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朝晖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 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 河南 商丘 476000)
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有效路径探讨
王朝晖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 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 河南 商丘 476000)
价值观教育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必须探索价值观教育的创新,在教育的观念、教育的内容、教育的方法等方面下功夫,拓展价值观教育的途径和载体,社会、学校和家庭共同营造和谐的价值观教育的整体环境,方能构建适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观体系。
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有效路径
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反映在道德认知层面上,主体价值观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因此,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价值观,是高校目前的一项重要任务。作为高校德育工作者,应该积极探索加强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对策,构建新型价值观教育体系。当然,价值观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在教育的观念、内容、方法等方面作出创新,营造社会、学校和家庭共同构建和谐价值观教育的整体环境,以增强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社会主义思想文化的核心部分。它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等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1]。作为道德教育主阵地的高校,应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教育和管理,让坚定的信念、高尚的道德情操统一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
(一)突出主题,进行理想信念教育
在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过程中,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提供了激励全国各族人民为振兴中华而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和精神动力,是我们行动的指南。毛泽东同志就鲜明地提出“主义譬如一面旗子,旗子立起来了,大家才有所指望,才知所趋赴”[2]。因此,在价值观念多元化的今天,如何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工作中,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深入到学生的内心,这是高校德育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肩负起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
(二)把握精髓,深入进行强化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教育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在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作为现时代的灵魂已深深融入到全民族的精神世界。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未来的主力军更应该以此来武装自己的头脑,呈现出健康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和精神风貌。然而,也有不少的大学生却表现出信仰困惑和精神迷茫。为此,在高校德育中深入进行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教育,激发大学生的革新意识和创造精神以及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非常必要的,这样学生的心灵才得以受到熏陶、精神得到升华,实现个人价值与民族精神的共生,个人奋斗与振兴中华的伟大事业的融合。
(三)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实现知与行的有机结合
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础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以基本行为规范的方式涵盖了其它三个方面的内容并使之具体化。它为全体社会成员判断行为得失、作出道德选择提供了价值标准,已经成为并将继续成为引领社会风尚的一面旗帜。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过程,是一个加强修养、完善自我的过程[3]。引导大学生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高校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为此,要在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融入荣辱观的教育,树立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使之内化为学生的基本道德素养。通过荣辱观教育,使大学生们更加自觉和主动地参与“三下乡”、志愿服务等社会实践和公益活动,从而不断提高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自觉性。
(一)优化课程体系,拓宽价值观教育内容
高校对大学生进行价值观教育的主渠道是思想政治理论课这个载体。在多元化的社会背景下,要想增强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就必须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整体研究,在内容的设置上,要突出其整体逻辑性、科学性。要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成长规律,在内容的安排上做到由易到难,由浅入深,体现教材的衔接。值得注意的是,我国优秀的传统道德文化也是当代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内容的重要来源,因此在课程内容改革中,必须以传统道德文化拓展价值观教育的内容,让优秀的传统道德文化走进具体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去。比如借助传统文化中的涉及德育教育的有关人物、典故、格言等进行教学,把基本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寓于思想政治教育之中,从而把价值观教育的方式由灌输变成唤醒。这样,既加强了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树立,又有利于学生的传统文化的积淀。
