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雪莲 (马鞍山市艺术剧院 安徽马鞍山 243000)
千年古县当涂,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也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终老之地,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勤劳聪慧的当涂人,在这片古老而秀美的土地上,创造了丰富多彩的音乐文化。当涂民歌就是当涂人民在劳动和生活中,用歌声来表达对生活的无限热爱,对大自然的美好向往和浪漫情怀。2006年5月20日,当涂民歌被国务院批准为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这一民间艺术奇葩在江南大地上又一次绽放出绚丽夺目的光彩。
当涂民歌的起源于六朝时期,南朝宋,武帝经常携臣子在白纻山上的白纻亭,吟唱《白纻歌舞》。《白纻歌舞》在以姑孰为中心的江南和吴地一带流传于二百余年,后曲调音乐被收入到了《清尚乐》中,此为当涂民歌演唱之始。北宋著名词人李之仪,长期生活在当涂,他创作的《田夫踏歌》和“我住江之头,君住江之尾”都属于民歌范畴。清代当涂人黄銊,以风俗民情为主要内容的50多首《于湖竹枝词》,代表了当时当涂民歌的最高艺术水平。
解放以后,当涂民歌的发展产生了一个新的飞跃,从乡村田野唱进都市舞台。1957年6月当涂民歌手赵秀英,汪宗领参加安徽代表团携《姐在田里薅豆棵》《熟透庄稼一片黄》《小妹子送饭下田冲》《放牛歌》等优秀当涂民歌,赴北京参加全国音乐舞蹈汇演,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人的好评。1954年《打麦歌》作为全国首批民间音乐优秀节目灌成唱片在全国发行。此后,中央歌舞团、中央音乐学院、前线歌舞团,以及著名作品家时乐蒙、瞿希贤、巩志伟,著名歌唱家陆青云、姜至等人先后来到当涂农村采风,学唱当涂民歌,经专家的采风和创作,1982年《打麦歌》《划龙家》《回娘家》等13首民歌,由中国唱片社再制成唱片,远销东南亚各国。《中国民间歌曲集·安徽卷》选择了当涂民歌40首,当涂民歌以入选安徽民歌最多而誉为“民歌之海”。当涂民歌能唱出当涂、唱响省城、唱进北京,甚至能够漂洋出海,这正是当涂民歌艺术魅力的所在。也是我们当涂人的骄傲,更是我们当涂民间艺术珍宝和艺术遗产。
当涂民歌数量众多,题材广泛,表现形式丰富多彩,内容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当涂民歌载体多样,平原、圩区、丘陵山区的民歌各呈异彩。流行于当涂大公圩一带的是号子,小调;流行于博望,湖阳与新市一带的是船歌、渔歌、灯歌;流行于采石,霍里一带的是秧歌、对歌、门歌等。当涂民歌语言丰富,结构完整,曲调多样,唱法独特,彰显出鲜明的地方性民间音乐特色和语言艺术的魅力。
“保护为主,拯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这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必要坚持的方针,民族民间文化的拯救与保护是一项长期而又繁重的工作,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拯救与保护工作是我们文化馆人的职责所在。那么,对当涂民歌来说应该如何进行保护呢?当涂民歌是我们马鞍山的唯一的一个国字号的文化遗产,如果这项国家级的遗产在我们手上没有保护好,缺失了,那就是我们工作没做好。换句话说是我们在非遗工作中的失职。当涂民歌的保护工作十分严峻。
当涂民歌的保护工作应该如何做,笔者认为:
第一,要建立起长效保护工作机制,用制度来推动保护工作。要有专人负责,而且还要有一定工作能力、有事业心的同志长期从事保护工作。
