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的新思路探讨

2014-03-12 00:09:57张人崧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1期
关键词:学生党员支部高校学生

□张人崧

(玉林师范学院 外国语学院,广西 玉林 537000)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的新思路探讨

□张人崧

(玉林师范学院 外国语学院,广西 玉林 537000)

“创新基层党建工作,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是十八大报告在党建工作方面提出的重要精神。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是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在当前纷繁复杂的国内外形势背景下,以十八大精神为指引,分析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的现实状况,探讨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工作的新思路,对发挥高校学生基层党组织作为战斗堡垒作用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高校;大学生党支部建设;新思路

在十八大报告中,胡锦涛同志指出:“要创新基层党建工作,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党的基层组织是团结带领群众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党的任务的战斗堡垒。[1]高校学生党支部是高校最重要的基层党组织,是对学生党员进行思想管理和政治教育的最直接、最有效的载体,是党组织联系学生党员的桥梁和纽带。因此,学生党支部作为社会主义事业人才培养基地,如何以十八大精神为指引,创新支部工作模式,激发支部党员参与热情,深化支部自身建设,加强发挥高校学生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十八大报告对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意义

党的十八大报告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对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做出了全面部署,对于创新高校党建工作,发挥高校基层党组织的作用,激活高校基层组织的生命力,激发高校学生党员的热情和理想,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科学发展观”是高校党建工作的指导思想

科学发展观,它的“发展”是第一要义,“以人为本”是核心,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指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务真求实,是科学发展观最鲜明的精神实质”。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2]以科学发展观为高校办学的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指导高校党建工作,不仅可以促进高校培养更多新形势下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还使广大学生党员在生活学习中践行科学发展观,把个人的成长、发展、进步与社会发展、国家建设结合起来,进一步实现他们的人生价值。

(二)“增强党性、提高素质为重点”,是加强和改进高校党员队伍教育管理的重要内容

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提出:“以增强党性、提高素质为重点,加强和改进党员队伍教育管理”,[3]是新形势下加强党员队伍建设的根本要求。学生党支部建设是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党建工作要以党的十八大精神统筹谋划各

项工作,坚持把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作为关键,推进创先争优长效化,加强学生党员的思想理论学习、党性教育和道德修养,提高学生党员的发展质量,进一步发挥学生党员骨干在群众中的榜样示范作用和服务意识。

(三)“充分发挥基础党组织的战斗保垒作用”为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指明了方向

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指出:“党的基层组织是团结带领群众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党的任务的战斗保垒”,[4]科学阐述了党的基层组织在党的建设和党的事业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为高校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明确了任务,指明了方向。高校基层党组织的核心部分是学生党支部建设。目前高校党支部建设存在不少问题,影响了其建设成为一个具有凝聚力、战斗力并充满生机活力的基层党组织。因此,在十八大精神的指引下,加强支部自身建设,创新工作模式,努力引导广大学生党员,包括入党积极分子,成为最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成为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代表,把学生党支部建设成为学生中的战斗堡垒为高校党建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基础保障。

二、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的现状透视

(一)学生党员的发展重数量轻质量,党支部建设定位不准

高校大学生中有着庞大的入党积极分子群体,把入党积极性高、文化素质高、心理素质过硬的大学生吸收到入党积极分子的队伍中来,对其进行常规的教育培养工作,是发展学生党员的重要内容之一。学生党支部作为高校基层党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发展学生党员,培养学生党员,教育学生党员,促进学生党员在学生群体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重任。但是,现实中的学生党支部由于自身定位不准,认为学生党建工作能应付过去就行,工作重点应该多放在一些“指标”的建设上,对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发展预备党员的数量完成上层党组织的要求即可。这就导致学生党支部经常出现以下问题:党员数量多,甚至出现一个班级有80%的学生是党员;学生支部党员人数过多,活动开展甚少,缺乏生机和活力,支部彰显力不足;学生党支部组织松散,不注意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学生党员的后续培养和教育和管理,方法形式化,甚至生搬硬套,不能很好地发挥学生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

