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当代舞蹈创作中的思维创新:以当代舞和现代舞编创的异同为例

2014-03-12 02:09杨夏青贵州大学艺术学院研究生贵州贵阳550025
大众文艺 2014年5期
关键词:现代舞舞蹈创作

杨夏青 (贵州大学艺术学院研究生 贵州贵阳 550025)

近年来,中国多种类多形势的舞蹈比赛将中国舞蹈的创作推向一个高度,同时从另一个层面来说它也是一个瓶颈,民族舞蹈的创作面临舞蹈语汇单一,结构重复,内容不新颖的种种问题。相比之下,现代舞和当代舞的主题新颖和贴近生活,让其占了主流地位。但是问题也随之而来,其一,创作者为了适应政治环境与市场需求,将舞蹈艺术作为政治的载体或是观众的笔下菜单,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是一种对舞蹈艺术的隐形扼杀,创作者在一个不纯粹的创作环境下创作的作品,空洞的形式美感大于其艺术价值,衍生的问题,小则削弱创作者的创新能力和降低欣赏者的艺术品位,大则制约整个中华民族的创造力和艺术鉴赏能力。其二,对于“现代舞”与“当代舞”的概念混淆和主观划分,使得舞蹈创作者的创作思维受限,分不清楚具体的界限,导致创作过程中为了避免不超越界定的框架,将思维制定在一个模式中进行创作,编创出来的舞蹈作品大多缺乏大胆的尝试性元素,颇有旧壶装新酒的感觉。

一、“现代舞”与“中国当代舞”的概念

“在国际的文化研究中,对‘当代’和‘现代’的涵义,从逻辑观念上来说,是母集和子集的关系。‘当代’是母集,涵义较宽,所指的时段较长;‘现代’是子集,所指的时段被包含在‘当代’的时段中,通常是比较贴近今日的那一片较短的时段。中国文化界的用语习惯跟国际相反,‘现代’是母集,‘当代’是子集。可无论那个是母,那个是子,中国和国际的学术界都会认同两者有着密切的联系,此中有彼,或彼中有此,母子的关系脱不了,更不会认为‘现代’和‘当代’是两个不同范畴的研究对象。”

舞蹈词典中的现代舞含义(Modern Dance), 是20世纪初在西方兴起的一种与古典芭蕾相对立的舞蹈派别。其主要美学观点是反对古典芭蕾的因循守旧、脱离现实生活和单纯追求技巧的形式主义倾向,主张摆脱古典芭蕾舞过于僵化的动作程式的束缚,以合乎自然运动法则的舞蹈动作,自由地抒发人的真实情感,强调舞蹈艺术要反映现代社会生活。与芭蕾舞、中国古典舞、中国民族民间舞等概念类似,同属于舞蹈中的几个分支种类。它们形成体系,有大量作品,慢慢在这些作品的形式或理念上,找到共同点,再经过专家或学者的梳理,成为一种美学上的规范,成为公认的舞蹈种类。相互之间有明显的区别和界限。

而当代舞,从另一种意义上来说,是一种利用现代舞的编创手法,以中国传统思维模式来编创的“中国现代舞”,从概念来看,其实它只能算是现代舞这个大类中的一个分支,并不能独立存在作为一个舞蹈种类来进行划分,将它的以“通俗易懂”这样的理由与现代舞相区别,也是没有任何理论依据的。就同等于秧歌和民族民间舞的关系,民族民间舞蹈是一种舞蹈类别,而秧歌只是其中的一个分支种类。

现代舞自出现以来,一直强调“自由”的理念,邓肯脱下芭蕾鞋,释放双脚,就是这一“自由”理念的最初尝试,现代舞蹈的编创内容一直都是自由无具体界定的,而“中国当代舞”这一概念的出现,将舞蹈编创局限在“中国的题材”和“通俗易懂”等思维脑笼中。中国的舞蹈研究者们,将这种画上框架的现代舞称作“中国当代舞”,实属牵强之举。

二、中国当代舞蹈的创作环境

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物质生活的丰富,让更多的人关注到了自己精神生活。相应的对于艺术的审美品位会有所提高,对于舞蹈的关注,不再只停留在歌舞表演带来的视觉娱乐性,更加注重舞蹈艺术的精神性和创造性。这种精神娱乐的需求,从侧面来说是舞蹈向前发展的驱动力,除却老式的动作编创,新增很多的舞蹈编创方式,舞蹈创作者将所有门类中的可利用条件融合在舞蹈当中,增强了舞蹈的表现力。这样将各种可利用元素加入舞蹈中,来辅助创作者诠释其艺术构思,是现代舞提倡的思想和身体的自由的体现,也是中国当代舞编创的方向。然而中国现今的创作环境,又将这种想要思维自由的愿想限制在一个思维牢笼中。

