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大明 (福建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福建福州 350000)
中国画经过漫长的发展至今不衰,就像中国的演变历史一样从没有间断过,通过对艺术的吸收来充实文化主体。形成超地域、超民族的境界。在艺术的发展过程中,很多元素都在不断的被更新,不断进行新旧观念交替,各种表现手法层出不同。但是有一种元素始终没有被遗弃,那就是“水”元素,这种没有一定时空性自然物是很多画家没有割舍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中国文化核心思想将自然以及自然规律结合起来,而自然万物都是围绕水来进行,水是万物的象征。
中国画是中国哲学的重要载体,对中国传统的艺术形式来说,形象的描绘要比抽象阐述要直接的多,在很大程度上,艺术家除了要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之外,还要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有利于宣传儒、道家的思想。
中国传统的艺术家都深受儒、道家学说的感染,有很高的觉悟意识,绘画对画家的社会和个人追求来说一直是从属地位,真正以“画家”的身份立足于画史中人屈指可数。在他们看来对核心思想的把握可以很好的把握人的发展规律和自然的发展规律,对事物表面和转瞬即逝的形和色都采取鄙视的态度,更多的关注自然和社会的发展,从宏观上来讲四季轮回是自然规律,抽象出具有代表性的自然产物水,“水”是自然生产的必备条件,也是人类生活的必要条件。
作为中国画,要反应出哲学价值,水在中国的哲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无论是儒家的“智者乐水”,还是道家的“上善若水”都体现出的水的特性和人们对水的渴望,水的灵性可以在中国的国画中得到很好的体现,“水性”被赋予人性地位,而人性又在“水性”中得到了深化。画家要顺从自己的内心的引导。
儒家思想的包容性在自然中找到了对应,那就是水性,水不拒它物,在滋润万物的同时自己也在不断的发展,它兴起在农耕时期。中国画至今还延续着哲学的思想和价值观。对于水无论是哲学方面的还是绘画方面的,都有一定的价值。儒家思想不仅仅是忘我境界的哲学观,而是将水人性化,从文化层面诠释水的含义,将水的自然属性转变为思想性和道德性,来增加人的领悟能力。绘画在这种语境下,将思想元素归于自然就是顺理成章了。
从材料意义上来讲,水是无色、无形的,它是中国的具有神秘色彩的材料,无水就不能称为中国画。首先从技术层面来讲,“墨”本身没有书写功能。需用水才能浸入五色之中,这种水墨画就是中国画,“水”在“墨”先。“墨”只有融于“水”才能灵活。从材料意义上来说,水决定了画面的态。只有“墨”与“水”结合才能表现万物的生机,二者缺一不可,太极图中阴阳两像就反应“水”与“墨”之间的关系,在国画之中水墨画被视为众色之源。水本无形画面的形也居于之中。具有高度的象征意义,而非可视的客观形象。
恩格斯说过,历史就是我们的一切。这句话概括了中国画的历史、对未来有启示作用,中国画之所以成为中国画是因为有强烈的民族特色。有深厚的哲学基础,中国以自然为基础实现人与自然和平共处的可持续发展观。所以,当我们面对当今的中国画使,关键问题是对中国画的正确理解,中国画所体现的人文精神在提醒着人们情况的纯粹性。这实际上代表了中国传统哲学和价值观,将水赋予灵性。这就提醒了广大画家不要忘记自己的精神归宿。水不在西方彩色的范围之中,却在中国画的色彩之中。哲学意义在与水的灵动。水与墨结合才能实现超然的境界,画家要经常关注在画中墨的作用,水有强烈的人格魅力。
水在画家的心中已经超越了自然属性,已经上升画家的文化属性,水与人性就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是画家内心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遗憾的是画史中水与人、水与墨之间在理论上应用上很少。研究画史的人往往只注重不同流派的归属感,而很少注意对绘画风气的探讨,这是不够的。这也是研究问题的重点,但是从绘画角度来说,画家以状水为快,直接对水进行描绘,或是将“水”隐与“墨”中。每个时期都会出现很多画家,宋代马远总结了对水的看法,在马远的笔下水的表现灵动自然,在他笔下无论是湍流还是劲雨,都会流露出恢宏的气势。
水与画家的关系是比较亲和的,水性的彰显与作者的品味的有关。对南北宗来说,实际就是一部水性说。唐代王维极力推崇谁在绘画中的作用,强调“意”。写意是从王维开始的。在王维之前,绘画强调笔法和色彩。画家关注的是主体不是客体。在文化鼎盛时期禅宗的儒、道、释最终合一。一些画家只关注画面的主体意识,在描绘的画面中追求主观感受,贴近生活。在画面中只表现山、水等自然,水则需要依托的表现对象,水的意义是多功能的,对国画会起到一定的修饰作用,它虽然没有墨的主体性,但是“水”和“墨”比起来有一定的灵性,它可以让一幅画表现的更有生机。在王维时期“水”被赋予了生命的灵性,这是人文精神追求的结果。在国画有大量运用“水性”,笔墨的空间会被扩大,象征性就会表现得很突出,更重要的是王维对水性的崇拜和与自然一体的渴望,笔墨和水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就会产生无穷的意境。水性在中国画中的应用开辟了国画的新境界也确立了中国画的审美标准。
水性在中国画核心思想中获得了一定的艺术地位,在我们面临西方艺术大潮的冲击下,只有正确了解中国和西方的哲学,才能知道作者所表达的意境,才有理性认知的可能,水的超然和水性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使中国画的内涵得到了充实,其象征性是西方古典艺术不可比的。当西方的艺术家知道质感和比例是无法取代自由艺术时,已经很晚了,而中国在水性中找到了国画的归属,诠释了自然和人类的完美融合。
[1]陈传席.现代艺术论[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12.
[2]李泽厚.美的历程[M].北京:文物出版社,2011.
[3]任道斌,王伯敏.画学集成[M].河北:河北美术出版社,2012.
[4]郭熙.林泉高致[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13.
[5]傅抱石.中国绘画变迁史纲[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