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学贷款受助学生能力培养

2014-03-12 00:09:57王荷珣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1期
关键词:贫困家庭贫困学生助学

□王荷珣

(广西师范大学 学生工作处,广西 桂林 541004)

助学贷款是为了帮助贫困家庭学生缓解经济困难而设立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助学贷款也由校园地助学贷款逐渐转向学生生源地信用贷款。解决贫困学生经济之忧之后,如何提高受助学生的能力,是目前高校学生资助管理工作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助学贷款给贫困家庭学生带来的“利”与“弊”

(一)助学贷款给贫困家庭学生带来的“利”

参加助学贷款的学生主要是因为家庭经济困难,按照相关规定,学生家庭人均月收入300元以下可以定为贫困生,按照贫困程度不同,分为一般贫困和特别贫困。国家助学贷款是党中央、国务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用金融手段,对高校大学生进行经济上的帮扶的一项重大措施。国家助学贷款的出现是贫困家庭学生的福音,履行了“不让一位家庭贫困学生辍学”的口号。目前国家助学贷款一般有两种形式,即: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和校园地国家助学贷款。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逐渐成为国家资助贫困学生的主要方式。一般而言,助学贷款可以为贫困家庭学生提供每年不超过6000元的贷款,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学生学费、生活费和其他费用,缓解了经济上的压力,使贫困家庭学生就能够安心学习和生活,同时他们还可以通过勤工助学、兼职等方式获取一定酬劳,提高生活质量。如广西师范大学2012年共有6000多名学生获得了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这些贫困家庭学生中,大部分学生家庭人均月收入在200元以下。获得助学贷款对于这些家庭而言是莫大的帮助,缓解了家庭经济压力,也给家庭的发展提供了一个重要的过渡期。

(二)助学贷款给贫困家庭学生带来的“弊”

1. 依赖救助心理

在获得助学贷款之后,暂时缓解了贫困家庭的经济压力,但是也会给这些家庭和学生造成一种依赖心理,这是一种不容忽视的社会现象。贫困家庭在困难的时候得到了帮助是应该的,但是,与此同时也容易给贫困生造成一种氛围,即只要有困难和出现危机都可以从外界获取相应的帮助,形成不正确的价值观,形成对社会救助的依赖心理,不积极向上,不努力学习。有些贫困生忘记了自己家庭条件的特殊情况,在获得助学贷款后,花钱大手大脚,要与其他同学一样“平等对待”,不考虑自己手里的钱是怎么来的,不考虑自己家庭根本无法承受这样的开销。

2. 自卑心理

自卑心理是贫困学生常见的一种心理状态,产生这种心理状态的原因主要是因为不能正确地认识自己,低估了自己的能力,在人际交流中不能够很好地表达自己,遇事胆小,缺乏主见。助学贷款解决的是贫困家庭学生经济上的困难,但是也容易给他们带来自卑心理,在他们的心中,自己与身边的同学有很大不同,就是自己身上背了“贷款”,特别是看到在衣着打扮、饮食娱乐等方面上的差距,加大了贫困家庭学生的自卑心理。

3. 缺乏上进心

上进心又叫进取心,即要求上进、励志的心态,不甘落后,勇于开拓,是人们追求理想、走向成功的信念。作为一名大学生,上进心很重要,如果失去上进心,就失去了学习的动力,失去了学习的兴趣,这样的大学生活变得毫无意义。在获得了助学贷款的资助之后,部分学生在思想和行为上表现消极,没能持续在高中为理想奋斗的精神。在大学生活中,贫困家庭学生缺乏上进心是很可怕的信号。贫困学生上大学的目的是要通过高校这个平台全面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各方面能力,将来能够在社会上有所成就,为社会做贡献。贫困学生一旦产生消极心理,一定要及时改正,否则会影响其学习,甚至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二、提高助学贷款受助学生能力策略分析

(一)勤工助学平台提高实践能力

勤工助学是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参加学校提供的勤工助学岗位,通过自己的劳动合法取得劳动报酬的活动,勤工助学有实践性、社会性,是社会实践的一种。贫困家庭学生参加勤工助学,通过在岗位上协助老师完成各类事情,本身就是一个锻炼。通过面对不同的人、不同的事,可以开阔他们的视野,消除紧张心理。学生在不影响学习的情况下参加学校组织的勤工助学,不但提高了能力,还可以从中获得一定额度的酬劳,改善生活和学习条件,顺利完成学业。各高校一般都开设有各部门的勤工助学岗位,也有学生自己创立组织的勤工助学岗位。如何使贫困学生的能力在勤工助学中更好地得到培养,学校在勤工助学管理工作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勤工助学岗位尽量与贫困学生专业相近,这样既可以通过勤工助学检验学生学习情况,又可以加深他们对专业的认识,并指导他们如何将专业知识更好地运用到实际工作当中。二是勤工助学管理体制需完善。完善的管理体制能够为勤工助学工作提供一个良好的运作基础,勤工助学管理工作才能顺利、有效地进行展开。三是要对参加勤工助学的学生进行岗前培训,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