(一)众多的大型舞蹈比赛,给中国的舞蹈创作者们一个很好的平台,很多年轻一代的优秀舞蹈创作者,给中国当代舞蹈注入了新鲜血液,但是参加比赛的舞者们,都面临了同样的问题。舞蹈比赛中将“当代舞”与“现代舞”分成两个不同类别进行评比,导致多数人不知如果将自己的作品定位。这种过分将舞蹈类别进行细化的做法,投射出了一个问题——给创作者太多既定的框架,让他们的创作思维得不到发散。例如很多的比赛中都设有“现代舞”的评比类别,却很少有正在的现代舞作品出现,因为传统的舞蹈比赛的“一评高下”在某种程度上违背了现代舞的理念。个别编创者为了能取得比赛的优异成绩,过分在舞蹈中加入舞蹈技巧和感人背景,削弱了编创者的个性化思维的展现。本来可以再加创造的想法都被“当代舞与现代舞界限不清”所打消,害怕超出了比赛界定的种类范围,而抑制住自己更强烈的创新欲望,将自己思维僵化在框架结构之中。

虽未观摩过国外的舞蹈比赛,但是在我了解中,从最初的赤脚舞蹈(身体的自由),到现在各门类与舞蹈相结合创作的舞蹈作品,例如英国的DV8肢体剧场,它们以多媒体的方式表现其舞蹈构思。德国皮娜鲍什的舞蹈剧场,将舞蹈思维与剧场表演相结合等等,这些创新的方式,不仅给了舞蹈新的发展方向,也让舞蹈的表现力更为丰富。在自由的创作环境下,舞蹈编创者能更好的发挥思维的创新能力,能够勇敢的去尝试新的方式,新的方式也刺激编创者思维创新的积极性。

(二)过多的政治性文娱演出,常常给舞蹈编创者出一些“命题作文”,长此以往,编创者会为了满足形式主义的要求,过分夸大舞蹈的气势,注重舞蹈的形式多过内容,形成固定的“大型晚会”思维模式。这些无类别的文娱演出同一动作可以反复用于不同的歌曲伴舞,多媒体与主题无关的滥用,都是给舞蹈艺术深化发展带来阻碍的隐性因素。

三、中国当代舞蹈编创新思维新方向

不论是当代舞还是现代舞,他们都是以人类最原始的舞动欲望作为起基点发展起来的。因为人们有所思,所以手舞足蹈。中国“当代舞”和现代舞的编创在中国的舞蹈艺术环境大背景下,从一个夹缝中求生存的状态到自由创作的路,还很艰难,但是也有越来越多的新兴创作者和创作团队,他们以自己对于舞蹈的理解,在中国舞蹈发展的道路上勇敢的实践创新。一些优于比赛的舞蹈活动,是开放式的舞者相互交流学习平台,这些平台不同于比赛的严肃和局限,例如大学生的舞蹈展演、广州现代舞周等等。没有好坏的评判,互相的取长补短,给了舞蹈创作者一个轻松的创作环境,更易于舞蹈思维的创新和尝试。

摆脱了禁锢后,舞蹈接受来自各方面特别是其他艺术种类的影响,促使了结构上的新质的变革,形成了多元并存的局面。从单一结构走向多维结构实质上是承认舞蹈结构的非主流性。它不存在单一的主流,而是呈现多元之格局与共生之状态。统一规范的瓦解带来的并不是失控,而是新的自由气象与艺术生机。”中国当代舞蹈的创作者要勇于跳出框架,不拘泥于主流,创作出有自己风格的作品。

四、结语

艺术创作的源泉来自于艺术家的思维,舞蹈的创作与其他艺术的创作是相同的,艺术家的思维创新是推动舞蹈艺术发展的原动力,舞蹈的创作环境从简单逐渐走向多元化,舞蹈摆脱它原有的单一性,于其他艺术门类互通,这些都为舞蹈发展找到正确长远道路奠基。创新亦从思变开始,思维的自由是创新的种子

所以杜绝舞蹈的形式化是增强舞蹈编创者思维创新能力的首要因素。包容性强的舞蹈创作环境则会给思维创新提供可能性。

[1]隆荫培《舞蹈知识手册》上海出版社1999.04.01.

[2]隆荫培等着《中国舞蹈概论》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1997.04.01.

[3]瓦尔特.索雷尔《西方舞蹈文化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10.12

[4]卡琳娜·伐纳著,郑彗彗译《舞蹈创编法》,上海音乐出版社,1998

[5]于平《舞蹈编导教学》,北京舞蹈学院,1998

[6]隆荫培、徐尔冲《舞蹈艺术概论》,文化艺术出版社,1991

[7]刘建《无声的言说》—舞蹈身体语言解读,民族出版社,2001

猜你喜欢
现代舞舞蹈创作
浅谈现代舞在综合性大学舞蹈教学中的开展与普及
学舞蹈的男孩子
舞蹈课
探究现代舞艺术的发展
——东西方现代舞艺术的融合
《一墙之隔》创作谈
校园舞蹈 多姿多彩
论现代舞基训与现代舞编导的关系
创作随笔
论现代舞基训与现代舞编导的关系
创作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