Medical Technology Department,Fujian Health College,Fuzhou,Fujian 350101;
Orthopedic Institute,Fujia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Fuzhou,Fujian 350122)
The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were in an important period of social transition,the baptism of the different social ideological trend and infection,collision and fusion of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 combined with the family environment,individual differencesin physical and mental development, contemporary university students'present values of employment became diversified.They were the backbone to realize China Dream,their employment values influence and even determine the size of its future development and their contributions to society.Under the new situation,how to comb the contemporary university students' employment value paradox and corresponding correction,was an important realistic subject.
contemporary university students;employment values;change tendency;guide
G 641.2
A
1672-738X(2014)01-0030-03
2013-12-02
黄惠丽(1986—),女,福建泉州人,管理学硕士,行政管理助教。主要研究方向:学生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