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和地域联系”教材解读(湘教版)

2014-03-12 21:10甘露
地理教育 2014年3期
关键词:区位案例工业

甘露

一、课标解读

本节内容选自湘教版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Ⅱ)第三章“区域产业活动”第一节,与课标要求相关的是“举例说明产业活动中地域联系的重要性和主要方式”。 本节内容是继前两章学习人口与环境、城市与环境后,从“产业活动”层面展开论述,探讨人类产业活动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综述产业活动和地域联系,为具体学习本章的重点知识农业、工业和交通运输等主要产业活动做好铺垫,也为后面“人地如何协调发展”的学习埋下伏笔,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节内容在全章的地位如图1。

二、目标导航

知识与技能:了解区位的定义,理解影响各种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及其发展变化;举例说明生产协作联系的方式;结合生活事例了解商贸的含义及主要环节;明确科技与信息在产业活动中的作用;理解工业地域在布局上要发挥区域优势,因地制宜、扬长避短。

过程与方法:通过图片、实例、动画演示,增强感性认识,掌握分析问题方法,提高自主学习和研究问题的能力;通过对现实事例的分析,了解影响产业活动的因素及发展变化;运用具体事例分析产业活动的地域联系方式,培养利用材料、事例综合分析问题、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养成积极参与、主动与他人合作的习惯;了解产业活动地域联系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激发认真求学的热情;树立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三、重难疑点

就本节教材内容而言,正文大量穿插阅读材料、插图和丰富的活动。阅读材料图文并茂,活动多是针对正文和阅读后设计的案例,建议阅读材料和活动根据课堂容量进行取舍。教材结构比较清晰,主要包括两项学习内容:一是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二是产业活动的地域联系。下面对本节教材重难疑点进行分析。

1.“区位与位置的区别” 疑点解析

区位,一方面指该事物的位置,严格说,不仅表示一个位置,还表示标定的一个地区、范围;另一方面指该事物与其它事物的空间联系。这个联系一般解读为两大类,一是与自然环境的联系,二是与社会经济环境的联系。因此,生产活动和城市的形成、发展是受到自然和社会经济两大要素影响的结果,即区位条件的分析。“区位”对学生来讲是陌生的,因此教材首先阐述区位,但并未对其下确切定义,而是通过生活实例解读理想区位。

2.“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 重点剖析

关于区位条件,包括:一是所有活动都与区位有关;二是产业活动对区位的要求与产业特点、科技发展水平密切相关;三是工业产业活动受自然条件的影响较小,可选择面相对较大。

正文主要分析人类各种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农业受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技术条件的影响,有地域性和周期性特点;矿业受自然环境中石油矿藏分布状况限制,并受运输条件影响;工业生产受自然条件影响,但更重要的是受市场、原料、能源、劳动力、技术等社会经济制约。与农业相比,多数工业具有地域上的灵活性和季节上的连续性。商业和服务业的区位主要指向消费市场,其区位选择既有市场最优原则,也有交通最优原则。主要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及区位选择目的分析如表1所示。

这部分内容重在分析如何选择理想的区位和理解不同产业活动具有不同的区位特征,需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正确理解区位含义,知道各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受产业自身特点及科学技术的影响,差异很大。

3.“产业活动中地域联系的四种方式” 难点探析

关于产业活动中的地域联系,教材从四个方面进行论述。一是生产协作条件:多道工序之间的联系模式;零部件工厂间的联系模式。二是商业贸易联系,区际贸易、国际贸易——现代物流。三是科技与信息联系,网络的发展加强信息和技术交流,导致技术的地域扩散。四是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发挥地区优势,导致产业活动的地域分工,进而形成产业集群。这部分知识是本节教学的难点,也是课标的能力要求。产业活动中地域联系知识网络如图2。

该部分内容知识点丰富,教学中可运用相关图片及生活实例,通过观察、讨论理解相关教学内容。

四、活动建议

本节教材共安排4个阅读、5个活动和6组图。阅读材料拓展、延伸现有教材知识;活动侧重课堂知识运用于实际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复习、巩固教材知识;插图作为地理学科的特殊语言,直观形象地补充、完善教材知识。

1.阅读材料运用

阅读一:区位与我们的生活。该则材料用众多身边生活实例对“区位”作简单了解,没有知识上的达成要求,能使学生认识到区位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可作为引课之用,或插入教学环节中,亦或取消。

