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顺菊 (麻栗坡县民族文化工作队 云南麻栗坡 663600)
一个隐藏于崇山峻岭之中的罕见原始村落,居住着一种民族,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称谓“白倮人”。距离麻栗坡县城134公里的地域空间,养育了白倮人的质朴与纯粹。在人们广泛的认知中,少数民族能歌善舞是他们的本能。白倮人也不例外。过去,城寨白倮人在不同的季节和不同的节日要跳不同的舞蹈,荞菜节跳“荞菜舞”,新房修好跳“进新居舞”,栽秧时跳“栽秧舞”,平时玩耍就跳“月亮舞”“竹竿舞”,老人去世跳“铜鼓舞”“二胡舞”,这些舞蹈用自己的艺术表达诠释了关乎生命、关于生活的原始魅力。
铜鼓舞是白倮人丧葬舞之一,她与《跳姑娘舞》《狮子舞》等组成丧葬舞种。铜鼓和舞蹈在麻栗坡的史料中没有记载。
在倮寨,铜鼓舞主要是在祭祀礼仪节日上或倮人的丧事上表演。
铜鼓是倮寨人的神圣之物。白倮人的铜鼓舞很隆重,全寨人都参加。在倮人举行丧事时,铜鼓舞是用了招魂引路的。铜鼓舞由一人击鼓伴奏,寨人分男前女后,踩着鼓点节奏,朝反时针方向展开成圆圈起舞。丧歌伴着舞蹈时起时伏,凄凄凉凉,悲悲切切,整个气氛庄重肃穆。铜鼓舞的舞蹈动作动力向上,膝曲伸,身体随之起伏,基本特点是起左脚摆左手,起右脚摆右手。男性动作幅度较大,女性动作幅度较小,共有30多个套路动作。动作合着铜鼓点变化而变化,一般一个动作要反复数次,节奏多为四分之二或四分之三拍子,通常每小拍完成一个动作。一般以村寨广场为演出场地,老年人、中年人、儿童都能参与娱乐,属全民性集体舞蹈,上百人同时表演场面更为壮观。该舞蹈风格舒展,欢快别致,具有较高的艺术性和欣赏性。
现在白倮凡是三十岁以上有后代的人去世都要杀牛待客和跳铜鼓舞。但在农历六月“六郎节”以后到八月“尝新节”以前这段时间禁止跳。倮家人认为铜鼓是龙王送给,敲鼓雨水大,会影响庄稼收成。铜鼓舞文化折射出白倮人勤劳、聪慧、淳朴、善良的性格及审美观念,是研究白倮社会历史,传承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媒介,在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等方面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目前,铜鼓舞已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由于现在村里的年轻人大多都外出打工,很少回家,铜鼓舞的传承和保护也受到了影响,跳得好的都是那些上了年纪的老人。如不加大保护力度,做好传承工作,铜鼓舞就有消亡的危险。
竹竿舞是倮寨人自娱自乐的舞蹈,倮寨男女老少都可以跳,尤以小姑娘跳得多,竹竿舞还是倮人青年男女交流感情、欢乐相聚的机会。倮人的婚配虽然选择面很窄,只有几个寨子可互相婚配,但是,就是在这小得可以数得出人头的地方,倮寨的年轻人也会尽最大的热情和努力,去找自己中意的伴侣。所以竹竿舞成了年轻人最钟爱的娱乐节目,参与者最多,不请自来。
竹竿舞以竹竿为道具,因两根竹竿之间进行舞蹈而得名。每逢月明清风的夜晚来临,姑娘小伙子便聚在一起跳竹竿舞。
竹竿舞节奏明快、活泼,速度快且动作干净利落。摇竹竿者铿锵有力,节奏明快尽显青春朝气;跳舞者摇身扭腰,阿娜多姿,尽显妩媚无限;整个娱乐过程中,美丽的倮寨服饰伴着轻快的舞步,回旋穿梭于竹竿之间,像一只只五彩缤纷的花蝴蝶飞舞,把竹竿舞烘托得更加热烈、浪漫,给人以非常轻松愉快的感觉。
