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构建“输入+孵化+二次输出”实践型物流人才模式

2014-03-12 12:26:53宋洋
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1期
关键词:实践型协同物流

宋洋

(辽宁金融职业学院 信息技术系, 辽宁 沈阳 110122)

论构建“输入+孵化+二次输出”实践型物流人才模式

宋洋

(辽宁金融职业学院 信息技术系, 辽宁 沈阳 110122)

研究多方协同循环创新“输入+孵化+二次输出”模式,创新“实战型物流人才输入”“实战型物流专员可持续进修”“实战型物流高端人才二次输出”等多项实操性策略,研发“企业+高校+协会三方合作输入熟手”、“定期定向回招进修”、“实战型物流人才孵化器”、“以岗代培”等多个子模式,能有层次培养、输出大量中高端物流人才,从整体上提升物流从业者水平,发挥以高效能物流人才为支撑的物流平台功能,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

多方协同;循环创新;输入+孵化+二次输出;人才孵化器;定期定向回招进修

一、构建‘输入+孵化+二次输出’实践型物流人才模式的因由

(一)北方区域已经构建以物流园区为核心的城市配套功能体系

目前北方区域内辽宁省已经形成物流网络:例如铁西装备制造业物流园区、浑南(公共保税)物流中心、于洪区·沈阳国际物流港、沈北新区物流园区等,以大型物流园区为核心的城市配套功能体系已经构建。

(二)园区、设施设备和项目都有,但是完成项目的实战型物流经理人需求有缺口

目前北方区域物流行业内员工整体作业水平低:例如,40-50岁年龄段的多数为传统仓库和运输公司的老员工,他们多数没有文凭、无信息技术操作技能,业务技能综合能力差,30-40岁年龄段的多数为非物流专业毕业生,25-30岁年龄段多数为物流专业毕业生。随着经济发展对城市物流功能平台要求和需求的不断增加,现阶段城市物流配套功能平台对物流人才的需求成级数增长趋势,其中实战型物流高端人才呈现缺口巨大现状。据调查,北方地区现在在行业内做到大项目经理级别的,多数是40-50岁的老员工,多数没有系统的现代物流理论基础,对新兴的业务模式接触面比较窄,有南方和外企工作经验的经理人到北方的少,即便是来了对北方情况也不是很了解,所以目前行业内凸显出来的是实战型人才缺口大和年轻有经验的经理人缺口大等现状。

(三)协同创新输出的实践型物流人才严重缺乏

北方物流行业完成项目的实战型物流经理人需求有巨大缺口,目前行业内缺乏比较规范的、有实践性的、可操作性强的物流人才培养模式可以借鉴。企业缺乏大量物流中高端人才来完成特定项目[1],高校毕业生很难在短时间内完成从熟手到项目经理的转变,行业内没有企业愿意承担培养广角物流人才的责任,多数都担心物流高端人才培养结束后流失到其他企业,诸如此类原因导致行业、企业和高校在中高端人才“培养→输入→孵化→二次输出循环模式”中凸显严重的协同创新不足。

二、构建‘输入+孵化+二次输出’实践型物流人才模式的目的

实战型物流人才是指有知识、有技能、有实战经验、有管理能力,不但能够完成基础岗位工作、而且能够组织完成物流系统项目,同时还能够发现、修正体系构建中的问题与不足的复合型中高端物流从业者。

(一)提升物流从业人员整体水平,能够优化城市配套功能体系

基于物流设施设备完善,但中高端物流实践性人才培养输出模式协同创新能力薄弱的现状,本课题组创新“实战型物流人才‘培养+输入’策略”,“实战型可持续提升策略”“实战型物流经理人二次输出策略”,旨在为辽宁区域物流功能平台输出更多人才,优化物流平台,促进辽宁区域经济发展。