阅读二:宝钢集团公司。属于对教材内容的拓展,对生产多道工序间的生产协作联系做相应的案例补充,可作拓展学生的知识面用。

阅读三:技术的地域扩散。该则材料作为教材中“科技与信息联系”的解释、补充,能帮助学生理解“技术的地域扩散形式”,可作简单了解。

阅读四:我国纺织业的“产业集聚现象”。配插图3-10纺织厂内景。图文结合拓展教材知识,更直观真实地展现纺织厂的生产情况,作为教材正文的补充解释,不作知识上的要求,但可作为教学案例。

2.活动教学建议

活动一:文字材料详尽,配图3-1深圳区位示意图,图中信息量丰富,建议以图释文,要点落实在图中,引导学生从图中找到区位条件在空间上的分布规律和特点,教会学生“会学”地理。活动中的三个问题均属材料分析题,通过材料分析,学生不难得出,区位特征主要从位置和交通两方面分析;崛起原因主要由政策和地理位置决定;深圳发展充满活力则依赖于政策而出现的科技、旅游、交通的综合协调发展,以及优秀人才的汇集。通过“活动”,让学生思考得出“聚落的区位条件是可以改变的”、“区位条件影响聚落的形成和发展”等结论,同时为后续“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的教学作好铺垫。

活动二:该活动为课堂练习,旨在从诸多影响产业活动的因素中,引导学生抓住主导因素。通过“活动”,学生加深理解主要区位条件对产业活动的影响。活动时,教师可以提示:对主导因素指向明显的企业,往往会在主要区位条件比较好的地方落户,如甜菜制糖—原料产地(称为“原料指向型”)、普通服装—廉价劳动力(称为“劳动力指向型”)等,以帮助学生理解。

活动三:属案例分析题,配图3-3某服装生产专业镇工业联系示意图。示意图直观展示服装的生产流程,以图释文,深化学生对生产协作联系的理解。通过“活动”,学生学会对具体的一个地区或案例进行生产协作上的分析,并进行简要评价,从而加深理解产业活动的地域联系。

活动四:属知识巩固类。通过“活动”,学生知道生产协作和联系的主要形式有集聚型和分散型;学会通过某产业活动地域联系的分析,运用“因地制宜”的产业布局原理,评价这一产业活动在地域分布上的合理性。跨国公司为减少市场上的交易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或接近原料产地,或接近消费市场,或接近金融市场,或接近劳动力资源丰富的地区,在全球范围内寻找最优区位,以获得最佳效益。

活动五:属知识应用类。第1、3题为巩固练习,第2、4题为实践“活动”,加强知识应用。通过该“活动”,学生对商贸联系、科技与信息联系的理解更深刻,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3.图像图表利用

图3-2、图3-4、图3-5、图3-6、图3-7可归为一组图,展示工业生产过程中的生产协作关系。图3-2展示零部件工厂间的联系,图3-4到图3-7展示多道工序间的联系模式,属于图图结合,把各生产环节组合起来观察思考。这类图可让学生自行对比观察,教师加以引导,再补充小结。

图3-8为现代物流过程中的商贸联系示意图,是对商贸联系的诠释,在教学过程中不宜补充和拓展,只要学生理解现代物流的基本流程即可。

图3-9为某市产业空间集群分布示意。工业联系导致工业集聚从而形成工业地域的过程,该图有很直观的空间展示,建议教学过程中作为案例教学。

五、教学建议

本节内容教学方式比较灵活,可分散本节知识点和案例到后面农业、工业、交通三节中,也可按照教材安排进行教学,安排1课时完成。新课标强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强调教师的案例教学,活动建议 “联系本地实际,讨论某一工业企业的布局特点,以及该工业企业的原料供应和市场联系”。关于该课标的活动在实际教学中注意以案例教学为突破口和切入点,可参考如下步骤。

情景创设导入:结合阅读材料“区位与我们的生活”创设情景,播放相关图片或视频,引导理解什么是区位。

引导发散思维:列举人类从事的产业活动,并说明其与周围事物的联系,利用探究深化学生对产业活动区位条件的理解。

案例对比分析:农业、矿业、工业、商业和服务业本地案例各一,对比讨论布局时主要考虑的区位因素,得出不同产业部门的区位指向。完成活动2配对连线,加深对工业主导区位的理解。

小组合作讨论:分组阅读教材图3-2“汽车生产过程的生产联系”,活动3“某服装生产专业镇工业联系示意图”,图3-4、图3-5、图3-6、图3-7和阅读材料“宝钢集团公司”,讨论各种产业活动生产过程中的地域联系。