第二,要加强对传承人的保护,非遗的保护就是对传承人的保护,这是一种“活态”的传承,非遗的濒危是由传承人的濒危而带来的。人在则在,人亡则亡,靠的是一种人为的代际传承。一旦出现人才断层,这种文化形态就会濒临失传,甚至消亡。当涂民歌有以陶小妹为首的5位省级传承人,对她们的保护就是对当涂民歌的保护。所以我们要走到她们中间去,取得她们的信任,调动她们的积极性,帮助她们解决实际困难,正确引导她们对当涂民歌的传承。
第三、要取得上级政府和文化主管部门的重视,这个重视不仅是在工作层面上的重视,更重要的是要有保护经费上的保障。保护工作必须要有经费给予支撑,这样的保护才能长远,要有专项资金来专门从事保护工作,这样才能让从事这项工作的同志有底气,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经费让他们用嘴去保护,那还不是一句空话吗。
第四,要建立当涂民歌的档案库、将现存各种当涂民歌大赛、当涂民歌演唱会的歌曲、论文、图片、影像资料等。登记造册、妥善保存、同时还要对濒临失传的原生态的老民歌手所能唱当涂民歌、收集、整理、记谱、记词、并录音录像,尽快地将其拯救出来和保护完整。
当涂民歌的传承是当涂民歌的关键,无论是拯救,还是保护都是为了传承。前者是手段,后者是目的。只有做好当涂民歌的传承才能让当涂民歌世代相传。才会有当涂民歌发展的明天。
做好当涂民歌的传承工作应该从以下几点着手:
1.建立当涂民歌基金会。广泛向社会宣传,通过各种宣传途径,介绍和宣传国家级非遗当涂民歌的保护规划,争取得到社会资金的支持。
2.建立当涂民歌培训基地。组建一支以年青人为主的当涂民歌演唱队伍。让5位省级传承人,定期到基地传授技艺,实行艺术的传、帮、带,多带徒弟,带好徒弟。
3.开展各种形式当涂民歌的演唱会。让当涂民歌走进社区,走进乡镇。每年的文化遗产日,要组织当涂民歌的演出或当涂民歌大赛。
4.让当涂民歌以及民歌剧走进学校、走向课堂。积极向教育部门宣传当涂民歌,得到教育部门的支持,在中、小学生音乐课中开设当涂民歌音乐课,让学生们在校园广泛传唱,当涂民歌的传承应该从小学生抓起。
5.利用一切宣传媒体,宣传和播放当涂民歌。特别是农村的各乡镇文化站、行政村,利用宣传工具,大力宣传当涂民歌,广为传唱当涂民歌。让当涂民歌回归田野乡村,回归大自然,让优美动听的当涂民歌在当涂的大地上生根、开花、结果。
目前,当涂民歌的传承与发展,使我们感到有些失落,在有些人的眼中,当涂民歌与 经济发展没有多少关系,有没有当涂民歌,并不影响经济的发展。是的,当涂民歌是不能直接推动经济发展,但是,她能反映出一个地域的文化特色,能间接地在经济发展中起到作用。曾记得在我市的招商引资推介会上,当涂民歌到过北京、上海、杭州等地,为我市的经济发展起到了宣传作用。2007年在全国第二个“文化遗产日”,市文化委、当涂县政府、市文化馆组织了市、县专业剧团和大批非专业的文艺骨干,精心排练了一台当涂民歌大型演唱会。有歌、有舞还有原生态民歌手的演唱,赴省城合肥展示演出,受到了省文化厅领导和专家们得一致好评。省文化厅杨果厅长观看演出后说:“你们要保护好、宣传好、传承好当涂民歌,要在现有的基础上,打造一台当涂民歌的精品,对外进行宣传。这是一张有着地方特色的文化名片,要充分利用这张名片为经济发展服务。”听了厅长的一番话,我们很是激动,信心十足,2010年马鞍山又打造一台当涂民歌剧“姑溪情歌”,我有幸在剧中当任女主角“兰花”,此剧在安徽省笫九届艺术节荣获一等奖。我们真想把当涂民歌打造成一张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名片,再放昔日的光芒。然而,时过境迁,由于种种因素,再组织这样的当涂民歌演唱会以及大型当涂民歌剧确实有诸多的困难。
当今,我们正处于在一个新文化不断创造发展,传统文化逐渐消失的历史时期,振兴中华,不仅是需要经济实力的增长,更包括文化上的复兴。2011年6月1日,非遗保护法开始实施,在法律的统一下,一切按章办事,我们的工作就有法可依,就能依法办事。我们坚信,在非遗保护法的指引下,在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在非遗保护工作上一定会大有起色,我们要让当涂民歌继续过去的辉煌,让当涂民歌传承发展,世代相传。