(二)学生党支部设置不科学,党支部影响不显

目前,高校学生党支部的设置大多以专业、年级为单位。随着学生党员队伍的不断壮大,学生党支部人数呈倍数增加。[5]很多基层党支部常常出现毕业前夕学生支部党员人数过百,毕业后仅为寥寥数人的情况。高年级的毕业生党员发展多,低年级的党员发展较少;预备党员数量多,正式党员少。再则,学生支部成员人数众多,开展支部活动带来较大困难。殊不知,学生党支部的活动质量直接影响党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影响到党支部的影响力和凝聚力。相比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学生党支部活动袖珍、单一、次数有限。在一个学期召开的一两次支部会议,活动内容主要集中在新党员的发展和预备党员的转正。即使是支部的理论学习、民主生活会的开展也流于形式,内容空洞,没有进一步、深层次的讨论和研究。在信息多元化,大学生个性化突出的年代,这种传统的、单一的、陈旧的支部活动形式,难以引起学生党员的共鸣和重视,难以发动学生党员参加活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在一定程度上还削弱了党员与党员之间的相互沟通、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作用。

(三)学生党员自我党性修养薄弱,党支部工作难度大

当前,学生党支部在发展学生党员时,重发展、轻培养,导致了部分学生党员在同学中缺乏威信。再则,现在的大学生党员多是“90”后、“92”后的学生,家庭条件好,思想个性化,价值观容易产生分歧。良好的生活环境往往使这些大学生党员参与第二课堂活动、学科竞赛、社会实践等活动的积极性减弱,吃苦耐劳、社会责任感和奉献意识的缺失,不但不能维护好自身的良好形象,甚至出现了党性修养退步的现象。总之,学生党员在群众中榜样作用不明显,党性意识不强,党支部整体作用不佳。在纷繁变化的国内外形势下,传统的、单一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在新一代的大学生群体中教育效果不佳,甚至产生抵触和排斥,支部活动工作开展难度大。

三、推进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发展的新思路

高校学生党支部是高校基层党组织的重要组成

部分,是高校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同时也是高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载体。[6]因此,建立完善的党员发展有效机制,强化学生党员骨干的责任意识,增强学生党员骨干的榜样示范意识、自我教育意识,是推进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的科学化水平的重要保证。

(一)建立学生支部党员发展科学化体系,提高党员发展质量

吸引优秀的大学生成为入党积极分子,通过培养和发展,吸收成为党组织的一员,需要进一步完善学生党员的发展机制,确保学生党员的发展质量。

首先,学生党支部要严格坚持学生入党源头、党员发展程序、支部党员教育管理三程序。基层团组织要严格按照要求推荐优秀团员成为党的发展对象,严格入党源头作为学生支部工作的第一步。学生党支部除了要按章办事,健全“入党申请人—入党积极分子—预备党员”不同层次的培养联系人的制度、培养教育制度和民主评议制度,还要不断探索和细化发展党员的入党标准,确保党员发展程序的科学性,从而完善党支部对“入党申请人的启蒙、初级化教育—入党积极分子的党校强化教育—预备党员的后续学习再教育”的阶梯培育模式,提高新发展党员的质量。

其次,学生党支部在发展党员的任务上,要做到质与量的有机统一。对上级党委的指标要做到不卡标,不限数量,不能为了完成指标而自定条件降低要求,更不能为了获得先进表彰而提高发展数量的比例。党支部学生党员的发展要按照严格程序进行,成熟一个,发展一个,严把程序关、材料关、质量关,只有将品行兼优的青年学生发展入党,才能确保基层党组织充满生机与活力,才能进一步发挥学生党员在群众中的先锋模范作用。

第三,学生党支部作为社会主义建设和文化强国的人才培养基地,担负着吸收大批优秀青年学生加入党组织,用先进理论成果武装学生党员的头脑,为社会发展培养一批批知识专业化、素质较高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历史重任。学生党支部在开展支部活动的时候,要贴近大学生的实际生活,体现时代特色,将“中国梦”的理想与学生党员自我价值的实现结合起来,将党性修养、榜样教育与专业教育和学生的成长需求结合起来,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和学生党员的政治修养结合起来,教育和培养学生党员的高度责任感和乐于奉献的精神,将个人的道德、素质的提高与社会主义建设发展对综合型人才的需求紧密地联系起来,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而不懈努力。