应用“物流实训教学体系”,将从业员工的岗前培训提前到高校学习期间,在人才输入阶段就输入优质的技能型新鲜血液,克服物流从业人员水平低的弊端;应用“回招定期进修”,优化原有物流从业人员业务水平、拓展业务范围、增加综合业务能力、提升计算机等现代化作业工具使用熟练度,整体层面上提升从业者水平。行业、企业和高校三方协同创新完成物流实战型中高端人才“培养→输入→孵化→二次输出循环模式”模式,不间断地、有层次地、有专项针对性地、高层次地向区域物流平台输入优质人才,提升平台作业的人力资源优势,进而优化城市物流配套功能。

(二)高效能物流人才能提升区域经济发展竞争力

通过本研究,将物流从业人员从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开始,到将技能型毕业生输入到物流平台,到从业一段时间后回招进修提升,最后到实战型人才二次输出到城市功能配套平台,形成 “培养→输入→孵化→二次输出模式”,重点突出“系统化+循环化+提升化”特色,将大量的物流从业专项人才输出到平台,高技能、实战型人才能完成大型的、综合的、跨国的物流项目,能够发现物流平台构架中出现的不足,优化物流作业流程,最终提升区域经济发展竞争力。

三、构建‘输入+孵化+二次输出’实践型物流人才模式的策略

协同创新是指突破协同方之间的壁垒,有效整合现有资源和要素,充分释放彼此间“技术、资本、人才、信息”等创新要素活力,同时实现深度合作。

多方协同创新模式中的协同方主要包括行业协会、高等院校、有物流需求的企事业单位和政府等[2]。协同方由“协同主体方”和“协同辅助方”构成,协同主体方是指在本模式中将发起一次协同循环创新的一方,协同辅助方是指辅助完成本次协同的一方。协同创新循环模式中协同主体方中可由任何一方承担,发起一次协同创新循环。协同主体方和协同辅助方在循环模式中的地位可以交叉。

多方协同创新 “培养→输入→孵化→二次输出”模式,采用三步走策略,第一步“实战型物流人才输入”,第二步为“实战型物流人才可持续进修”,第三步为“实战型物流高端人才二次输出”,三步完成第一次三方协同后,协同三方有层次进行拓展型循环。

(一)“实战型物流人才输入”策略

“实战型物流人才输入”为循环模式的第一步。高等院校和政府可以作为协同主体方发起一次协同创新循环,行业协会和有物流需求的企事业单位作为协同辅助方与协同主体方共同完成N次协同创新循环。协同主体方(高校和政府)根据协同辅助方(行业和协会)提供的数据和需求趋势,发起协同创新,构架“实战型物流人才输入”框架。

“实战型物流人才输入策略”中本文提出二个模式:“企业+协会+高校三方合作”模式、“物流实训教学体系定制技能型物流人才”模式。

1.“企业+协会+高校”多方协同,输入“熟手”模式

本模式首先由协同辅助方提出需求,其次由协同主体方发起第一次多方协同,第三步协同辅助方发挥桥梁作用,最后在修正中循环完成上述三步。

协同辅助方(行业、企业)根据行业发展趋势和企业发展需求分析,提出定向岗位技能需求,包含基础技能岗位、中间层岗位和项目管理岗位。协同主体方(高校和政府)根据定向岗位需求,发起一次多方循环协同创新,与协同辅助方(企业)签订定向培养协同协议。协同主体方(高校和政府)制定或修改完善高等院校物流人才培养方案,完成物流人才基础培养,通过物流技能专项实训,完成物流人才岗前培训校内化,实现向企业/行业输入物流操作“熟手”的目标。协同辅助方(协会)在合作中发挥联合物流企业、横纵向协调联系大型项目的作用,通过“企业+协会+高校”输入“熟手”多方协同模式,突破企业人才培训资源有限和高校培养人才定位难的壁垒,将行业、企业、协会和高校的有限资源进行最大化的汇聚,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