多媒体引导:播放现代物流的发展、互联网在现代产业活动中的普及、工业地域的形成等视频,师生共同分析得出商贸联系、科技与信息联系和工业地域形成的因地制宜、扬长避短。

课外活动设计:搜集家乡发展的相关资料,探究家乡发展的主要原因。或者运用活动1结课,探究区位条件如何影响深圳的形成和发展,为后续“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的教学作铺垫。

学习本节教材应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和综合分析,通过阅读图文资料,培养学生提取、加工有用信息,培养获取知识的能力。通过教学过程,尽可能运用多媒体手段展示图片及动画辅助教学突破重难点。通过结合本地实例进行研究,引导学生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这样的教法处理,学生问题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可得到锻炼,从而提高学生整体素质。

活动二:该活动为课堂练习,旨在从诸多影响产业活动的因素中,引导学生抓住主导因素。通过“活动”,学生加深理解主要区位条件对产业活动的影响。活动时,教师可以提示:对主导因素指向明显的企业,往往会在主要区位条件比较好的地方落户,如甜菜制糖—原料产地(称为“原料指向型”)、普通服装—廉价劳动力(称为“劳动力指向型”)等,以帮助学生理解。

活动三:属案例分析题,配图3-3某服装生产专业镇工业联系示意图。示意图直观展示服装的生产流程,以图释文,深化学生对生产协作联系的理解。通过“活动”,学生学会对具体的一个地区或案例进行生产协作上的分析,并进行简要评价,从而加深理解产业活动的地域联系。

活动四:属知识巩固类。通过“活动”,学生知道生产协作和联系的主要形式有集聚型和分散型;学会通过某产业活动地域联系的分析,运用“因地制宜”的产业布局原理,评价这一产业活动在地域分布上的合理性。跨国公司为减少市场上的交易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或接近原料产地,或接近消费市场,或接近金融市场,或接近劳动力资源丰富的地区,在全球范围内寻找最优区位,以获得最佳效益。

活动五:属知识应用类。第1、3题为巩固练习,第2、4题为实践“活动”,加强知识应用。通过该“活动”,学生对商贸联系、科技与信息联系的理解更深刻,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3.图像图表利用

图3-2、图3-4、图3-5、图3-6、图3-7可归为一组图,展示工业生产过程中的生产协作关系。图3-2展示零部件工厂间的联系,图3-4到图3-7展示多道工序间的联系模式,属于图图结合,把各生产环节组合起来观察思考。这类图可让学生自行对比观察,教师加以引导,再补充小结。

图3-8为现代物流过程中的商贸联系示意图,是对商贸联系的诠释,在教学过程中不宜补充和拓展,只要学生理解现代物流的基本流程即可。

图3-9为某市产业空间集群分布示意。工业联系导致工业集聚从而形成工业地域的过程,该图有很直观的空间展示,建议教学过程中作为案例教学。

五、教学建议

本节内容教学方式比较灵活,可分散本节知识点和案例到后面农业、工业、交通三节中,也可按照教材安排进行教学,安排1课时完成。新课标强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强调教师的案例教学,活动建议 “联系本地实际,讨论某一工业企业的布局特点,以及该工业企业的原料供应和市场联系”。关于该课标的活动在实际教学中注意以案例教学为突破口和切入点,可参考如下步骤。

情景创设导入:结合阅读材料“区位与我们的生活”创设情景,播放相关图片或视频,引导理解什么是区位。

引导发散思维:列举人类从事的产业活动,并说明其与周围事物的联系,利用探究深化学生对产业活动区位条件的理解。

案例对比分析:农业、矿业、工业、商业和服务业本地案例各一,对比讨论布局时主要考虑的区位因素,得出不同产业部门的区位指向。完成活动2配对连线,加深对工业主导区位的理解。

小组合作讨论:分组阅读教材图3-2“汽车生产过程的生产联系”,活动3“某服装生产专业镇工业联系示意图”,图3-4、图3-5、图3-6、图3-7和阅读材料“宝钢集团公司”,讨论各种产业活动生产过程中的地域联系。

多媒体引导:播放现代物流的发展、互联网在现代产业活动中的普及、工业地域的形成等视频,师生共同分析得出商贸联系、科技与信息联系和工业地域形成的因地制宜、扬长避短。

课外活动设计:搜集家乡发展的相关资料,探究家乡发展的主要原因。或者运用活动1结课,探究区位条件如何影响深圳的形成和发展,为后续“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的教学作铺垫。

学习本节教材应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和综合分析,通过阅读图文资料,培养学生提取、加工有用信息,培养获取知识的能力。通过教学过程,尽可能运用多媒体手段展示图片及动画辅助教学突破重难点。通过结合本地实例进行研究,引导学生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这样的教法处理,学生问题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可得到锻炼,从而提高学生整体素质。