倮人跳竹竿舞人数不限。其基本动作为屈肘,身体自然摇动。竹竿舞分为两种节奏型:一是四分之二拍,每小拍完成一次动作;二是四分之三拍,每三小节完成一套动作。前三拍穿梭于竹竿内,后三拍动作在竹竿外完成。舞蹈时,舞者双手持手巾起舞,气氛十分热闹。
舞每年农历四月的第一个龙日,为白倮人的祭祀性节日“荞菜节”。倮家人民认为种下粮食以后,把粮魂叫进粮仓,粮食即可丰收。荞菜节是为粮食喊魂,祈求风调雨顺的节日。
在荞菜节到来之际,一个村寨有几个族姓就有几家主办,节日歌舞两天,一天由儿童在主办家击鼓鸣鋩歌舞,第二天全村老幼相聚在一起,抬着“咂杆酒”昙到龙树下歌舞,晚上各户拿一瓶酒、一碗菜给主办家,主人用烟、酒款待,众人即在堂屋中歌舞,时值半夜众人向村外北、西、南方向舞去。口中发出“哩哩。”的喊声。回村时折回树枝放入各户粮仓并持树枝继续歌舞,主办家备办“咂杆酒”相待,来客唱酒歌,歌舞持续至拂晓方散。
荞菜节舞虽然是祭祀性舞蹈,但整个舞的程序都围绕“盼丰收”的主题发展,舞蹈及鼓点都较欢快,气氛活跃,并时而插入男女优美的歌声,使舞蹈增添了浓郁的乡土气息。
舞蹈时,两人敲皮鼓和鋩在前,两人抬酒昙随后,接着男前女后向反时针方向围圆起舞。基本动作为:起左脚抬左手,起右脚抬右手,曲肘,动力向上;曲肘外摆,拖靠步。荞菜节舞有十多套动作,多数都是生活和生产劳动的模拟,如:纺线、纺纱和撒荞等动作,展现了白倮人民劳动创造生活的朴实心境,也反映了白倮人把生产生活的实践与舞蹈相结合的聪明智慧,是白倮人民生活历史的记录。
白倮人每当新居落成,迁进新居日,亲朋四友即前往恭贺,“进新居舞”属喜庆性面具舞。舞蹈由三人敲击打击乐伴奏,六个妇女舞蹈,其中以“花子舞”为主体。“花子舞”由两人戴面具扮演,女身背小孩跟随男人行走,男(女装扮)腰挂竹筒作讨饭工具,手杵木棍,滑稽可笑。男舞蹈动作为第一、二拍持棍走路,一拍一步,每走一步以木棍杵地一次。第三、四拍提右膝同时右曲肘提前木棍,身微后倾,动作无限循环。其余四人伴舞。
进新居舞含义深刻,表达恭贺此家人畜兴旺,生活美满幸福。叫花子来讨饭也有酒肉相赠,歌颂了白倮人存朴善良的心境。
白倮人的原始舞蹈,除了具有代表性的以上几种,还有二胡舞、棍棒舞、狮子舞等,其韵律和以上几种大致相同,只是道具运用上存在差别,这里就不再一一叙述。
结语:我县各民族在生存和发展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舞蹈艺术,这些舞蹈与民族的生产、生活及斗争历史息息相关。白倮舞蹈较少受到“现代化”侵入,具有“文化源头”意义。从现在收集到的舞蹈中,就其产生的因素,从内容、形式、动作以及名称来看,其大部分的动作都来源于生产劳动,生活习俗的模仿和历史民族自卫,抗击外敌或出山狩猎的艺术创造。它们包涵一些精神和文化内涵:以图腾符号为神圣力量的崇拜性;以生命本体为主题的仪式性;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主题性;以民间生活为基调的大众性。
做好白倮舞蹈的传承及保护工作,意义深远。第一、传承和保护白倮舞蹈有利于保持民族舞蹈文化多样性。“越有民族性,就越有国际性”的观点不断得到验证,把根留住才是让民族文化屹立世界民族之林的关键所在。第二、传承和保护白倮舞蹈具有一定的经济意义。原生态民间舞蹈文化,不仅历史悠久,而且各具特色,所以,将成为非常宝贵的文化资源。每年到云南等省观光的旅客络绎不绝,这都缘自文化的丰富多彩,其中,各民族民间舞蹈文化的吸引力不可低估。让古老的各民族原生态民间舞蹈焕发青春,重铸辉煌值得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