2.“物流实训教学体系定制技能型物流人才”模式

协同辅助方(企业/行业)根据岗位需求和远期预测,为高校物流实训建设提供定位方向指导,完成实训室建设。例如山东佳怡物流有限公司根据行业发展预期和客户要求,拟投入电子标签拣选设备,投入前1年,该公司与其校企合作高校达成协议,该公司提供电子标签拣选系统定位指导,在物流实训内安装电子标签拣选模拟系统,完成调试设备、流程设定、操作员培训、设备维护等方面前期工作。协同主体方(高校)利用实训设施设备,开发与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动手能力强的技能型物流人才。上例中的高校根据需求开发出电子标签拣选系统实训教学模块,订单培养该系统操作员、维修员、系统录入员等相关岗位毕业生,毕业生毕业后直接进入该企业项目组。

高校和协会利用已有物流实训教学基地[3],根据行业企业提出的岗位需求制定人才培养策略,在项目情景教学模式下,开展任务化实操性训练,重点提高学生实际的物流低端岗位动手操作能力,辅助配合行业协会提供的各类培训和赛事平台,完成物流人才输入企业时动手能力和理论能力双修,与此同时高校和行业“以岗代培”模式,定期按岗位需求选拔,向企业输入专项定制人才[4]。

(二)“实战型物流人才可持续性提升”策略

“实战型物流人才可持续性提升策略”为循环模式第二步,本步骤重点完成 “人才的可持续提升”。协同方中的行业、企业、高校和协会等,通过协同创新各种模式,对第一步骤中培养并输入到物流行业中的和物流行业现有的初级从业者,进行综合能力提升,同时强调提升过程的可持续性。

循环创新模式到了第二步骤阶段,主要针对行业企业中有2-3年从业经验、对行业有一定认知、具有熟练的物流基础操作技能的物流人才,这类人才基础过硬,却很难胜任综合型项目,为突破行业企业人才提升资源有限的壁垒,“实战型人才可持续提升策略”在协同模式下研发了“定向定期回招进修”模式和“物流人才孵化器”模式。通过协同创新模式,可持续的培养出专业技能过硬、有团队领导协调能力、能独立带领团队完成专项任务的中级物流专项人才。

1.“定向定期回招进修”模式

协同主体方(高校与企业)签署两年一个周期的专项校企合作协议,“企业+协会+高校”三方合作模式框架下,高校行业定期回招协议下的从业物流员工进修。物流企业定期选派后备物流员工参加各类高校、行业协会举办的物流高级人才培训班,提高员工物流从业水准。协同方(高校、行业和协会)定期为企业提供物流理论拓展知识平台,为企业不同层次的物流员工提供有针对性的专项进修模式,争取确保企业员工每两年进修一次[5]。

2.“物流人才孵化器”平台模式

入行经过一阶段后,员工的基本技能标准达到中级物流师水平,但还无法满足大型项目、综合型项目对物流员工的要求,这时就需要“物流人才孵化器”发挥作用。

“物流人才孵化器”主要针对行业内熟手进修培训,以重综合专项项目为背景,有针对性集训专项实战操作手,着重培养员工的团队协作能力、问题应急分析处理能力、组织规划能力、决策能力等,宗旨是培养中级层次管理层面的实战操作手。

3.“高端实战型物流人才二次输出“策略

“实战型物流人才二次输出策略”为多方协同循环创新模式第三步,该阶段是核心。

经过第一步骤技能型人才输入和第二步骤实战型人才可持续提升两个阶段的催熟,物流人才经过综合专项项目的实战经验磨练,经过“物流人才孵化器”的孵化作用,最终转化为优质的物流实战型高端人才,二次输出到城市物流功能平台内,作为平台支撑发挥中枢作用。但是目前物流平台上的人才流动90%是竞争因素的跳槽,没有形成有效的人才培养输出机制,不能输出足够专项的物流人才来满足物流城市功能配套平台对人才的需求,为突破资源、人才壁垒,多方协同循环创新模式研发了“高端物流人才二次输入”模式,将协同方有限的“人才、资本、信息、技术”等实现有效汇集,充分释放彼此间创新要素活力,同时实现深度合作[6]。

