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 芸
江苏常州武进区东青实验学校(213100)
在中学语文课堂,普遍存在两种“认知视线”,一是教师没有真正熟读领会文本精髓,煮熟煨烂塞给学生;一是误读《语文课程标准》,认为教师讲得越少越好,课堂迁移次数越多、形式越丰富,越有水准。因此,许多语文课堂出现文本解读低效化、形式化,缺乏有效的阅读指导。
进行有效的阅读指导,最重要的是找到文本阅读的教学切入口,既可以让学生耳目一新,心旷神怡,又可以使阅读大开大合,自由驰骋。犹如庖丁解牛,“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标题就是文章的“眼睛”。有的文章标题直指文本的主题,开门见山;有的文章标题暗送秋波,委婉含蓄;有的文章标题绵里藏针,意蕴深刻。通过这一阶段的上课与听课,我发现如果我们以题目为教学切入点,往往能纲举目张,收到言简意赅、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在执教新闻《“神州五号”航天员出征记》课文时,我让学生在未走入文本前思考:你作为一名读者,看到这样一则新闻标题,你有哪些疑问?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纷纷提出了自己的疑问。我一一罗列,写在了黑板上。
神州五号”航天员是谁
出征的时间是在什么时候
航天员到哪里出征
这次出征有何意义
什么叫“出征”
然后同学们带着这些疑问走进文本,寻找答案。一分钟、两分钟、三分钟……,同学们纷纷举起了手。
航天员:杨利伟
时间:2003年10月10月15日5时
地点:太空
意义:这是一次英雄出征。这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一次伟大的出征。
关于“出征”的含义,有同学说指的是出去打仗,在这里指的是问鼎苍穹,我对此进行了点拨,这里采用的是比喻的修辞手法,指这次“出征太空”和外出征战一样,很有可能生死未卜,一去不复返。颇有“风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悲壮。
质疑,是学生阅读的开始。通过对像“‘神州五号’航天员出征记”这样的标题质疑,一方面使学生快速地了解了课文内容,抓住了课文的主干;另一方面,让学生带着疑问走进文章,大大提高了学生初读课文的效率,有效提高学生与文本对话的兴趣。
我校一位教师在执教《一面》时,就设计了这样的问题情境:这是_____的一面。(请阐述理由)。
生1:这是难忘的一面,因为对看惯了西装同胞嘴脸的阿累来说,能得到鲁迅先生的优待和送书,让我难以忘怀。
生2:这是幸运的一面。这一面让我有幸见到了鲁迅先生,让我感受到了鲁迅先生伟大的人格,使我受益终身。
……
在这一案例中,该老师紧紧围绕“一面”,以题入文、以题挈领,开放自主地引导学生思考,使学生整体把握文本,阅读思考,筛选信息。之后,经过师生共同研习,学生对《一面》的文本主题和内容了然于胸,让学生重温了阿累那难忘一面的同时,也使学生模糊地感知到鲁迅这一伟大形象和这一面的意义重大。
以《〈呼兰河传〉(节选)》为例。
《〈呼兰河传〉(节选)》选自萧红的小说《呼兰河传》。节选的内容生动有趣,写的是“我”童年时代一段自由的、富有诗意的生活。可惜教材的选编者简单地将课文的标题定为“《〈呼兰河传〉(节选)》”,毫无内容指向,毫无感情色彩,显得粗糙、随意。
于是,有位老师设计这样一个环节的教学活动。
请同学们诗意地给课文换一个标题。可以用自己的话,也可以用课文中的话。
生1:我加的题目是“祖父和我”,因为文中主要讲述我俩之间的趣事。
生2:我的题目是“祖父、园子和我”,后花园是我们的快乐天地,所以这个主要的快乐源泉不能少。
……
该老师创设了重拟标题这一情境,迅速使学生走进了文本的意境中,从学生呈现的答案来看,可谓精彩纷呈。不仅有理有据,而且学生的思维开始与文本进行碰撞,火花异常美丽。
以《斜塔上的实验》一课的教学为例,引导学生从标题中“实验”一词入手,设置三个与“实验”有关的主问题,牵引学生把文本向纵深读去。
1.朗读课文,概述伽利略做了哪些实验
2.精读课文,探寻伽利略实验获得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3.以“实验”为切点,回读课文,找到与“实验”有关的关键词,说说伽利略是一个怎样的人。
这样,以“实验”作为解读文本的主要抓手,紧紧围绕三个主问题作三次整体细读。不仅让学生初步感知了课文内容,更是让学生多角度地、准确地感受到了课文所表现出来的思想情感倾向。
《孟子》一书中每一章都是没有标题的,教材的编写者为了方便教学,特意拟制了标题。在本课的教学中,我设置了这样的情境:《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是根据文本内容概括的标题,但我认为把它改成《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更好。
有学生从这篇课文体现了孟子的“仁政”思想上,赞同编者的观点。但也有学生认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把大家误导了,误认为它就是本文的中心论点。此时,我顺势将学生带入了中心论点的辨析。
在学生看来,教材的编者与执教的教师观点的碰撞,是权威之间的PK,使学生对看似深奥的文本梳理得头绪清楚,有条不紊,在观点的碰撞中锤炼了辨析议论文中心论点的能力。
如在执教《安恩与奶牛》这篇课文时,我让学生给文章加副标题。
生1:无数次的拒绝。因为安恩拒绝了一个又一个买奶牛的人。
生2:生命的尊重。在安恩看来,奶牛不仅仅是牲口,更是她的伙伴。
生3:人畜情深。你看,她的衣着陈旧,年纪老迈,处在这样情况下她仍不舍卖他的奶牛,可见彼此之间有着深厚的感情。
……
每一个文本都是一个自足而又饱满的体系,选择从哪个角度整体解读,都要以减轻学生的思想负担为前提,让学生给文章加副标题,一下子就将学生阅读引向了对课文内容或者主题的概括。
综上所述,一个准确的教学切入点是打开学生阅读的金钥匙,它可以让我们多快好省地进行阅读教学,真正减少学生课堂阅读的无效时间,从而提升阅读教学生命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