(二)心理辅导提高自信能力

研究表明,高校贫困生因经济贫困容易产生的自卑、人际交往障碍、敏感、抑郁、嫉妒等心理问题。[1]贫困学生在获得国家助学贷款之后,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还是会存在以上提到的问题,高校应该采取各种有效的救助措施来改善、提高高校贫困生心理素质。一是丰富学生心理辅导渠道,开通信件辅导、门诊辅导、电话辅导、专栏辅导等方式对有心理问题的贫困学生进行辅导。虽然辅导渠道不同,但是不同的渠道有其各自特点和优势。信件辅导可以避免学生与老师面对面交流的过程中产生的不安;门诊辅导速度快,效率高;电话辅导提升辅导人性化;专栏辅导更具针对性。二是开展心理团体辅导活动。随着高校对学生心理辅导工作的认识和重视,心理团体辅导工作逐渐开展。心理团体辅导主题明确,活动形式新颖多样,便于互动,对于激发学生激情,提高学生自信心有着积极有效的作用。

(三)社交活动提高交往能力

作为一名大学生,社交活动是一门走出校园进入社会必备的课程之一。部分贫困学生在社交方面有较大障碍,他们需要积极参加社交活动,提高自己的交往能力。大学的社会活动形式多样,贫困学生应该积极参加,提高社交能力。一是多与宿舍、班级同学交往,打下良好的班级群众基础。多参加宿舍和班级开展的主题活动,勇敢表现自己,让更多的同学认识自己,也让自己更加深刻体会班级大家庭的温暖。二是参加各种社团,通过组织、策划和参与社团活动,提高自己对活动的认识,提高自己组织策划能力,培养团队精神,培养应变能力,培养交流沟通能力。三是接触社会组织,开拓视野。社会组织有正式的和非正式的,参加正式组织可以在严格规章制度管理下的有条不紊地开展活动,参加非正式组织可以与各位成员无拘无束地交流。贫困学生应该在社交活动中学会模仿他人和认识自己,发现自己的不足,及时改善和提高,在今后的人际交往中更好地表现自己。

(四)感恩教育培养感恩能力

随着社会的发展,在各种价值观和其他因素的影响下,学生的感恩意识逐渐下降,因此感恩教育是各个高校开展学生工作的重要内容。贫困学生获得了国家助学贷款之后,如何将这份对国家、对社会、对学校的感恩之情表达出来,是感恩教育的要点。感恩教育是发掘学生的感恩意识,激发学生的感恩动力,提高学生的感恩能力的有效途径。一是通过感恩讲座的方式,通过树典型、立榜样,带动身边的同学加入到感恩的行列。二是开展感恩实践活动,将感恩工作开展到宿舍、班级、学校、社区和福利院等各种大大小小的组织。三是开展感恩征文比赛,让贫困学生在书写身边感动的事迹过程中体会感恩的真正含义,并将这份对感恩的认识和理解通过征文的形式让更多的老师和同学认识和了解感恩教育,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

(五)创新教育提高学习能力

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能力的有效渠道。获得国家贷款的贫困学生因为学校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在能力创新方面与其他的学生有一定差异,需要开展各类创新教育活动提高学习能力。一是参加创新项目,对专业和社会前沿的热点问题进行探究,转变学生角色,从学生转变为探究者、讨论者、研究者、发现者、合作者等角色,培养贫困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二是培养有效的学习方法,将专业知识学习和创新教育有效结合在一起,提高学习效率。

助学贷款能缓解贫困家庭学生的经济压力,能给贫困学生经济上的帮扶,为贫困学生提供良好的生活和学习的环境。而贫困学生的能力培养也同样重要,不容忽视,学校应通过对贫困学生参加勤工助学、心理辅导、感恩教育、社交活动和创新教育相关活动的开展,有意识提高贫困学生各方面能力,促进他们成长成才,为早日踏入社会,为社会做贡献打下坚实的基础。

[1]张艳.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分析与救助[J].江苏高教,2012(1):133-134.

[2]高金岭. 教育领域现代产权理论应用的几个基础问题考察[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5):144-149.

[3]赵兴民.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实质与解决路径[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100-103.

猜你喜欢
贫困家庭贫困学生助学
基本医疗保险缓解农村贫困家庭医疗负担的效果
——基于宁夏西吉某乡镇174户农户的调查结果
江西农业(2018年3期)2018-02-13 03:47:03
上蔡县多举措助推计生贫困家庭致富
军旅书法家李洪海捐助兰考县贫困学生
雷锋(2015年9期)2015-12-14 06:29:13
2600多名贫困学生得到资助
中国火炬(2015年2期)2015-07-25 10:45:24
关爱·帮扶·助学
中国火炬(2015年10期)2015-07-25 09:51:18
为助学一诺千金
中国火炬(2014年7期)2014-07-24 14:21:14
郭万里“三帮”助学子
中国火炬(2014年2期)2014-07-24 14:17:00
城市贫困家庭的孤独感分析
团结(2014年3期)2014-02-28 17:03:40
环首都贫困带农村贫困家庭识别及其特征
筹资百万救助贫困学生
中国火炬(2013年11期)2013-07-25 09:5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