(二)健全学生党建工作队伍,提升支部书记和支委的科学化水平

高校基层党支部的工作队伍建设直接响到学生党支部建设工作的成效。作为学生党支部工作的组织者、指导者和执行者,从事学生党建工作的人员需要有较好的理论水平、较高的政治素养、较强的责任心和较高的学生威信。[7]《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在大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和大学生党支部建设的意见》文件指出:“要坚持选拔政治素质好、群众威信高、工作能力强、热心于党务工作的优秀学生党员或党员干部、党员教师作为学生党支部书记的人选。”因此,高校学生党支部要高度重视选拔和任用党性强、品德好、能力强、威信高的教工或学生党员作为学生党支部书记和支委,逐级建立相对应的监督和考核层级,确保党委、基层党组织的各项制度都能严格执行。

首先,选拔一支层次分明、结构合理、能力较强的专兼结合的学生党建工作队伍,提高学生党建工作的积极性和实效性。学生党支部建设中,可选配1名优秀的党员教师(专职辅导员或专业教师)作为学生党支部的书记,1-2名在学生群体中具有威信的学生党员骨干担任党支部支委进行协助,党支部人数多的可由支部推荐并且选票产生的学生正式党员担任支部副书记。这样,学生党建工作的队伍能够调动其工作积极性,发挥“一帮一、老带新”示范教育、“同伴教育”的作用,影响带动学生党员之间、学生党员与非党员学生之间的共同进步,推进和谐校园的建设。

其次,要完善学生党建工作队伍的培训机制,提升支部书记和支委的素质和能力。十八大报告指出:“抓好思想理论建设这个根本,要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因此,学校党委要高度重视支部书记和支委的培训工作,在推进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党组织建设过程中,把思想政治教育放在学生党建工作的首位,可通过每个学期的支部书记培训、每个月两次的政治理论学习,每学年的骨干研修、培训,加强支部书记和支委的理论学习和实践经验交流;还可以通过开展富有生

机和实效的十八大专题教育学习活动,教育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坚定理想想念,解决好学生“思想上入党”的问题,真正体现出学生党支部的先进性、模范性,起到战斗堡垒作用。

第三,健全学生党建工作队伍的评价机制,构建党建科学化水平的制度保障。提高和确保学生党员的发展质量,要有健全的激励、考核和评价机制做保障。高校党委除了要对基层党组织明确岗位职责,细化支部活动、量化思想建设,还要建立相应的党政领导、党员同志、广大群众之间相结合的考核、评价制度。通过对支部书记和支委每个学期定期工作量的量化及业绩的考核,表彰工作成绩突出的党务工作者或党员同志,激励他们参与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对学生入党发展教育以及入党后再教育方面落实责任制,保证党员发展、教育工作的质量和长效性。[8]

(三)建立学生党支部的长效教育机制,实现党员自我教育

学生党员作为党组织中最年轻、最有活力的一支队伍,在学生群众中有着较大的影响力。如何使广大学生党员深入理解党的最新理论成果,并运用理论指导实践,是党的十八大对大学生党员提出的新要求。

近年来,随着“90后”“92后”学生党员的增加,其生活条件的优越性使得大学生群体的意识呈现个性化、多样化,在日常工作和学习中,大学生党员的责任意识、奉献意识有所缺失,党支部先进性没有真正体现出来。

首先,党支部要创新工作模式,为学生党员搭建教育平台。高校学生党支部应逐步形成以党校培训教育为主,辅之思想汇报、谈心谈话、民主生活会、理论学习和社区、基层社会实践等多种形式、多层次的经常性教育长效机制,来加强学生党员的教育,确保学生党员教育工作富有成效。可通过学生党课、学术讲座、主题活动、经验交流和基层社会实践等方式,“走出校园,走进社会”,推进党的十八大精神进课堂,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将十八大精神与高校教育实践活动结合起来,改变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培养和塑造更多优秀的学生党员;将十八大报告的相关人才要求与学生党员的理论、专业素质、德育教育实践结合起来,为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提供理论支撑。