“物流人才孵化器”孵化后的高层次人才,定期定向二次输入到区域物流功能平台。

孵化是一个质的飞跃,在“物流人才孵化器”孵化的员工,在整体能力上有巨大的提升,有能力适应配套功能平台发展的需求。成功的完成人才孵化,实现人才二次输入,在整体上完善了物流人才输出体系,克服了原有的输出以后就交给行业的弊端,这种模式能让员工产生一种归属感、责任感,能通过系统的长期的培训体系,为物流从业人员提供一个循序渐进的发展规划,为行业留住人才并培养人才,进而为城市物流配套功能平台不间断的输出各类从业者,推动功能平台发展。

四、结语

构建“输入+孵化+二次输出”实践型物流人才模式,创新两个理论模型:一是“多方协同”理论模型,该模型将政府、高校、行业企业、协会等实践物流人才的需求供给方整合到一个公共平台上,在平台上实现资源的整合与共享,多方协同完成该类人才“输入+孵化+二次输出”;二是“循环创新”理论模型,该模型重点是循环,任何一个协同方发起第一次协同后,运行 “发现问题→修正问题→调整方案→再发现问题”闭环循环,确保输出的实践型物流人才能够符合岗位能力需求和行业发展需求。

实践型物流人才是区域城市物流配套功能高效发挥的智力支撑,通过构建“多方协同循环创新‘输入+孵化+二次输出’实践型物流人才”模型,向区域城市物流平台输出大量实践技能强的低中高端物流人才,以推进物流行业和区域经济发展。

[1]宋洋.整合集成高校科技资源推进产业发展与科技创新[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5):5-7.

[2]宋洋.“十二五”期间实践型物流人才“输入+孵化+二次输出”优化区域城市配套功能对策研究[C]//第九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经济管理与人文科学分册),2012.

[3]候心媛,宇宙锋,宋洋.物流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1(8):151-153.

[4]宋洋.物流实训课程体系课程载体设计[J].辽宁高职学报,2011(10):72-74.

[5]时武略;宇宙锋.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分析与探讨[J].商场现代化2011(23):147-148.

[6]宋洋.关于物流实践型人才培养输出的意义和策略的探讨[J].辽宁高职学报,2013(5):56-57.

(责任编校:马余平)

Study o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pecialized Logistics Talents Mode of" Input+Hatch+Secondary Output"

SONG Yang

(Liaoning Financal and Vocational College,Shenyang,Liaoning 110122)

Multi-parties cooperate with each other to circular innovation the mode of"input+hatch+ secondary output".Many practical strategies,like"combat type logistics personnel input","actual combat type logistics specialist sustainable education",and"actual combat logistics talents the secondary output",and so on, are going to be innovated.Various sub-patterns will be developed,including"the cooperations among enterprise,colleges and associations for the input for masters""regular and directional recruitment training"" actual combat type logistics talent incubator",and"post training".A large number of high-end logistics talents should be hierarchically fostered and output.Enhancing the overall levels of logistics practitioners and fully playing the functions of the platforms based on the supports from highly efficient logistics talents to promote the competitiveness of the regional economies.

multilateral synergia;circular innovation;talent incubators;regular and directional recruitment training

F 503-4

A

1672-738X(2014)01-0006-04

2014-01-02

2012年辽宁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十二五’期间实践型物流人才‘输入+孵化+二次输出’优化区域配套功能研究”(W2012271)。

宋洋(1976—),女,辽宁沈阳人,物流管理讲师,物流管理硕士。主要研究方向:物流管理。

猜你喜欢
实践型协同物流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科学大众(2020年23期)2021-01-18 03:09:08
本刊重点关注的物流展会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汽车观察(2019年2期)2019-03-15 06:00:50
“智”造更长物流生态链
汽车观察(2018年12期)2018-12-26 01:05:44
三医联动 协同创新
中国卫生(2016年5期)2016-11-12 13:25:26
基于低碳物流的公路运输优化
现代企业(2015年2期)2015-02-28 18:45:09
决战“最后一公里”
商界(2014年12期)2014-04-29 00:44:03
协同进化
生物进化(2014年2期)2014-04-16 04:36:26
物流实践型人才二次输出模式研究
“生活实践型”任务教学在Photoshop课程中的应用
河南科技(2014年24期)2014-02-27 14:19: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