活动二:该活动为课堂练习,旨在从诸多影响产业活动的因素中,引导学生抓住主导因素。通过“活动”,学生加深理解主要区位条件对产业活动的影响。活动时,教师可以提示:对主导因素指向明显的企业,往往会在主要区位条件比较好的地方落户,如甜菜制糖—原料产地(称为“原料指向型”)、普通服装—廉价劳动力(称为“劳动力指向型”)等,以帮助学生理解。

活动三:属案例分析题,配图3-3某服装生产专业镇工业联系示意图。示意图直观展示服装的生产流程,以图释文,深化学生对生产协作联系的理解。通过“活动”,学生学会对具体的一个地区或案例进行生产协作上的分析,并进行简要评价,从而加深理解产业活动的地域联系。

活动四:属知识巩固类。通过“活动”,学生知道生产协作和联系的主要形式有集聚型和分散型;学会通过某产业活动地域联系的分析,运用“因地制宜”的产业布局原理,评价这一产业活动在地域分布上的合理性。跨国公司为减少市场上的交易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或接近原料产地,或接近消费市场,或接近金融市场,或接近劳动力资源丰富的地区,在全球范围内寻找最优区位,以获得最佳效益。

活动五:属知识应用类。第1、3题为巩固练习,第2、4题为实践“活动”,加强知识应用。通过该“活动”,学生对商贸联系、科技与信息联系的理解更深刻,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3.图像图表利用

图3-2、图3-4、图3-5、图3-6、图3-7可归为一组图,展示工业生产过程中的生产协作关系。图3-2展示零部件工厂间的联系,图3-4到图3-7展示多道工序间的联系模式,属于图图结合,把各生产环节组合起来观察思考。这类图可让学生自行对比观察,教师加以引导,再补充小结。

图3-8为现代物流过程中的商贸联系示意图,是对商贸联系的诠释,在教学过程中不宜补充和拓展,只要学生理解现代物流的基本流程即可。

图3-9为某市产业空间集群分布示意。工业联系导致工业集聚从而形成工业地域的过程,该图有很直观的空间展示,建议教学过程中作为案例教学。

五、教学建议

本节内容教学方式比较灵活,可分散本节知识点和案例到后面农业、工业、交通三节中,也可按照教材安排进行教学,安排1课时完成。新课标强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强调教师的案例教学,活动建议 “联系本地实际,讨论某一工业企业的布局特点,以及该工业企业的原料供应和市场联系”。关于该课标的活动在实际教学中注意以案例教学为突破口和切入点,可参考如下步骤。

情景创设导入:结合阅读材料“区位与我们的生活”创设情景,播放相关图片或视频,引导理解什么是区位。

引导发散思维:列举人类从事的产业活动,并说明其与周围事物的联系,利用探究深化学生对产业活动区位条件的理解。

案例对比分析:农业、矿业、工业、商业和服务业本地案例各一,对比讨论布局时主要考虑的区位因素,得出不同产业部门的区位指向。完成活动2配对连线,加深对工业主导区位的理解。

小组合作讨论:分组阅读教材图3-2“汽车生产过程的生产联系”,活动3“某服装生产专业镇工业联系示意图”,图3-4、图3-5、图3-6、图3-7和阅读材料“宝钢集团公司”,讨论各种产业活动生产过程中的地域联系。

多媒体引导:播放现代物流的发展、互联网在现代产业活动中的普及、工业地域的形成等视频,师生共同分析得出商贸联系、科技与信息联系和工业地域形成的因地制宜、扬长避短。

课外活动设计:搜集家乡发展的相关资料,探究家乡发展的主要原因。或者运用活动1结课,探究区位条件如何影响深圳的形成和发展,为后续“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的教学作铺垫。

学习本节教材应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和综合分析,通过阅读图文资料,培养学生提取、加工有用信息,培养获取知识的能力。通过教学过程,尽可能运用多媒体手段展示图片及动画辅助教学突破重难点。通过结合本地实例进行研究,引导学生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这样的教法处理,学生问题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可得到锻炼,从而提高学生整体素质。

猜你喜欢
区位案例工业
样板案例
NSE 9A-Module 4-Unit 2案例设计
连锁餐饮企业区位选择
连锁餐饮企业区位选择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稿卷
掌握4大工业元素,一秒变工业风!
难以一致的统计结果
工业技术
区位分析专题复习
上半年工业经济平稳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