其次,党支部建设要以支部活动为载体,加强学生党员骨干的“创先争优”先锋模范作用。学生党支部要从学生党员的成长成才需要出发,尊重学生党员的主体地位,为党员的自身发展目标创造各种有利条件,加强他们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在开展支部活动、第二课堂活动、学科竞赛、社会实践等活动时,党支部要设立“创先争优”党员示范岗、党员服务岗、党员榜样岗等来强化学生党员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意识,树立学生党员的优秀形象,辐射学生党员在青年学生中的先进性,扩大学生党员在群众中的影响力。此外,鼓励学生党员通过自身积极主动的实践行为,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在行动上形成一种“我是党员,我要带头表率;我是党员,我要服务同学”的自我心理暗示,在学生群众中形成一种“学生需要帮忙找党员、党组织,学生党员有困难找党支部”的良好环境氛围,实现党员“创先争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与自身综合素质提升的有机结合[9]。

第三,探索多形式载体建立学生党支部新模式,扩大学生党员先进性影响力。根据学生党员的发展需要,合理设置学生党支部,构建学生党支部建在班上、网络上、社团、学生会组织、宿舍等新载体的学生党支部新模式。学生党支部要把工作深入学生群体,发挥近距离辐射作用,关注学生群众,关爱学生群众,响应党的号召,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教育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投身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让青春绽放绚丽的光彩。 ■

[1][2][3][4] 胡锦涛. 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J].求是,2012(11).

[5]赵亮,陈韵.浅析构建和谐校园视角下如何加强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2009(3).

[6]范宝祥.国际化视野下的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6).

[7]陈海堂.新时期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现状及对策研究[D].郑州大学硕士论文,2010。

[8]韦冬雪.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教育路径探微[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4):19-23.

[9]张健.加强高校基层学生党组织建设的路径探析[J].高教论坛,2012(8).

【责任编辑 谢文海】

New Ideas on the Construction of CPC University Student Branches

ZHANG Ren-song
(School of Foreign Studies, Yulin Normal University, Yulin, Guangxi 537000)

“Promote community-level Party construction in an innovative way and consolidate the organizational

university; construction of CPC university student branches; new ideas

D267.6

A

1004-4671(2014)01-0149-05

2013-12-01

本文系2009年“大学生党的基本知识教育工程”立项课题[09DJ12]—师范院校低年级学生党建工作研究的阶段成果之一。

张人崧(1980~),女,广西玉林人,玉林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foundation for the exercise of governance by the Party” is an important thought regarding Party construction in the report at 18th Party Congress. Development of CPC branches of university students constitutes a major part in the building of CPC University Branches, and a significant component i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s well. With an eye to the complicated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background, and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Eighteenth CPC Congress spirit, the author analyzes the current conditions of CPC branches of college students, and sheds new ideas into the construction of such Branches, in hope to offer potential theoretical and idealistic significance for such primary party organization to serve as a strong communist fortress.

猜你喜欢
学生党员支部高校学生
支部联建润“甘泉”
当代党员(2022年7期)2022-04-14 21:51:05
强支部才能支部强
网络环境下如何发挥高校学生党员在意识形态工作中的作用
活力(2021年6期)2021-08-05 07:23:50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现代企业(2021年2期)2021-07-20 07:57:44
支部+支部,党建破“地界”——汉阴县基层党组织“三联”机制之“支部联建”
当代陕西(2020年20期)2020-11-27 01:43:16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活力(2019年19期)2020-01-06 07:37:16
小议高校学生违纪处分制度
学周刊(2016年23期)2016-09-08 08:57:48
高校优秀学生党员评选体系的构建——基于AHP法的运用分析
高师院校发挥学生党员作用模式初探
学习月刊(2015年16期)2015-07-09 05:39:22
关于高校学生工作的思考
学习月刊(2015年24期)2015-07-09 03: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