(二)体现灵活性,增强实效性
价值观体系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在经济社会深刻变革、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条件下,往往会出现多元化、多层次的格局。在这样的背景下,大学生价值观教育若想取得好的效果,就必须改革和拓展教学方法,加强价值观教育的灵活性。
从德育的规律和特点来看,价值观念主要是通过道德情感、意志等层面的的碰撞交流得到强化,并在实践的检验升华而成的。目前德育课堂的模式是“我讲你听,照本宣科”,而学生是“置若罔闻,我行我素”。所以,要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变单向灌输为双向交流。传统的单一的“灌输论”,“只有当它们仅仅是一种具体的可选择方法,才有其存在的价值。”[4]无论是哪种价值观教育方法最后的结果都是指向于促进学生的自我体悟、主动接受上。这样在学生主动参与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潜移默化深入到学生的心灵,教育效果才是最佳的。
(三)凸显情感性,强化主体体验
一般来说,一种价值观的形成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能不能接受;二是愿不愿接受。其中“能不能”主要决定于主体的认知程度,而“愿不愿”则决定于主体的情绪因素[5]。愿不愿接受是价值观教育的关键和难点。在实际教育中,学生也有能力接受价值观念,但由于在情感上没有接受的诱因,不能主动的把价值判断内化为自己的行动意识,价值层面认知的提高便意义全无,所以,为了增强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就必须在道德认知和主体情感方面达到统一。前苏联教育学家霍姆林斯基曾经这样说过:“情感——这是道德信念、原则性和精神力量的核心和血肉。没有情感,道德就会变成枯燥无味的空话,只能培养出伪君子。”[6]因此,高等院校在对学生进行价值观教育时,应设法创造情感感悟的交流平台,在实践中实现情感参与和渗透,达到情意的共鸣,知行的互动。在此基础上养成的价值观才能稳固和持久。
(一)加强两课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
虽然价值观教育的方式和载体很多,但思想政治理论课即“两课”在大学生主导价值观教育中,一直以来都发挥着主渠道的作用。诚然,正确的价值观的形成是多方面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但它的形成应该是以学校的全面系统的教育为主体,其他诸如家庭的因素、社会的因素共同参与凝聚为合力的结果。
大学的使命不仅仅是向学生提供文化知识和职业技能,更承担着培养学生成为大写的人的历史任务。大学时期是学生价值观念深化和巩固的关键阶段,因此,解决当代大学生在价值观方面的困惑,加强大学生的价值观教育,就必须发挥“两课”教学的阵地作用,使之成为大学生修炼人文素养、陶铸价值观念的精神殿堂。
(二)开展社会实践,促进知行合一
“教育是一种导向,但生活本身就是教育,就是导向”[7],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真正的源头活水。毛泽东说过,人的正确思想既不是头脑中固有的,也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而是从社会实践中得来的。价值观的确立,不仅仅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所以正确的人生价值观的养成,只能存在于社会化行动的参与中,并在实践中形成和表现出来。道德行为不是从书本上学会的,而是从实际生活中养成的。学生的道德情感、价值目标在课堂上是很难充分表现出来的,它的实现是一个实践的过程。所以,积极引导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是价值观教育不可缺少的环节和途径。
(三)优化家庭教育,营建良好的家庭氛围
家庭是学生的第一课堂,在学生价值观的形成过程中起着启蒙的作用。一般来说,孩提时代家庭教育的好坏直接决定着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家庭教育较之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等手段有着无法比拟的优势。父母与子女朝夕相伴,最为了解孩子的言行,教育也最具有针对性和时效性。同时子女天生地对父母有着一种难以割舍的依恋和崇拜,在内心深处更易于接受和认同父母的教育,父母可以更好的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从某种意义上说,家庭教育的这种针对性是其他任何教育所不可替代的。
[1]周子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理论观察,2012(5):13.
[2]毛泽东.毛泽东早期文稿[M].长沙:湖南出版社,1990:554. [3]于俊如,许岩.论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凝练[J].思想理论教育,2012(6):15.
[4]何丽丽.当代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方法的疏理与创新[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09,23(6):62.
[5]王凤玲.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新方法探析[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9(11):49.
[6]霍姆林斯基著.帕夫雷什中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400.
[7]杨雄.面对“第五代人”:新的教育与引导[J].中国青年研究,2002(3):38.
(责任编校:马余平)
Exploring on the Effective Path of College Students'Values Education
WANG Zhao-hui
(Teaching Department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Shangqiu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Shangqiu Henan 476000)
Values education is a complex and difficult system project.we must explore to find the innovative way in college students'values education.And we should work hard in education idea,content, method and other aspects,to expand the approach and carrier of values education.In addition,we should do our best to build the overall environment of harmonious values education by social,school and families,and then,carry out a new situation in college students'values education.
college students;values education;effective path
G 641.2
A
1672-738X(2014)01-0023-03
2013-11-08
王朝晖(1973—),男,河南商丘人,思想政治理论讲师,哲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理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